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化石能源渐 趋枯竭,世界将目光聚焦到了可再生能源来替代 石化产品, 特别是以丰富的可再生纤维素为原料, 生产更加安全、环保和高性价比的能源,以期部 分替代化石能源[1]。燃料乙醇被认为是最有发展 前景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之一, 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第一代燃料乙醇以谷物为原料(例如玉米、小麦 和稻米) ,通过酶解转化为糖,然后经发酵而成。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战略 任务,因此,不能将燃料乙醇的发展建立在粮食 原料基础之上,这也是最近国家发改委出台通知 禁止企业盲目上燃料酒精项目的原因。第二代燃 料乙醇的基础原料是生物质,即蔗渣、废弃的玉 米秸秆和其它类型的植物纤维材料。这些原料经 过纤维素酶解转化为糖, 然后再经发酵生成乙醇。 第二代燃料乙醇由于其优异的环境效益受到国家 政策和酒精产业界的青睐。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价格 低廉,而又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资源。据估 计,每年全球通过生物合成可再生性纤维素 1000 亿 t 左右,除少量用于造纸、建筑、纺织等行业 或用作粗饲料、薪柴外,大部分未被有效利用。蔗 渣是甘蔗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品, 是甘蔗在糖厂经 过多座压榨机或用渗透法把蔗汁提取后剩下的甘 蔗茎的纤维性残渣,干蔗渣产率一般为 11.5% ~13%。我国南方蔗区总产蔗量 7000 多万 t,蔗 渣纤维的产量将达到 700 万 t。作为一类相对集 中的大量可再生纤维质资源,以蔗渣生产燃料乙 醇受到国内外各有关部门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绝 干 蔗 渣 低 位 发 热 量 ( 按 干 基 计 算 ) QgDW(MJ/kg)=17.88-〔2.51W/(100-W)〕
湿 蔗 渣 低 位 发 热 量 ( 按 湿 基 计 算 ) QfDW(MJ/kg)=QgDW×(100-W)/100
W—蔗渣水分(%)
按蔗渣水分 50%计,蔗渣的低位发热量为7.685 MJ/kg
(1)蔗渣来源集中,产量大。经压榨已成碎片 或丝、粉状,可节约预处理设备及动力,而且贮 存与运输都较为方便,故在糖厂或附近设酒精厂, 贮运及动力消耗成本比玉米芯、 稻草等其它原料低 得多。蔗渣(水分 50%)重量为甘蔗总量的 25% 左右。
(2)蔗渣含全纤维素比较高,一般为 50%~ 55%,比木材稍低,高于稻草。
(3)木质素含量中等,为 20%左右,比木材 低,但比稻草高。因此蔗渣纤维原料比较容易蒸 煮。
(4)半纤维含量为 26%~30%, 比针叶树 (如 松树等)高,接近或超过阔叶树(如白桦等) 。
(5)蔗渣灰分含量比木材高,而低于稻草,在 灰分中 SiO2占 60%左右。
(6)热水和 1%NaOH 抽提物的含量比木材高, 蔗渣的 1% NaOH 的抽提物含量达 35%~40%, 而木材则在 15%~20%之间。因此,蔗渣制浆的 得率比木材低,因而不是造纸的理想原料。
木质纤维原料生产乙醇是未来燃料乙醇的发 展方向,甘蔗渣与其它木质纤维原料一样,其生 产燃料乙醇主要流程见图 1:木质纤维原料首先 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预处理得到糖化液, 然后经微生物菌株(酿酒酵母,运动单孢菌)发 酵生产乙醇,再进行蒸馏,脱水得到无水乙醇[4]。 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 的问题:①木质纤维预处理与酶解效率偏低;② 缺少对木质纤维水解糖液中的毒性物质具有耐受 性、具有良好乙醇生产性能,能充分利用水解液 中的已糖和戊糖的微生物菌株[5]。
![]() |
图 1 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流程图 |
国内外专家针对这两个瓶颈问题,展开了广 泛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尤其在甘蔗渣预处理技 术和菌株选育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纤维素预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辐射 处理、高压热水、有机溶剂、稀酸、低温浓酸、 酸催化的蒸汽水解、蒸汽爆碎、液氨爆碎、碱水 解及利用白腐菌等微生物移除木质素等。其中酸 水解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可能工业化利用的方 法。
美国普渡大学建立了 Klason 方法[6],是可再 生能源工程研究室研究开发的两步酸水解过程的 部分;使用 72%的浓硫酸分解原料的纤维素片, 留下木质素作为残渣,与木质素分离被分解的纤 维素用稀硫酸加热水解成糖类。另一种浓酸水解 法是用 40%的 HCl 分解纤维素,加水稀释和加热 后使纤维素水解成糖类;在工业上,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德国用这种工艺水解的木质素纤维材料, 苛性钠中和后用作动物饲料。最近日本完成了用 浓盐酸进行纤维素水解研究,浓酸的水解一般比 稀酸的水解可得到高浓度的糖和酒精产量,但酸 碱用量大,需设法回收利用。
