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316
2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制糖产业在全国节能减排任务中占有很大的比 重,特别是关键节能减排技术指标,如耗煤、耗电、 耗水、废水排放量、水循环利用率、COD 及悬浮物 等关键节能减排指标都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 据国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将我国产业能 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作为约 束性指标,其中要求甘蔗标准煤耗低于5 t/100 t 甘 蔗。制糖产业迫切需要加强制糖过程的节能减排, 这不仅是制糖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产业 技术整体水平与国际接轨以及满足经济持续发展总 体目标的需要。
多年来,随着制糖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及污 染治理技术不断提高,在节能降耗、污染物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甘蔗糖业标杆企业永鑫华糖集 团甘蔗标准煤耗对蔗已达到3.63%[1],生产用水零取 水、工艺废水零排放[2]。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在甘蔗 制糖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及最新研究方 向,主要包括糖厂DCS 系统控制,糖厂零取水、零 排放,低碳低硫澄清新工艺,在甘蔗糖厂发展低耗 高收回的红糖生产等。
1 压榨工段 1.1 减少压榨渗透水量渗透水量直接关系到压榨抽出率和混合汁的锤 度。以前糖厂一般渗透水对蔗比为20%~30%,这是 在合理地平衡了抽出率和混合汁锤度的要求而选取 的。现在通过对压榨设备的改进,包括使用核子秤达 到均衡入榨,使用高效破碎设备提高甘蔗破碎率,增 加高位槽和强制入辘器,使用莲藕棍和改善排汁沟, 采用压榨DCS 自动控制系统使压榨工艺更优化和均 衡。采用上述措施后可使糖厂渗透水量在原有得基础 上减少20%~30%,混合汁锤度达18゜Bx 左右,混 合汁量对蔗比稍多于90%(以前达到95%~100%), 从而减少蒸发用汽量,蔗渣打包率可达10%~13% (对蔗比),这些剩余的打包蔗渣可供其他应用蔗渣 的行业作原料,增加糖厂的经济收入,也可作为发 电燃料。蔗渣是可再生的生物质发电原料,是国家 鼓励发展的再生能源,对环境保护和增加糖厂的经 济收入具有双重意义。
1.2 利用烟道气余热干燥蔗渣甘蔗渣是制糖生产的副产物,是一种可再生的 生物质燃料。甘蔗糖厂压榨机排出的蔗渣含水分一 般在48%左右(低位热值约8100 kJ/kg),而利用烟 道气余热干燥蔗渣后蔗渣水分低于40%(低位热值 高于9738 kJ/kg),最低可达到35%,作为锅炉燃料 热效率提高20%以上。蔗渣水分每降低1 个百分点, 蔗渣热值可提高约209 kJ/kg,若蔗渣水分由48%降 到40%,在其他工况条件不变情况下,可以节约蔗 渣17%以上,从而达到提高蔗渣打包率或多产汽、 多发电的目的。广西大新县雷平永鑫糖业有限公司 利用锅炉烟道气干燥蔗渣,2010/11 年榨季蔗渣水分 平均从47.67%下降到平均36.46%,蔗渣打包率提高 至5.08%(2007/08 年榨季为2.42%)[3]。
2 澄清蒸发工段 2.1 使用高效捕汁器及II效汽凝水反渗透处理全部使用汽凝水回锅炉降低煤耗是显而易见的 道理,关键要有合格的II效汽凝水补充。必须要有 措施降低II效汽凝水含糖量,其措施是高效捕汁器 的应用和用反渗透技术处理II效汽凝水。在Ⅰ效蒸 发罐使用新型不锈钢波纹板捕汁器可将II效罐汽凝 水微糖含量降至20~50 mg/L 之间,达到回收作锅 炉给水的要求。但由于蒸发时真空及蒸发量的波动 性,捕汁器的捕汁效率不稳定,故II效汽凝水含糖 分也不稳定,经常在50~150 mg/L 之间,超过锅炉 给水水质标准而不能入炉。因此,有糖厂采用反渗 透设备处理II效汽凝水,使II效汽凝水完全达到入炉 水要求。广西有糖厂对II效汽凝水取样分析,测得 主要水质指标总硬度≤2 μmol/L,蔗糖含量为100 mg/L。采用一级反渗透系统处理II效汽凝水,获得 的纯净水水质指标总硬度≤1 μmol/L,蔗糖含量≤ 10 mg/L[4]。按行业对锅炉长期运行经验总结,当II 效汽凝水含糖分超过25 mg/L 时,将不能作为中压 锅炉的补充给水。因此通过一级反渗透系统处理II 效汽凝水的水质含糖完全达到入炉水要求。
