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项目完成后,山东省地震局建设完成布局合理的数字化测震观测系统,基本满足日常地震监测工作要求(安祥宇等,2019;张清等,2019;吴双等,2021)。近年来,随着台站改造项目的实施,台站规模逐渐增大,并逐步实现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同时,大部分台站采用自动观测、远程控制、无人值守、有人看护、集中维护的运行管理模式(肖孟仁等,2020)。山东省测震台网实时接收、汇集、存储和处理所属区域全部台站数据,并通过同步数字体系(SDH)行业专网上传到国家测震台网中心流服务器(张佑龙等,2015)。以此可见,数据的正常收集、传输对防震减灾事业至关重要。同时,地震专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地震监测数据质量的可靠性,有必要密切关注地震专业设备运行状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测震台网2019—2023年连续5年的运行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拟从通讯故障、供电故障、专业设备故障、人为因素影响四个方面系统分析台站的故障原因,对提高测震台网稳定性和台站运行率提供针对性的措施意见。
1 测震台网现状山东省测震台网由1个测震台网中心、126个测震数字地震台站组成。数字地震台站包括39个国家参评台站和87个非参评台站,其中山洞观测测点4个、地面观测测点91个、井下观测测点31个。测震台站技术系统主要设备有BBVS-120甚宽频带地震计、BBVS-60宽频带地震计、JCZ-1TF、FBS-3B地震计、GL-S60、BBVS-60DBH、CMG-3ESPC宽频带地震计、FSS-3DBH井下短周期地震计、CTS-1甚宽带地震计、FBS-3B地震计、EDAS-24IP数据采集器、EDAS-24GN数据采集器等。山东省126个测震台站分布见图 1。
![]() |
图 1 测震台站分布 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seismic stations |
测震台站内部技术系统主要由地震观测系统、避雷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构成,地震观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和地震计,避雷系统包括信号避雷器、防雷电源、UPS,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光端机等传输设备(李少睿等,2012;马思航等,2023)。山东测震台站内部技术系统连接图见图 2。
![]() |
图 2 技术系统连接 Fig.2 Technical system connection diagram |
对山东省测震台网39个国家参评台站连续5年(2019—2023年)运行率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 1。由表 1可知,2019—2023年,山东测震台站中39个国家参评台站的5年平均运行率为99.4%,且年均运行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其中有37个台站(占比约94.87%)5年总年均运行率平均值在99%以上(图 3)。长岛、苍山、海阳、监测中心台、嘉祥、莒县、莱阳、临沭、梁山、莱州、牛岚、青岛、栖霞、荣成、乳山、郯城、泰安、文登、潍坊、新泰、沂水、邹城22个台站连续5年的年均运行率均在99%以上。
![]() |
表 1 39个参评台站2019—2023年运行率 Table 1 Operation rate of evaluation stations from 2019 to 2023 |
![]() |
图 3 2019—2023年山东测震台网年均运行率 Fig.3 Annual average operational rate of Shandong Seismic Station Network from 2019 to 2023 |
使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39个台站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 \sigma=\sqrt{\frac{1}{N} \sum\limits_{i=1}^N\left(x_i-\mu\right)^2} $ | (1) |
式中:σ为标准差;xi为样本统计数,此处为39个台站年运行率;μ为总体平均值,此处为单台5年平均运行率;N为台站总数。
计算以上台站的运行率标准偏差,结果见表 1,可知:23个台站(占比58.97%)的标准偏差小于0.3%,说明这些台站运行率波动较小,运行较为平稳;16个台站(占比41.03%)的标准偏差大于0.3%,说明这些台站运行率波动相对较大,运行稳定性不高。
根据39个台站2019—2023年运行率变化统计结果(表 1),可将台站划分为5种类型:①平均运行率稳定且有上升趋势台站:文登、莱州、长岛、泰安、青岛、邹城、监测中心、乳山8个台站;②平均运行率稳定但有下降变化趋势台站:梁山、牛岚、周村、商河4个台站;③平均运行率稳定但波动幅度较大台站:新泰、栖霞、嘉祥、郯城、潍坊、莒县、苍山、沂水、莱阳、成武、海阳、巴山12个台站;④波动幅度大但有上升趋势台站:独山岛、聊城、威海、平邑、烟台5个台站;⑤平均运行率波动幅度大台站:龙口、临沭、大山、荣成、德州、日照、莒南、安丘、五莲、北隍城10个台站。
基于以上运行率统计结果,需重点关注运行率呈下降趋势以及波动幅度较大的台站,彻底排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以确保这些台站的基础设施与运维条件得到相应改善。
3 台站故障统计分析根据2019—2023年126个测震台站运维日志,统计台站维修记录,发现共记录故障2 982次(表 2)。按故障成因划分,其中:①通讯故障1 176次,占比约39%;②供电故障1124次,占比约38%;③地震设备故障240次,占比约8%;④人为干扰442次,占比约15%。按故障时长统计,可知:①供电故障:总时长1 043 976 min(17 399.59 h),占比约31%;②通讯故障:总时长1 657 661 min(27 627.69 h),占比约49%;③设备故障:总时长290 640 min(4 844.01 h),占比约9%;④人为干扰:故障总时长370 641 min(6 177.35 h),占比约11%。为直观显示故障统计结果特征,以饼图展示2019—2023年山东测震台网各类故障占比,结果见图 4,可见故障次数与故障时长占比呈一定正相关性,故障因素出现次数越高,其相对应的故障时长越长,表明山东省测震台网运维管理响应迅速,能及时修复故障,确保台站正常运行。通过对126个台站5年的运维统计,可知:地震专业设备故障次数占比约8%,通讯和供电故障次数占比高达77%,2类故障时长占比高达80%。由此可见,解决通讯、供电2个外部因素是提高台站运行率的关键。
![]() |
表 2 2019—2023年故障次数和故障时长统计 Table 2 Details of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faults from 2019 to 2023 |
