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的分析研究
朱文霞     
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目前的现状, 探讨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以及相关职能, 提出如何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体系, 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常规应急检测体系, 从而令环境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     协调     运行    
    

环境保护工作中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这两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同时这两方面的工作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做好环保工作必须同时重视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两方面工作,只有把这两把利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设和管理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

1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基本职能 1.1 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科学方法来分析目前的环境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运用科技力量来防止一些不利环保的活动,从而减少这些活动给环境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1]。环境监测的主要职能有:掌握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分布情况;分析和评价环境质量;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环保部门进行环保调查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通过已经掌握的数据分析污染的危害程度,根据这些污染的程度制定不同等级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

1.2 环境监察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微观”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2]。环境监察要突出“现场”和“处理”这两个概念,主要职能有:根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的委托依法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按规定进行处理;贯彻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负责排污费财务管理和排污费年度收支预、决算的编制以及排污费财务、统计报表的编报汇审工作;参与污染治理项目年度计划的编制,负责该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总结交流环境监察工作经验等。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上级机关的文件、条令以及政策对违反环境保护或者是即将危害环境保护的个人以及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还要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保证今后环境检查工作能更好地开展。

2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工作的关系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都是根据环境管理的要求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管的行政行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环境监测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环境监察是否到位具体还要依靠环境监测来衡量。环境监测的具体数据用于环境监察中,环境监察的所有行为都是根据环境监测结果进行的。例如,在对一个污染地段进行监督管理时需要环境监察中所得到的具体数据作为参考;一个项目在实际运行之前和运行之中需要项目监测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根据报告进行监察及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监察的前提。离开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将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另一方面,环境监察的有力实施又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提供的数据要更加准确,更有针对性。这种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运作秩序,推动工作协调有序发展。

3 环境监测机构与环境监察机构现状

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巨大压力[1]。现行的环境监测、监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要求;环境监测与监察队伍混乱, 缺乏监测资质和质量监督机制;环境监测与监察基础薄弱, 监测技术体系尚不完善, 监测能力和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例如据文献报道[2],国内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等涵盖面仍不够广,更新也不够及时,部分项目参数未受监控,如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微量有机、无机污染物(包括POPs、环境激素、重金属等)是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在国内的环境监测领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发展,但是,目前对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负荷、危害及影响情况了解不是很清楚,监测技术尚不配套和完整,监测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较差[2]。很多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例如从2009年对安徽省17个地区环境监察与环境监督队伍的统计情况看,一线工作人员男性50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约占55% [3]。与此同时,进行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实际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不高,很多人员在操作时遇到问题都是通过经验或者是习惯进行处理,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操作,很多这方面的管理人员也大多是半路出家,都不是从这一专业走出来的,缺乏专业的培训,所以在专业知识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工作人员队伍远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的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加强对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人员队伍的监管和培训,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4-5]

4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虽然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区别。执行主体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的工作重点不同,环境监测往往只重视对数据的搜集,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环境的现状;环境监察只重视对当下环境进行治理和对违反环保的行为进行控制,但是忽略了对数据的监测。目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两个部门只重视本部门的工作而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合作,这就使得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时候出现严重脱节,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

要想协调好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两者之的关系就必须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联动机制。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监察机构的工作没有形成互相配合的局面,只是各自专注于各自的工作,给整个环保工作的实现出了一个难题。因此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把这两个部门联合起来,发挥联动作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让这两个部门能够形成联动机制,在今后的环保工作中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组成一个高效率、高能力的环保处理机构,从而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可行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联动机制,要有明确分工,在这个机制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责,但是职责之间不能存在重叠现象,也不能存在脱节现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这个机制的效用。除了分工明确之外,还要加强整个机制资源的共享性,让机制里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到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对环境监察部门来说,行政活动的针对性和反馈性是十分重要的,监察部门要根据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同时治理后要及时把治理的情况反馈回来,以便后续工作的安排。此外,这两个部门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会,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以便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今后更好的配合工作。

4.2 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工作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为了使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开展的更加协调,环境监察工作要以环境监测工作为前提,在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所反馈回来的数据和资料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工作安排,针对这些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同时还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使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工作形成合力并不断互动推进。环境监测是相关工作开展的前提,环境监察工作是实现环境监测价值的实际保障。只有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两者同时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保证我国环保事业的有效进行。

4.3 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的信息通报制度

市场监测部门和市场监察部门要定时向上级汇报工作,制定相关的报表,例如排污申报核定季度(年度)报表,环境监察基础数据汇总报告等。这些表格里面的信息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能真正反映实际问题。

4.4 建立常规性和应急性监测工作程序

对于一定区域的常规监测,环境监测、监察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表,定时定点进行监测监察。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应急性的监测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常规性和应急性并存的监测工作程序,保证监测部门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有效地进行实地监测,保证应急监测工作和常规监测工作一样按时按质地完成。应急性监测工作程序的建立也是环境监测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5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监测和市场监察队伍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所以要想让市场监测和市场监察这两个部门发挥实效就必须保证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因此人才的培养对于市场监测和市场监察队伍的壮大起到关键作用。首先要对目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对专业的知识有一定了解,在遇到问题之后不会只凭感觉或者是经验解决问题,而是运用专业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还要保障整个队伍不断有新鲜的血液输入,建议大学增设该专业,让更多学生知道和了解这想工作,从而保证有更多专业人士从事此项工作,保证本行业的发展有充足的后备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这两个部门不断暴露出自身的缺点,只有不断完善两者之间科学规范的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监察体系,才能提高我国环保工作的质量,推进我国的环保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筱峻, 袁文芳, 朱艳芳. 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江西化工, 2009(2): 25–29.
[2] 郑晓红. 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0(4): 3–6.
[3] 王文. 加强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运行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 137–138. doi: 10.3969/j.issn.1673-9957.2010.18.123
[4] 但德忠.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测试技术, 2005(31): 1–5.
[5] 张翠荣, 宇文志峰.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绿色科技, 2012(7): 187–18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朱文霞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协调运行的分析研究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5): 465-46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3, 3(5): 465-467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