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业  2011 Issue (3): 17-21   PDF    
6种农药对笋横锥象甲的毒力测定
陈立君1,2, 朱洁1, 管楚雄1, 安玉兴1, 彭正强2     
1.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316;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本文开展了5种杀虫剂对笋横锥象甲成虫与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敌百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效果优于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和除尽。成虫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除尽效果最好,敌百虫效果最差,其它4种药剂效果介于2者之间。
关键词笋横锥象甲     杀虫剂    
The Efficacy of 6 Pesticides against 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
CHEN Li-jun1,2, ZHU Jie1, GUAN Chu-xiong1, AN Yu-xing1, PENG Zheng-qiang2     
1. 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Key Lab of Sugarcane Improvement & Biorefinery, Guangzhou, 510316;
2. 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CATAS, Key Laboratory for Baleful Biology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of Hainan Province,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Six pesticides were evaluated in laboratory for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to the larvae and adult of 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pterex,Phoxim,Chlorpyrifos were much more active than Carbosulfan,Abamectin,Chlorfenapyr to larvae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Tests for adult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 showed that the mortality by Chlorfenapyr was higher than those by other four pesticides.The lowest one was by Dipterex.
Key words: Cyrtotrachelus buqueti     Pesticide    

笋横锥象甲(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 Meneville) 属鞘翅目Coleopterai , 象甲科 Curculionidae,弯颈象属Cyrtotrachelus,是重要的 竹笋和甘蔗危险性害虫[1],主要分布于我国及越 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在国内广泛分布于 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等地[2,3]。可为害 慈竹、粉单竹、吊丝竹、麻竹、青皮竹、油竹等30 多种竹子[1,3],对南方的一些甘蔗产区也造成严重 危害[4,5],其程度远大于笋直锥象甲(Cyrtotrachelus longimamus Gyllenhal)。我国于2003 年4 月19 日 首次发布该虫为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2]

近年来,笋横锥象甲在国内发生日趋严重,该 虫每年发生一代[6,7,8,9],为害时间集中、短暂,仅有1~ 2 个月,但其危害严重,造成近一半的竹笋不能成 竹,已影响到退耕还林和当地林业经济及造纸工业 的发展[10]。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 笔者根据药剂的特点筛选了6 种当地广泛应用的杀 虫剂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虫源

将田间采集到的笋横锥象甲成虫置于室内产 卵,室温条件下用新鲜竹笋大量饲养。幼虫毒力测 定挑选生理状况正常、生长一致的3 龄幼虫进行, 成虫毒力测定则选自野外采集的生长健壮的雌成 虫。

1.1.2 供试药剂

⑴≥90%敌百虫晶体(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⑵20%丁硫克百威乳油(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

⑶2%阿维菌素乳油(加拿大恒利丰有限公司);

⑷48%毒死蜱乳油(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

⑸40%辛硫磷乳油(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

⑹5%溴虫腈悬浮液(美国氰胺公司)。

1.2 试验时间地点

时间:2008 年6 月~8 月。

地点:华劲竹林发展公司技术部。

1.3 试验方法

幼虫室内的毒力测定方法:采用滴定法,先准 备一次性塑料碗(d=13 cm),碗内放置与碗底直 径相近的圆柱形竹笋肉;将收集到的幼虫选取大小 相近的3 龄幼虫,用滴管在每头幼虫胸背板处滴药 0.1 mL,然后放入碗内,用刺有小孔的保鲜膜封口, 于室温下正常饲养,每处理重复3 次,以清水为对 照。

成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根据胃毒、触杀原理 采用喷雾法,用手动小喷壶将药液均匀地喷在雌成 虫体表(20 mL/10 头),然后将其放入养虫笼内用 表面喷有相同浓度药液的竹笋饲养,每处理重复3 次,以清水为对照。

每种药剂设5 个浓度:

⑴≥90%敌百虫晶体分别设200、500、800、 1000、2000 倍液;

⑵20%丁硫克百威汝油分别设500、1000、 2000、3000、4000 倍液;

⑶20% 阿维菌素乳油分别设1000 、2000 、 3000、5000、8000 倍液;

⑷48%毒死蜱乳油分别设500、800、1000、 2000、3000 倍液;

⑸40%辛硫磷乳油分别设200、500、800、 1000、2000 倍液;

⑹5%溴虫腈悬浮液分别设200、500、1000、 2000、4000 倍液。

幼虫处理后12 h、24 h、36 h…观察死亡虫数, 以毛笔轻触不动为死亡,统计各处理的笋横锥象甲 死亡率。计算公式:处理组的校正死亡率(%)=(对 照组生存率- 处理组生存率)/ 对照组生存率 ×100%。

