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谢许情1, 吴金星2, 章英1     
1. 江西省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方法 于2009—2011年分别对南昌市涉农县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县区选取10个点作为监测点于枯水期(1—5月)和丰水期(6—10月)进行水样采集、水样检测和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共采集水样479份,合格水样218件,合格率45.51%;2009—2011年分散式供水水质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34%、38.78%、59.8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P<0.01);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合格率分别为67.83%和37.8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1);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2.80%、49.5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137);18个水质检测指标中除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在90%以下,其他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0%。结论 南昌市农村饮用水的合格率较低,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原因是pH值偏酸性和微生物污染,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亟待提高。
关键词: 农村     饮用水     卫生调查    
Sanitary Situation Analysis for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Nanchang Countryside from 2009 to 2011
Xie Xuqing1, Wu Jinxing2, Zhang Ying1     
Abstract: Objectives To know the quality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n Nanchang in 2009-2011. Methods Ten points from the agricultural countryside of Nanchang were selected by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s the monitoring sites in each county.Water samples collected in dry season(January-May)and rain season (June-October)in 2009 to 2011 were examined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479 samples in three years were collected and 218 of them were qualified, accounting for 45.51%.The qualified rates of de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from 2009 to 2011 was 10.34%, 38.78% and 59.80% respectively(χ2=48.96, P < 0.01).The qualified rates of drinking water for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were 67.83% and 37.80% respectively(χ2=36.35, P < 0.01);the qualified rates of drinking water in dry and wet season were 42.80% and 49.58% respectively(χ2=2.21, P=0.137).Except the qualified rates for pH value, total bacteria and total coliform were less than 90%, the others were higher than 90%. Conclusions The qualified rate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n Nanchang was low.The main reason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rural Nanchang were low pH value and microbial contamination.The quality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n Nanchang need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rural area     drinking water     sanitary survey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广大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安全、不卫生的水而引发的[1]; 联合国在“千年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将没有享有安全饮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2]。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农村资源的过度开发,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饮水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为了解农村供水水质安全卫生状况,掌握南昌市农村饮水近几年的卫生状况及变化趋势,并为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把涵盖农业人口的乡镇作为抽样整体,在考虑代表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选取监测乡镇,再在每个乡镇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选择监测点,每个县(区)共计不少于10个监测点。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2.1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填写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3]和本次调查目的制定。

1.2.2 水样采集、保存、运输与检测方法

于2009—2011年每年的枯水期(1—5月)和丰水期(6—10月)分别采集水样。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份; 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1份。具体采集、保存、运输与检测的方法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4]进行。

1.2.3 调查内容

涉农乡镇、水源类型、取水方式、覆盖人口、消毒方式等。

水质检测指标:感官性状(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pH值、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和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

1.3 评价标准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5]进行评价,每份水样有1项指标不合格即为该水样不合格。

1.4 统计分析

调查表汇总成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南昌市涉农的6个县区,3年采集水样479份,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样143份(包括出厂水70份和末梢水73份),分散式供水水样336份; 枯水期水样243份,丰水期236份。各年度采水情况详见表 1

表 1 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饮用水调查分布表(份,%)

2.2 不同年度水质情况

2009—2011年不同年份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7.14%、57.41%、72.2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意义(χ2=4.56,P=0.102);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34%、38.78%、59.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意义(χ2=48.96,P=0,表 2),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逐年增高(χCMH2=48.33,P=0)。

表 2 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饮用水调查分布表(份,%)

2.3 不同供水方式和不同水期水质状况

本次调查水样的取水方式为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2种,3年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67.83%、37.80%,经统计学卡方检验显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35,P=0)。3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42.80%、49.58%。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137,表 3)。

表 3 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不同水期水样合格情况分析表

2.4 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相关性分析

3年共采集集中式供水143份,其中出厂水70份、末梢水73份。2009—2011年,出厂水合格率依次为82.35%、61.54%、74.07%;末梢水合格率依次为72.22%、53.57%、70.37%,经相关性分析末梢水水质与出厂水水质存在正相关(R=0.986,P=0,表 4)。

表 4 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饮用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检测情况表

2.5 水质不合格指标分析

2009—2011年检测的479份水样中,合格218份,合格率45.51%,3年累计18项检测指标合格情况见表 5。影响合格率的主要指标是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此3个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85.18%、88.52%、64.72%,经统计分析,集中式供水方式的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均高于分散式供水,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表 6)。为进一步了解南昌市pH值不合格水质的酸碱性,逐对这些水样进行分析显示,pH值不合格的水样有71份,均偏酸性(表 7)。

表 5 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饮用水检测指标合格率统计表

表 6 不同供水方式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合格情况统计分析表

表 7 pH值不合格水样调查分析表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南昌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为45.51%,这与农村卫生环境差有很大关系。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人畜粪便未经过消毒和处理就随便排放,生活垃圾也未进行集中管理; 同时农村饮用水水源选址也未考虑周边的污染源,广大村民对饮用水水源也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调查结果还表明不合格的水样主要是由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不合格导致,该结果与邻省广东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状况调查结果相近[6]。其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主要是因饮用水源受到人畜粪便污染。因此,农村改水部门应加强饮用水的管理和改造,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饮用水的保护意识。

农村地区集中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7.83%,要优于分散式供水的36.80%。这主要是因为集中式供水在建设前,对水源选址进行了考虑,所选的水源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不易受到粪便的污染; 同时一些集中供水采用了消毒等处理措施,有些还有专人负责管理,因此水质相对比分散式供水的要好一些。对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和末梢水水质进行相关性分析,末梢水水质随着出厂水水质提高而提高。

2009—2011年各年份的集中式供水水质无差别,3年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逐年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自2009年开始,国务院就下发通知将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随着项目工作的开展,一些农村地区的卫生环境和饮水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地区对保护饮用水卫生有一定的意识。对于分散式供水水质的改善是否受消毒的影响,由于本次调查对分散式供水均未做是否消毒调查,故无法下此推断。

调查结果显示,pH值不合格水样的pH值范围为4.6~6.46,均偏酸性,这可能与城市的地质构成有关,具体的原因以及pH值偏酸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媛嫒, 杨祝红, 文高飞, 等.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研究进展及新增项目检测[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3): 275–276. doi: 10.11847/zgggws2007-23-03-10
[2] 联合国. 联合国千年宣言[EB/OL]. [2000. 9]. http://www.un.org/chinese/ga/55/res/a55r2.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2001版). 2002, 190-19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6] 何昌云, 曲亚斌, 戴昌芳, 等. 广东省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 24(1): 23–2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
0
谢许情, 吴金星, 章英
Xie Xuqing, Wu Jinxing, Zhang Ying
2009—2011年南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
Sanitary Situation Analysis for Rur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Nanchang Countryside from 2009 to 2011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2, 2(4): 170-173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2, 2(4): 170-173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