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业  2012 Issue (5): 1-6   PDF    
甘蔗新品种德蔗03-83的选育
李翠英, 张永港 , 肖培先, 李嫒甜, 王先, 钱文英, 杨新华, 张宏春, 杨建, 段红琴, 赵永康, 鲁忠虎, 康宁, 杨光琴, 苏明, 杨世常, 郭兆建    
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 云南, 陇川, 678707
摘要:德蔗03-83是德宏州甘科所采用"五圃制"有性杂交选育程序和技术从粤糖85-177×ROC22组合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高产、稳产、粗生易管、适应性强、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2008~2010年,在云南省区域化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35次试验中,德蔗03-83平均蔗茎产量124.08t/hm2,比CK1(103.04t/hm2)增产20.43%,比CK2(80.34t/hm2)增产54.44%;11月到3月平均蔗糖分依次是:11.24%、13.61%、14.82%、16.15%、16.38%,糖分高峰值可达16%以上.11~1月平均糖分13.22%;12~3月平均糖分15.24%,11~3月平均糖分14.44%,比2对照略低;平均含糖量17.80 t/hm2,比CK1(15.44t/hm2)增15.35%,比CK2(12.27t/hm2)增45.11%.
关键词甘蔗     品种     德蔗03-83    
Breeding of a New Sugarcane Variety Dezhe 03-83
LI Cui-ying, ZHANG Yong-gang , XIAO Pei-xian, LI Ai-tian, WANG Xian, QIAN Wen-ying, YANG Xinhua, ZHANG Hong-chun, YANG Jian, DUAN Hong-qin, ZHAO Yong-kang, LU Zhong-hu, KANG Ning, YANG Guang-qin, SU Ming, YANG Shi-chang, GUO Zhao-jian    
Dehong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Longchuan, Yunnan 678707
Abstract: A new sugarcane variety of Dezhe 03-83 was bred from the hybrid offspring in cross combination by Yuetang85-177×ROC22 by using "Five plot system" sexual hybridization breeding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 in Dehong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The variety was characterized by mid maturation,high sugar content,high and stable yield,extensive cultivation,strong adaptability,good ratooning abil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 to adversity.The results of 35 times regional sugarcane varieties trial and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 Yunnan from 2008 to 2010 predicated that:the average cane stalk yield was 124.08t/hm2,higher than that of CKl(103.04t/hm2)with 20.43% and CK2(80.34t/hm2)with 54.44% respectively.The cane sugar from November to March respectively was 11.24%,13.61%,14.82%,16.15%,16.38%,the highest cane sugar was 16% above.The average sugar content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was 13.22%,the average sugar content from January to March was 15.24%,and the average sugar content from January to March was 14.44%.The average sugar yield was 17.80 t/hm2,higher than that of CKl(15.44t/hm2)by 15.35% and CK2(12.27 t/hm2)by 45.11% respectively.
Key words: Sugarcane     Varieties     Dezhe03-83    

高糖、高产、多抗、适应性广品种选育是甘蔗育种的主攻方向,也是中国甘蔗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2,3]。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多年来加强高产、高糖、优质甘蔗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力度,并选育出了一批有苗头的甘蔗品种品系材料。其中,德蔗03-83 就是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经规范化的试验、调查分析、评比和筛选而出的一个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属高产稳产、中熟高糖,中大茎品种。蔗茎均匀整齐,叶片清秀,宿根性好,耐旱性强,农艺性状特优,中后期糖分上升快,糖分高,重力纯度高,还原糖低,纤维分适中,榨出汁高,抗逆性强,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均符合国家对糖料蔗的要求。本文总结了德蔗03-83的选育过程及试验结果,并分析了其种性表现、高产、稳产性能及栽培技术途径,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2011年11月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田间鉴评,该品种一致鉴定通过。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德蔗03-83的母本为中熟、中大茎、高产、有效茎多、宿根性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粤糖85-177,父本为早熟、高糖、中大茎、不抽穗开花、耐旱性强的ROC22。

