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省翁源县茂源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 512626
2. Maoyuan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Yongyuan county, Guangdong 512626
顺序排列设计(如对比法和间比法设计)和 随机区组设计是甘蔗选育种中最常用的试验设 计。前者主要用于实生苗第二、三年选择阶段, 这时期因种苗数量不足,同时由于参试的品系数 太多,不能进行有重复的试验;后者主要用于有 足够的种苗数量,且参试品系数不太多的阶段。 顺序排列试验虽然简单,但无法对试验误差作出 估计,而常规的试验设计如随机区组、拉丁方和 裂区等则要求参试的品种(系)数目不能太多, 否则会因区组太多,占地面积过大,因土壤差异 导致的试验误差增大。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繁 殖系数低。由第一年实生苗到有足够的种苗做有 重复的对比试验需要4 年左右的时间。在选种圃 或鉴定圃,或从国内外引进品种中发现有优良材 料时,如果按部就班地遵循常规五圃制试验步 聚,就会失去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增广设计是1956 年夏威夷甘蔗研究所生物 统计室主任W. T. Federer 博士针对甘蔗选育 种试验中的问题而提出[1]。夏威夷甘蔗研究所首 先将此设计应用于甘蔗选育种试验中,并一直沿 用至今。这类设计的基本特点是在标准设计的区 组中增加试验小区数(故任何一种标准设计均可 形成相应的增广设计),试验中将若干个作为对 照或需要比较的品种仍采用标准设计,而“增广” 的小区则用以安排选系或参与比较的优良材料。 其主要优点是①可正确处理重复试验和单区试验 的关系,将品种测验和选系测验结合起来;②可 对试验误差作出无偏估计;③可在品种间、选系 间以及品种和选系间进行有效的比较。增广设计 在其它作物上也有应用。著名甘蔗专家王鉴明教 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这种设计称为“作物 跳级选种试验设计”,并作过介绍和论述[2]。在 我国,虽然早已有不少人提出甘蔗育种破“五圃 制”的要求,但这种“跳级选种”的方法却一直 未被尝试。
2001 年,广东省翁源县茂源糖业有限责任 公司在该县蔗区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中,由于部 分新引进品种的苗量不足和参试材料数较多,为 了有重点地对新引进的品种及早进行有效的比 较,采用了增广随机区组设计。本文介绍该试验 产量分析结果和增广随机区组试验的分析方法。
试验为无灌溉岗地,土层浅薄,土壤较瘦瘠, 前作为木薯。
供试品种:A. 粤糖93-159、B. 粤糖89-113、 C. ROC16、D. ROC22、E. ROC23、F. ROC25、G. ROC10。
供试材料:1. C25(粤蔗C25)、2.粤糖83- 271、3.粤糖85-177、4.甘引1 号、5.甘引6 号、 6.甘引8 号、7.粤农87-1305、8.闽糖86-05 9. 粤农81-762、10.ROC24。
采用增广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含3 个不完 全区组:
区组I:A、 B、 C、 D、 E、 F、 G、 1、 4、 9、 10
区组Ⅱ:A、 B、 C、 D、 E、 F、 G、 2、 5、 8
区组Ⅲ:A、 B、 C、 D、 E、 F、 G、 3、 6、 7
各品种在各区组中均随机排列,然后将供试 优良品系随机安排在区组中空出的小区中。小 区面积33.3m2,行距0.9m,5 行区行长7.4m。 试验中,粤糖93-159、粤糖89-113、ROC16、 ROC22、ROC23、ROC25 和ROC10 作为品种参与 试验,进行3 次重复试验,其它品种作为优良材 料参与试验只做一次重复试验。
