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协和医院产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进入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造成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甲醛、氨、苯和甲苯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到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已有研究报道[1-2]甲醛和苯可能影响生殖功能,导致细胞的遗传效应发生改变。因此,室内装修污染有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对孕妇在孕期及怀孕之前半年内家中或工作单位进行过装修的情况进行调查,以期探讨室内装修污染与异常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研究以2003—200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在北京市居住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为经临床确诊胚胎停育、自然流产、胎儿畸形和死胎等异常妊娠进行人工流产的孕妇,排除母婴排斥和生殖器官畸形等引起的自然流产或胎儿畸形。对照采用1:1匹配,选择与病例同一年在协和医院进行产前保健并在该院分娩单胎正常新生儿的产妇,且与病例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其中病例年龄≥35岁者,其匹配的对照年龄也≥35岁。
1.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孕妇一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最高学历、职业和家庭总月收入;孕妇怀孕早期的环境接触,如室内装修、电磁辐射、噪音(影响正常生活与休息)、饲养宠物、使用除清洁和润肤作用以外的化妆品以及香烟烟雾暴露等;孕妇的个人史,如月经史、孕产史、服药史、疾病史、孕期X线照射史以及精神压力等。
1.3 调查方法由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医师担任调查员,统一培训后,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在被调查对象就诊或回访时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展开调查。
1.4 统计分析应用Epi Info 2002软件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采用SAS 9.1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200对病例及其相匹配的对照。病例组中异常妊娠主要为胚胎停育(69.0%),其次为自然流产(17.5%;表 1)。对照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1.04,平均出生体重为(3277.7+348.0) g。
病例组学历在研究生及以上的比例(18.5%)显著高于对照组(10.5%),而学历为大专或大学的比例(56.5%)显著低于对照组(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13)。被调查对象主要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7.8%)、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7.5%)及行政干部(11.2%),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 0.05)。
2.1 装修污染与异常妊娠关系的单因素分析病例组中孕期或怀孕之前半年内家中或工作单位使用有挥发性气味的材料进行过装修的比例(64/200,32.0%)显著高于对照组(41/200,20.5%;χ2=6.81,P=0.009)。在装修者中,病例组自述有异味的时间中位数(P50)为3个月,第25 ~ 75百分位数(P25 ~ P75)为1 ~ 6个月,对照组P50为1个月,P25 ~ P75为1 ~ 3个月。病例组自觉有装修异味的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H=6.67,P=0.010),且随着自觉有装修异味时间的增加,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度有增加趋势(趋势性χ2=10.86,P=0.001,表 2)。装修污染可能与异常妊娠结局之间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室内有装修异味的时间在3个月以上时可能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的相对危险度(OR=10.50,95%CI:2.46 ~ 44.78,表 3)。
有装修异味的时间(月) | 对照组 (份) | 病例组 (份) | 合计 (份) | OR |
未装修 | 159 | 136 | 295 | 1.00 |
≤3 | 34 | 36 | 70 | 1.25 |
>3 | 5 | 23 | 28 | 5.41 |
合计 | 198 | 195 | 393* | — |
注:*其中有7例被调查对象回忆有装修异味的时间不详,按缺失值处理(缺失率1.5%) |
2.2 其他因素与异常妊娠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病例组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3]、香烟烟雾暴露、居住地附近500 m之内有污染空气的工厂、居住环境噪音≥10个月、职业接触化学试剂和放射线、生活或工作场所中接触其他不良环境因素、有胚胎停育史、怀孕早期高热史、经常使用化妆品、曾经经受较大精神挫折、经常情绪紧张、感到有压力或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但两组之间污染工厂的类型、对职业有害物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以及接触的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本次调查的其他因素如体重指数、家庭总月收入、饮白酒情况、乘坐购置未满1a的新车、接触高温或低气压环境、家中饲养宠物、痛经史、孕产史(除外胚胎停育)、疾病史、服药史以及孕期X线检查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装修污染与异常妊娠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将在单因素分析中与异常妊娠的发生有显著性相关的独立变量引入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规定引入变量的标准为0.10,剔除变量的标准为0.05,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孕期经常使用手机和微波炉、有胚胎停育史以及有压力或焦虑等危险因素的作用后,孕期及怀孕之前半年内室内有装修异味的时间>3个月可显著增加孕妇发生异常妊娠结局的相对危险性(OR=13.36,95%CI:1.27 ~ 140.19,表 4)。
