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市区2007-2010年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
罗皓, 杜进林     
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某市区近4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方法 对2007-2010年广东省某市区的8家水厂每月进行水质抽检,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 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进行采样、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7-2010年该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平均合格率为91.92%, 合格率逐年下降; 2010年合格率比其他年份的合格率明显降低(χ2等于66.03, P等于0.000), 水质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管网末梢水、出厂水、二次供水, 各项目检测合格率较低的主要是浑浊度、铁、游离性余氯和菌落总数。结论 该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质量有待提高, 尤其应加强对二次供水的监管。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水质     监测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a City of Guangdong in 2007-2010
Luo Hao, Du Jinlin     
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a city of Guangdong in 2007-2010. Methods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was examined and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GB 5749-2006) and Standard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Drinking Water (GB/T 5750-2006). Results The average qualified rate of drinking water in 2007-2010 was 91.92%, and the qualification was decreased within these years. The average qualified rate in 201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previous years (χ2=66.03, P=0.000). The qualified rate of water sources from high to low was peripheral water pipe network, finished water from the factory and the water from secondary water supply. Conclusions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city should be improved; especially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饮用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人们对日常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越来越关注。本文对广东省某市近4年来的生活饮用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2010年对广东省某市8家水厂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进行每月水质抽检,共抽检水样804份,其中出厂水141份、管网末梢水542份、二次供水121份。

1.2 检验方法

样品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1.3 检验项目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pH、总硬度、臭和味、铝、铁、锰、铜、锌、浑浊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肉眼可见物、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毒理学指标:氟化物、氰化物、硝酸盐、砷、硒、汞、镉、铅、铬、氯酸盐、亚氯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数、耐热大肠菌群;消毒剂指标:游离性余氯。

1.4 评价标准

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2]进行评价,如有1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即视为该份水样不合格。

1.5 质量控制

制作标准样品;对检测样品制作标准曲线,设定检出限值,同时对所监测项目制作内部质量控制图;不定期随机抽取5%检测样品制作平行样品检测,评价平行样品和检测样品的一致性,复核检测结果,对结果不一致的样品进行重新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6 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经过严格核对无误后录入,采用SPSS 15.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

2007—2010年共检测水样804份,各项指标均合格者739份,平均合格率为91.92%。各年度水质检测结果见表 1,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0.000),2010年比其他年份的合格率明显降低。

表 1 2007—2010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情况
年份 检查份数(份) 合格份数(份) 合格率(%)
2007 199 195 97.99
2008 199 191 95.98
2009 199 190 95.48
2010 207 163 78.74
合计 804 739 91.92

2.2 各年份水质的合格情况比较

在各类水质中,合格率从高到低为:管网末梢水>出厂水>二次供水,其中管网末梢水合格率为96.31%,出厂水合格率为92.91%,二次供水合格率为71.07%,2007—2010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2)。

表 2 2007—2010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水质情况
年度 出厂水 管网末梢水 二次供水
检查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χ2 P 检查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χ2 P 检查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χ2 P
2007 31 30 96.77 127 125 98.43 41 40 97.56
2008 37 35 94.59 139 136 97.84 23 20 86.96
2009 36 34 94.44 3.49 0.347 138 134 97.10 9.75 0.020 25 22 88.00 73.70 0.000
2010 36 31 86.11 139 128 92.09 32 4 12.5
合计 141 131 92.91 542 522 96.31 121 86 71.07

2.3 各检验项目的情况

各项目检验结果显示,主要的不合格指标是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中的浑浊度、pH、耗氧量、铁以及菌落总数和游离性余氯(表 3),其他项目的合格率均为100%。

表 3 2007—2010年生活饮用水各项目检查情况
检验项目 出厂水 管网末梢水 二次供水
检查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检查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检查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浑浊度 141 135 95.75 542 525 96.86 121 110 90.91
pH值 141 139 98.58 542 541 99.82 121 119 98.35
耗氧量 141 141 100 542 542 100 121 118 97.52
141 131 92.91 542 522 96.31 121 121 100
游离性余氯 141 132 93.62 542 523 96.49 121 88 72.73
菌落总数 141 141 100 542 542 100 121 119 98.35

