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业  2013 Issue (5): 13-19   PDF    
用精炼糖糖蜜制备高色率和高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的工艺研究
农立忠1, 谭文兴2, 邓广华1, 陆镇霆1, 蚁细苗2, 钟映萍2, 梁达奉2     
1 广州市华侨糖厂, 广东广州 510760;
2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316
摘要:焦糖色素的色率和红色素指数是衡量焦糖色素品质的2 个重要指标,但这2 个指标是相互制约的.本文以精炼糖糖蜜为原料,利用氨法制备焦糖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确定影响焦糖色素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量,然后以此设计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高色率焦糖色素的工艺为反应温度120~125℃,反应时间1.5 h,铵盐添加量为10%(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制备高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的工艺为反应温度110~115℃,反应时间0.5 h,铵盐添加量3%(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
关键词焦糖色素     色率     红色素指数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High Color Rate and High Red Index Caramel Pigment Using Refined Sugar Molasses as Raw Material
NONG Li-zhong1, TAN Wen-xing2, DENG Guang-hua1, LU Zhen-ting1, YI Xi-miao2, ZHONG Ying-ping2, LIANG Da-feng2     
1 Guangzhou Huaqiao Sugar Factory, Guangzhou 510760;
2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Abstract: Color rate and red index are the two important quality indicators of caramel pigment, but the two indicators are mutually restricted. This paper prepared caramel pigment by ammonia method using refined sugar molasses as raw materials.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lor ratio and red index of caramel pigment were determined as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catalyst dosage,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for caramel pigment with high color ratio are as follow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120~125℃, reaction time 1.5 h, ammonium salt content 10%. Preparation conditions for high red index caramel pigment are: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110~115℃, reaction time 0.5 h, ammonium addition 3%.
Key words: Caramel pigment     Color rate     Red index    

焦糖色素,俗称酱色,又称糖色,是世界范围 内用量最大、最广泛的一种食用色素之一。在各个 国家的标准中除了相近的卫生指标要求外,其中最 重要的指标就是色率(或色价),它表示该产品颜色 的深浅,可决定其在食品及饮料中的添加量。而红 色素指数是表示色素中红色物质含量多少的一个 量,它表示了色素的色泽,该数值越高,所含红色 物质越多,其成品颜色亦越红[1]。随着近年来消费 倾向的转变,不仅要求能有高色率的焦糖色素,还要求有更高的红色素指数的焦糖色素产品,相关企 业或科研部门已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研究表明: 色率高,红色素指数就会降低,这是因为焦糖色素 中的色率和红色素指数是相互制约的。

目前国内铵法焦糖色素主要以含糖废液以及制 糖废糖蜜等资源为原料生产焦糖色素,国内文献主 要研究以甘蔗糖蜜或白砂糖为原料制备焦糖色素工 艺,而以精炼糖糖蜜作原料的研究相对较少。精炼 糖糖蜜相对于甘蔗糖蜜来说具有糖分高、杂质少等 优点,而相对于白砂糖又有成本低等优点,利用精 炼糖糖蜜制备焦糖色素将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本 文以精炼糖糖蜜为原料,使用高压反应釜,采用氨 法对生产高色率和高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工艺进行 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物料锤度、催化剂 (铵盐)种类及其添加方式,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 确定影响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利 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方法以色率和红色素指数为考 核指标,对影响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关键因素与水 平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以精炼糖蜜制备高色率、高 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的最佳工艺。希望为我国焦糖 色素产业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糖蜜(丁蜜或乙、丙蜜),由广州市华侨糖厂提 供;氯化钠、浓硫酸、碳酸铵(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设备

5 L高压反应釜(GSH-5L),威海环宇化工机械 有限公司;1 L双层玻璃反应釜,上海银泽;电子天 平(AL104),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WFZ UV-2800),尤尼可(上 海)仪器有限公司;锤度计(PAL-1),Atago;pH计 (PHB-3),上海三信仪器表厂;旋转蒸发仪(R-1005), 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离心机(CR22GⅡ), Hitachi Koki Co. Ltd。

1.3 试验方法
1.3.1 色率的测定方法[2]