变量 | β值 | OR值 | 95%CI | χ2值 | P值 |
装修异味>3个月 | 2.59 | 13.36 | 1.27-140.19 | 4.67 | 0.031 |
有胚胎停育史 | 2.16 | 8.64 | 1.74-42.80 | 6.97 | 0.008 |
经常使用移动电话 | 1.53 | 4.63 | 1.63-13.17 | 8.26 | 0.004 |
经常使用微波炉 | 0.80 | 2.23 | 1.08-4.59 | 4.75 | 0.029 |
有压力或焦虑 | 1.46 | 4.32 | 1.75-10.66 | 10.11 | 0.002 |
3 讨论
装饰装修材料引发的室内污染是近年来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有证据表明,胎儿由于其生理的不成熟,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环境毒物的影响,因此,装修污染对胎儿的影响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1-2, 4-5]。
由于室内装修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均为刺激性气体,因此本研究以孕妇在装修后的室内能够闻到装修气味的时间来判断暴露于装修污染环境的时间。由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孕期暴露于装修污染环境的时间越长,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度越高,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作用之后,孕期或怀孕之前半年内暴露于装修污染环境3个月以上可使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加。
本研究所得出的OR值明显高于国内其他研究的数值[4-5],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许多调查指标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异常的妊娠结局对被调查者对环境不良因素的回忆可能存在影响,从而增大两者之间的相对危险度。
动物实验发现甲醛对小鼠胚胎具有发育毒作用和致畸性作用,其发育的抑制作用有慢性蓄积的特点,且胚胎发育早期对甲醛的作用较敏感[1]。大鼠在妊娠早期接触苯、甲苯和二甲苯,可导致自然流产、胚胎发育迟缓、胚胎吸收以及胚胎畸形的发生率增加。此外,孕期接触二甲苯还可能与死胎的发生有关[2]。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孕期暴露于甲醛、苯、甲苯和二甲苯可能使孕妇自然流产的相对危险度显著增加[6-9];孕前半年家庭装修或购置家具可能使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度升高4倍以上[4-5]。可见,室内装修污染对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建议监测孕妇生活和工作环境装修污染物的浓度,进行队列研究,从而确定装修污染与异常妊娠的关系,为确定装修污染物浓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来说,在有怀孕计划之后尽量避免暴露于近期装修过的室内环境中,更好地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1] | 曹智丽, 李友, 贺彬琪, 等. 甲醛对植入后小鼠胚胎发育毒性的时间-效应关系[J]. 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8): 607–609. |
[2] | 吕丹瑜, 刘雅琼, 刘宁, 等. 二甲苯对妊娠小鼠及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J]. 解剖学报, 2006, 37(3): 355–359. |
[3] | 韩京秀, 曹兆进, 刘欣燕, 等. 怀孕早期电磁辐射暴露对异常妊娠结局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24(12): 957–959. doi: 10.3969/j.issn.1001-5914.2007.12.008 |
[4] | 徐彬. 2006年临清市胎儿畸形种类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08, 14(6): 507–509. |
[5] | 张杰, 宋启红, 徐光莲. 179例胎儿发育畸形病例对照研究[J]. 当代医学, 2009, 15(22): 79–81. doi: 10.3969/j.issn.1009-4393.2009.22.061 |
[6] | Taskinen H, Kyyrönen P, Hemminki K, et al. Laboratory work and pregnancy outcome[J]. J Occup Med, 1994, 36(3): 311–9. doi: 10.1097/00043764-199403000-00008 |
[7] | John EM, Savitz DA, Shy CM. Spontaneous abortions among cosmetologists[J]. Epidemiology, 1994, 5(2): 147–55. doi: 10.1097/00001648-199403000-00004 |
[8] | Strucker I, Mandereau L, Aubert-Berleur MP, et al. Occupational paternal exposure to benzene and risk of spontaneous abortion[J]. Occup Environ Med, 1994, 51(7): 475–478. doi: 10.1136/oem.51.7.475 |
[9] | Wang SHL, Chen YL, Xing HX, et al. Effects of the couple exposures to the mix benzene on gestational processes and pregnancy outcomes[J]. China public health, 2001, 17(2): 12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