稀硫酸的水解技术和采用高温高压提取糖的 工艺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肖娄尔(Scholler)开 发并且在德国应用于乙醇生产上。卢雪梅等用硫 酸(4%)预处理蔗糖渣,预处理得糖 27.14%,酶 解得糖 24.98%, 总得率 52.07%,(相对于未处理 的原料)。刘家健利用 4%的硫酸,常压回流 3h 对蔗渣进行酸处理,得糖率分别为 27.19%和 17.72%[7]。
稀酸水解的试验运转已暴露出一些问题:设 备的严重腐蚀、侵蚀、焦油的形成和无机盐的结 垢等,所有的设备都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造成 高额的投资和极高的清洁和维修费用,并且也限 制了这些工艺向商业化转化。
对于纤维材料的生物利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二类:一类是二步发酵法,即先由纤维素酶或半 纤维素酶水解木质纤维素产生葡萄糖、木糖等可 发酵性糖,再由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第二类是 经过一个步骤即可将纤维类物质转化为酒精,其 中又分为有二种微生物参与的同时糖化发酵和仅 用一个菌株的直接发酵法两种。利用纤维素酶作 用于纤维类物质,一方面可以直接将纤维素水解 产生可发酵性糖,然后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另 一方面通过纤维素酶的作用破坏细胞壁的结构, 软化细胞壁,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增加酒精产 量。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许 多研究人员正在集中科研力量攻关纤维酒精生产 中的关键技术。以美国为例,美国能源部正在为 发展生物废料酒精做积极的准备。2001 年美国能 源部与世界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商 NOVO(诺维信) 公司合作,共同构建利用生物废料制造酒精的技 术平台,耗资数百万美元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的 纤维素酶生产技术,将玉米秸杆转化为酒精。随 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纤维素酶生产成本的降 低,纤维素废物酒精发酵实现工业化生产将成为 现实。
巴西一间日榨 2.4 万t联产糖和酒精工厂, 已建成一个日产酒精 5000 L的中间工业化生产 线,采用有机溶剂方法,是以酒精-水的混合物作 为溶剂,稀硫酸(0.1~0.25%)作为反应的催化 剂。反应在 170~185℃,2.0~2.5 MPa 的条件下 进行。该工作是实验室规模(20 kg/h 粗蔗渣) , 在反应器中转化为已糖和戊糖的过程所用时间较 短。反应产物全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除去溶剂 及沉淀的木质素后回收糖液。中间厂所得的结果 为:蔗渣在 10~20 min 后,还原糖的总转化率为 59%,液体中糖含量为 80 g/L,含有还原糖的最 终液体与甘蔗汁和糖蜜混合后成功地发酵为酒 精。发酵所用的酵母菌株即使在较高抑制剂(短 链有机酸、糠醛以及羟甲基糠醛)浓度下也非常 适合于将已糖发酵。调整水解液和甘蔗糖组分的比例以匹配原汁中最大量的抑制剂。实验室规模 被放大到每天 5000 L 的中试规模(PDU) 。通过初 步计算可以预测有机溶剂法生产酒精可与目前直 接用蔗汁和糖蜜生产酒精相竞争。一旦水解反应 适宜的话,生产费用将大大降低。将来再开发出 戊糖发酵成酒精,将进一步提高该过程的经济效 益。
近年国内外有不少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蒸汽 挤压膨化裂解预处理方法。蔗渣蒸汽膨化裂解, 是利用有压力的蒸汽在一定压力、温度下,使部 分容易水解的成分先降解为醋酸,作为催化剂, 再加上蔗渣从膨化器中突然降压排出,粗纤维组 织内部产生新的快速脱水而使纤维素、半纤维素 与木质素分开,并降解其聚合度成低聚化合物。
加拿大斯代克技术公司的螺旋连续热压式裂 解设备,主要由 3 部分组成:①入料器,专用于 蔗渣压缩,不同螺纹距的螺旋叶,使入料蔗渣越 往里越紧密如“塞子”的密度,足以承受反应区 的压力,而不会“反喷” ;②反应器即热压器,蔗 渣在通入蒸汽压力为 15~20 Pa 时, 反应时间 5~ 10 min,消化率约 50%;③排料器。从热压反应 区反应完毕的蔗渣,经排料螺旋输送至快开阀, 由于释放产生压差,闪急蒸发爆发膨胀,使蔗渣 组织分化,而离解,进入旋风分离或收料器,把 产品与蒸汽分开,并回收蒸汽。裂解出来的预处 理蔗渣十分幼细,添加尿素拌匀,便是很理想的 饲料。
