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上海 200032;
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上海 200032
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3.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Shanghai 200032, China
GLOBOCAN是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对全世界范围癌症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评估的一个项目,已陆续发布了2000、2008、2012、2018、2020和2022年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4年初,IARC发布了最新GLOBOCAN 2022版数据库替代原2020版结果,涵盖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1]。
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仍然是全世界女性人群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及标化发病率(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IR)和标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SMR)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占女性全部新诊断癌症病例的1/4及癌症死亡病例的1/6,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本研究基于GLOBOCAN 2022数据库的癌症数据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2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2],针对全球和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及死亡发病比(mortality-to-incidence ratio,M/I)等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HDI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乳腺癌流行特征,希望为我国乳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研究数据来源于IARC发布的GLOBOCAN 2022数据库[1],涵盖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数据(ICD编码为C50),包括发病人数、粗发病率、SIR、死亡人数、粗死亡率、SMR等。其中,SIR和SMR以Segi世界标准人口的年龄构成进行标化[3]。HDI是包括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3个维度的综合指标,本研究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22年人类发展报告》获取到175个国家和地区的HDI数据。
1.2 统计学处理首先根据乳腺癌癌种和各类分组需求分别下载相应数据,包括发病人数、粗发病率、SIR、死亡人数、粗死亡率、SMR等,并按性别、年龄、HDI水平等进行分类统计。由于乳腺癌绝大部分为女性患者,故本研究仅呈现总人群和女性人群的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情况。人群按年龄分为0~4、5~9、10~14、15~19、20~24、25~29、30~34、35~39、40~44、45~49、50~54、55~59、60~64、65~69、70~74、75~79、80~84和≥85岁18个组。HDI根据数值大小分为极高(0.800~1)、高(0.700~0.799)、中等(0.550~0.699)和低(0~0.549)4个层级。2022年中国的HDI为0.788,属于HDI高水平国家。根据全球各国家和地区HDI数据与GLOBOCAN 2022的乳腺癌流行数据,剔除存在缺失数值的国家和地区,最终共纳入17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M/I以SMR除以SIR计算[4]。本研究采用Office 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2.0和Office 20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绘图。HDI与乳腺癌SIR、SMR、M/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为0.05(双侧)。
2 结果 2.1 2022年全球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202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229.7万,位列全人群各癌种的第2位及女性人群各癌种的第1位,占全球女性癌症总发病人数的23.8%;粗发病率(58.7/10万)和SIR(46.8/10万)在全人群及女性人群各癌种中均居首位。2022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总死亡人数为66.6万,位列全人群各癌种的第4位及女性人群各癌种的第1位,占全球女性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5.4%;粗死亡率(17.0/10万)和SMR(12.7/10万)在全人群各癌种中均居第2位,在女性人群各癌种中均居首位。见表 1。
![]() |
表 1 2022年全球发病和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癌症流行数据 Tab 1 Epidemic data of top 5 cancers in term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the world in 2022 |
2.2 2022年中国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
2022年中国乳腺癌总发病人数为35.7万,位列全人群各癌种的第6位及女性人群各癌种的第2位,占中国女性各癌症总发病人数的15.6%,占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的15.5%;粗发病率(51.7/10万)在中国全人群和女性人群各癌种中均位列第2位,仅次于肺癌;SIR(33.0/10万)在中国全人群和女性人群各癌种中同样均位列第2位,在全人群中仅次于肺癌,而在女性人群中仅次于甲状腺癌。2022年中国乳腺癌总死亡人数为7.5万,位列全人群各癌种死亡人数的第7位及女性人群各癌种死亡人数的第5位,占中国女性癌症总死亡人数的7.9%,占全球女性乳腺癌死亡人数的11.3%;粗死亡率(10.9/10万)和SMR(6.1/10万)在中国全人群各癌种中均位列第6位,在女性人群各癌种中分别位列第5位和第4位。见表 2。
![]() |
表 2 2022年中国发病和死亡人数居前7位的癌症流行数据 Tab 2 Epidemic data of top 7 cancers in term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in 2022 |
2.3 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流行特征
