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胶体的双电层结构可知,当胶体形成双电层 的结构后就会稳定,同时由于反离子的扩散态分布, 使整个胶团水化。扩散部分的反离子层越厚,水化 膜就越厚,Zeta 电位也就越大,胶体随之而越趋于 稳定。当Zeta 电位等于零时,呈等电状态。此时, 可动层消失,水化膜最薄,胶粒最易于聚沉。经实 验测定,多数的胶体的临界电位值大都在25~30 mV 之间。当Zeta 电位大于临界电位时,胶体则呈 稳定状态[1]。
制糖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全区甘蔗面积、总产 量和产糖量位居全国第一,蔗糖产量占全国60%以 上。由于亚硫酸法具有工艺流程和设备简单、澄清 剂用量少等优点,所以95%以上的甘蔗糖厂都采用 此法生产白砂糖[2, 3]。但是,受其工艺条件的影响, 亚硫酸法生产出的白砂糖质量往往不够理想,如白 砂糖色值、胶体、Ca2+、SO32-离子残留量偏高,清 汁纯度不高等。因此,优化、改进和控制亚硫酸法 制糖工艺,对提高澄清效果和白砂糖产品质量以及 促进制糖工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亚硫酸 法主要通过2 个途径实现糖汁的澄清脱色:一是在 蔗汁中加入石灰乳与通入的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 亚硫酸钙沉淀,吸附糖浆中的大多数色素等杂质, 钙离子与蔗汁中的蛋白质等胶体在受热的情况下结 合凝聚,从而被新生成的亚硫酸钙粒子吸附而沉淀 除去;二是亚硫酸与蔗汁中的多种不饱和有机化合 物产生加成反应,使双键消失或数量减少,使其颜 色变浅[4, 5, 6, 7, 8]。在制糖工业中对亚硫酸法絮凝澄清机理 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Zeta 电位理论已经广泛应用 于废水絮凝处理、高岭土絮凝处理、菌类悬浮液絮 凝处理,而在制糖工业中Zeta 电位理论的应用也开 始被人们关注[9, 10, 11, 12]。亚硫酸法絮凝澄清过程中Zeta 电位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为控制、优化和改进亚 硫酸法制糖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Zeta 电位理论,本文考察了亚硫酸法甘蔗 混合汁絮凝澄清脱色过程中Zeta 电位的变化情况, 试图从甘蔗混合汁中颗粒表面电荷的变化规律,揭 示亚硫酸法制糖工艺絮凝澄清过程的本质,为利用 Zeta 电位优化和控制亚硫酸法制糖工艺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甘蔗混合汁从预灰到硫熏中和再到絮凝 沉降,甘蔗汁Zeta 电位的绝对值均在逐渐减小,颗 粒之间的排斥力不断减弱,分散体系稳定性变差, 最后发生聚沉和絮凝现象[13]。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甘蔗,产地广西;氢氧化钙,汕头市西陇化工 有限公司,AR;盐酸,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AR; 氢氧化钠,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AR;亚硫酸, 浓度6%,广州化学试剂厂,AR;阳离子聚丙烯酰 胺(c-PAM),相对分子质量为8×106,工业级;阴离 子聚丙烯酰胺(a-PAM),相对分子质量为8×106,工 业级。
甘蔗混合汁的制取:取适量甘蔗,3次压榨,压 榨过程中加入适量水,一般用量为甘蔗量的15%~ 25%。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配制:准确称量1 g阳离子 聚丙烯酸胺,将其溶解于蒸馏水中,用磁力搅拌器 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最后稀释定容至1000 mL容量 瓶中,制得1 g/L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溶液。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配制:准确称量1 g阴离子 聚丙烯酰胺,将其溶解于蒸馏水中,用磁力搅拌器 缓慢搅拌至完全溶解,最后稀释定容至1000 mL容量 瓶中,制得1 g/L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液。