表1 德蔗03-83农艺性状
1.2 选育过程

德蔗03-83是德宏州甘科所于2001年拟定粤糖85-177×ROC22杂交组合,委托海南甘蔗育种场杂交;2002年2月获得杂交种籽,播种育苗,6月份定植实生苗484苗,当年新植杂种圃不选择,砍收后加强宿根管理,供宿根选择;2003年12月份在宿根杂种圃上选择优良单株,编号为德蔗03-83。

2004 年进行选种圃试验,该材料表现为中大茎,蔗茎均匀,叶片清秀,易脱叶,锤度较高而入选升级;2005 年进行鉴定圃试验,表现为株型好,群体生长整齐,有效茎多,高产,高糖,综合性状表现较好;2006~2008年参加所内1新1宿德蔗03系列品种比较试验,表现为出苗好,分蘖强,有效茎多,成茎率高,产量、含糖量都极显著的高于对照,宿根性好,综合性状优良;2007~2009年参加德宏州1新1宿州级区域试验,表现为中熟、高糖、高产稳产,宿根性好,平均单产、含糖量均为第1,耐旱性强,综合性状优良;2008~2010年被推荐参加云南省第10轮甘蔗品种区域化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结果:德蔗03-83平均产量、含糖量居试验第1位,宿根性好,抗旱性强,被确定为云南省3大抗旱主推品种之一。德蔗03-83高抗黑穗病等主要甘蔗病害。适宜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坡地和坝地种植,特别是在德宏、保山、临沧、勐海等湿热蔗区种植,产量、糖分优势更为明显。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德蔗03-83,中大茎,株型直立,蔗茎圆筒形,基部粗大,茎色黄绿色,曝光后淡红色,有少量生长裂缝和木栓条纹,有黑色蜡粉;芽菱形,芽体中等,芽尖超过生长带,有芽沟,根点3~4 列,不规则;叶姿披散,叶片清秀,无病斑,叶鞘绿色、毛少,脱叶性特好;叶舌新月形,外叶耳退化,内叶耳三角型;不孕穗。

2.2 生长特性

德蔗03-83高产稳产、中熟高糖,中大茎品种。出苗率高,分蘖强,宿根发株多,宿根性好,成茎率高,有效茎多(79500~84000条/hm2);株 高 在270 cm~300 cm,茎径2.6 cm~2.8 cm之间。前期生长慢、中后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群体生长整齐,生势强;株型直立抗倒伏,蔗茎均匀、实心,单茎重量高(1.6 kg/茎),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平均产量在120 t/hm2 以上;前期糖分稍低,中后期糖分上升快、糖分高,11 月到3 月平均蔗糖分依次是:11.24%、13.61%、14.82%、16.15%、16.38%,11~3月平均糖分14.44%;含糖量高,每亩含糖量超吨糖。粗生易管,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人工鉴定高抗黑穗病;耐旱性强,抗旱试验鉴定为抗旱品种。适应性广,特别是在湿热蔗区种植,增产增糖优势更为明显。

3 试验结果
3.1 主要农艺性状

德蔗03-83出苗稍慢,出苗率高,分蘖中,宿 根发株早,发株多,成茎率高,有效茎多,蔗茎均 匀整齐,前期生长慢、中后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 株型直立抗倒伏,高产稳产。

2008~2010 年,在云南省区域化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35 次试验中,德蔗03-83 平均出苗率78.65%,分蘖率82.50%,株高271 cm,比CK1矮14 cm,比CK2高39 cm;茎径2.7 cm,比2对照粗;单茎重1.64 kg,比2对照分别重0.19 kg和0.41kg;公顷有效茎79875条,比2对照分别多7230 和10605条。

3.2 蔗茎产量

蔗茎产量结果见表2。

表2 德蔗03-83产量、含糖量汇总表

2008~2010 年,在云南省区域化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35次试验中,德蔗03-83平均蔗茎产量 124.08 t/hm2,比CK1(103.04 t/hm2)增产20.43%,比CK2(80.34 t/hm2)增产54.44%。其中:

2008年~2009年,在省第10轮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2新1宿10点30次试验平均蔗茎产量为109.89 t/hm2,比CK1(99.99 t/hm2)增产9.9%,且22点次增产,8点次减产,比CK2(80.34 t/hm2)增产36.8%,且27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