2022年HDI极高、高、中等、低水平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SIR分别为75.6/10万、38.8/10万、29.7/10万、34.1/10万,中国乳腺癌SIR(33.0/10万)低于HDI高水平国家和地区,但高于HDI中等水平国家和地区;HDI极高、高、中等、低水平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SMR分别为13.2/10万、9.5/10万、14.0/10万、19.0/10万,中国乳腺癌SMR(6.1/10万)低于HDI高水平国家和地区。HDI极高、高、中等、低水平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M/I分别为0.17、0.24、0.47、0.56,中国乳腺癌M/I(0.18)非常接近HDI极高水平国家和地区。见表 3。
![]() |
表 3 2022年全世界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Tab 3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in different HDI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2 |
将175个国家和地区的HDI与SIR、SMR、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DI与SIR呈正相关(r=0.76,P<0.01),与M/I呈负相关(r=-0.89,P<0.01),而与SMR无明显相关性(r=-0.09,P=0.23)。见图 1。
![]() |
图 1 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乳腺癌SIR、SMR、M/I与HDI的Pearson相关分析 Fig 1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IR, SMR and M/I of breast cancer with HDI in 17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SIR: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SMR: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M/I: Mortality-to-incidence ratio. |
2.4 不同年龄人群的乳腺癌流行特征
全球乳腺癌的发病人数自2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增加,在55~59岁达到峰值,60岁之后开始下降,至85岁时约下降到峰值1/3水平;中国乳腺癌的发病人数变化规律与全球类似,但在50~54岁达到峰值,略早于全球人群(图 2A)。全球乳腺癌的死亡人数自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大幅增加,也在55~59岁达到峰值并持续峰值水平到65~69岁,70岁之后开始下降,而在80~84岁年龄段之后再次升高;中国乳腺癌的死亡人数在50~54岁和65~69岁呈现2个小高峰,在70岁以后逐渐下降(图 2B)。
![]() |
图 2 乳腺癌SIR与SMR随年龄的变化趋势 Fig 2 Age-specific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A: Age-specific incident cases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a and worldwide; B: Age-specific deaths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a and worldwide; C: Age-specific SIR in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ith different HDI levels, in China, and worldwide; D: Age-specific SMR in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with different HDI levels, in China, and worldwide. SIR: 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 SMR: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HDI: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全球乳腺癌SIR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25~29、35~39、50~54、70~74岁年龄组SIR分别为12.0/10万、46.6/10万、125.1/10万、181.4/10万。中国乳腺癌SIR在50岁以前与全球增长规律相似,在50~54岁和60~64岁呈现2个小高峰,分别为106.7/10万、113.1/10万,65岁之后逐渐下降,70~74岁SIR降为78.3/10万。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SIR在55岁以前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5岁以后变化规律有所不同。HDI极高水平国家和地区SIR持续上升且到70岁以后较稳定(313.2/10万),HDI高水平国家和地区SIR在60~64岁达到高峰(130.2/10万)后开始下降,HDI中等和低水平国家和地区SIR在60岁以后基本稳定(保持在100/10万~110/10万)。见图 2C。
全球乳腺癌SMR也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在40~44、55~59、70~74、85岁及以上年龄组SMR分别为15.7/10万、35.3/10万、59.5/10万、129.0/10万。中国乳腺癌SMR同样呈现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的趋势,在40~44、55~59、70~74、85岁及以上年龄组SMR分别为7.1/10万、18.5/10万、24.5/10万、49.6/10万。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的乳腺癌SMR均呈现随年龄增长持续上升的趋势,但HDI中等和低水平国家和地区SMR在80岁以前高于全球SMR,在75岁以后低于全球SMR且相比全球增幅较缓;HDI极高水平国家和地区SMR在60岁以前与全球水平及增长趋势相似,而在65岁以后明显高于全球SMR;HDI高水平国家和地区SMR变化趋势虽然与全球相似,但始终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见图 2D。
3 讨论根据本研究总结的2022年全球及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特征,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人群中是发病人数、死亡人数、SIR和SMR均居第1位的癌种。而在中国女性人群中,乳腺癌的发病人数仅次于肺癌,占我国女性所有新发恶性肿瘤人数的15.6%以及全球女性新发乳腺癌人数的15.5%。不过,我国乳腺癌的死亡人数排名却不像发病人数这样靠前,占我国女性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7.9%(居第5位)以及全球女性乳腺癌死亡人数的1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DI水平与乳腺癌SIR呈正相关、与M/I呈负相关,但与SMR无明显相关性,这和结直肠癌中SIR、SMR及M/I都与HDI相关[5]有所不同。