Nano ZS90型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英国 马尔文仪器公司;JJ500型电子天平,东莞市新阳仪 器设备有限公司;pHS-25型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硕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微 孔膜过滤器,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QJH-160型甘蔗压汁机,上海双碟厨具有限公司大溪 分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
![]() |
图1 工艺流程示意图 |
取甘蔗混合汁100 mL于250 mL烧杯中,在恒温 磁力搅拌器中搅拌。首先预灰,保持20 min,加亚 硫酸溶液及石灰进行硫熏中和,至pH=7为止,反应 25 min,随后迅速加入絮凝剂,缓慢搅拌2 min,静 置30 min,最后取絮凝澄清液。后图中各种物质加 入量表示每100 mL甘蔗混合汁加入的量。
1.2.3 Zeta 电位的测定用去离子水调节澄清实验中待测液电导率<50 mS/cm,取出待测液导入电位仪的样品池中,测试 温度为25℃,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其Zeta电位值,取3次平行样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混合汁、絮凝剂的Zeta 电位(图2~图4)从图2~图4可以看出,甘蔗混合汁、阴离子聚 丙烯酰胺Zeta电位均为负值,其中甘蔗混合汁约为 -10.1 mV,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电位在-30.0 mV左右,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电位约为+17.0 mV。
![]() |
图2 糖汁Zeta 电位 |
![]() |
图3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Zeta 电位 |
![]() |
图4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Zeta 电位 |
H2SO3对甘蔗混合汁的Zeta电位的影响如图5。 从图5可知,当H2SO3溶液加入量小于4 mL时,甘蔗 混合汁的Zeta的绝对值随加入量增大迅速减小;当 大于4 mL时,Zeta的绝对值变大;当H2SO3加入量等 于4 mL时,Zeta电位的绝对值为3,达到最小值。另 一方面,随着亚硫酸溶液的加入,甘蔗汁pH值在不 断减小。由前面实验研究可知,Zeta电位值受SO32- 和pH值2个因素的影响[14],当亚硫酸溶液用量小于4 mL时,Zeta电位值主要受酸度即H+的影响,因此, Zeta电位的绝对值随亚硫酸溶液用量的增加而降 低;当亚硫酸溶液用量大于4 mL时,Zeta电位的绝 对值则主要受SO32-影响,因此,Zeta电位的绝对值 随亚硫酸溶液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亚硫酸溶液用 量为4 mL时,Zeta的绝对值达到最小值。
![]() |
图5 Zeta 电位、pH 与亚硫酸用量的关系 |
磷酸对甘蔗混合汁的Zeta 电位的影响如图6。 从图6 可知,当磷酸溶液加入量小于0.03 mL 时, 甘蔗混合汁的Zeta 电位的绝对值随加入量增大迅速 减小;当大于0.03 mL 时,Zeta 电位的绝对值缓慢 减小;当磷酸加入量等于0.21 mL 时,Zeta 电位的 绝对值为1,达到最小值;当大于0.21 mL 时,Zeta 电位的绝对值又开始出现增大的趋势。同时,随着 磷酸的加入,pH 值在不断减小。与亚硫酸类似,当 磷酸加入量小于0.21 mL 时,此时的Zeta 电位值主 要受酸度即H+的影响;当磷酸加入量大于0.21 mL 时,Zeta 电位值则主要受PO43- 的影响。当亚硫酸溶液用量为0.21 mL 时,Zeta 的绝对值达到最小值。
![]() |
图6 Zeta 电位、pH 与磷酸的关系 |