试验于2001 年1 月12 日种植,2002 年1 月3 日收获。下种时每亩施N-P2O5-K2O 为6-6-9 的复混肥150kg 作基肥。每亩下种3500 段双芽 苗,下种后亩施呋甲5kg,覆土约4cm,然后用 40cm 宽幅的除草地膜覆盖。4 月下旬揭膜,每亩 施6-6-9 型复混肥100kg+尿素10kg,小培土6 月下旬每亩施尿素40kg。试验地未进行大培土。 按一般品种比较试验的要求调查萌芽率、分蘖 率、株高及生长速。11 月6 日、12 月3 日和12 月30 日分别采样检糖,每次每品种检一个样本, 每个样本8 条甘蔗11 月上旬进行产量性状调 查,1 月3 日收获时分小区称产。本文仅对试验 的收获产量进行分析,以说明增广随机区组设计 的分析方法和比较各参试品种和材料的产量。
各试验小区的收获产量折合成单位面积产量 (kg/667m2)列于表1。
![]() | 表1 甘蔗增广随机区组试验产量结果(kg/667m2) |
本试验中,共3 个区组,表示为 b=3, b1、 b2 和b3 分别表示区组1、2 和3。
V1 代表品种数,即V1=7;V2 代表优良品 系数,即V2=10;V 代表总材料数,V=V1+V2= 7+10=17。
于是有:
总df=bV1+V2-1=3×7+10-1=30
区组(不问材料) df=b-1=3-1=2
材料(消去区组效应)df=V1+V2-1=7+10-1=16
其中品种 df=V1-1=7-1=6
优良材料及其对品种 df=V2=10
误差 df=(b-1)(V1-1)=(3-1)(7-1)=12
区组(消去材料效应) df=b-1=3-1=2
材料(不问区组) df= V1+V2-1=7+10-1=16
总平方和SST=67742+65962+...+65982-1889622/31=19877585.68
区组不问材料平方和 B =650892/11+635702/10+603032/10?1889622/31=1076103.68
材料(不问区组)平方和M =(198322+192882+188232+...+140292)/3+62162+71352+...+65982-1889622/31=17132624.68
区组(消去材料效应)平方和 SSB=(414472+420942+435332)/7-1270742/21=325748.86
材料(消去区组效应)平方和SSM=M+SSB-B= 17132624.68+325748.86-1076103.68=16382269.86
品种平方和SSV=(198322+192882+...+140292)/3-1270742/21=7332917.24
优良材料及其对品种SSS=SSM?SSV=16382269.86-7332917.24=9049352.62
误差平方和SSe=SST-B-SSM=19877585.68-1076103.68-16382269.68=2419212.32
应注意的是,上述计算中,B 和M 是发生了 混杂的平方和,仅有用于计算的意义。
由上述计算结果得方差分析于表2。
![]() | 表2 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方差分析 |
在作多重比较时,品种平均均数不需矫正, 可直接作比较,因为品种和区组是正交的。但优 良材料的观察值则必须用区组效应进行矫正后才 能作多重比较。矫正方法如下:
求出各区组的区组效应:某区组的效应=该 区组品种的平均数-全试验品种的平均数,于是 有:
区组Ⅰ效应r1=41447/7?127074/21=-130.14
区组Ⅱ效应r2=42094/7?127074/21=-37.71
区组Ⅲ效应r3=43533/7-127074/21=167.86
这表明区组Ⅰ和区组Ⅱ的环境水平低于全试 验的平均水平,而区组Ⅲ则高于全试验的平均水 平。因此,在区组Ⅰ和区组Ⅱ优良材料的产量应 相应增加,而在区组Ⅲ优良材料的产量则需相应 降低。各优良材料的矫正产量见表3。
![]() | 表3 各优良材料的观察产量和矫正产量 |
在进行品种间、优良材料间,以及品种与优 良材料间的比较时,由于品种有3 次重复,优良 材料只有1 次重复,因而它们之间的比较有不同 的基准,即最低差异显著标准不同。
两品种间均数比较时,差数标准误为
同区组两材料比较时,差数标准误为
不同区组两材料比较时,差数标准误为
品种与材料比较时,差数标准误为
以上各标准误乘以 tα 值,可得到相应的在 α 水平上的最小显著差数LSD,用以测验相应差 数的显著性。如当本试验中,df=12,t0.05= 2.179。
品种平均数间的LSD0.05=366.6×2.179= 799。
同区组两材料间的LSD0.05=635×2.179= 1384。