准确称取焦糖色1.000 g置于50 mL烧杯中, 加入蒸馏水10 mL,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然后移入 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烧杯多次,洗液倒入 量瓶,最后定容到100 mL,即 为1 g/100 mL样品稀 释液。再吸取10 mL 1 g/100mL的样品稀释液入10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后即为0.1 g/100mL 的样品稀释液。因要求其澄清透明,所以 须再经2400 r/min离心(或用滤纸过滤)。

测定色率(EBC单位):将已处理的0.1 g/100mL 样品倒入l cm的比色杯中,用72—1型分光光度计 于610 nm处测定其光密度ODl 值,反复测定数次, 取其平均OD1值,按下式计算EBC色度。

色率(EBC单位)=(OD1×20000)/0.076

1.3.2 红色素指数的测定[2]

将波长调至510 nm处,重新调整零点后,测得 其光密度为OD2,并计算红色素指数。

红色素指数=10×lg(OD2/OD1)

1.3.3 耐盐性测定[3]

于100 mL的烧杯中,称取1.00 g焦糖试样, 加入25 mL 20g/100g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 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10 s,倒入50 mL的比色管, 观察是否混浊,若不出现混浊,静置24 h后再观察, 仍不出现沉淀,则该焦糖色素试样耐盐性良好;若 出现混浊,则该焦糖色素试样耐盐性不好。

2 实验设计
2.1 单因素影响试验

主要考察催化剂(铵盐)种类及其添加量、添 加方式、物料锤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 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2.1.1 催化剂(铵盐)种类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4]

取已水解的糖蜜5000 g(锤度为65°Bx,pH 值为1.5),分别加入6%不同铵盐(添加量以NH4+ 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在120℃下反应2 h,放料冷却至50℃,取出样品测定相关指标,记 录数据。

2.1.2 铵盐添加量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取已水解的糖蜜5000 g(锤度为65°Bx,pH 值为1.5),分别加入2%、4%、6%、8%、10%、12% 碳酸铵(添加量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 算),在120℃下反应2 h,放料冷却至50℃,取出 样品测定相关指标,记录数据。

2.1.3 反应温度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取已水解的糖蜜5000 g(锤度为65°Bx,pH 值为1.5),加入6%的碳酸铵(添加量以NH4+的质 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分别在110、115、120、 125、130、135℃温度下反应2 h,放料冷却至50℃ 以下,取出样品测定相关指标,记录数据。

2.1.4 反应时间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取已水解的糖蜜5000 g(锤度为65°Bx,pH 值为1.5),加入6%的碳酸铵(添加量以NH4+的质 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在120℃下分别反应 30,60,90,120,150 min。放料冷却至50℃以下, 记录数据。

2.1.5 催化剂添加方式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取已水解的糖蜜5000 g(锤度为65°Bx,pH 值为1.5),加入6%的碳酸铵(添加量以NH4+的质 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在120℃下分别采用1 次加入、分3次加入和滴加方式进行反应,反应时 间为2 h,放料冷却至50℃以下,取出样品测定相 关指标,记录数据。

2.2 正交实验

选择单因素试验中对色率和红色素指数有显著 影响的因素作为主要参考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确定 制备高色率和高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的反应工艺。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因素实验
3.1.1 催化剂(铵盐)种类对色率、红色素指数影响

图1、图2是催化剂(铵盐)种类对色率、红 色素指数的影响。从图1、图2可明显看出,碳酸 铵和氨水制备的焦糖色素色率比较高,其中氨水制 备的焦糖色素耐盐性比较差;尿素和味精制备的焦 糖色素红色素指数比较高,但尿素和味精制备的焦 糖色素色率比较低,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所以综合 色率、红色素指数以及耐盐性等指标要求,选择碳 酸铵作为催化剂。

图1 催化剂(铵盐)种类对色率的影响

图2 催化剂(铵盐)种类对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3.1.2 催化剂(铵盐)添加量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 影响

图3是催化剂(铵盐)添加量对色率、红色素 指数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到,催化剂(铵盐)用 量越高,色率也相应升高,而红色指数反而向下。 这是因为铵盐用量多,反应体系pH比较高,反应 速率加快,更有利于类黑色素物质的生成,导致色 率升高的速率比红色物质生成的速率快。为了获得 较高的色率和红色素指数,选择催化剂(铵盐)用 量3%~12%为条件设计正交实验。

