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及心血管系统影响分析
王晶1,2, 尚琪2     
1. 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铁路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 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 采用整群分层的方法选择360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暴露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分析其工龄与听力损失率、心电图异常率、血压异常率的关系。随机抽取100名其他作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测听。结果 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检出92人, 检出率25.6%, 听力损失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率随着工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 < 0.05);心电图、血压的异常率分布在各个工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损失和女性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铁路系统职业性噪声危害严重, 应合理改善工作环境, 并加强个体防护, 减少职业性噪声耳聋的发生。
关键词: 噪声     听力损失     噪声性耳聋     职业病    
Analysis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pact in Railway Workers
Wang Jing1,2, Shang Qi2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risk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of workers in railway site in Beijing area,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methods of protecting the workers' health, and guaranteed the safety of transportations and productions. Methods The on site detection of noise intensity in the workplace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360 workers exposed to noise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osure group in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examinations. The random sample of 100 workers exposed to pure tone audiometry is set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 association of rate of hearing loss, ab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rate, and abnormal blood pressure rate with their length of service had been analyzed. Results Ninety-two workers in the noise exposure group were detected as hearing los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25.6%,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f hearing loss with increase in length of service(P < 0.05);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abnormal rate of ECG, blood pressure in every group with length of servi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The risk of male and female hearing loss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s There exist serious occupational noise hazards in the railway system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noise deafnes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mean while, the individual protection and coat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noise     hearing loss     noise deafness     occupational disease    

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噪声已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201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中,列出了包含铁路系统部分工种在内的61个导致噪声性耳聋的行业及其工种。职业噪声性耳聋是目前职业病防治的重点职业病之一。职业性听力损失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长期接触劳动环境噪声而产生的渐进性感音性听觉系统损伤。噪声不仅可以造成听觉系统的永久性损害,长期接触还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非听觉系统损伤。高频听力下降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特征,随着病理性损伤程度加重,患者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之外,语言频段的听力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2]

在铁路行业中,铁路高速化、轻量化进程不断加速,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提高的同时,其所伴随的职业健康危害也日益突出。职业性噪声一直是困扰铁路系统的一大难题。铁路系统的职业性噪声主要有以下几类:来源于机车运行中产生的噪声(噪声强度:65.8~79.64 dB(A)[3]),机车车辆维修(噪声强度:62.4~106.9 dB(A))和线路施工、维修、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噪声强度:84.3~96.8 dB(A))。铁路营运里程的不断增加和运行速度的逐渐增快,铁路员工中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也在增加,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已是铁路系统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北京地区铁路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情况,于2012年对360名暴露于职业性噪声的工人和100名无职业性暴露噪声的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以了解铁路员工职业性噪声的健康危害情况,为保护铁路系统作业工人的健康、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以往铁路职业环境噪声的监测结果,本文主要以从事机车车辆维修和线路施工、维修、维护的工人为研究对象,机车乘务员及其他暴露人数较少的工种暂时未列入研究范围。

1.1.1 噪声暴露组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北京铁路局机务段、电务段、车辆段、大机运检段、工务段、供电段北京地区的轨道车司机、线路工、锻工和空压机司机四类接触噪声作业人员360名,对其中在噪声环境中作业满1a的在职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排除有耳病史、药物致聋史、爆震史、鼓膜穿孔等耳疾患史及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及其他心脏病疾病者。

1.1.2 对照组

在从事喷漆、蓄电池充电、探伤岗位不接触噪声作业的铁路工人中随机抽取100名,排除有耳病史、药物致聋史、爆震史、鼓膜穿孔等耳疾患史者。

1.2 调查方法

1.2.1 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测定

按照(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4],采用AWA 5661型声级计对噪声作业环境进行检测, 记录不同岗位工人工作日的接触噪声时间及强度,计算8 h的等效声级。检测仪器经过计量检测,并在计量认证的有效期内。

1.2.2 人群健康体检

依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5]中规定的接触噪声作业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并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询问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史,既往病史,症状,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纯音测听等。

1.2.3 纯音测听

采用丹麦AD 226型听力计,测双耳500~6 000 Hz 6个主频段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前所用仪器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听力检查室环境本底噪声小于30 dB(A),所有受检者在脱离噪声作业环境16 h后进行听力检测。

