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民卫生行为关系的分析
秦岭, 金立坚, 印悦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分析四川省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民疾病负担、饮用水、卫生习惯及卫生厕所等卫生行为的关系,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 在全省51个监测县进行入户调查, 通过现场观察、走访和询问的方式完成调查表的填写。将被调查家庭按照上一年度家庭人均收入排序后分为3组, 对各组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均收入较低家庭上一年度医药费占收入比例达到26.75%, 疾病负担较重; 被调查家庭饮用水类型均以井水和自来水为主, 但各组家庭中饮用自来水的户数构成比均不到30%;饮水习惯以喝开水和桶装纯净水为主, 这两种饮水习惯的家庭在收入较高、中等及较低组中的构成比分别为95.3%、93.0%、93.0%, 收入较高组中饮用生水的家庭相对较少, 各组家庭喝生水户数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8.36, P小于0.05)。收入较高家庭组中饭前便后都洗手的家庭数要多于其余2组家庭, 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43.08, P小于0.05)。收入较高、中等及较低家庭中室内卫生为干净的户数构成比分别为67.6%、52.8%、5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90.15, P小于0.05)。随着收入水平降低, 各组家庭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构成比分别为80.6%、65.4%、6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64.34, P小于0.05)。结论 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卫生条件和卫生意识都更差, 他们面临的疾病风险、患病几率更高, 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 通过各级的配套经费提高对农村低收入家庭改水改厕和其他项目的补贴资金, 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得以落实。
关键词: 农村     家庭人均收入     卫生行为     分析    
Family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Health Behavior of Farmers in Rural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Qin Ling, Jin Lijian, Yin Yue     
Abstract: 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health behavior (such as the burden of illness, types of drinking water, hygienic habits and sanitary toilets) of farmers in rural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Methods Fifty-one counti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he household survey;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on-site inspecting, interviewing and inquiring. The families selected by variety of family per capita income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for each group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cal expenses to the revenue ratio of low income families reached 26.75%.Most of surveyed families were based on well water and tap water, but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drinking tap water was lower than 30% in all 3 groups.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families accustomed to drinking boiled water or barreled pure water in high, medium and low income groups were 95.3%, 93.0% and 93.0%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people accustomed to drink raw water was less (χ2=18.36, P less than 0.05), washing hands before lunch and after using toilet was more (χ2=43.08, P less than 0.05) in high income family group than other 2 groups. The constituent ratio of cleaner indoor hygiene were 67.6%, 52.8% and 54.3% (χ2=90.15, P less than 0.05), and that of better sanitary latrine were 80.6%, 65.4% and 60.9% (χ2=164.34, P less than 0.05) in 3 group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sanitary condition and health consciousness in low income families were worse, and easily risking sicknes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increase the subsidy for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 reform projects for low income families, and to achiev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s.
Key words: rural area     family per capita income     health behavior     analysis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但在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同时,一些地区农村环境卫生却在恶化,可能由此诱发疫病,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1]。四川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达6 600余万,全省幅员面积广阔,地形地貌复杂,不同民族间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解和分析四川省农村家庭收入与各种卫生行为的关系,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结合全国爱卫办2011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四川省组织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本文对《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中入户调查表的家庭按照上一年度家庭人均收入分组,对各组家庭的调查数据做统计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经济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特点在全省范围内随机选择51个县作为监测县。每个项目监测县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选择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不少于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进行入户调查。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观察、走访和询问的方式完成调查表的填写。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家庭收入、医药费支出、饮水类型和习惯、洗手习惯、室内卫生、厕所情况等。为保证调查数据质量,要求调查人员由专业人员组成并经过统一培训,同时开展现场督导检查、抽样复核,对监测数据逐级审核。

1.3 统计与分析

调查数据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专用软件进行录入。本次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共收到入户调查表 5 100份,对信息填写不全、存在逻辑错误等质量较差的调查表进行筛选剔除后,剩余有效入户调查表为4 950份。将4 950户家庭按照上一年度家庭人均收入由高至低排序,依据收入水平分为3组,即收入较高家庭组、收入中等家庭组和收入较低家庭组,每组1 650户家庭,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收入与医药费支出情况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组的上一年度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医药费支出见表 1。收入较高家庭组上一年度家庭人均医药费支出高于收入中等家庭组和收入较低家庭组,而从医药费占收入比例来看则呈相反趋势,收入较低家庭组的医药费占收入比例达到26.75%。