2.4 各指标合格情况比较

水质检测总合格率、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网末稍水、出厂水、二次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为100%(表 4)。

表 4 2007—2010年不同水源水样各指标检验合格率(%)
水源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 细菌学和消毒剂指标 全部指标
样品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样品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样品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样品数(份) 合格数(份) 合格率(%)
出厂水 141 131 92.91 141 141 100 141 132 93.62 141 131 92.91
管网末梢水 542 522 96.31 542 542 100 542 523 96.49 542 522 96.31
二次供水 121 110 90.91 121 121 100 121 86 71.07 121 86 71.07
合计 804 763 94.90 804 804 100 804 741 92.16 804 739 91.92
χ2=7.37,P=0.025 χ2=89.01,P=0.000 χ2=84.999,P=0.000

3 讨论

2007—2010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91.92%,4年间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及各种水质(出厂水、管网末稍水和二次供水)合格率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合格率比其他年份的合格率明显降低,主要与该年度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较低有关,此外还可能与本年度该市水质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而水质氯化消毒过程中加氯量不足有关。

在不同水源水中,管网末梢水合格率最高,为96.24%,略高于2010年杭州市管网末梢水[3]。其中浑浊度、铁、游离性余氯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① 水质浑浊度超标可能与河道淤泥较多,与水质混凝沉淀处理不当有关,另外亦与水厂管理不到位有关;② 输水管道多为铁质镀锌管,由于老城区中配水管网的老化、腐蚀、积垢、管网内水压的变化,致使管道中的铁析入水中,从而导致铁超标。此外,亦可能与地质结构含铁高有关[4];③ 管网末稍水中余氯不足,合格率低可能与配水管网长度、出厂水的加氯量和其他人为因素有关。游离性余氯可防止微生物滋生,其在水中是否存在可作为水源二次污染的信号。当余氯不足可使各种微生物生成,影响菌落总数的合格率,进而影响耗氧量的合格率,最终影响水质。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自来水厂定期对管网进行检修更换,同时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及其他突发状况,调节加氯量,增加出厂水的余氯浓度,确保饮用水合格。

出厂水合格率为92.91%,略低于朱小慧等[5]报道的96.05%。本次调查发现出厂水合格率较管网末稍水低,可能与出厂水抽检的水样较少且要求高有关,也可能因为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各监测项目的限值不同有关。浑浊度、游离性余氯、铁等项目合格率较低,可能与自来水厂的设备、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等有关。因此,建议自来水厂加强对水质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的监管。

二次供水是目前高层供水的主要选择方式,其为居住、生活在高层的人群解决了饮水问题,然而二次供水极易受到污染,本次调查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合格率为71.07%,远远低于张力群等[3]报道的96.25%,二次供水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本次调查发现,二次供水主要不合格项目有浑浊度、pH、耗氧量、游离性余氯和菌落总数。可能与二次供水的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不合格有关,也可能与储水池未按卫生要求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导致蓄水设施底部沉积大量泥砂和悬浮状物质等情况有关,从而导致感官指标和细菌学指标超标。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二次供水的日常管理,以确保二次供水的水质质量,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 张力群, 金铨, 杨忠乔, 等. 2010年度杭州市中心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5): 1120–1121.
[4] 林立新, 谢小华. 梅州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供水与水质卫生状况调查[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2): 64–66.
[5] 朱小慧, 周韬, 张慧青, 等. 江门市区2010-201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3, 29(2): 226–22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罗皓, 杜进林
Luo Hao, Du Jinlin
广东省某市区2007-2010年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a City of Guangdong in 2007-2010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4): 350-352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3, 3(4): 350-352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