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是现有人类管理的所有具有潜在毒性的化 合物被有意识地释放到环境中以实现其价值的物 质,是农业保产、增产的重要生产资料,被广泛应 用于农业生产中,随之带来的大量废弃包装物因我 国农药废包装管理制度的缺失和农民环保意识的薄 弱被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池塘沟渠,或半埋于土 壤中,或裸露于田埂上,或漂浮在沟渠、河道里,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安全。
农药废包装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不再具 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农药包装物,主要材质为不 可降解的PE(聚乙烯)、PET(聚酯)等高分子聚合塑 料,留存在自然环境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 间才能降解,是农业面源污染中最严重的污染。尽 管国家已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农药包装物可作为再生 资源再利用,但因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农民长期已 经养成随手丢弃农药废包装的习惯,导致我国农药 废弃包装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据相 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高达140万 t 之多[1],产生的农药废弃包装物约达7万t,近130 亿个,污染耕地面积达1600万hm2。
由于农药包装物多以高分子聚合塑料、铝箔等 材质制作为主,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被埋于土 壤中可残存200~700 年,严重造成土壤结构的破 坏,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药废包装被埋于土壤中不降解,形成阻隔 层,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根系生长,阻碍农 作物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田间地块作物 减产,农产品品质下降。据有关资料表明:土壤塑 料残留量达到225 kg/hm2时,可使油菜、小麦、水 稻等农作物分别减产54%、26%、30%[2]。
农药废包装随意丢弃于田间地头,造成土壤重 金属污染和视觉污染,从而严重阻碍农产品的无公 害产地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证。
农药使用后,农药包装袋内残留有或多或少的农药,这些残留农药随包装袋随机移动,被雨水冲 刷或阳光照射分解进入土壤或大气,造成①人畜中 毒事故的发生;②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 等直接污染;③大气污染;④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 的危害。
农药废弃包装物的面源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 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为有效治理农药废弃包装物污染,从根本上保障农 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的 第一道防线,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 环境的根本性好转,探索一条符合农药废弃包装物 回收处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广西凯米克农业技术服 务有限公司结合自身优势,以回收处理蔗区农药废 弃包装物为切入点,以糖厂为纽带,在广西壮族自 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的共 同努力下,拟定出台了“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百 万亩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项目的实施方案”, 牵头、联合广西区内规模大、示范性和带动性强的 广西来宾东糖迁江有限公司、广西来宾永鑫糖业有 限公司及广西农垦糖业集团红河制糖有限公司对其 所辖蔗区进行为期3年的“广西来宾市甘蔗种植区 百万亩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项目”试验示范, 于2011年6月29日在广西来宾正式启动。至目前 止,回收处理的农药废包装袋已达13 万个之多, 覆盖蔗区面积超2667 hm2,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和 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 评;项目分3年完成,斥资400余万元,拟实现农 药废包装回收覆盖面积66667 hm2以上,回收农药 废包装850多万个,培训蔗农2.5万人次。
农民是使用农药和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主 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随意丢 弃现象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农药及 其包装废弃物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因此,一方 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防 范意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随意丢弃农药废包装的 危害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科学用药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科学用药水平,在用药完毕集中收集包 装废弃物妥善处理。
当前我国农药废包装常规处理方法主要为:① 集中填埋。此法虽然可以控制田间面源污染,但其 内残留农药易随地表径流流入沟渠池塘,造成填埋 场近域水质和土壤污染,另外因其材质不易在自然 条件下降解,极大影响填埋点及其附近生态环境。 ②焚烧。此法虽然不破坏土壤结构,但包装内的残 留农药经高温分解的有害物质以及塑料的焚烧产生 的二噁英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着人体健 康。
再生燃料技术是一种将较高热值而又有毒性的 污染物通过添加抑制剂、助燃剂等物质并经过混合 造粒后获得的具有热值高、燃烧稳定、易于贮存、 运输,二次污染低,二恶英排放低的新型燃料技术。 它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化的一种技术,国外称为 RDF技术。该再生燃料可以应用于发电、供热和 水泥制造等领域。与废物直接焚烧处置技术相比, 再生燃料技术可以提高废物的热能转化效率,降低 废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减少废物贮存和 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
农药废包装袋通过输送带送入一次破碎机破 碎,破碎料经密封输送系统送入二次破碎机破碎成 3~5 cm的碎片。在密封输送系统中定量加入一定 比例的煤泥作为补充燃料。二次破碎后的碎料与添 加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水和硫、氯抑制剂后,通过 另一密封输送系统送入混料机搅拌混合。然后送入 造粒成型机制作成3~5 cm柱状颗粒再生燃料,制 造成型颗粒需进行烘干后即成为产品,包装入库。
整个工艺流程在常温密闭状态下进行,无废 渣、废水排放,且破碎、成型、烘干过程中释放的 少量废气能经净化系统净化后排放,无大气污染。
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及其资源化再生利用是一 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因农药废包装其自身存在的 特殊性和当前国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要做好此项工程,规范管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并将其通过RDF —再生燃料技术加工处理后生成燃料利用,变废为 宝,除了农药生产、销售企业主动担当起社会责任 外,还需要相关的国家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相应 的激励机制,并对具有带动性、示范性的企业和组 织给予资金和政策上扶持,鼓励和帮扶有能力、有 技术的企业或团体研究、建造更多的资源再生处理 方法和项目利用体系,激发和号召更多的企业或组织共同为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 | 中国农药信息网.全国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严重污染.2012-3-21. (![]() |
[2] | 吴琼,夏忠敏,邵昌余.农药废包装物处理现状及治理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