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业  2011 Issue (6): 26-31   PDF    
碳法、亚法糖储存期间色值、酚铁、结块等问题研究
何凤仪, 程江玲, 胡智雄, 叶海滨    
东莞市东糖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东莞, 523243
摘要:本文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探讨碳酸法糖(简称碳法糖)、亚硫酸法糖(简称亚法糖)在储存期间的色值、水分变化和结块等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影响白砂糖色值以及导致其结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储存期内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白砂糖     储存期     酚铁     色值增加     结块成因    
Study on Problems of Color Value, Phenolic Iron, and Caking of Sugar from Carbonation and Sulfitation during Storage
HE Feng-yi, CHENG Jiang-ling, HU Zhi-xiong, YE Hai-bin    
Dongguan Donta Group Co., Ltd, Dongguan, Guangdong 523243
Abstract: In this paper,it was explored how the color value and moisture of the carbonation cane sugar and sulfitation cane sugar changed,and how they caked during storage,etc.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we knew why the color value of the white granulated sugar increased,and why it caked,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ensure the product quality during storage.
Key words: White granulated sugar     Storage     Phenolic iron     Color value     Caking    

白砂糖在储存期间面临色值增加、水分增加、 结块等质量问题,很容易引起产品质量下降。其中, 色值增加(即“白砂糖返黄”)、产品结块是影响白 砂糖感官的主要因素,关系到产品的安全存储期。

虽然生产白砂糖所采用的碳酸法和亚硫酸法清 净工艺不同,但是在储存过程中,白砂糖的色值都 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白砂糖存放时的增色主要是 它所含有的各种微量杂质受空气氧化而产生的,增 色的速度以及对储存条件的敏感程度与白砂糖本身 含有的微量杂质有关,过高的储存温度会加速白砂 糖表层杂质的反应,白砂糖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变 色幅度增大。

国内外不少学者和专家对白砂糖存放时变色这 一问题做了论述,多数学者认为:糖品中的色素一 般为酚类物质、铁、还原糖碱性分解物、拟黑色素 等。其中,酚类物、氨基氮、铁这3 类物质是形成 色素的主要物质[1,2,3]。酚类物是甘蔗本身带有的植物 色素,容易被氧化并生成深颜色的高分子色素。在 蔗汁清净浓缩过程中,大部分酚类物被除去,小部 分残留到糖浆中,它是影响白砂糖色泽和色值的最 重要因素。铁是影响白砂糖色值的另外一个重要因 素,它能与各种有机物质络合成深色的物质。在制 炼过程中,糖汁不断接触铁器,特别是在酸性条件 下,铁被腐蚀,少量的铁转移到糖汁中并最终包埋 在白砂糖晶体中。

本文以广西某厂生产的碳法糖、亚法糖为研究 对象,跟踪碳法糖、亚法糖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色值 变化和结块变化,了解贮存环境对碳法糖、亚法糖 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比较碳法糖、亚法糖质量受环 境影响的差异;分析碳法糖、亚法糖贮存期酚铁、 还原糖和水份的指标情况,研究酚铁对白砂糖色值 的影响,以探讨影响白砂糖贮存期间质量变化的因 素,找出控制措施,保证白砂糖贮存期间的质量。

1 试验材料及仪器
1.1 试验材料

白砂糖色值分析用试剂:三乙醇胺(分析纯), 北京化学厂;盐酸(分析纯),北京化学厂。

白砂糖酚类物测定用试剂[5,6]:没食子酸(优级 纯),国药集团;七水合硫酸亚铁(分析纯),广州 化学试剂厂;四水合酒石酸钾钠(分析纯),广州化 学试剂厂。

白砂糖铁测定用试剂[6,7]:铁标准溶液,国家物 质标准局;抗坏血酸,国药集团;盐酸(分析纯), 北京化学厂;邻二氮菲(分析纯),北京化学厂。

碳法糖、亚法糖、亚法细砂糖,试验中所用的 糖样品均从广西某厂取得,其中亚法糖与亚法细砂 糖由同一家糖厂生产,亚法细砂糖经20 目筛筛选所 得。

1.2 试验仪器

3100UV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普达有 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糖品过滤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烧杯、玻璃棒 若干。