![]() |
图 4 故障占比饼图 (a)故障次数占比;(b)故障时长占比 Fig.4 Pie chart of fault proportion |
对山东省测震台网2019—2023年故障次数按月进行统计,结果见表 3。为直观展示各月故障情况,以柱状图绘制月故障总次数,见图 5。
![]() |
表 3 2019—2023年每月故障次数统计 Table 3 Details of the number of faultsper month from 2019 to 2023 |
![]() |
图 5 月故障次数柱状图 Fig.5 Bar chart of faults per month |
对126个测震台站故障次数按月汇总(图 5),可知每年7—9月,测震台站故障率相对较高,且其中通讯故障在各类故障中占比在70%以上(徐建权等,2023)。调研发现,这些通讯故障一般由高温和雷雨天气所致。分析认为,7—9月天气炎热,台站设备运行易受高温影响,且因为是山东省雨季,各地降雨量较大,雷雨易导致台站停电、电源跳闸、电路异常等现象,造成供电故障、光缆中断、运营商设备异常等,使得通讯故障频发。因此,需密切关注该时段台站运行状况,并采取针对性保障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故障因素,从而有效提升台站运行率。
4 措施建议通过对地震台站、设备的升级、改造及完善,山东省测震台网整体运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目前39个参评测震台站平均运行率达99.5%。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保持高运行率的同时,实现运维水平的新突破。为此,需要取长补短,改善部分台站通讯、供电不稳定的现状。基于此,针对山东省测震台网运行现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优化日常运维管理模式,加强与中心站业务对接。充分利用现有监控运维平台,时刻关注测震台网运行状态,提早发现故障,及时采取措施,能够实现远程处理的故障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恢复,对于无法进行远程处理的故障,则应立即联系地震监测中心站运维团队,进行现场检测和故障原因排查。
(2)强化台站巡检制度,优化供电与通讯设施。供电和通讯故障故障次数、故障时长在台站故障中占比均达70%以上,保障台站供电和通讯的稳定性是提升运行率的关键。通过实施定期巡检制度,对台站供电线路和网络设备老化、避雷装置缺失等运维问题进行调研,对经常发生供电线路故障、跳闸和通讯故障的台站,进行重点调查和分析,精准定位故障频发原因,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建议对台站现有供电、通讯、避雷模块进行优化升级,对于供电故障频发台站,应增加性能稳定、可靠且能适应极端天气的智能电源(李松华等,2019)。同时,对通讯设备定期检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采用4G+ 光缆双通道传输方式,以减少通信网络故障导致的记录传输中断现象。此外,定期检测避雷模块(避雷箱、避雷地网、GPS避雷器、避雷针等),确保避雷设备稳定运行。鉴于7—9月故障发生频次偏高,建议雨季前加强设备巡检工作,以保障设备运行状态正常,各功能模块有效抵御恶劣天气影响。主要措施包括:检查通讯和供电设备的完好性,测试台站避雷设备功能是否正常,并完善台站防潮措施。
(3)强化备机、备件更新机制,及时更换老旧及故障仪器。全面掌握台站专业设备的使用期限,对超出使用寿命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2019—2023年故障统计数据显示,数据采集器故障在设备故障中占比较高,常见故障包括数据采集器死机、GPS对钟错误、主模块故障等。目前使用的EDAS-24GN和EDAS-24IP型数据采集器性能稳定,但仍需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标定,以便及时更新或淘汰性能不合格或者使用超限以及故障设备。此外,需加大设备投资,避免出现因设备故障无法修复而无备机、备件所用的现象,从而缩短故障时长,提升台站整体运行率。
5 结论通过对2019—2023年山东省测震台网运行故障的统计分析,发现供电和通讯故障约占总故障次数的77%,故障时长占比约80%,成为影响地震监测台站运行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外部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及措施,旨在有效降低故障率。此外,故障数月统计发现,在山东省天气炎热且降雨量较大的7—9月,测震台站故障高发,因降雨和高温导致的供电、通讯故障约占总故障的70%以上,需特别关注该时段台站运行状况,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提升台网整体运行率。
安祥宇, 赵倩, 王晓睿, 等. 基于PMC方法的辽宁测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J]. 地震工程学报, 2019, 41(6): 1 545-1 552. DOI:10.3969/j.issn.1000-0844.2019.06.1545 |
李少睿, 罗治国. 陕西测震台网技术系统[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 33(2): 105-110.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12.02.019 |
李松华, 瞿旻, 陆德铭, 等. 江苏省测震台站故障特征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6): 20-26. DOI:10.3969/j.issn.0253-4975.2019.06.005 |
马思航, 古云鹤, 杨敏, 等. 汉中地震台测震台站故障统计分析[J]. 科技与创新, 2023(7): 136-138. |
吴双, 李树鹏, 胡旭辉, 等. 长清M 4.1地震应急流动观测台的组建与评估[J]. 四川地震, 2021(3): 43-47. |
肖孟仁, 项月文, 陈浩, 等. 江西测震台网运行故障统计分析[J]. 地震科学进展, 2020, 50(6): 1-7. |
徐建权, 高峰, 高东辉, 等. 黑龙江测震台站综合系统故障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 44(4): 119-129. DOI:10.3969/j.issn.1003-3246.2023.04.017 |
张清, 谢夜玉, 符衡, 等. 流动地震监测台网在广西北流MS 5.2地震中的应用[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Z1): 24-29. |
张佑龙, 夏仕安, 金艳, 等. 安徽测震台网数据产出与应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2): 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