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业  2012 Issue (3): 76-79   PDF    
关于绵白糖国家标准修订的探讨
郭剑雄, 黄雪影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广东, 广州 510316
摘要:着重介绍绵白糖国家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指标和方法,并对标准的修改意见及部分指标和试验方法作了讨论。修订适合行业发展的国家标准,规范行业生产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绵白糖     国家标准     试验方法     指标     探讨    
Explore on Revis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Soft White Sugar
GUO Jian-xiong, HUANG Xue-ying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Canesugar Quality Supervision & Inspection Centre of China, Guangzhou 510316
Abstract: The author principally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indexes and methods of revising National Standard Soft White Sugar,and discusses on the opinion of revising the Standard,some parts of indexes and test methods.The revised edition is conform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 management and promotions on the healthy expansion for the industry.
Key words: Soft white sugar     National standard     Test methods     Index     Explore    

绵白糖多为甜菜糖厂以甜菜为原料,采用碳酸 法工艺流程生产的产品,或以甘蔗、原糖、一级、 二级白砂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其用途主要为 民用,是人们尤其是北方广大民众喜爱的调味增味 甜味品。现行的与该产品有关的标准有 GB1445-2000[1]《绵白糖》国家标准。GB1445-2000 《绵白糖》国家标准自2001 年10 月1 日起实施以 来已有10 年,对稳定、提高和督导我国绵白糖在生 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指导和 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制糖技术的发展、食糖总体卫 生质量的提高以及用糖企业、消费者对绵白糖质量 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绵白糖国家标准的某些指标已 显得不那么切合实际。为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应对 我国食品安全的需要对GB1445-2000 进行修订,希 望能最大程度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标准的可操作性 更强。为促进此项工作,现对绵白糖国家标准修订 的主要内容加以分析探讨。

1 标准的主要内容
1.1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包括感官要求、技术指标。

1.1.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规定其晶体形状、色泽、口味及黑点 数量。

1.1.2 技术指标(表1)

卫生指标:二氧化硫(以SO2 计)≤15(mg/kg), 其它指标:总砷、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 菌、霉菌、酵母菌、螨等项目应符合GB13104 的要 求。

表1 绵白糖技术指标要求
1.2 试验方法
1.2.1 理化指标的试验方法

规定了总糖分、蔗糖分、还原糖分、色值、混 浊度、电导灰分、干燥失重、不溶于水杂质及黑点 的试验方法。总糖分为蔗糖分和还原糖分的总和, 蔗糖分采用二次旋光法进行测定;还原糖分采用兰- 艾农恒容法进行测定;电导灰分采用电导率转换法进行测定;色值采用缓冲溶液法进行测定;干燥失重采用减压干燥法进行测定。

1.2.2 卫生指标的试验方法

二氧化硫、总砷、铅按GB/T5009.55 规定的方 法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酵母菌和 霉菌按GB/T4789 规定的方法测定。螨按GB13104 规定的方法测定。

1.2.3 检验规则

检验规则包括型式检验和交收检验的规则。规 定了抽样规则、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的要求。

2 有待探讨的问题
2.1 指标变动问题的探讨
2.1.1 色值

在绵白糖的生产工艺过程中,需要对产品中的 有色物质进行清除,色值越低,直接感观就是外观 越白,色值是绵白糖的重要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企 业的生产工艺水平。现行国标GB1445-2000 中优级 绵白糖色值80 IU 与《国际糖品法典标准》中60 IU 还有一段距离,2006/07~2010/11 年榨季优级绵白 糖样品的数据统计如表2 所示。

表2 优级绵白糖色值数据统计

从表2 可知:如将优级绵白糖色值指标值定在 ≤60 IU,最多可能将有2%~6%的不合格企业,对 于这些企业可能会有压力,但相信压力会成为动力。 通过这次修订能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 高产品质量,同时也与《国际糖品法典标准》接轨。

在南方,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绵白糖的企业,由 于以甘蔗原料前处理较以甜菜为原料前处理工艺难 度大,所以这部分企业用碳酸法工艺生产的大都是 一级绵白糖。从表3 可知:随着企业生产工艺和生 产技术的提高,色值指标≤100 IU 占的比例越来越 大,希望通过这次修订对我国的绵白糖色泽外观有一个更大促进。