2 试验方案

选取白砂糖仓储的常温条件和装包临界温度条 件[4]作为白砂糖的储存环境温度(常温环境:温度 30~32℃,湿度控制45.17%~47.06%,下同)、41~ 43℃烘箱温度(高温环境:温度40~43℃,湿度控 制22.59%~23.86%,下同),分别将碳法糖、亚法 糖在选取的温度下储存,然后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色 值一次,记录样品结块等感观情况,并分析其酚、 铁、还原糖、水分等理化指标情况。

表中色值的变化情况采用增色率表示,计算公 式如下:

增色率(% )=(检测色值-原始色值)/原始色值×100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碳法糖、亚法糖贮存期间质量指标变化情况
3.1.1 碳化糖、亚法糖在不同贮存环境下色值变化情 况

碳法糖、亚法糖在不同贮存环境下色值变化情 况见表1 和图1。为研究砂糖颗粒度对白砂糖贮存 期间色值的影响,我们从亚法糖样品中,用20 目筛 筛出幼砂糖作对比试验,结果见图2。

表1 白砂糖贮存期色值变化

图1 不同储存条件下碳法糖、亚法糖增色率变化情况

图2 不同颗粒度的亚法糖色值变化

由表1、图1 和图2 可知,不同贮存条件下, 碳法糖、亚法糖色值变化情况如下:

(1)无论是碳法糖还是亚法糖,无论在常温环 境还是高温环境,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色值升高。

(2)同一种糖,贮存在高温条件下比贮存在常 温条件下增色更快。

(3)在常温条件下,贮存期前期,亚法糖比碳 法糖容易增色,但后期,碳法糖增色更快。

(4)高温条件下,碳法糖比亚法糖增色更块, 高温增色率约为常温增色率的5~10 倍。

(5)相同储存条件、相同储存天数下的亚法糖, 颗粒小的色值稍微高于颗粒大的色值。

从国标对白砂糖色值的要求来看,常温储存条 件下糖样在整个试验期间色值增加率的变化不大, 碳法糖、亚法糖色值均在150 IU 以内。高温储存条 件下的亚法糖在3~5 个月内仍能满足国标对一级 白砂糖的色值要求。亚法糖的储存期比碳法糖的储 存期稍长,常温更有利于延长白砂糖的储存期。因 此,应尽量降低成品的包装温度和储存温度。

高温更容易使糖样增色,其中碳法糖比亚法糖 更容易变色,这是因为高温能加速酚、铁、氨基氮、 还原糖这些使白砂糖增色的主要物质之间的反应。 例如:二价铁离子转化为深色的三价铁离子、氨基 氮与还原糖反生美拉德反应。在本次试验的2 种储 存条件下,亚法糖色值比碳法糖色值稳定。有关资 料表明,由于亚法糖工艺中使用的亚硫酸能与有机 增色物质的双键起加成反应,使有机增色物质不易 再缩聚成为大分子有色物质,此外还能抑制还原糖 与氨基酸的反应。

颗粒小的色值稍微高于颗粒大的色值。这是因 为,小颗粒糖样的比表面积较大颗粒糖样大,增色 反应的反应面加大。常温储存的糖样,亦呈现这种 趋势,但是这种感观显色不明显。

3.1.2 白砂糖储存期还原糖变化情况

在贮存期间分别取不同贮存条件下的碳法糖、 亚法糖样品分析其还原糖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白砂糖贮存期还原糖变化

从表2 可以看出,储存于高温环境中糖样还原 糖的含量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 低,而储存于常温环境中的糖样则增大。常温环境 下的糖样由于返潮,吸收环境中的水分而出现不同 程度的转化,还原糖含量增高;而储存在高温环境 中的白砂糖,部分的还原糖在高温条件下与其他的 物质发生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色值的增加有关, 也可能反应生成了右旋物质,这在试验后期的检测 中发现白砂糖在高温储存条件下,蔗糖份含量比原 始值有所增加,而常温储存条件下的白砂糖除了碳 法糖、亚法糖维持原来的水平外,亚法细砂糖则下 降了1.86%。

3.1.3 白砂糖储存期水分变化情况

在贮存期间分别取不同贮存条件下的碳法糖、 亚法糖取样分析其水分含量,结果见表3。

表3 白砂糖贮存期水分变化

从表3 可看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储存于 常温环境中的白砂糖水分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 加,这主要是白砂糖吸收了环境的水份引起的,特 别是在环境湿度大的春季;储存于高温环境中的白 砂糖,水分含量变化不大。从国标对一级白砂糖干 燥失重的要求来看,除常温储存条件下的亚法细砂 糖外,其余的糖样均能满足要求。由此可知,白砂 糖成品的水分含量越低,越有利于延长白砂糖的储 存期。

