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里区某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饶裕莲, 王华林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湾里区某中学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某中学全体初三在校学生(城市籍学生176人, 农村籍学生256人), 进行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 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70.34%提高到教育后93.19%(χ2=610.405, P < 0.001);健康教育前城市籍学生(73.37%)高于农村籍学生(68.26%, χ2=10.42, P=0.001);健康教育后城市籍学生(94.76%)仍高于农村籍学生(92.10%, χ2=9.74, P=0.002);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信息来源比较广泛, 健康教育前排在前3位依次为电视(87.58%)、宣传栏广告栏(62.07%)、社区组织的宣传活动(61.38%); 健康教育后排在前3位依次为学校教育(97.25%)、医生(95.42%)、电视(87.41%)。结论 对中学生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效果明显, 应该引起重视, 加以推广。
关键词: 中学     艾滋病     健康教育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HIV/AIDS for Students in a Middle School in Wanli District
Rao Yulian, Wang Hualin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of students on AIDs in a middle school in Wanli district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knowledge on AIDs of 432 students in the grade three of a middle school sampled by cluster sampling was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awareness of AIDs knowledg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70.34% to 93.19% (χ2=610.405, P < 0.001); which was increased from 68.26% to 92.10% in rural students(χ2=10.42, P=0.001) and from 73.37% to 94.76% in urban students (χ2=9.74, P=0.002). The first thre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on AID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were from TV(87.58%), billboard and advertising column (62.07%), and community organizing campaigns(61.38%); those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were from school education (97.25%), doctors (95.24%) and TV(87.41%).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opening AIDs health education lesson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obviou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experiences should be extended to more schools.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AIDs     health education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病例后,艾滋病在不断扩散传播,疫情已经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研究发现[1],近年来报告的青年学生HIV/AIDs和报告病例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鉴于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疫苗”[2-3]。为了解湾里区某中学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2011年11月及2012年4月分别在湾里区某校内开展艾滋病知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湾里区某中学全体在校学生。

1.2 抽样方法

以年级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全体初三在校学生为调查样本。

1.3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整个过程在班主任配合下,按照考试形式不得讨论,统一进行,独立作答。调查分两次进行,健康教育前的基线调查于2011年11月进行,2012年3月学校专门聘请区级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后的调查于2012年4月进行,两次调查使用同一套调查问卷,问卷由调查人员统一发放,填写完成当场确认无误后回收。

1.4 调查内容

根据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青年学生健康调查问卷(Ⅶ),结合当地中学生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3部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居住地、年龄、性别、年级、民族、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共8道题包括艾滋病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每道题目设有3个选项,只有1个正确选项,选对者即为该题答对);艾滋病知识信息主要来源情况(包括12种可能的信息来源,此类题目可多选)。

1.5 资料整理和分析

将资料进行整理和逻辑核查,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

按抽样设计,教育前发放问卷437份,回收合格问卷432份,合格率98.86%,其中男生223人,占51.62%,女生209人,占48.38%。教育后发放问卷437份,回收合格问卷437份,合格率100%,其中男生226人,占51.72%;女生211人,占48.28%。

2.2 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情况

教育前,参加调查的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0.34%,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0.07%,女生知晓率为70.63%,教育前男生和女生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715);教育后总知晓率为93.19%,其中男生知晓率为93.20%,女生知晓率93.19%,教育后男生和女生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991)。教育前和教育后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41,P < 0.001;表 1)。

表 1 教育前后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比较
调查时间男生女生合计χ2P
答对数(个)知晓率(%)答对数(个)知晓率(%)答对数(个)知晓率(%)
教育前1 25070.071 18170.632 43170.34610.41< 0.001
教育后1 68593.201 57393.193 25893.19

2.3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教育后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各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有提高,除问题3和问题4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2)。

表 2 教育前后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题目教育前(n=432)教育后(n=437)χ2P
答对数
(个)
知晓率
(%)
答对数
(个)
知晓率
(%)
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13932.1743785.13288.034< 0.001
一个看似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吗?41495.8337298.405.1150.024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42097.2243097.940.4750.490
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42698.6142899.542.0650.151
与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餐会感染艾滋病吗20647.6943577.8084.380< 0.001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41796.5334099.086.6400.010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吗?20447.2243398.40288.370< 0.001
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20547.4543089.24175.746< 0.001

2.4 城乡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健康教育前调查城市籍学生176人,农村籍学生256人,城市籍学生知晓率为73.37%,农村籍学生知晓率为68.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P=0.001);教育后调查城市籍学生179人,农村籍学生258人,城市籍学生知晓率为94.76%,农村籍学生知晓率为92.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P=0.002;表 3)。

表 3 教育前后城乡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晓率比较
调查时间农村籍城市籍χ2P
应答数(个)答对数(个)知晓率(%)应答数(个)答对数(个)知晓率(%)
教育前2048139868.261408103373.3710.420.001
教育后2064190092.101432135794.769.740.002