氢氧化钙对甘蔗混合汁的Zeta电位的影响包括 Ca2+和pH值2个方面的因素。Ca2+降低甘蔗混合汁中 的胶体粒子的带电量,同时压缩扩散层降低斥力势, 使Zeta的绝对值减小;OH-影响溶液pH,Ca(OH)2量 过大,pH过大,使溶液负电荷过多,Zeta的绝对值 升高。从图7可知,当氢氧化钙加入量小于0.2 g时, 甘蔗混合汁的Zeta的绝对值随加入量增大迅速减 小;在氢氧化钙加入量为0.2~0.35 g时,Zeta的绝对 值则缓慢减小;当大于0.35 g时,Zeta的绝对值开始 有增大的趋势;当氢氧化钙加入量等于0.35 g时, Zeta电位的绝对值为3,达到最小值。同时,随着氢 氧化钙的加入,pH值在不断增大,当氢氧化钙加入 量小于0.35 g时,此时的Zeta电位值主要受钙离子即 Ca2+的影响;当氢氧化钙加入量大于0.35 g时,Zeta 电位值则主要受OH-的影响。当氢氧化钙用量为0.35 g时,Zeta的绝对值达到最小值。
![]() |
图7 Zeta 电位、pH 与氢氧化钙的关系 |
本文模拟亚硫酸法澄清工艺的硫熏中和过程, 即在甘蔗混合汁中加入石灰和亚硫酸溶液。在该过 程中,主要考察了亚硫酸的用量对混合汁Zeta 电位 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8。由图8 可以看出,在硫 熏中和过程中,当H2SO3 溶液加入量小于5 mL 时, Zeta 电位的绝对值随亚硫酸溶液用量的增加而减 小;当H2SO3 溶液加入量等于5 mL 时,Zeta 电位 的绝对值为4.0 mV,达到最小值;当继续增加H2SO3 溶液的用量时,Zeta 电位的绝对值开始增大,即表 面电荷增多。由图7 可知,H2SO3 对糖汁Zeta 电位 的影响因素包含SO32-和pH 值2 个因素,随着亚硫 酸的加入,亚硫酸与已加过灰的甘蔗混合汁中的氢 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中 和生成水,钙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发生电中和并结 合成亚硫酸钙,由于氢氧化钙中的OH-影响溶液pH, 使溶液负电荷过多,因此,与亚硫酸等摩尔反应后, 混合汁的Zeta 电位值增大,即Zeta 电位的绝对值变 小,混合汁中氢氧化钙与亚硫酸全部反应生成了亚 硫酸钙时,Zeta 值的绝对值达到最小值约4.0。当继 续增加亚硫酸用量致H2SO3 过量,H+和SO32-浓度均 增大,但由于SO32-更易与亚硫酸钙颗粒表面的钙离 子结合,因此,导致Zeta 绝对值增大,呈更高负电 性。
![]() |
图8 亚硫酸澄清工艺中Zeta 电位与亚硫酸的用量的关系 |
在絮凝过程中主要考察了絮凝剂加入量对混合 汁Zeta 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9。由图9 可以 看出,在絮凝过程中,当絮凝剂加入量小于0.5 mL 时,Zeta 电位的绝对值随絮凝剂的增加而减小;当 絮凝剂加入量在0.5~0.7 mL 时,Zeta 电位的绝对 值达到最小值;当继续增加絮凝剂的用量时,Zeta 电位的绝对值则开始增大。由图2~图4 可知,阳 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带正电荷,而甘蔗混合 汁和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带的是负电荷(a-PAM)。絮 凝剂主要通过电性中和、架桥以及网捕扫卷等方式 完成絮凝,从而实现对甘蔗汁中胶体粒子、高分子 色素等非糖分的分离[10, 11, 12]。当絮凝剂添加过量时, 胶粒表面被絮凝剂分子所饱和,胶粒表面已无吸附 空位而使絮凝剂失去架桥作用,同时表面电荷也随 之增加,导致Zeta 绝对值增大,呈更高负电性。由 于a-PAM 带负电,不能同带负电的甘蔗汁中胶体粒 子发生电中和作用,因此,主要的机理是镶嵌和架 桥作用,所以絮凝效果较差;c-PAM 可以电离出正 电荷,能与甘蔗汁中胶体粒子的负电荷发生中和作 用,所以Zeta 的绝对值降低程度较大,并通过架桥 和镶嵌吸附蔗汁中大量的胶体及色素等非糖成分, 因此,絮凝效果较好。
![]() |
图9 Zeta 电位与絮凝剂的关系 |
从图10 可以看出,甘蔗混合汁在预灰过程中的 Zeta 电位绝对值从10.10 mV 减小为8.34 mV;硫熏 中和过程中,Zeta 电位的绝对值显著减小为3.90 mV;絮凝过程中的Zeta 电位的绝对值继续在缓慢 减小到最小值3.20 mV。整个澄清过程中混合汁的Zeta 电位绝对值不断减小,预灰过程中变化较小, 硫熏中和过程中混合汁的Zeta 电位绝对值迅速减 小,絮凝过程中的Zeta 电位绝对值缓慢减小到最小 值。
![]() |
图10 甘蔗汁、预灰、硫熏、絮凝过程中的Zeta 电位 |