3.2 碳化糖、亚法糖在不同贮存环境的外观和结块 情况

高温储存条件下的碳法糖糖粒呈现明显的黄 色;高温、常温储存条件下亚法糖中个别颗粒大的 糖粒呈黄色。估计这与包裹在糖颗粒表面的糖蜜有 关,这些富含酚铁、胶体等物质的糖蜜包裹在糖颗 粒的外周,会加速糖样色值增大。

所有糖样存放10 d 后,都出现结块现象,高温 条件结块严重;若将结块敲碎,再次存放于高温环 境中则不再出现结块现象。若将小部分的糖样从高 温条件转移到常温条件下保存,大约在30 天后,又 出现结块现象。从当前的试验结果看,在储存条件 一致的情况下,细砂比粗砂更容易结块;储存环境 的温度越高,结块越严重,这可能与砂糖的比表面 积有关:细砂颗粒与颗粒之间接触的面积较大,并 且存在一部分微细的糖粉,在水分达到某一数值时, 储存条件的变化使颗粒表面受潮的糖粉溶解并将糖 粒粘连;再加上高温存放,高热空气将粘连糖粒之 间的水分带走,糖样呈现松脆的结块现象。因此, 储存条件的变化是使糖样结块的主要原因之一。在 保存成品时,应该尽可能恒定储存环境的温湿度, 频繁变化或者骤变的温湿度是使白砂糖结块的主要 原因。

储存于高温环境中的糖样,手感干爽;储存于 常温环境下的糖样,随着储存天数的增加,出现不 同程度的返潮现象。其中亚法细砂糖返潮最严重, 在试验后期亚法细砂糖的水分为0.43%,且出现少 许酸胀,即发生变质。

3.3 白砂糖储存期内酚、铁含量的变化情况

在储存期间,分别取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碳法糖、 亚法糖样品分析其酚、铁含量,结果见表4。

表4 白砂糖贮存期水分变化

从表4 数据来看,在相同储存时间内,高温环 境下的糖样酚含量要稍微比储存于常温环境下的酚 含量高。2 种储存环境下,变色幅度大的糖样其酚 含量的差别也相对明显,即:糖样的色值高,其酚 的含量也高,或者酚检测结果的高低与色值存在一 定的关系。高温储存条件加速了致使白砂糖增色物 质间的反应。为验证酚类物质和铁对白砂糖色值的 影响,专门设计试验了酚、铁对约20○Bx 糖液色值 的影响试验(见3.4 酚、铁对糖液色值的影响)。

3.4 酚、铁对糖液色值的影响

为研究酚和铁对白砂糖色值的影响,我们在白 砂糖溶液中添加酚、铁等物质,分析其色值变化情 况,试验结果见表5。试验选用的白砂糖为韩国精 幼砂糖,取幼砂糖加去离子水,配成约20○Bx 溶液, 分装到1~5 号洁净的三角瓶中。由于蔗汁中酚类物 含量比铁含量大得多,试验所加的酚溶液为250 ppm,1mL;铁溶液为10 ppm,1mL,分别按表5 加入酚溶液、铁溶液。同时准备试验空白,分析原 始样液的色值。

表5 酚、铁对糖水色值的影响

为缩短溶液中酚、铁之间的反应时间,将糖液 放置在41~43℃烘箱中,至试验的第12 d,取样分 析糖样的色值,计算增色率,分析以及计算方法同 前。

从表5 结果可以看出:人为添加了酚和铁的样 品色值最高,其次是加酚不加铁样品的色值,加铁 不加酚对糖液的色值影响不大。酚类物是致使白砂 糖色值增加的主要物质,铁在整个过程中相当一种 催化剂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蔗汁中大量的酚类 物质随着澄清等工序大部分转移到废蜜中,极微量 的酚被包埋在糖晶体内,半成品在洗蜜打水的过程 中,白砂糖表面的糖蜜是否被洗干净直接影响后期 储存的色值。

3.5 白砂糖层析试验

为了解影响白砂糖色值的色素物质是在砂糖的 表层还是内层,我们对白砂糖进行层析试验分析。 分别取在高温环境和常温环境中储存了180 天的碳 法糖和亚法糖进行分层溶解试验,分别分析各层的 色值,结果见表6。