1.2.4 听力损失诊断标准及分级

人员纯音测听结果按《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 49-2007)[6]进行年龄修正后,依照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dB)=[左耳(HL 3 000 Hz+ HL 4 000 Hz+ HL 6 000 Hz)+右耳(HL 3 000 Hz+ HL 4 000 Hz+ HL 6 000 Hz)]/6

单耳语频平均听阈(dB)=(HL 500 Hz+ HL 1 000 Hz+ HL 2 000Hz)/3

依据纯音测听结果,调查对象听力损失分为观察对象组和噪声性耳聋组:

① 观察对象:双耳3 000、4 000、6 000 Hz,平均听力损失≥40 dB(HL);

② 噪声聋诊断分级:以较好耳语频(500 Hz、1 000 Hz、2 000 Hz)平均听阈作为分级标准。a.轻度聋26~40 dB(HL);b.中度聋41~55 dB(HL);c.重度聋≥56 dB(HL)。

1.2.5 血压测定

受检者休息15~20 min后,由内科医师使用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右臂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1.2.6 心电图检查

使用ECG 9130P心电图机,由专业医师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依据《黄宛临床心电图学》[7]进行诊断分析。本文仅使用心电图异常和正常二种判断标准。

1.2.7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人群构成情况

噪声暴露组360人,其中男性321人,女性39人,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为43.7±9.4岁;噪声作业工龄1~33a,平均工龄为16.0±8.6 a;对照组100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10人,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为43.9±9.5岁,作业工龄2~33 a,平均工龄为15.7±8.8 a。经检验,在年龄(t=1.054,P> 0.05)、工龄(t=1.468,P> 0.05) 和性别(χ2=0.057,P> 0.05) 构成上,噪声暴露组和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2 调查人群纯音测听情况

调查人群纯音测听结果见表 1。噪声暴露组人群中观察对象占10%(36/360),噪声性耳聋发生率15.6%(56/360)。本文将所有调查人员出现听力异常者(包括观察对象与噪声性耳聋)作为听力损失的个体,计算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下同),暴露人群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5.6%(92/360) 高于对照组人群的8.0%(8/100),差异有显著性(χ2=14.177,P < 0.05)。

表 1 调查人群纯音测听结果
工种n(人)正常(%)观察对象(%)噪声性耳聋(%)合计(%)
噪声暴露组360268(74.4%)36(10%)56(15.6%)92(25.6%)
对照组10092(92.0%)8(8.0%)08(8.0%)

2.3 调查人群作业环境噪声强度测定

铁路系统的职业环境噪声强度和发生特点依据不同工种而异,为了解不同噪声强度和发生方式对暴露人群听力损失情况,本文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噪声特点划分,对4个工种30个作业点的人群日暴露时间和环境噪声强度进行测定(表 2)。

表 2 不同工种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测定结果
工作场所n(人)噪声强度dB(A)日暴露时间(h)
范围均值(X ± s)
空压机房1462.4~88.376.6 ± 11.18
线路施工584.3~96.889.7 ± 5.03~4
轨道车驾驶室587.2~94.690.2 ± 2.94~5
锻压车间694.8~106.9101.7 ± 5.32

2.4 不同噪声作业环境的工人听力损失情况

表 3可见,轨道车司机、锻工、线路工和空压机司机的听力损失分别为16.6%(26/157)、29.6%(21/71)、42.4%(28/66) 和25.8%(17/66)。经χ2检验,χ2=23.481,P < 0.05,4组不同作业环境人群间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秩和检验的分析结果表明:轨道车司机的听力损失率最低,与其它工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线路工听力损失发生率最高,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3 不同噪声作业工种工人听力损失情况
工种n(人)正常(%)观察对象(%)噪声性耳聋(%)合计(%)
轨道车司机157131(83.4%)14(8.9%)12(7.6%)26(16.6%)
锻工7150(70.4%)4(5.6%)17(23.9%)21(29.6%)
线路工6638(57.6%)10(15.2%)18(27.3%)28(42.4%)
空压机司机6649(74.2%)8(12.1%)9(13.6%)17(25.8%)