表 1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收入与医药费支出情况
收入水平上一年度家庭人均收入(元)上一年度家庭人均医药费支出(元)医药费占收入比例(%)
收入较高家庭10 547±5 705741±1 7147.03
收入中等家庭4 695±838636±1 26113.55
收入较低家庭1 933±844517±1 35726.75

2.2 饮用水类型与饮水习惯比较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组的饮用水类型均以井水和自来水为主(表 2),井水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9.80,P 小于0.05)。各组家庭中饮用自来水的户数构成比均不到30%,自来水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收入较高家庭组饮用自来水的户数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8.59,P 小于0.05)。各家庭组的饮水习惯均以喝开水为主,其次为桶装纯净水,收入较高、中等及较低家庭喝开水和桶装纯净水的户数构成比分别为95.3%、93.0%、93.0%(表 2)。喝生水的家庭较少,各组家庭喝生水户数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8.36,P 小于0.05),高收入家庭中喝生水的户数较少。

表 2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入户调查结果比较
调查内容收入较高家庭收入中等家庭收入较低家庭χ2P
户数
(户)
构成比
(%)
户数
(户)
构成比
(%)
户数
(户)
构成比
(%)
饮用水类型
沟/塘/渠/河水392.4764.6865.219.07P <0.05
井水99360.291155.292255.99.80P<0.05
水窖水110.7130.850.33.61P>0.05
泉水1388.425015.222513.638.61P<0.05
自来水46928.440024.241225.08.59P<0.05
饮水习惯
喝生水291.8684.1664.018.36P<0.05
喝开水1 20873.2134681.61 36782.854.92P<0.05
瓶装矿泉水352.1321.9191.25.14P>0.05
桶装纯净水36422.118811.416910.2112.60P<0.05
其他140.8161.0291.86.83P<0.05
饭前便后是否洗手
饭前洗手945.7955.81549.322.18P<0.05
便后洗手493.0573.5714.34.36P>0.05
都洗1 25075.81 14569.41 07965.443.08P<0.05
都不洗120.7191.2211.32.60P>0.05
不一定24514.833420.232519.719.49P<0.05
室内卫生
干净1 11667.687252.889654.390.15P<0.05
一般51231.072844.170142.570.44P<0.05
较差221.3503.0533.214.4P<0.05
厕所类型
卫生厕所1 33080.61 07965.41 00560.9164.34P<0.05
非卫生厕所31919.356234.163638.5156.84P<0.05
无厕所10.190.590.56.76P<0.05

2.3 洗手习惯与室内卫生比较

各收入水平家庭洗手习惯情况见表 2,多数家庭饭前便后都有洗手的习惯,收入较高家庭组中饭前便后都洗手的家庭数要多于其余2组家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43.08,P 小于0.05),仅有个别家庭在饭前便后都不洗手。收入较高家庭中室内环境卫生为干净的家庭户数要多于收入中等家庭、收入较低家庭,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90.15,P 小于0.05),室内卫生为较差的家庭数较少(表 2)。

2.4 厕所类型比较

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厕所情况见表 2,随着收入水平降低,各组家庭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构成比也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等于164.34,P 小于0.05)。而收入较高家庭中无厕所的家庭数较其余2组要少。

3 讨论

农村居民由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以及缺乏疾病预防的知识,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而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对很多农村家庭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家庭而言医疗费用负担更为沉重。本次调查中虽然收入较低家庭组的上一年度家庭人均医药费支出最少,但其占上一年度家庭人均收入的比例高达26.75%,经济负担较重。在目前实施的医改方案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被确定为医改重点工作之一[2],通过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改善,可逐步提高农村居民抵御疾病的水平。目前农村居民参保情况不理想,参保人员中多数只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他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所占比例很小[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但总的来说报销比例不高,农民个人自负比例较高,医疗费用负担依然较重。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报销比例,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加大对自身健康的投入,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出现[5]