2.2 使用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处理泥汁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但要创造好的经 济效益,还必须要解决好环保问题。由于政府对企 业污水达标排放的强制性要求,而糖厂洗滤布水是 高浓度污水,这种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难以做到,无 滤布真空吸滤机在糖厂广泛推广使用,不但解决了 洗滤布水的污染问题,还使干滤泥转光度有所下降。 云南有糖厂统计数据表明,干滤泥转光度用滤布机 时为17.25%,使用无滤布机后降低至7.93%,降低 了9.32 个百分点[5],大幅度减少了糖分损失。同时 采用水环式真空泵抽真空,还大量节约水量和电耗。 无滤布真空吸滤机由于不使用滤布,没有洗布水, 实现洗布污水的零排放。
2.3 采用高浓度石灰乳、磷酸和高分子量絮凝剂由于市场对白砂糖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亚硫 酸法糖厂通过技术改造新增加混合汁和糖浆和滤 汁上浮、快沉等新工艺,或使用高硫、高磷、高灰 的工艺,都使添加的澄清剂辅料成倍增加,这些辅 料都需要添加大量的水进行溶解和稀释。现在很多 糖厂石灰用量已达到0.25%~0.3%对蔗比,如果按 6 ○Be 石灰乳浓度用在中和,就会使加入混合汁水 量也增加不少,处理同样甘蔗需要的加水量增加, 使中和汁锤度下降,增加了蒸发汽耗。而碳酸法糖 厂工艺石灰乳的浓度达到20 ○Be,对应CaO 浓度17.72%,相对用水可以减少12.36%。所以,亚硫酸 法糖厂可以参考碳酸法糖厂的石灰乳浓度进行石灰 消和,至少可以使用8~10 ○Be 浓度的石灰乳。另 外对于磷酸的稀释问题,云南瑞丽糖厂引进澳大利 亚的糖浆上浮技术,磷酸的添加采用85%磷酸通过 计量泵直接添加[6],不像我们对磷酸进行10~15 倍 稀释后添加,这样也可以大量减少稀释用水。
还有是絮凝剂问题。白砂糖的质量要求高,澄 清的要求相应高,絮凝剂用量也增大,加上新增加 的糖浆上浮、滤汁快沉及部分糖厂沉降池改用快沉, 都使絮凝剂用量增加很大。以前絮凝剂用量一般2 g/t 甘蔗,现在用量已普遍在6~8 g/t 甘蔗,是原来 的3~4 倍。絮凝剂一般稀释到0.1%浓度,万吨甘 蔗使用絮凝剂量从20 kg 增加到80 kg,稀释用水量 增加了60 t。目前糖厂使用的絮凝剂分子量在 1000~2500 万之间,分子量高的絮凝剂的絮凝性能 更好,用量可以减少,相应溶解絮凝剂的水量减少。 所以糖厂应该选用相对高分子量的絮凝剂。国产絮 凝剂分子量一般800~1000 万,进口絮凝剂分子量 至少在1400 万以上,有些可达到2000 万以上。现 在国产低分子量絮凝剂已基本退出糖厂市场。
2.4 采用低碳低硫工艺改进现有的亚硫酸法工艺 2.4.1 使用锅炉烟道气CO2 饱充烟道气饱充上浮技术利用烟道气中CO2 饱充混 合汁、糖浆产生的CaCO3 的强力吸附性能及较大的 比表面积来除掉胶体和非糖分,同时由于烟道气中 含有约85%~90%的氮气,具有抗氧化性,有效保 护糖液中二价铁离子和多元酚类,避免其和空气接 触被氧化而增加色素,因此提高了混合汁、糖浆的 纯度,降低它们的色值。2009 年广西西场永鑫糖业 有限公司查定数据表明,使用烟道气饱充上浮处理 工艺后,饱充上浮后混合汁纯度提高1.44%,色值 降低42.61%[7]。2008/09 年榨季双江糖业公司的查定 数据表明,糖浆用烟道气饱充上浮技术后,清糖浆 色值比粗糖浆的色值下降300~500 IU,含硫量下降 30%以上,产品的含硫量由9.7~18.6 ppm 下降至 3~5 ppm 范围[8]。用烟道气饱充上浮处理工艺后, 在制品和成品质量都可以提高,从而达到提高产品 质量、减少辅助材料用量和环保的目的。
