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聚糖又称右旋糖酐、右旋糖苷,其分子式为 (C6H10O5)n,由于其糖苷键的结构有多种,如(1, 6), (1, 4), (1, 3)、(1, 2),有人把它分为酵母细 胞壁葡聚糖和细菌葡聚糖二大类[1]。由酵母生成 的葡聚糖结构为C1-C3′聚合链,其甲基物为 2,3,4,6-四甲基-D-葡萄糖、2,4,6-三甲基-D-葡 萄糖, 由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生成的葡聚糖糖苷键结构更复杂 和繁多,而大致是C1-C6'和C1-C4′聚合键。
由蔗糖经肠膜明串珠菌发酵生成的葡聚糖对 制糖过程是有害的:它会使糖分损失,糖液粘度 增加,煮糖中结晶体变长,测定转光度时读数偏 高等。但在医药工业中,由蔗糖发酵生产的葡聚 糖则是有著名用途的“代血浆”(人造血浆):低分 子的用于“代血浆”作扩充血容量,预防血栓形成; 中分子的治疗失血性休克,代替部分血液。我国 广东及新疆的糖厂曾分别用蔗糖生产这种产品, 全国不少药厂也有生产。
早在上世纪60 年代,日本学者Yoshioka 从 金针菇热水提取物中成功分离提纯出4 种β -1,3-葡聚糖[2,3],并发现可溶性β一葡聚糖具有 良好的降血脂、抗血栓、抗肿瘤、延缓衰老等多 种免疫调节功能。开创了葡聚糖作为一种广谱的 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的研究。
酵母细胞壁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其中85% 左右为β-1,3-葡聚糖。β-葡聚糖有酵母寡糖、 β-1,3-羧氨酸葡聚糖、生化葡聚糖。目前具有免 疫作用的β-葡聚糖主要来源于酵母细胞壁的酵 母葡聚糖。其免疫促进以及抗肿瘤方面的功效已 得到广泛认可。
从番薯属植物(Ipomoea batatas)中的白薯、 甘薯、山芋的根中提取的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 5.32×104 ,右旋+115.00 ,在经过对甲基的分析, 高锰酸的氧化、Smith 降解、红外光谱、13C-NMR 分析的基础上,最后被确定为(1,6)-α-D-葡聚 糖。研究发现此类葡聚糖被小鼠服用后,小鼠的 免疫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4]。
自从人们发现β-1,3-葡聚糖对鲤鱼抵抗外 来疾病有所提高以来,国内外学者就一直对葡聚 糖的免疫作用机理进行不断的研究。经研究发现: 源于酵母细胞壁的可溶性的β-1,3-葡聚糖和β -1,6-葡聚糖共同作用能够抵抗一种弧菌(一种s 型的霍乱菌)的感染[5]。
β-1,3-葡聚糖刺激了无脊椎动物血细胞的 增加(相当于脊椎动物的白细胞增加)和一些超 氧化歧化酶(SOD)的产生,抵抗外来病毒、细菌 的侵入。属于一种非特异的免疫应答反应。另外, 这些具有免疫作用的因子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来调节机体免疫性能,所以要受到激素的控制[6]。 日本的学者Masahiro Sakai 认为研究免疫因子的 作用应该通过对成年的鱼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
![]() | 表1 鱼、虾类饲料中添加的免疫性因子 |
台湾水产生物所的研究人员在2000 年初研 究了黑虎虾Penaeus monodou 的幼虫受β-1,3- 葡聚糖控制的影响[8]。研究结果为,无论是户外 还是室内,喂有β-1,3-葡聚糖的黑虎虾的幼虫的 存活率显著高于不喂β-1,3-葡聚糖的幼虫的存 活率,在喂养10~20 天后,存活率达到了最大, 比普通的黑虎虾的幼虫的存活率高出40%左右。 经过喂养β-1,3-葡聚糖的怀孕雌性的黑虎虾的 孵卵率比饲料中不添加β-1,3-葡聚糖孵卵率高 出11%。
孵化后1 周的雏鸡的天然免疫系统还不健 全,容易被像肠炎沙门氏杆菌这样的病原感染、 入侵,并在内脏器官繁殖。纯化葡聚糖作为饲料 的添加剂,可显著对抗侵入雏鸡内脏器官的肠炎 沙门氏杆菌。
通过与采食常规饲料的雏鸡作对比,从采食 含有纯化葡聚糖饲料的雏鸡分离到的异嗜白细胞 的活性显著上调,其吞噬能力、杀菌作用和氧化 能力均增强。显著减少肠炎沙门氏杆菌侵入雏鸡 器官的发生,并提高异嗜白细胞对侵入的肠炎沙 门氏杆菌的杀伤作用。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Susan Eicher 成功研制小牛饲料添加剂的特别配方,可 以使小牛在应激状态下抵抗感染,这个配方包含 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的β-葡聚糖和维生素C,可 以减轻小牛在运输状态下引起的应激。运输是小 牛一生所遭遇的最强烈的应激,能引起对抗感染 的免疫力降低。