2.5 不同噪声作业工龄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及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

不同噪声作业工龄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及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列于表 4。各工龄组人群听力损失发生率分别为10.3%(6/58)、15.6%(10/64)、22.1%(15/68)、32.8%(20/61)、29.3%(17/58)、47.1%(24/51),各工龄组听力损失发生率经检验,χ2=30.215,P < 0.05,说明不同噪声作业工龄分组的人群中,人群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趋势性卡方检验的结果为,χ2=22.935,P < 0.05,提示听力损失发生率有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本次体检中,噪声暴露人群中检出的血压异常者共87人,检出率为24.2% (87/360),不同工龄组人群血压异常检出率经χ2检验,χ2=6.695,P> 0.05;检出心电图异常者共43人,检出率为11.9% (43/360),不同工龄组人群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经χ2检验,χ2=5.309,P> 0.05,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暴露组人群的血压、心电图的异常率的分布在各个工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 4 不同噪声作业工龄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及血压、心电图异常情况
工龄(a)n(人)噪声暴露人群不同听力损失的发生率(%)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
观察对象噪声性耳聋合计
1~584(6.9%)2(3.4%)6(10.3%)15(25.9%)5(8.6%)
6~646(9.4%)4(6.3%)10(15.6%)18(28.1%)8(12.5%)
11~686(8.8%)9(13.2%)15(22.1%)17(25.0%)4(5.9%)
16~616(9.8%)14(23.0%)20(32.8%)7(11.5%)8(13.1%)
21~584(6.9%)13(22.4%)17(29.3%)16(27.6%)10(17.2%)
26~5110(19.6%)14(27.5%)24(47.1%)14(27.5%)8(15.7%)
总计36036(10%)56(15.6%)92(25.6%)87(24.2%)43(11.9%)

2.6 不同工龄组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的比较

工龄≤5 d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0.3%(6/58),工龄6~10 a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5.6%(10/64),工龄>10 d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1.9%(76/238)。其中工龄≤5 d组人群和6~10a组人群相比,听力损失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744,P> 0.05),而工龄>10 a组人群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与其它两组人群相比,各自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0.85,P < 0.05;χ2=6.59,P < 0.05)。

2.7 不同性别工人听力损失比较

本次体检男性321人,听力损失81人,检出率为25.2%(81/321);女性29人,听力损失11人,检出率为37.9%(11/39)。经χ2检验,χ2=2.670,P> 0.05;男、女听力损失率没有差异。

3 讨论

职业性噪声不但可导致缓慢进行性听力损失,还可以对机体造成非特异性损伤。由表 1可见通过对两组工人的纯音测听检查可以发现,噪声暴露组人群的听力损失率高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次对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检测,噪声强度最高达106.9 dB(A),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的85 dB(A), 说明在铁路系统中,部分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严重,应该引起重视和防护。

与文献报道的其它行业相比,本次调查的北京地区铁路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5.6%,低于自来水行业(41.8%)[8]、卷烟业(26.2%)[9]、纺织业(28.33%)[10],高于钢铁行业(14.9%)[11]、发电行业(19.33%)[12];与铁路内部同行业其它局的调查结果相比,高于济南铁路局(13.17%)[13]和成都铁路局(18.3%)[14],低于沈阳铁路局(26.4%)[15]。考虑到不同调查人群年龄、工龄等构成情况的因素,要比较不同调查者所得噪声暴露人群听力损失发生率的高低,还需做率的标准化,本文数据只是现状描述,说明北京地区铁路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问题较严重。