2.4.2 使用酒精车间的CO2 饱充霍汉镇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了全新的低碳低 硫澄清糖汁澄清工艺及其配套设备[9]。它吸取了碳 酸法和亚硫酸法的精髓,大幅度减少澄清剂的用量: 石灰用量仅为常规碳酸法的15%~20%,硫磺用量 仅为普通亚硫酸法的20%~25%。其澄清效果显著 优于亚硫酸法,部分指标接近碳酸法:清汁清亮, 色值约为400~900 IU(亚硫酸法清汁约为1000~ 1600 IU),纯度比混合汁提高2~3 AP,白糖质量可 接近碳酸法。它的滤泥和亚硫酸法相似,可用作农 肥,没有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它使用二氧化碳 作澄清剂,又使糖厂酒精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得到 利用无需向大气排放,可大量吸收温室气体而减少 其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全面符 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目前,我国甘蔗糖厂产出的 糖蜜用于生产酒精,每年产出二氧化碳40~60 万t (二氧化碳的产量约等于酒精的产量),绝大部分排 放到空气中,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巨大。如果普遍推 广使用这种新工艺,可吸收二氧化碳30~40 万t。 同时,减少硫磺使用量方面,以我国采用亚硫酸法 的糖厂每年压榨甘蔗1 亿t 计算,每年消耗硫磺约 10 万t,改用新工艺可减少75%用量,节约费用1 亿多元[9]。
2.5 加热蒸发系统使用DCS 自动控制蒸发站是糖厂热力系统的中心,它既是高温蒸 汽的消耗者,也是低温蒸汽(汁汽)的供应站,还 是锅炉入炉水及其他生产工艺用水的主要来源,所 以蒸发过程又有糖厂第二锅炉之称。因此,实施蒸 发站各参数(压力、温度、液位及浓度)自动控制 及蒸发过程热能优化决策管理,是糖厂节能降耗的 重要举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糖厂开始使用蒸发、 加热过程DCS 控制系统,减少人工控制的不稳定因 素,既可以很好地控制各种中间物料的加热温度及 工艺参数,保证澄清效果,又可以使蒸发罐液位控 制稳定,提高蒸发站热效率,保证末效糖浆浓度稳 定,有效减少煮糖耗汽和节约煮糖时间。
广西来宾永鑫小平阳糖业有限公司应用蒸发自 动控制系统后,实现了稳定糖浆锤度、降低蒸发过 程糖分转化损失、减少蒸汽消耗量的目标。2011/12 年榨季耗用蒸汽与蔗比从2010/11 榨季的40.43%下 降为36.96%,2012/13 年榨季应用蒸发自动控制系 统2 年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为533.26 万元[10]。
3 煮糖工段 3.1 使用新型甲糖离心分蜜机英国托马斯·博鲁班特(Broadbent)父子有限公司(TBS)有近150 年专业生产离心机的历史。TBS 生 产的Broadbent 牌全自动间歇式变频调速离心机采 用了多种先进独有技术,有着处理糖量大、能耗低、 过程全自动控制、卸糖干净、无需蒸汽洗糖和产糖 率高等诸多优点。新型离心机生产效率高,运行成 本低,可节约用电50%[11]。从节约用电,减少蒸汽 消耗,减少回溶糖损失,提高产糖率几方面来考虑, 每台离心机每榨季可节约成本超过140 万元。1 个 榨季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这种全自动间歇式变频调 速离心机国内广州重型机械厂、上海重型机械厂、 广西苏氏集团等也大量生产,国内糖厂更新离心机 首选这种高效离心机,深受糖厂的欢迎。
3.2 煮糖节汽目前,糖厂实际耗汽最大而且二次汁汽尚无法 被利用的是煮糖用汽。多数糖厂煮糖汽耗对蔗比为 18%~28%,珠江甘化厂的17.22%是较低的数值。 理论计算在通常条件下若做到整个煮糖过程不煮 水,煮糖汽耗对蔗比为11.16%,国内糖厂暂时还未 能达到,但欧洲的甜菜糖厂却早已达到这样的水平: 丹麦DDS 公司糖浆浓度很高,煮糖过程不煮水,其 煮糖用汽量对甜菜为11.0%;德国的糖厂用立式连 续煮糖罐煮制各种糖膏,煮糖总用汽量对甜菜为 10.5%[12]。笔者认为有2 个方面可以有助向这个目 标迈进。一是煮糖搅拌装置,可以不必光靠煮糖罐 内新生汽泡的上升和循环产生的对流,机械搅拌本 身就有足够的能力使糖膏晶粒和母液对流,这一措 施在新建和扩建糖厂中已多有采用。广西有糖厂在 这种搅拌煮糖罐使用III效汁汽煮糖取得成功;二是 煮糖自动控制,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糖厂采用德国 的微波密度测量仪和澳大利亚的射频密度测量仪控 制煮糖,先进厂已经基本达到自动煮糖的要求。
