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受到广泛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截止到2000年,世界各地因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造成的军团病暴发已有30余起,感染2 000多人,死亡率5%~30%[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本身设计、安装、运行管理等各环节不合理,可能产生和加重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而可能引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2]。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播疾病的问题,就必须在施工前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设计。为此,江西省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10-2011年,对南昌市20家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及审核。通过了解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参数、取风方式和空气处理流程等工程设计方案,提出评价建议,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传播,确保建设项目内输送空气的卫生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1.1.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席令[2004]第17号)[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2011]第80号)[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6]第53号)[5]。
1.1.2 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监督发[2006]第58号)[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监督发[2006]第58号[7]、《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监督发[2006]第58号)[8]。
1.1.3 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10]。
1.2 评价对象及内容全市20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评价内容为工程选址,总平面布置与功能分区,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分析; 空调卫生防护情况:送风口和回风口是否设置防鼠装置,是否设置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是否有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新风系统每层分区是否独立设置,新风是否直接来自室外,新风口是否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新风口是否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等。
1.3 评价方法采用检查表法,收集全市20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资料,综合分析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做出评价结论,提出建议及措施。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全市20家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有5家采用的是全空气式空调系统,10家采用的是空气-水式空调系统,5家采用的是制冷剂式空调系统; 13家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设置了冷却塔,7家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设置冷却塔; 9家商务酒店,1家餐饮业,1家书店,3家医院,3家商场,3家办公楼; 建筑面积小于3万m2的5家,3~5万m2的5家,5~10万m2的6家,10万m2以上的4家。
2.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结果按照相关标准,对全市20家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进行预评价,结果如下(表 1)。
2.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设计情况
依据相关规范及标准,对全市20家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设计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2。
3 讨论
于青、龙浩等[11]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绝大多数单位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自建成后,就从未清洗过,日常卫生也仅限于对集中空调浅表处进行擦拭,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全市20家建设项目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预评价可知,全市有95%的建设项目未设计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由于集中空调通风管道极其复杂,如果在设计之初就未考虑日后的清洗和消毒,就会导致在建成运行后,根本无法做到有效的清洗和消毒,也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75%的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送风口和回风口未设置防鼠装置; 仅15%的建设项目设置了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仅40%的建设项目设置了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由于集中空调送风口和回风口未设置防鼠装置,导致鼠类常常出没于通风管道。近年,媒体常有报道在建筑物集中空调通风管道中发现大量的老鼠尸体,鼠类携带的大量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空调通风管道输送到各个房间,从而造成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由于未设置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导致在重大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时,无法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使得重大传染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由于未设置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净化消毒装置,使空气卫生状况无法得到保证; 上述种种状况都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机会。
通风换气是消除室内空气污染物最有效的方法[12],然而,现代建筑更多的是从节能角度出发,要求建筑物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使得自然通风难以实现[13]。因此,一旦公共场所发生呼吸道传染病,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能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将会使得呼吸道传染病得到迅速的传播。本次调查显示:文化娱乐场所新风量合格率在各类场所中为最低,而人群密集是文化娱乐场所的重要特征之一,极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保证此类场所的新风量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国家要求对建设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进行预防性卫生学评价,且本市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单位也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提出了修改意见,但建设项目设计方最终是否会依照修改意见进行施工设计仍是个未知数。尽管卫生部已下发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卫生规范,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法规执行细则,并缺乏相关的罚则,导致很多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管理的强制性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1] | 金银龙, 刘凡, 苏志, 等. 集中空调污染与健康危害控制[M]. 第1版.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
[2] | 陈学敏, 吴德生, 王国荃, 等. 环境卫生学[M].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S].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11]第80号.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S]. 卫监督发[2006]53号.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S]. 卫监督发[2006]58号.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S]. 卫监督发[2006]58号.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S]. 卫监督发[2006]58号.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 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11] | 于青, 龙浩, 冷毅, 等. 山东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 职业与健康, 2007, 23(7): 540–541. |
[12] | 戴自祝. 室内空气质量与通风空调[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2, 1(1): 54. |
[13] | 张志诚, 王秀英, 叶宝英, 等.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与卫生学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6): 737–738. doi: 10.11847/zgggws2004-20-0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