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糖业  2009 Issue (4): 52-54   PDF    
从地方标准分析义乌红糖质量状况
朱艳俊1, 蚁细苗2, 杨丽青1    
1. 义乌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浙江, 义乌, 322000;
2.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316
摘要:依据地方标准和检验数据,对比国标《食糖卫生标准》分析义乌红糖的质量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其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霉菌、酵母菌、不溶于水杂质、干燥失重等指标存在潜在的不合格.结合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建议组织制定及修订一批能够促进行业发展的技术和管理标准,逐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红糖标准化体系,以达到指导、规范红糖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部活动,促进红糖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红糖     标准     质量    

义乌红糖为义乌著名的大宗土产品,色泽嫩 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 甘甜味鲜,清香可口。与白糖相比,红糖未经提 纯,保留养分较多。据分析,每 500g 红糖中含钙 190mg,含磷 300 mg,含铁 38.5 mg,此外,还含 有人体需要的锰、锌等微量元素和胡萝卜素、核 黄素、氨基酸、烟酸等成分。具有舒筋活血、驱 寒去湿、暖胃强身、排毒养颜诸功效。红糖不仅 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和滋补品,亦是具有 良好药效的土药材。

义乌市种蔗制糖已有几百年历史,红糖与市 场、与经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由于效 益不好等诸多原因,近年来,红糖这个传统产业 急剧下滑,种植面积、制糖量急剧下降,面临着 消失的危险。为了保护这一传统产业,义乌市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但从全国的情况 看,义乌红糖产业与全国糖料产业发展状况相差 较远,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该产业仍在劳动密 集型中徘徊,分散、工艺单一,甚至有些原始; ②科技含量低;③标准化生产水平落后,产品质 量有待进一步提高;④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 水平低;⑤品牌建设需进一步加大力度等。

1 义乌红糖标准化状况
1.1 义乌红糖标准发展历程

义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 1998 年 10 月 1 日 首次发布 DB330725/T001-1998《无公害食品 义 乌红糖》地方标准,2003 年 9 月发布修订的 DB330782/T014·3-2003《无公害食品 义乌红糖 第 3 部分:商品红糖》 (下称“地方标准” )[1]。 同时发布了 DB330782/T014·1-2003《无公害食 品 义乌红糖 第 1 部分:糖蔗栽培技术规程》 , DB330782/T014·2-2003《无公害食品 义乌红糖 第 2 部分:加工技术规程》等配套的地方标准。

2008 年 11 月义乌市南方食品厂等 10 家冰糖 生产企业制定了企业标准 Q/YNF001-2008《赤砂 糖(红糖)》并发布实施。

目前,义乌市小部分企业执行其新制定的企 业标准,大部分企业仍执行“地方标准” 。

1.2 “地方标准”与国标行标的对比

“地方标准”与 QB/T2342.1-1997《赤砂糖》 行业标准(下称“行业标准” )[2],GB13104-2005食糖卫生标准》 (下称“国家标准” )[3]相比还 有较大的差距(表 1,表 2) ,主要有干燥失重、 不溶于水杂质、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铅等 指标存在落后差异;还保留了铜的指标;只有二 氧化硫指标比“国家标准”严格。

表 1 “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

表 2 “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对比
1.3 关于产品标签

以上标准均未在标签中对营养素作用或含量 的声称要求上作具体的规定,所以只要符合 GB13432-2004 的规定,可以在标签上声称营养素 作用、水平及含量。

2 义乌红糖质量状况分析
2.1 质量状况

据义乌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近年的委托分 析数据结果显示,义乌红糖合格率达 100%,部 分指标的统计数据见表 3。从表面上看,义乌红 糖的总体质量状况良好,但由于检验结果主要是 依据“地方标准”判断,结合上述标准差异分析, 虽然统计数据不多,已初步反映了义乌红糖的基 本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表 3 红糖部分指标统计表
2.2 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从上述“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 、 “国家 标准”的比对中可以看出,可能的不合格项目主 要有几项。

2.2.1 霉菌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地方标准” 中霉菌总数 上限是 200cfu/g, 而国标中霉菌上限是 25cfu/g, “地方标准”要求放松了 8 倍。这会造成产品虽 然符合“地方标准”的要求,却很有可能不符合 国标的要求。从检测数据中看,霉菌的平均数据 是 50cfu/g,虽然符合“地方标准”的要求,但 却是“国家标准”中≤25cfu/g 两倍。

2.2.2 酵母菌

“地方标准”中没有规定酵母菌的限量,而 “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酵母菌≤10cfu/g,产 品极有可能存在酵母菌超标的现象。

2.2.3 菌落总数

“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差距是 300 cfu/g。但检测数据未发现菌落总数超标的现象。

菌落总数、霉菌、酵母菌属于微生物指标, 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食用卫生、安全问题,应严 格控制。微生物指标可反映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在我国制糖企业和流通市场曾发生白砂糖受霉菌 污染而变红和赤砂糖因受酵母菌污染而变白的情 况。造成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很多,生产工艺、生 产环境、人员卫生、包装容器、商品运输等都可 能引起细菌污染。义乌市制糖企业不少是小作坊 式的土糖厂,这些小型土糖厂生产设备简陋、工 艺简单、管理水平低、生产环境恶劣、卫生条件 与意识差。微生物指标极易超标。

2.2.4 不溶于水杂质

“地方标准”中不溶于水杂质的单位与赤砂 糖行业标准不同,一个是 g/㎏,一个是㎎/㎏, 指标换算成同一单位时相差 3 个数量级,从检测 数据中看,红糖的不溶于水杂质平均数据是 3.6 g/㎏, 相当于 3600 ㎎/㎏, 比二级赤砂糖标准 (200 ㎎/㎏)高出 18 倍。

不溶于水杂质也是比较重要的质量安全指 标,它直观反映着食糖的外观印象及对人体有害 的杂质含量。特别是赤砂糖,红糖,不溶于水杂 质指标可衡量生产水平高低,产品是否掺假。

2.2.5 干燥失重

在干燥失重指标上也有一倍左右的差距,虽 然红糖与赤砂糖工艺上不同,但不少人还是把两 者等同起来, 潮湿的糖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和螨虫, 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从检测数据中,红糖的 干燥失重平均数据是 6.0%,比赤砂糖的限量≤ 3.50%高了一倍多。

3 结论

从“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 、 “国家标准” 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义乌红糖的质量状况不容 乐观,特别是霉菌、酵母菌、不溶于水杂质、干 燥失重等指标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加上义乌市制 糖企业不少是小作坊式的土糖厂,这些小型土糖 厂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管理水平低、生产 环境恶劣、卫生条件与意识差,微生物指标极易 超标,存在食品安全的隐患。因此,急需修订现 有的地方标准,与国标行标接轨,逐步形成一套 科学的红糖标准化体系,以达到指导、规范红糖 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全部活动,促进红糖产品 质量、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义乌市地方农业标准规范.DB3 30782/T014·3-2003.无公害食品义乌红糖第3部分:商品红糖[S]. 义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 (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QB/T2343.1-1997赤砂糖[S]. 北京:中国轻工总会,1997. (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104-2005食糖卫生标准[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1)
[4]梁达奉,蚁细苗.关于甘蔗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几点设想[J]. 甘蔗糖业,2009(1):52-54.
(本篇责任编校:朱涤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