兰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6)-α-D-葡聚糖 的生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鼠服用不同的 剂量后,其淋巴细胞开始增值,NK 细胞活性开始 上升,血红蛋白的数量有所增加,血清里的IgG 的抗体的密度开始显著增大。当小鼠服用的剂量 为50 mg/kg,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已经开始增殖, 血清里的IgG 蛋白含量开始明显增加;当服用剂 量达到150~200 mg/kg,所有的免疫能力检测指 标都能检测到。
进一步研究发现,噬菌细胞功能、血红蛋白 的活动和血清IgG 蛋白的密度变化是一种剂量依 赖性行为。小鼠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极为相似, 研究的结果对人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葡聚糖能降低龋齿的发生。葡聚糖结合蛋白 A(glucan binding protein A,GBPA)通过与变形 链球菌产生的细胞外多糖—葡聚糖结合而介入细 菌在牙面黏附、聚集,阻断细菌对牙齿的破坏, 降低龋齿病的发生。所以,葡聚糖可作为牙膏的 辅助成分[9]。
葡聚糖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学效应,可作 为一个表面活性改型剂,大大提高用于肿瘤治疗 当中的流磁体的稳定性。流磁体具有很强的耐酸、 耐碱性,适合在苛刻条件下用作药物载体或者进 一步与相关基团的靶向药物相结合。
β-1,3-葡聚糖是一种比较好的预防性疫苗, 抵抗易感染的病菌如:弧菌(一种s 型的霍乱菌)、 红口石鲈病、疖病和类似IPN 的滤过性毒菌的感 染。所以疫苗疗法是一个水产养殖业有效的抵抗 鱼类疾病的途径。然而包括β-1,3-葡聚糖在内的 这类疫苗目前只能对一些细胞外的鱼类病产生抵 抗,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它们对细胞内存在的病 原体的抵抗力,比如鲑鱼病菌(Renibacterium salmoninarum ) 和巴斯的德病菌(Pasteurella piscicida)。
1992 年Chen 和Ainsworth 报道的通过腹腔 鲶鱼的方法,高剂量的葡聚糖注射反而抑制了鱼 和虾的生长与繁殖。所以在水产养殖业,饲料中 葡聚糖的添加还要受到一定的剂量限制。
1994 年Sung 报道的黑虎虾沉浸酵母葡聚糖 剂量为0.5~1.0 mg/mL,工人一般把β-1,3-葡 聚糖和乳铁传递蛋白,壳质、咪唑混合进入鱼料, 提高鱼类和虾类的产量。
β-葡聚糖是一类激发机体引起发生免疫效 应的激发因子,但我们知道β-葡聚糖是难溶的。 G.G.Cross,H.J.Jenning 报道了把从酵母的细胞 壁提出的β-葡聚糖,通过随机的螺旋、氧化,使 其可溶,仍然能保留其免疫的特性。而且通过特 定的氧化途径,与特定的化合物连接以后,得到 的产物可以刺激淋巴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 和自然杀伤性NK 细胞增殖[10],从而增强了抗体、 免疫性细胞因子如: IL-1, IL-2, IL-6, TNFa 和 前列腺素E2,激活了多种补体免疫反应,减少了 溶酶体酶的释放。
尽管后来一些苏格兰的学者Valerie J. Smith 对β-1,3-葡聚糖和β-1,6-葡聚糖作为生 物疫苗的说法有点夸大 [11],认为从无脊椎动物的 分子抗病机理来说,主要是β-1,3-葡聚糖连接蛋 白β-GBP 参加了免疫应答反应。而且,疫苗都是 蛋白抗体,应该是蛋白质。由于Mecleary 方法即 酶试剂盒法的开发和酶制剂的研发,消除了β- 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β-葡聚糖作为一种广谱的非特异性免疫促 进剂,已广泛应用于淡、海水鱼、虾、蟹、贝等 各种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的免疫防治。Aoki 认为葡 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解决了由于抗生素的频繁 使用使细菌耐药性加强,致使低剂量药物治疗虾 病根本无效的问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美国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在少年儿童的食品 里添加葡聚糖,儿童患病率有所下降,可以作为 食用低热葡聚糖添加剂[12]。