现将两品种间、同区组两材料间、不同区组 两材料间以及品种与材料间的平均数比较的5 和1 显著水平的LSD 列于表4。
![]() | 表4 品种试验多重比较5%和1%显著水平的最小差数 |
在进行品种间、同区组两材料间、不同区组 两材料间和品种与材料间的比较时,可用字母标 记法(见表5)或梯形表法(见表6)表示比较 结果。梯形表法方法简单,而字母标记法则更为 直观明了。
![]() | 表5 参试品种产量比较 |
![]() | 表6 参试品系和材料产量多重比较 |
比较结果表明,甘引6 号的产量居首位,达 7344 kg/667m2,但其与闽糖86-05、甘引1 号、 粤糖83-271、粤糖93-159、粤糖85-177、ROC23、 粤农81-762、ROC25 和ROC16(即表6 中排名第 2~第10 的品种)等9 个品种之间,产量差异不 显著;与ROC22、粤糖89-113 和ROC24 等7 个 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粤蔗C25、 ROC10 和粤农87-1305 的产量较低,这3 个品种 之间、及其与甘引8 号和ROC24 之间,产量差异 不显著,但它们的产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它11 个品种(表6 中排名12 以上的品种)的产量。 此结果至少表明这3 个品种不适应当年当地的生 产条件。排名第4(粤糖83-271)~第12(粤 糖89-113)的品种为目前翁源蔗区的主要推广 品种和计划推广品种,这些品种之间产量无显著 差异。
(1)增广随机区组设计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试 验设计,它可根据供试品种和优良材料的数目和 区组数的实际大小方便地进行调整。根据局部控 制原理,在保证同一区组内各小区的试验条件一 致的前提下,即可得到可靠的结果;不同区组可 安排在同一地块、也可安排在不同的地点,所以 可容纳较多的优良材料参与试验。每一区组的小 区数目,可根据相对均匀地段的大小而定但若 试验地面积充裕,则每一区组的小区数宜尽量接 近或相当。
(2)本试验作为增广随机区组设计应用的一 次尝试,其结果表明该设计应用于甘蔗品种试验 是可行的。该设计的试验方案的实施和试验结果 的统计分析简单易行,适合于科研和生产单位应 用。在常育种中,可将“五圃制”中不同选择阶 段(高级圃和低级圃)的材料在同一试验中作比 较,这将有利于促进早期阶段中发现的优良材料 的产量和亩含糖量等重要经济性状鉴定,从而缩 短甘蔗选育种的年限。
(3)本文利用增广随机区组试验的新植产量 结果,较为详细地说明了试验数据分析的过程。 在评价甘蔗品种中,产量只是重点考虑的性状之 一,就产量而言,也还须考虑宿根产量。所以本 文中参试品种产量比较结果仅作为翁源蔗区甘蔗 品种改良的参考。
(4)2001 年翁源蔗区的天气状况比较特殊, 3 月下旬至8 月份的雨日和降雨量明显比常年 多,连施肥等田间作业的实施也常因天雨影响而 难以正常进行,甘蔗前期生长缓慢。自8 月底至 10 月份又经历了两个多月连续不下雨的长期干 旱天气,使甘蔗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在这种条 件下,ROC10 等本来前期生长就较慢的品种,中 后期生长又受到干旱的影响,使生长量蒙受严重 损失。此外12 月20 日至1 月上旬还发生当地 少有的连续半个多月的霜冻天气,其中,12 月 22~23 日发生冰冻,使几乎全县的甘蔗生长点 及相邻的幼嫩组织冻死、叶片干枯,和大量侧芽 冻死而不能留种。本试验地处朝南坡,甘蔗受冻 较轻,虽各品种的生长点及邻近节间均已冻死, 但大部分蔗芽仍存活。本试验的结果对评价参试 品种的抗旱性和耐寒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 Federer W. T. Augmented (or Hoonuiaku)Designs. Hawaiian Sugar Planters' Record,1956:191~208 (![]() |
[2] | 王鉴明.1991.甘蔗选育种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454~4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