4 糖厂热能集中优化及控制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糖厂热能集中优化及 控制系统”在广西来宾永鑫小平阳糖业有限公司应 用,主要通过锅炉[13]、加热蒸发[10]、煮糖、压榨等 工段使用DCS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蒸发、煮糖等主 要热能消耗工段的网络信息化控制,建立热力模型 对糖厂热力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实现糖厂热力系统 自动化控制,使生产在最低能量消耗状态下运行, 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2011/12 年榨季该厂蔗渣打包 率对蔗比达到9.19%,百吨甘蔗耗标煤降到3.62 t[1]。
实现制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连续检 测与集中控制,提高制糖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提高生产稳定性、降 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糖厂经济效益作 用明显。从糖厂热能集中优化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可 以预见,全厂制糖生产过程自动化已经成为制糖企 业的发展趋势。
5 生产用水实现零取水零排放工程广西都安永鑫糖业有限公司甘蔗制糖生产过程 零取水、废水实现零排放关键点:①生产过程中零 取水;②生产废水“资源化”,分类闭合循环使用[14]。
5.1 清污分流,废水分类处理将厂区内的排水系统分成污水管网、清水管网、 雨水管网等3 个部分:①污水管网主要对各车间地 板冲洗水、箱罐冲洗水、石灰消和残汁以及经过隔 油处理后的压榨废水等高浓度污水进行收集,通过 专用水沟排放到生化处理系统的事故池;②清水管 网则是对生产过程中锅炉用水、工艺用水、蒸发和 煮糖汁汽喷射冷凝器用水、设备冷却水、水膜除尘 器用水等进行独立管路设计,充分利用甘蔗带来的 水分;③雨水管网则对厂区内的雨水进行独立收集。 清污分流为实现废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础。
5.2 生产过程中零取水榨季生产期间,充分利用甘蔗带来的水分和生 产过程用水分类收集利用,不补充新鲜水,实现生 产过程中零取水。具体措施为:①将生产过程中加 热、蒸发和煮糖产生的汽凝水进行分类收集。达到 入炉标准的汽凝水全部入炉,其余的汽凝水作为工 艺用水;②榨季生产初期,蒸发、煮糖汁汽喷射冷 凝器用水来自循环冷水池,该池中的水是经过生化 处理的上一个榨季剩余冷凝水。榨季生产期间,抽 取一部分冷凝水进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自流到 循环冷水池补充冷凝水;③生产废水经生化处理后 实现中水回用。中水一部分泵送补充汽轮机、压榨 机冷却水和锅炉冲灰水循环过程中损失的水量,一 部分供硫磺炉及硫气冷却水和冲洗地板水,剩余部 分自流至循环冷水池调节循环冷水池中的冷凝水, 确保冷凝水质量符合回用要求,供制炼车间蒸发、 煮糖汁汽喷射冷凝器使用。
5.3 生产过程中水的循环使用废水循环利用系统。针对用水要求不同,制定 合理的废水回用方案,实现废水循环利用。主要包 括:①冷凝器冷凝水闭合循环系统;②汽机冷却水循环系统;③锅炉冲灰水循环系统;④其它废水循 环系统。
5.4 生产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实现中水回用废水生化处理系统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 出水(中水)pH 值、SS、氨氮、CODCr、BOD、石 油类、色度共7 个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均达到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和 GB21909-2008《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 限值要求。榨季生产期间主要处理事故池中的高浓 度废水及部分循环冷水池中冷凝水,榨季结束后处 理事故池、循环冷水池和汽机循环冷水池中的水。