表3 一级绵白糖色值数据统计
2.1.2 不溶于水杂质

因为绵白糖是主要以甜菜为原料,用碳酸法工 艺生产而成的,其不溶于水杂质含量较低。 但从表 3 绵白糖样品的检测数据显示,优级绵白糖≤20 mg/kg 的占比例数越来越低,说明企业对该指标已 出现放松警惕的现象,但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公 司饮料糖标准不溶水杂质≤10 mg/kg,所以本次修 订参考优级白砂糖不溶于水杂质标准,把不溶于水 杂质修订为≤20 mg/kg。

表4 优级绵白糖不溶于水杂质统计
2.2 检验方法问题的探讨
2.2.1 总糖分

总糖分是衡量绵白糖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现 行国家标准GB1445-2000 中总糖分是以100 减去干 燥失重和电导灰分的含量得出的。这是假设了样品 是没有添加其它物质或者其它物质含量很低的前 提。因此该标准中的规定方法有漏洞(尤其在国内), 此次修订建议参考采用《国际糖品法典标准》表示 方法,即蔗糖分加还原糖分等于总糖分进行结果表 示作为第一法。原方法计算较为简便,建议可作为 第二法纳入标准。

2.2.2 还原糖分

还原糖分是绵白糖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还原 糖分过高会导致绵白糖易吸潮滋生微生物而变质, 不利于食糖的保存,而还原糖分过低会影响绵白糖 的风味。现行标准中还原糖分测定方法采用兰-艾农 法测定,该方法曾为ICUMSA 建议的正式方法,在 ICUMSA 第17 届会议决定撤销其正式方法的资格, 而正式采用兰-艾农恒容法测定。兰-艾农恒容法是 在兰-艾农法基础上改进,其基本原理与兰-艾农法 相同,唯一差别是在滴定前加入预测的水量以保持 最终容量恒定,由于容量保持恒定,计算时不必考 虑配制糖液容积的影响,因此能用简单公式代替检 索表计算结果,计算更为简化。

2.2.3 混浊度

混浊度计算方法与表示方法(单位)作了修订。 混浊度计算方法参考了白砂糖中混浊度的计算方 法,并与国际标准(国外许多标准混浊度单位为 MAU)相对应,同时减少因数据处理带来的误差。 现行标准中的计算和表示方法是糖液过滤前后的衰 减值除20 后以整数表示。在遇到数字修约进舍临界 边缘时会造成较大的误导。如某一糖样溶液过滤前 后的衰减值为30 MAU,则浊度=30÷20=1.5,修约 后浊度为2 度,另一糖样溶液过滤前后衰减值为50 MAU,则浊度=50÷20=2.5,修约后浊度也为2 度, 而实际上2 个糖样的光衰减值整整相差20 MAU。

2.2.4 粒度

原标准中粒度的测定方法是在显微镜下用测微 尺测量出绵白糖晶粒长轴的平均长度计算而得,但 在实际操作中,样品颗粒大小不一,无法保证所取 样品具有代表性。绵白糖晶粒长轴的平均长度也没 具体定义,在实际操作过程容易出现测量偏差。但 相关文献和国内外的资料还没有此类分析方法的相 关报道及研究,因些绵白糖粒度的测定方法仍有待 完善。

2.2.5 食糖卫生指标

本次标准修订初期的卫生指标部分完全按 GB13104-2005[2]食糖卫生标准的要求,但随着食安 法出台,由卫生部组织修订的食糖卫生标准将会更 名为食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该标准修订原则上对 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和致病菌限量等指标直 接引用相应的基础标准。同时参考原卫生标准修订 工作的相关资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以此为 基础,以节省资源和时间。这就意味着绵白糖国家 标准卫生指标部分需待出台的食糖食品安全国家标 准进行调整。

3 结语

绵白糖是我国重要的食糖产品,由于晶粒细小、 均匀,含一定量的转化糖浆(含果糖成分),味甜、 具有糖的绵软状态和光泽,深受消费者喜爱。而且 不像白砂糖那样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原料,绵白糖主 要为民用消费。绵白糖国家标准自2001 年10 月1 日起实施以来已有10 年,标准滞后,缺乏预见性, 这无疑将极大制约我国绵白糖产品健康发展。为解 决以上问题,应尽快修订绵白糖国家标准及其分析 方法,规范生产、流通及使用,使修订的标准更适应市场的需要和用户的要求,更能帮助企业提高市 场竞争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绵白糖 GB1445-200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糖卫生标准 GB13104-2005[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
(本篇责任编校:朱涤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