本文基于Zeta 电位理论,考察了亚法工艺中甘 蔗混合汁的Zeta 电位变化情况,其结果如下:
(1)甘蔗混合汁、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Zeta 电位均为负值,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Zeta 电位为正 值。其中混合汁Zeta 电位约为-10.1 mV,阴离子聚 丙烯酰胺的Zeta 电位在-30.0 mV 左右,阳离子聚丙 烯酰胺的Zeta 电位约为+17.0 mV。
(2)加灰过程中,随加灰量的增加,混合汁 Zeta 电位的绝对值迅速减小;硫熏中和过程中,随 硫熏强度的增大,Zeta 电位的绝对值降低的幅度增 大;硫熏中和汁随着絮凝剂的加入,Zeta 电位的绝 对值继续缓慢减小到最小值。
(3)混合汁从加灰到硫熏中和再到絮凝沉降, 整个过程Zeta 电位的绝对值在不断减小,颗粒之间 的排斥力不断减弱,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变差,最后 发生聚沉和絮凝现象。
(4)在亚硫酸法澄清工艺中,氢氧化钙、亚硫酸等澄清剂加入到甘蔗混合汁中,主要通过酸碱中 和、亚硫酸钙颗粒的形成实现正负电荷的中和,从 而进一步降低Zeta 电位值的绝对值。与Zeta 电位为 负值的阴离子絮凝剂相比,Zeta 电位为正值的阳离 子絮凝剂可使硫熏中和汁的Zeta 电位的绝对值降低 更多,絮凝澄清的效果更好。 本文的结果表明,Zeta 电位对甘蔗混合汁絮凝 澄清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Zeta 电位能较好地揭 示絮凝澄清过程的本质,有望通过监测和调控絮凝 过程中Zeta 电位值,实现对亚硫酸法工艺的优化和 控制。
[1] | 无锡轻工业学院、华南工学院. 甘蔗制糖工艺学[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2.(![]() |
[2] | 陈树功. 现代制糖工艺理论[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8.(![]() |
[3] | 霍汉镇. 现代制糖工业技术:第一分册[M]. 北京: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
[4] | 霍汉镇. 现代制糖化学与工艺学[M].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8:87-106.(![]() |
[5] | 黄健泉,邹崇强. 甘蔗制糖工艺[M]. 北京:中国劳动 出版社,1997.(![]() |
[6] | 刘慧霞. 亚硫酸法白砂糖色值差异的原因分析研究[J]. 甘蔗糖业,2001(5):29-33.(![]() |
[7] | 无锡轻工学院. 制糖[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0.(![]() |
[8] | MATHUR R B. Handbook of Cane Sugar Technology[M]. New Delhi: Oxford and IBH Publishing Co, 1986: 89-90.(![]() |
[9] | 广东省糖业食品公司. 蔗汁亚硫酸法澄清[M].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1976:32-37.(![]() |
[10] | 陈尧,孙卫东,孙潇,等. BAC-膨润土在蔗汁中的实验 研究[J]. 广西轻工业,2006,22(2): 19-21.(![]() |
[11] | 李利军,李青松,刘柳,等. 基于壳聚糖γ-聚谷氨酸的 协同絮凝法对赤砂糖回溶糖浆的澄清脱色研究[J]. 食 品工业科技,2013,34(1):206-210.(![]() |
[12] | 冯绪胜,刘洪国,郝京诚.胶体化学[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 |
[13] | 吴敏,崔秀云,苗茂栋. Zeta 电位与菌悬液絮凝活性[J]. 化工学报,2009,09(59):2263-2269.(![]() |
[14] | 崔越,李利军,李青松,等. Zeta 电位法优化赤砂糖回 溶糖浆絮凝澄清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3, 34(14):273-277,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