酿酒酵母作为传统乙醇生产菌株,具有许多 优良特性:如厌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能力, 较高的乙醇得率,对一些生长抑制因子如乙醇、 乙酸等具有较高的耐受性等。酿酒酵母被认为是 最具有前景的应用于木质纤维乙醇生产的工业菌 株。瑞典 Lund 大学的Barbel 等和美国普渡大学 的 Nancy Ho.等都对酿酒酵母进行木糖代谢途径 改造,构建得到能够利用葡萄糖和木糖共发酵生 产乙醇的重组酵母菌株;并对其进行驯化、诱变, 选育得到性能比较优良的突变菌株 TBM3400 等。 Sonderegger 等对不同的基因重组和突变酿酒酵 母菌株,进行了发酵木质纤维素水解糖液产乙醇 的特性比较,发现酿酒酵母 TMB3400 具有强的木 糖代谢能力,工业菌株 F12 对纤维水解液中的毒 性物质具有较好的耐受力。木糖代谢途径工程在 酿酒酵母的应用,能够利用占水解后单糖总糖分 近 30%的木糖发酵生产乙醇,从而大大提高了酒 精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已经选育的重组和突变酵母菌株对木 糖的利用率偏低,并伴有木糖醇的积累,还达不 到商业要求。基于此,乙醇生产微生物选育的重 心已经从分子育种转向传统育种,通过驯化、诱 变、细胞融合等技术,筛选符合要求的菌种成为 研究热点[12]。
甘蔗渣作为甘蔗制糖工业的主要副产品,除 了用于燃料,还用于造纸、制人造板、活性炭、 膳食纤维,以及一些生物产品,如富含蛋白的生 物饲料、酶、木糖醇、燃料乙醇等(见图 2) 。如 何实现甘蔗渣经济有效的利用,成为目前研究的 难点与热点。其中,甘蔗渣生产燃料乙醇被给予 厚望。主要有以下优点:①蔗渣作为发展燃料酒 精原料,具有不与粮食争地,原料集中,贮运方 便,是优选原料;②蔗渣的物理、化学成分均适 合作酒精。但是,甘蔗渣的预处理成本高、效率 低;还没有选育出对木质纤维水解糖液中的毒性 物质具有耐受性、能充分利用水解液中糖类成分 的、具有良好乙醇生产性能的微生物菌株,这些 瓶颈问题致使其生产成本太高,达不到市场的要 求。
![]() |
图 2 甘蔗渣综合利用图 |
甘蔗渣的综合利用给了人们另外一种思路, 可以对甘蔗渣分而用之,半纤维素原料用来生产 低聚木糖、木糖、木糖醇等具有一定的市场销量 和经济效益的产品,纤维素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同时,生产膳食纤维等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基于此,这个经济产业链通过自身的弥补就可以适应 市场的需求。
山东龙力集团联合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在山东禹城建立了以玉米芯为原料的 “木糖醇—酒精联产”的生产模式,并且显示出 较好的经济效益。甘蔗渣可以借鉴玉米芯的成功 经验,展开综合利用研究,使甘蔗渣燃料乙醇生 产能够在现阶段达到市场的要求。同时,还需继 续对甘蔗渣燃料乙醇的两大瓶颈问题展开研究, 加大科研投入,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李奇伟,戚荣,张远平.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J]. 甘蔗糖业,2004(5):29-33. (![]() |
[2] | 黎锡流,曾利容,保国裕.甘蔗糖厂综合利用[M].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8. (![]() |
[3] | 甘蔗制糖化学管理分析方法[M].广州: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995:184. (![]() |
[4] | R.Katzen.木质素纤维原料的乙醇生产:最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原料[J].酒精,2004(2):46-50. (![]() |
[5] | 田沈,徐鑫,杨秀山,等.木质纤维素乙醇发酵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pp1):221-224. (![]() |
[6] | 保国裕.蔗渣二段水解制低聚木糖及酒精的探讨[J]. 广西蔗糖,2001(3):25-29. (![]() |
[7] | 刘家健,陆怡.预处理对纤维素酶降解影响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1995,15(3):67-71. (![]() |
[8] | 保国裕.提高蔗髓饲料营养价值的探讨[J]. 甘蔗糖业,2004(5):34-41. (![]() |
[9] | 张龙,闫德冉,董青山,等.纤维素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酒精,2005(1):9-13. (![]() |
[10] | Carlos Eduardo Vaz Rossell.蔗渣生产酒精的有机溶剂法[J]. I.S.J.2005,107(1275):192-195. (![]() |
[11] | 鲍晓明,史文龙,王颖.酒精生产酵母菌株木糖代谢工程及其发酵工艺的研究[C]∥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究讨会论文集.2005(3):36.(![]() |
[12] | Martín C, Marcet M, Almazán O, et al.Adaptation of a recombinant xylose- utiliz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to a sugarcane bagasse hydrolysate with high content of fermentation inhibitors. Biore- source Technology, 2007, 98(3): 1767-1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