2010年,在省第10轮生产试验中(5点5次试 验),平均蔗茎产量138.25 t/hm2,比ROC22(106.06 t/hm2)增产30.35%,且5个点次全部增产。

3.3 甘蔗糖分

甘蔗糖分结果见表3。

表3 德蔗03-83甘蔗含糖分汇总表

2008~2010 年,在云南省区域化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35次试验中,德蔗03-83,11月到3月平均蔗糖分依次是:11.24%、13.61%、14.82%、16.15%、16.38%,糖分高峰值可达16%以上。11~1月平均糖分13.22%;12~3月平均糖分15.24%,分别比CK1、CK2低0.56和0.65个百分点;11~3月平均糖分14.44%,分别比CK1、CK2低0.70和0.82个百分点。

2008~2009年,在云南省区域化试验(10点30次试验,2新1宿)中,11~1月平均糖分13.20%;2~3月平均糖分15.13%,分别比CK1、CK2低0.60和0.76个百分点;11~3 月平均糖分14.44%,分别比CK1、CK2低0.70和0.86个百分点。

2010年,在省第10轮生产试验中(5点5次试验),德蔗03-83,11~1月平均糖分13.24%;12~ 3月平均糖分15.35%,比CK低0.53个百分点;11~3月平均糖分14.47%,比CK低0.70个百分点。

3.4 含糖量

含糖量结果见表2。

2008~2010 年,在云南省区域化试验和生产 示范试验35次试验中,德蔗03-83平均含糖量17.80 t/hm2,比CK1(15.43 t/hm2)增15.35%,比CK2(12.27 t/hm2)增45.11%。其中:

2008年~2009年,在云南省区域化2新1宿30 次试验中,平均含糖量为15.60 t/hm2,比CK1(14.77 t/hm2)增5.6%,且17点次增产,13点次减产,比CK2(12.27 t/hm2)增27.1%,且28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

2010年,在省第10轮生产试验中(5点5次试验),平均含糖量19.99 t/hm2,比ROC22 (16.08 t/hm2) 增24.5%,且4个点次增产,1个点次略减。

4 宿根性

德蔗03-83宿根发株多,发株较好,成茎率高, 有效茎多,蔗茎粗大,单茎重重,产量高,宿根丰 产稳产,宿根性强。

表4 德蔗03-83新植、宿根主要性状

在2009 年省区试10 点次宿根试验中,德蔗03-83株高237 cm,比新植矮,茎径2.7 cm,与新植相若,公顷有效茎85335条,比新植多5745条,宿根有效茎多;蔗茎产量新植122.38 t/hm2、比2对照增产9.44%和35.37%,宿根97.41 t/hm2、比2对照增产10.5%和38.6%,宿根增产幅度比新植大;平均糖分新植13.87%,宿根14.92%,宿根比新植高1.05个百分点;公顷含糖量新植17.03 t、比2对照增产4.9%和22.4%,宿根14.17 t、比2对照增产6.3%和33.1%,宿根增糖幅度比新植大。

5 抗逆性及适应性
5.1 抗旱性

根据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抗旱性鉴定报告,德蔗03-83 丙二醛(MDA)含量0.92 µmol·g-1·FW-1,相对质膜透性(PMP) 8.5%,株高伤害率为22.9%,相对质膜透性(PMP)、丙二醛含量(MDA)和株高伤害率都没超过抗旱性指标,人工抗旱生理指标优于国家甘蔗品种抗旱性指标要求,德蔗03-83为抗旱品种。

表5 抗旱性鉴定结果

5.2 抗病性

根据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提供的抗黑穗病鉴定报告,德蔗03-83在试验 中,抗性级别为1级,抗性反应型为高抗。在云南 省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10点35次 试验均未发现花叶病、稍腐病、眼点病、黄叶综合 症等甘蔗主要病害。