图3 催化剂用量对焦糖色素质量的影响
3.1.3 反应温度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图4是反应温度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从图4可以得到,温度对焦糖色素的色率和红色素 指数的影响较明显,温度升高,色素的色率大为提 高,红色素指数则逐渐降低。这是因为升高温度有 利于米拉德反应的进行,生成类黑色素的物质比红 色物质多。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树脂化反应也加 快,导致焦糖色素的耐盐性等理化指标下降。研究 发现当反应温度达到120℃以上,焦糖色素的耐盐 性下降比较明显,同时当反应温度低于110℃时, 反应非常慢,效率很低,因此,选择反应温度为110~ 125℃条件设计正交实验。

图4 反应温度对焦糖色素质量的影响
3.1.4 反应时间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图5是反应时间对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由图5可得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色率越来越 高,但红色素指数去逐渐下降,尤其是反应时间超 过120 min后,红色素指数下降更加明显。这可能 是因为在反应后阶段红色物质会逐渐转化成类黑色 素物质。同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树脂化反应也 逐渐增大,焦糖色素的耐盐性等理化指标随之下降。 因此,选择反应时间为30~120 min设计正交实验。

图5 反应时间对色率和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3.1.5 催化剂添加方式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图6是催化剂添加方式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 影响。从图6可得到,以“滴加方式”添加铵盐明 显比以“分3次加入”和“1次加入”好得多。这 可能是“滴加方式”加入铵盐,使得反应体系pH 维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同时也使糖蜜与铵盐充分 接触,减少铵盐因过量受热挥发而造成大量损失。 因此后面实验都采用滴加方式加入铵盐进行实验。 由上述单因素实验发现,影响色率高低的主要 因素是铵盐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添 加方式(反应过程中pH值),其中铵盐种类来看, 有效的铵盐主要是氨水和碳酸铵,但氨水制备出来 的焦糖色素耐盐性不如碳酸铵的,所以后面正交实 验主要选取碳酸铵来制备焦糖色素;而影响红色素 指数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铵盐种类、反应温度和反应 时间。

图6 催化剂添加方式对色率、红色素指数的影响
3.2 正交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我们发现影响焦糖色素色率 的主要因素是铵盐的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铵盐添加量和反应过程中的pH值等条件,其中铵 盐种类从单因素实验中,我们也发现用氨水制备的 焦糖色素虽然色率比用碳酸铵制备的高些,但其耐盐性比较差,所以我们选碳酸铵作为反应的铵盐。 而反应过程中的pH值(以铵盐添加方式控制),“滴 加方式”加入铵盐明显要比“分3次”加入铵盐和 “1次性”加入铵盐效果好,所以选择“滴加方式” 加入铵盐作为反应过程中pH值的控制条件。因此 设计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铵盐添加量进行正交实 验,选用L16(43)表安排试验。相关设计见表1,正 交试验结果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见表2、表3。

从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看出,在使用相同催化剂 的条件下,焦糖化反应温度对色素的色率和红色素 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 在考虑成品耐盐性的情况下,采用A3B3C3工艺参数 能得到色率最高的焦糖色素,采用A1B1C1工艺参数 能得到红色素指数最高的焦糖色素。

表1 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表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极差分析法)
4 小结与讨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焦糖色素色率和红色素 指数的主要因素是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铵 盐)添加量,其中制备高色率焦糖色素工艺为:反 应温度在120~125℃,反应时间1.5 h,铵盐添加量 为10%(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 而制备高红色素指数焦糖色素工艺为反应温度为 110~115℃,反应时间0.5 h,铵盐添加量3%(以NH4+的质量与糖蜜干固物质量计算)。很明显,温度 高,反应时间长以及铵盐添加多,都有利于色率的提高,而温度低、反应时间短,铵盐添加量少则有 利于红色素指数的提高。同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 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焦糖色素的耐盐性就会越来 越差。

参考文献
[1]王树清,高崇,朱石生. 高色率焦糖色素的合成新工艺[M]. 中国调味品,2005(3):50-53. (1)
[2]秦祖赠,龙明贵. 焦糖色素的色率及红色指数与pH 值 关系的研究[M]. 中国调味品,2003(1):27-29. (2)
[3]谢长兴. 焦糖色素的耐盐性及检测方法[M]. 中国调味 品,2004(12):34-36. (1)
[4]杨永发. 提高焦糖色的红色指数及染着性的方法[M]. 中国调味品,2003(9):38-40. (1)
(本篇责任编校:朱涤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