2.5 艾滋病基本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情况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的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健康教育前依次为电视(87.58%)、宣传栏广告栏(62.07%)、社区组织的宣传活动(61.38%)、报刊(58.62%)、免费宣传资料(51.62%)、广播(44.14%)、书籍(40.69%)、学校教育(39.76%)、朋友(31.72%)、医生(24.83%)、咨询服务(13.79%),其他(11.72%)。健康教育后依次为学校教育(97.25%)、医生(95.42%)、电视(87.41%)、宣传栏广告栏(62.24%)、社区组织的宣传活动(61.56%)、报刊(58.58%)、免费宣传资料(51.72%)、广播(43.93%)、书籍(40.73%)、朋友(31.58%),其他(12.36%)。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湾里区某学校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70.34%提高到健康教育后的93.19%,这一结果与孔繁涛[2]、冷静[4]和严焱[5]的调查结果相似,提示在中学生中开设健康教育课对提高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效果显著。健康教育前中学生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晓率很低,与计文婧[3]、薛冰[6]、姚家佳[7]的研究一致,尤其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及“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知晓率较低。提示以后艾滋病的宣传不仅强调传播途径,更应该重视加强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方面的宣传教育。

本次调查的学校是湾里城区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共设三个年级。2011年底,在校学生1 390人,初一491人(男生265人,女生226人)、初二462人(男生238人,女生224人)、初三437人(男生226人,女生211人)。调查中发现教育前学生知晓率城市籍高于农村籍,与孙秀梅[8]的研究结果一致,经过学校的培训教育后,城市籍仍高于农村籍,可能由于湾里区地理位置造成的,湾里区属南昌市近郊,距市中心10 km。全区下辖2街道和4镇,2011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85 1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 525人,而且该区农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疏,农村籍学生可能很少与外面接触。同时湾里区艾滋病疫情属于低流行区,当地于2008年10月报告第1例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12年5月现住在湾里区存活的HIV/AIDs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3.52/10万人,报告病例为中老年人群且均为农村户籍。这也显示了农村防艾工作的薄弱,因而造成上述结果,所以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地区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本次健康教育课聘请了区级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授课,向同学们发放宣传小册子,课堂上老师采取了互动形式,利用一些艾滋病感染者的亲身遭遇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艾滋病。两次调查相隔5个月,并且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同学们对上次题目填写已经几乎不存在记忆情况。调查显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广泛,教育前主要来源是电视、宣传栏广告栏、社区宣传及报刊,而学校教育排在第8位,教育后学校教育排在第一位,说明该校在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9],同时也说明了学校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调查地区和调查学校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全面提高在校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首先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健康教育老师,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发挥学校的优势,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制作手工画等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动员同学们关心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消除歧视;其次针对农村籍学生交通不便和宣传薄弱的现象,加大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为载体,针对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学习模仿能力比较强等特点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最后发挥社区的宣传作用,构建“学校—个体—社区”的立体艾滋病宣传模式,提供参与、互动的宣传教育方式,比侧重提供信息的传统教学方法更为有效[10]。在农村印刷大型的艾滋病墙体宣传标语,每个村张贴艾滋病宣传画,村健康报刊亭存放艾滋病基本知识宣传资料,村卫生室张贴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画及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对于城区则在各大型商场及广场设置艾滋病宣传栏或宣传标语,社区健康宣传栏张贴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海报,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还能提高小区其他人群艾滋病知晓率。

参考文献
[1] 王岚, 丁正伟, 闫瑞雪. 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9): 1017–1021.
[2] 孔繁涛, 宋红卫. 中学生性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评估[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 9–11. doi: 10.11847/zgggws2008-24-01-07
[3] 计文婧, 张志宝, 沈洁, 等. 西安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7): 884–885. doi: 10.11847/zgggws2009-25-07-64
[4] 冷静, 计国平, 王华东, 等. 安徽省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2): 1432–1433. doi: 10.11847/zgggws2007-23-12-13
[5] 严焱, 黄文繁, 戴传文, 等. 深圳市南山区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1): 1332–1334. doi: 10.11847/zgggws2007-23-11-28
[6] 薛冰, 贝品联, 陆英杰, 等. 不同民族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1): 43. doi: 10.11847/zgggws2010-26-01-24
[7] 姚家佳, 唐怡, 胡兴昌. 上海部分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7): 790–792.
[8] 孙秀梅, 马迎华, 胡芳, 等. 北京通州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技能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3): 263–265.
[9] 郑海鸥, 郑寿贵, 郑伟, 等. 金华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2): 120–121.
[10] 马迎华.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方法[J].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3): 261–26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饶裕莲, 王华林
Rao Yulian, Wang Hualin
湾里区某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HIV/AIDS for Students in a Middle School in Wanli District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3, 3(1): 45-4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3, 3(1): 45-48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