表6 白砂糖分层色值数据

白砂糖分层检测方法如下:将白砂糖放于一定 量的水中溶解,目测砂糖溶掉约1/3 时,将溶液倒 出,此溶液检测的色值代表砂粒外层色值;未溶解 的砂糖,继续用水溶解,目测约溶掉一半后,将溶 液倒出,此溶液检测的色值代表砂粒中层色值;最 后剩下溶解的砂糖,用水全部溶液解,此溶液检测 的色值代表砂粒内层色值。

从表6 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碳法糖还是亚法 糖,无论是储存在高温环境还是低温环境,,白砂糖 色值的增加是由外及内的;高温环境储存的糖,由 内到外都会增色,而常温环境储存的糖,增色主要 在于表层。也就是说白砂糖表层是致使色值增加的 主要方面。砂糖表面带有糖蜜,在储存期间,由于 环境的变化,糖蜜中的色素、还原糖、氨基酸等杂 质容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使砂糖增色。

4 结论

(1)本试验主要模拟白砂糖的储存环境,考察 碳法糖、亚法糖,不同颗粒度亚法糖在储存期间色 值、酚、铁、还原糖、水份、感观等的变化情况。 白砂糖在储存期间,无论是碳法糖或亚法糖,质量 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①碳法糖和亚法糖在储存 期间,色值均会升高,且会出现结块现象。高温环 境比常温环境更容易使白砂糖增色和结块,尤其是 碳法糖;②碳法糖和亚法糖在储存期间,在常温环 境下,还原糖含量和水份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高 温环境下,还原糖含量和水份随时间延长而减少。

(2)通过检测白砂糖储存期间酚、铁含量进行 了酚、铁对白砂糖色值影响的试验,并对白砂糖进 行分层色值分析,认为影响白砂糖储存期质量的因 素是:①影响色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砂糖含有的 微量物质被空气氧化形成的,是酚、铁、等共同作 用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酚类物是致使白砂糖变 色的主要物质,微量铁在整个变色过程中相当于催 化剂的作用;②致使白砂糖变色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白砂糖颗粒的表层。

(3)通过跟踪试验期间白砂糖结块的情况,认 为引起白砂糖结块的主要因素是环境条件的变化, 如储存环境空气温度、湿度的变化,白砂糖从一个 环境转移到另一个温湿度不同的环境中贮存,容易 出现结块现象。

(4)通过分析引起白砂糖贮存期质量变化的影 响因素,认为防止白砂糖储存期间增色、返潮和结 块现象的措施有以下几点:①加强生产工艺管理, 尤其是澄清工艺,尽量清除糖浆中的酚、铁含量; ②加强分蜜操作,尽量减少砂糖表面带糖蜜现象; ③加强白砂糖的干燥效果,尽量降低白砂糖的水份; ④白砂糖储存时应控制白砂糖仓储温湿度条件,尽 量在常温环境或低于常温环境下存放,并保持储存 环境中温湿度的恒定,防止温湿度变化过大;⑤降 低产品在包装时的温度。白砂糖装袋后,应堆积在 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散掉余热,再放于仓库中贮存, 尽量减少白砂糖包装时与贮存时的温度差;⑥加强 煮制和筛选,尽量使砂糖粒度大小均匀;⑦白砂糖 储存期间,适当翻动,有利于减少结块现象。

参考文献
[1]克拉克.制糖过程中糖品的色素与脱色[J]. 甘蔗糖业,1985(2):1-26. (1)
[2]S.C.Sharma.蔗汁澄清过程中酚的含量[C]//广东省制糖学会编译.《国际甘蔗糖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选集》下集(中译本),广州:广东省制糖学会,27. (1)
[3]霍汉镇.制糖工艺与装备的新概念与新实践[M]. 广州: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2002:162-164. (1)
[4]杨海耀.白砂糖贮存过程中增色和结块问题初探[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 (1)
[5]陈永生.陆海勤,李红,等.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测定蔗汁中酚含量[J]. 甘蔗糖业.2009(4). (1)
[6]唐桂兰、李坚斌,刘慧霞.廖平糖厂白砂糖中铁与酚类物的测定分析研究[J]. 广西蔗糖,2002(1):26. (2)
[7]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GB/T 9739-2006铁测定通用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
(本篇责任编校:朱涤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