在蔗糖行业中,一些糖厂生产酵母及其衍生 物制品,可以通过深加工回收酵母细胞壁廉价生 产β-葡聚糖。另外在蔗糖发酵方面,如果我们找 到能生产结构近似的菌株(酵母或其他真菌)很好 的纯化和生产测定方法,把蔗糖生产的β-葡聚糖 作为一种免疫多糖,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那将又 是一种蔗糖深加工的产业,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 | Clarke.中美甘蔗糖业专家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R]. 全国甘蔗制糖工业研究中心,1985:31. (![]() |
[2] | 张学岳.食用菌学[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1984,164. (![]() |
[3] | 卢宪.食用菌菌丝体氨基酸含量分析[J]. 食用菌学报,1999,6(2):25-29. (![]() |
[4] | ZHAO GUOHUA,KAN JIANGQUAN,LI ZHIXIAO,CHENZONGDAO.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of an(1→6)-α-Dglucan from the root of Ipomoea batatas[J]. Internationa Immunopharmacology,2005,(5):1436-1445. (![]() |
[5] | MARQUES ANTONIO,DHONT JEAN,SORGELOOS PATRICK,BOSSIER PETER.Immunostimulatory nature of β-glucans and baker s yeast in gnotobiotic Artemia challenge tests[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06,(20):682-692. (![]() |
[6] | Campa-C rrdova A I,Hern ndez-Saavedra N Y,Ascencio F.Superoxide dismutase as modulator of immune function in American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vannamei)[J].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C,2002(133):557-565. (![]() |
[7] | BROWN G,GORDON S.Immune recognition of fungal β-glucans[J]. Micro Review.Cell Microbiol,2005,(7):471-479. (![]() |
[8] | CHANG CHENGFANG,CHEN HOUNGYUNG,SU MAOSEN,LIAO I-CHIU.Immunomodulation by dietary β-1,3-glucan in the brooders of the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00,(10):505-514. (![]() |
[9] | BRADY LJ,TILBURG VMLJ,ALFORD C,et al.Monoclonal antibodymediated Modulation of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mucosally applied Streptococcus mutans[J]. Infect.Immun,2000,68(4):1796-1805. (![]() |
[10] | CROSS G G,JENNINGS H J,WHITFIELD D M,PENNEY C L,ZACHARIE B,GAGNON L.ImmunosTimulant oxidized β-glucan conjugates[J].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01,(1):539-550. (![]() |
[11] | VALERI J S,JANET H B,CHRIS HAUTON.Immunostimulation in crustaceans:does it really protect against infection[J].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2003,(15):71-90. (![]() |
[12] | 强小林.美国农业产业化与大麦-葡聚糖利用开发技术现状[C]. 西藏农业科技,2005,27(2):38-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