表6 黑穗病鉴定结果
5.3 适应性

德蔗03-83属中熟、高产、高糖品种。出苗整 齐,宿根发株多,分蘖强,成茎率高,有效茎多, 宿根性好,耐旱性强,丰产性和稳定性良好,叶片 清秀,抗病虫能力强,不抽穗开花,高抗黑穗病, 自然条件下,无花叶病、眼点病和黄叶综合症等甘 蔗主要病害发生,抗旱性强,抗旱试验鉴定为抗旱 品种。适宜在中等肥力的旱坡地、坝地、水浇地和 排灌良好的水田种植,在湿热蔗区种植,更具有增 产增糖潜力。

6 效益分析

历年多点多次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德蔗03-83 产量和含糖量比对照ROC22增产,平均蔗茎产量 124.08 t/hm2,每公顷比对照(ROC22)增21.045 t, 蔗价按450元/t 计算,蔗农每种植1 hm2德蔗03-83 比对照多增加收入9470.25 元;平均含糖量17.80 t/hm2,每公顷比CK增2.37 t,按85%的回收率计 算,每公顷可增糖2.0145 t,糖价按7000元/t计算, 每收购1公顷德蔗03-83,制糖企业增加收入14101.5 元。

因德蔗03-83出苗率高,成茎率高,有效茎多, 下种时可适当减少下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抗 逆性强,叶片清秀,抗病虫能力强,可减少农药投 入;粗生易管,宿根性好,高产稳产,可减少肥料 投入;脱叶性好,抗倒伏,可减少砍收用工,节约 劳动成本;抗旱性强,可减少灌水次数,减少成本 投入;推广种植德蔗03-83,既降低种蔗成本,又 增加蔗农和企业的收入,可有效稳定甘蔗面积,促 进蔗糖产业的发展。

7 适宜种植区域

通过多年多点的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 验,德蔗03-83表现为粗生易管,适应性强,抗旱 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海拔900~1300 m之间的 旱坡地、水田、水浇地和坝地种植,在湿热蔗区种 植,更具有增产增糖潜力。

8 栽培技术要点

⑴耐旱性强,适宜中等肥力的旱坡地种植。

⑵该品种忌水渍,水田种植时要注意排涝防渍,适时排灌。

⑶出苗率、成茎率高,适当减少下种量,公顷下种量90000~105000个单芽为宜。

⑷中大茎种,种植行距以1.1~1.2 m为宜。

⑸由于该品种是一个抗旱品种,在旱坡地种植选择秋植,更易获得高产。

⑹冬春植要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保证全苗、壮苗。

⑺该品种前期生长慢,要施足基肥,早施肥,早管理,促进其早生快发;合理配方施肥,忌偏施氮肥。

⑻适时间苗、定苗,早打脚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⑼加强宿根管理,延长宿根年限。

⑽适时砍收,最佳适榨期在1 月份至榨季结束。

9 综合评价

德蔗03-83属高产稳产、中熟高糖品种。出苗 率高,分蘖率中,宿根发株多,宿根性好,成茎率 高,有效茎多,前期生长慢、中后期生长快、后期 不早衰,群体生长整齐,生势强,株型直立抗倒伏, 不孕穗、不开花,蔗茎均匀、实心,单茎重重,农 艺性状优良;前期糖分稍低,中后期糖分上升快、 糖分高,重力纯度高,还原糖低,纤维分适中,榨 出汁高,品质好;高抗黑穗病,田间自然条件下未 发现花叶病、眼点病和黄叶综合症等甘蔗主要病害 发生,抗旱性强,对增强旱地甘蔗良种储备,提高 旱地甘蔗产量,提高蔗农收入,降低种蔗成本具有 积极作用。蔗茎产量、含糖量、适应性、抗逆性、 抗病性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符合《全国农作物(甘 蔗)品种鉴定标准》要求,适宜在中等肥力的旱坡 地、水田种植,在湿热蔗区种植增产增糖效果更佳,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等.早熟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0的选育[J]. 广西蔗糖,2011(2):8-12.
[2]潘世明,李瑞美,李海明,等.甘蔗新品种闽糖93-730的选育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9-11. (1)
[3]刘海斌,何红,张革民,等.甘蔗新品种桂糖27号的选育[J]. 中国糖料,2008(2):1-4. (1)
(本篇责任编校:李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