6 用降温成糖法生产带蜜糖巴西从上世纪中叶在甘蔗糖厂发展不用煮糖罐 蒸发结晶和不用离心机分蜜的成糖方法,产品称为 无定形糖(Amorphous sugar),英国Tate & Lyle 公司 的微晶糖(Transformed sugar),日本用喷雾法生产的 Q 糖,美国Amstar 糖业公司的红糖粉(Brown sugar), 都是不需要煮糖结晶和分蜜的成糖工艺。这些新产 品都有市场,而且厂家也因其流程简单和节能效果 而受益。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用降温结晶法(土糖寮)来 生产红糖。广东博罗县观音阁糖厂(500 t/d),从上世 纪70~80 年代起一直用现代化生产方法生产红糖 粉(黑糖),产品全部外销。近年食糖市场中带蜜糖 有相当大的发展,广东东莞市东糖中轻糖业有限公 司生产多个品种带蜜糖,广东英德市粤北糖业有限 公司机制红糖也迅速发展。从国内外食糖市场的销 售情况,预测带蜜糖今后很有可能占有一定的市场。 我国使用降温成糖工艺生产红糖,在生产上可取得 降低生产费用和节能的双重效益。1 间5000 t/d 糖厂 用这个方法生产红糖粉,每年可节省电力450 万 kW·h,约值270 万元,又可增产红糖粉12000 t[15]。 这是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应深入研讨这一类不需 要煮糖结晶和分蜜的成糖工艺和开发消费市场,促 进带蜜糖生产的发展。
7 结语我国甘蔗糖厂能耗水平差距很大,标煤对蔗比 最好的可以做到3.6%,最差的达到8%以上,造成 差距的原因还是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程度不同。以 上阐述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已经在我国糖厂使用, 效果是明显的,笔者认为只要是技术成熟的部分糖 厂必须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和添置新设备,我国甘蔗 糖厂平均能耗就可以大幅降低。
[1] | 何华柱, 梁裕, 黄雄军, 等. 永鑫华糖集团实现标煤 耗3.63%的实践[J]. 广西糖业, 2014(2):31-34.(![]() |
[2] | 邓金明, 韦生勇, 罗昌森. 糖厂吨糖COD 零排放的探 讨与实践[J]. 广西糖业, 2014(2):35-40(![]() |
[3] | 周锡文, 农洲才, 罗寿民. 锅炉烟道气余热干燥蔗渣 应用研究[J]. 甘蔗糖业, 2012(2):41-44(![]() |
[4] | 钮德明, 郝媛媛, 李耀熙. 反渗透处理糖厂二效汽凝 水回用锅炉的研究[J]. 环境工程 2009(5):48-55(![]() |
[5] | 王鞠萱. TRG 环保型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在糖业中的应 用[J]. 甘蔗糖业 2002(6):24-27(![]() |
[6] | 霍汉镇. 现代制糖化学与工艺学[M].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8.(![]() |
[7] | 何华柱, 杨振仙, 周洪祥, 等. 甘蔗糖厂混合汁烟道 气饱充上浮工艺探讨[J]. 甘蔗糖业, 2009(4):27-33(![]() |
[8] | 陈子华. 锅炉烟道气饱充上浮新工艺在糖厂的应用[J]. 甘蔗糖业, 2010(1):31-37(![]() |
[9] | 霍汉镇. 低碳低硫澄清法[J]. 中国糖业, 2010(3): 52-55, 2010(4):58-61.(![]() |
[10] | 黄猛, 郑盛果, 巫少斐, 等. 自动控制系统在蒸发工 段中的应用[J]. 甘蔗糖业, 2013(5):34-37.(![]() |
[11] | 李天毅. TBS 全自动间歇离心机在糖厂的应用[J]. 广 西轻工业, 2003(1):27-28(![]() |
[12] | 钟志才, 梁汉平. 降煮糖汽耗是糖厂低能耗的关键[J]. 广西糖业, 2012(2):31-35(![]() |
[13] | 何华柱, 邓金明, 罗昌森, 等. 甘蔗制糖废水零排放 的工程实践[J]. 甘蔗糖业, 2012(3):61-68(![]() |
[14] | 谭兴旺, 郑盛果, 巫少斐, 等. 蔗渣锅炉自动燃烧控 制系统及其应用成果[J]. 甘蔗糖业, 2013(6):36-41(![]() |
[15] | 陈世治. 我国甘蔗糖厂节能问题的若干思路. 甘蔗糖 业, 2008(3):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