防效差异显著性测验采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不同药剂对笋横锥象甲幼虫平均累计死亡率见 表1。从表1 可以看出:各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 杀虫效果随之提高,在一定浓度条件下杀虫效果也 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中阿维菌素的药效最 缓,24 h 后敌百虫有4 个浓度杀虫死亡率达到50% 以上,丁硫克百威的400 mg/kg 和200 mg/kg、辛 硫磷的2000 mg/kg 和1000 mg/kg、溴虫腈的250 mg/kg 和100 mg/kg m、毒死蜱的960 mg/kg 和500 mg/kg 各2 个浓度达到50%以上,而阿维菌素只有 200 mg/kg 1 个浓度在24 h 后达到50%的死亡率, 且其它4 个浓度也呈现出明显的缓效。

表1 供试药剂对笋横锥象甲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表2 列出了药后12 h、24 h、36 h 药液浓度与 杀虫死亡率2 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从LC50 值 可以看出:敌百虫在12 h、24 h 和36 h 分别为1277、 658 和495,随药后时间的延长,LC50 逐渐降低, 其余4 种药剂同样表现出这种趋势,说明参试药剂 在36 h 内随时间的延长杀虫效果逐步提高。从36 h 的最终结果看:除辛硫磷外,其他药剂浓度均达到 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杀虫效果随着药液浓 度的提高而提高。比较LC50 值可以看出:敌百虫、 辛硫磷和毒死蜱之相互比值在1~2 之间,丁硫克 百威、阿维菌素和溴虫腈的LC50 之间相互比值也 在1~2 之间,但却是敌百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 5~7 倍,说明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和溴虫腈的 毒效不如敌百虫、辛硫磷和毒死蜱。

表2 药液浓度(对数值)与杀幼虫效果(机率值)的回归关系
2.2 成虫室内药效

由表3 可知6 种药剂的不同浓度对笋横锥象甲 成虫的平均累计死亡率。和幼虫一样,各种药剂随 着浓度的增加杀虫效果随之提高,在一定浓度条件 下杀虫效果也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中阿维菌 素的药效较其它药剂大约推迟5~6 天。

表3 供试药剂对笋横锥象甲成虫的毒力测定结果

表4 列出了药后24 h 药液浓度与杀虫死亡率2 者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式。阿维菌素由于效果表现 较慢,计算以192 h 为准。从LC50 值可以看出:敌 百虫在24 h 为4048,明显高于其他5 种药剂,溴 虫腈在24 h 的LC50 值为75,明显低于其他5 种药 剂,说明药剂溴虫腈对笋横锥象甲成虫的毒效最 好,敌百虫最差,阿维菌素和丁硫克百威略好于辛 硫磷和毒死蜱,但都介于敌百虫和溴虫腈之间。6 种药剂浓度与效果2 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 水平以上。

表4 药液浓度(对数值)与杀成虫效果(机率值)的回归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室内毒力测定,6 种杀虫剂对笋横锥象甲 的成虫和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效果。对于幼虫,敌 百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效果优于丁硫克百威、阿 维菌素和溴虫腈。对于成虫,溴虫腈效果最好,敌 百虫效果最差,其它4 种药剂效果介于2 者之间。 总体来看,阿维菌素的杀虫效果较迟缓。以上试验 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6 种药剂对笋横锥 象甲成虫和幼虫的效果并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 此现象与笋横锥象甲成虫、幼虫的生理特性和药剂 的特性均有关系,试验取得的有关数据可作为田间 试验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天森,王浩杰. 中国竹子主要害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2]维德,陈封政,王雄清. 长足大竹象繁殖行为及生活史特征的初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20(5):51-52. (2)
[3]王维德,王雄清,陈封政. 沐川县竹林主要害虫大竹象的调查[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7(4):49-51. (1)
[4]龚恒亮,安玉兴. 中国糖料作物地下害虫[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1)
[5]安玉兴,管楚雄. 甘蔗病虫害及防治图谱[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6-7. (1)
[6]李涛,高志兴,邓光明. 长足大竹象的危害特性及防治技术[J]. 四川林业科技,2005,26(6):43-46. (1)
[7]陈封政,王维德,王雄清,等. 长足大竹象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植物保护,2005,31(2):89-90. (1)
[8]李涛,徐学勤,周泽贵. 长足大竹象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0,21(3):49-51. (1)
[9]吴士雄. 两种竹大象虫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J]. 昆虫知识,1979,16(6):256-259. (1)
[10]吴三林,陈封政,王维德,等. 氯氰菊酯对长足大竹象的防治试验[J].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97-99. (1)
(本篇责任编校:李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