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不安全的饮用水可能导致各种急、慢性疾病如腹泻、肠道传染病、肿瘤等的发生或传播[6]。此次调查中,即使是收入较高的家庭组饮用自来水的比例也仅为28.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在饮水习惯方面,各组家庭中饮用生水的比例都很低,表明农村家庭饮水的卫生意识较好,但收入中等和较低组中饮用生水的家庭相对较多,面临的疾病风险更大。

研究表明,通过实行洗手干预措施,腹泻病的发病率可明显降低[7]。良好的洗手习惯可预防疾病的发生,本次调查中的多数家庭都有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洗手习惯有待改进,其中收入较低家庭组的洗手习惯相对较差。对洗手习惯、洗手方法的宣传教育仍需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洗手行为进行干预,同时改善农村洗手设备条件,都有助于农村居民洗手习惯的改善。本次调查中收入较高家庭组的室内卫生要好于其余2组家庭,国内的同类调查也表明家庭收入状况是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农村家庭的庭院卫生、室内卫生和居室卫生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明显改变[8]。收入较高的家庭自身会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而低收入家庭则更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与宣传。

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建设模式中,除国家投入外,农村居民自身还需承担相当大的一笔费用,因此卫生厕所建设的推进也与农村家庭的经济能力有很大关系。本次调查中,随着收入水平降低,各组家庭中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数构成比也在下降,这与广西省同类调查的结果一致[9]。卫生厕所可降低人群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同时也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农村防治人群感染寄生虫病有积极作用[10],改厕项目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是由于农民还需承担改厕所需的部分费用,使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更易接受,限制了农村低收入家庭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益处。

农村饮水、环境卫生与经济水平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水与环境卫生改善达到一定百分比,会带动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改水改厕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11]。根据一项关于农民对水和环境卫生改善的支付意愿调查,农民均不同程度的愿意为水和环境卫生支付一定费用,反映出农民对于改变生活方式的积极性[12],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经济能力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而作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的改水改厕项目则可以起到很好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作用,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村低收入家庭更应该优先考虑。本次调查表明,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卫生条件和卫生意识都更差,因此他们面临的疾病风险、患病几率更高,而患病后的医药费支出使得他们的经济条件更难以改善,更无经济能力改善卫生条件,由此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饮水及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和健康教育宣传,同时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通过各级的配套经费提高对农村低收入家庭改水改厕和其他项目的补贴资金,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得以落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蕙.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对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3): 128–131.
[2] 郭伟龙, 张和龙, 杨蕾, 等. 中国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1, 4(10): 12–17.
[3] 袁珩, 祝小平, 郝彩霞, 等. 四川省门诊和住院腹泻病患者疾病负担调查[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11): 916–919.
[4] 车刚, 赵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研究[J]. 卫生软科学, 2007, 21(1): 1–4.
[5] 徐建国, 李海明, 应信忠. 参加新农合农民住院疾病谱及医药费用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12): 891–892. doi: 10.3969/j.issn.1005-5916.2007.12.005
[6] 夏全, 唐义林, 江建平, 等. 海安县生活饮用水与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18(3): 166–167.
[7] 魏跃红, 杨智聪, 康燕, 等. 广州市5岁以下儿童洗手习惯与腹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7): 795–797.
[8] 吴同俊, 赵玉琳, 黄家林. 安徽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研究[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5(4): 241–243.
[9] 钟格梅, 唐振柱, 刘展华, 等. 广西农村家庭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5): 265–268.
[10] 李全芳, 刘明强, 张春芳, 等. 农村改厕对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效果评价[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3): 2–3.
[11] 周向红, 叶明海, 周婷婷. 应用数理统计研究判断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 9(6): 460–462.
[12] 周向红, 孟娜. 我国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服务供给的SWOT分析[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 24(5): 85–8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秦岭, 金立坚, 印悦
Qin Ling, Jin Lijian, Yin Yue
四川省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民卫生行为关系的分析
Family Per Capita Income and the Health Behavior of Farmers in Rural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4): 328-331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3, 3(4): 328-331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