噪声是铁路系统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本次调查的各工种人群听力损失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与师建成等[13]报道的调查结果一致。在本次调查中,线路工的听力损失发生率最高,线路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道砟清筛、捣固和整理道床,作业点噪声强度均值大于85 dB(A),作业环境艰苦。同时作业工人多为年龄偏大的老职工,且劳动者在作业时未采取防护措施,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增加,发生听力损失的人数还将会增多,需要引起注意。锻工虽然日接触噪声时间较短,但接触噪声强度较大,现场调查的作业点噪声强度均值在100 dB(A)左右,不排除在短时间内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的可能性。因此,对这两个工种的作业人员需要重点防护与干预。轨道车司机听力损失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所调查的轨道车司机工龄较短有关,轨道车司机人数占工龄≤10 d组人群的71.3%(87/122)。本文所做的4组不同作业环境人群间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比较,只是揭示了不同工种间听力损失发生率有差异,如果控制4组人群年龄、工龄等因素,可能结果会更清晰。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有连续性和累积性,听力损失发生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上升,这与其他文献的报道[16-17]基本一致。费晓东等[8]研究显示,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观察对象)发生率随工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χ2=5.661,P> 0.05),而语频听力损失(噪声聋)发生率随工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明显(χ2=19.751,P < 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多数学者[11]认为噪声性听力损失在前10 d发展较快,且主要发生在高频段,逐渐累及语频段。本调查显示,噪声暴露人群中,工龄小于10 d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3.1% (16/122),其中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8.2% (10/122),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4.9% (6/122),工龄大于10 d的人群听力损失发生率为31.9% (76/238),其中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0.9% (26/238),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1.0% (50/238),本调查证实了上述说法。

此外,噪声还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闫瑾[18]研究表明血压患病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心电图异常率与工龄无关,本次调查结果与之不完全一致。此次检查出血压异常87人,检出率为24.2%(87/360),心电图异常43人,检出率为11.9%(43/360),二者没有随工龄增加而患病率增加的趋势(P> 0.05)。这些可能与本次调查样本量较小,且没有把个人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其它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在此次检查的心电图异常者中,主要是以ST段或T波改变为主,证实了噪声可以使心率增快或减慢、心率不齐甚至出现T波或ST-T改变[19]

噪声性耳聋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发生很难治愈。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职业性噪声耳聋尤为重要。消除或控制噪声源是解决噪声危害的根本手段,在作业环境尚未得到改善之前,必须增强劳动者防护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工龄在10 a以内,易产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工龄段,要加强个人健康教育,督促其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做好接触噪声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建立个人健康监护档案,观察劳动者听力变化,对早期发现的噪声性听力损失者及时转岗或早期治疗,把职业性噪声耳聋控制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之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 63号, 2002.
[2] 孙贵范, 邬堂春, 牛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 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18-219.
[3] 储钢, 徐晓梅, 李新海. 铁路机车驾驶室环境卫生质量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 25(10): 917–918. doi: 10.3969/j.issn.1001-5914.2008.10.02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T 189. 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 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7] 陈新.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 第六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8] 费晓东, 桂芳. 自来水行业水泵运行工人噪声性听力损伤调查研究[J]. 甘肃科技, 2009, 25(3): 67–69.
[9] 张莉莉, 陈惠娟. 卷烟行业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浅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4, 10(6): 31–32.
[10] 郭瑜, 韩素青, 徐映红.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工龄、累积噪声暴露量关系的调查[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1): 150–154. doi: 10.3969/j.issn.1674-4721.2012.11.090
[11] 高婷, 吴锡南. 某钢铁公司轧钢工人噪声暴露于听力损失的调查[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0, 10(9): 1017–1019.
[12] 马子健, 方四新, 李俊. 电厂作业工人职业性噪声听力损伤状况分析[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1, 37(3): 171–172.
[13] 师建成, 尹红华, 王新纯, 等. 济南铁路局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9): 785–787.
[14] 张巧玲. 噪声对铁路轨道车司机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3, 19(3): 245–246.
[15] 徐琳. 铁路轨道车司机听力调查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1998, 14(7): 430.
[16] 陈月禄, 李坚生, 韦拔雄. 职业性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状况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2): 171–172.
[17] 谢瑞玲, 严琦瑞, 邬贤忠, 等. 惠州市直属企业职业噪声暴露与听力损失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 2011, 27(16): 1834–1835.
[18] 闫瑾. 北京市怀柔区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J]. 职业与健康, 2011, 27(8): 874–875.
[19] 王世俊, 梁友信. 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69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王晶, 尚琪
Wang Jing, Shang Qi
铁路工人噪声性听力损失及心血管系统影响分析
Analysis of Noise Induced Hearing Los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pact in Railway Workers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2): 111-115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3, 3(2): 111-115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