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HDI是将国家经济运行指标与社会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指数,用于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提示,HDI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也越高,这可能是高HDI带来的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对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如年轻女性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生育时间推迟、生育率降低、母乳喂养减少等都可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6]。此外还可能与疾病登记的完善、筛查的推进、疾病诊断技术的提升等非致病因素有关。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便利的医疗条件等因素对于女性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乳腺癌发病率提升,同时这些早发现的乳腺癌可能还会伴随着死亡率的下降[7]。此外,高HDI带来的整体生活质量提升最终可能延长该地区人群的整体寿命,而无论乳腺癌还是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几乎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乳腺癌的SIR与结直肠癌一样与HDI呈正相关。
乳腺癌的SMR与HDI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预后改善的效果与发病率的上升互相抵消所呈现的结果。HDI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拥有更完善的医疗资源,群众具有更高的健康意识,大部分患者能及时就医并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给晚期患者带来更多希望[8],这些创新研究成果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程度可能在不同HDI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完全一样,这可能也是乳腺癌SMR与HDI无关的原因之一。
M/I是一个综合考虑癌症发病与死亡的指标,在肿瘤登记研究中1-M/I可以近似于癌症的5年相对生存率,是评估癌症生存情况和评价预防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9]。本研究依据2022年的乳腺癌流行数据估计我国M/I为0.18,即5年生存率预计可达到82%,高于雷少元等[4]基于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计算的1-M/I为0.78,提示近年来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升。HDI与M/I负相关也间接验证了在HDI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可能因经济能力与医疗水平更好而有更好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本研究提示,根据HDI不同分层人群来看SIR与HDI的相关性也不够明显,与之前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可能源于多个因素:统计学效应(如辛普森悖论、信息损失和样本量减小)、HDI与SIR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潜在的阈值效应、不同HDI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异质性、各地区所处的不同乳腺癌流行病学发展阶段及数据质量和报告系统的差异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在HDI分层分析中,SIR与HDI的相关性不如整体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明显。这一发现提示,在解释流行病学数据时需要考虑更复杂的统计模型和多方面因素,以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疾病模式之间的关系。但是M/I与HDI分层水平存在明显的趋势相关性,HDI低、中等、高、极高水平国家和地区的M/I分别为0.56、0.47、0.24、0.17,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预计分别为44%、53%、76%、83%。高HDI国家具有较完善的医疗资源,癌症早期诊断、筛查、治疗比低HDI国家做得更好,能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我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预计达82%,已接近极高HDI国家水平。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发病、死亡等流行病学特征在全球不同HDI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提示经济水平、医疗资源、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等都是乳腺癌防控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先进医疗技术支持和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进一步普及推广早筛、早诊、早治等理念以及加强乳腺癌筛查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重要策略。未来几十年,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双重压力与挑战,更需要因地制宜,提前考虑防控策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轻乳腺癌给人民健康带来的负担。
[1] |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4, 74(3): 229-263. DOI:10.3322/caac.21834 |
[2] |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4[EB/OL].[2024-08-01]. https://population.un.org/wpp/.
|
[3] |
BRAY F, GUILLOUX A, SANKILA R, et al.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imposing a new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J].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2, 13(2): 175-182. DOI:10.1023/a:1014344519276 |
[4] |
雷少元, 郑荣寿, 张思维, 等. 中国2015年分省份乳腺癌死亡发病比分析[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 34(7): 591-596. DOI:10.3969/j.issn.1674-0904.2021.07.002 |
[5] |
周雄, 胡明, 李子帅, 等. 2020年全球及中国结直肠癌流行状况分析[J].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 43(12): 1356-1364. ZHOU X, HU M, LI Z S,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 the world and China in 2020:an analysis of epidemic status[J]. Acad J Naval Med Univ, 2022, 43(12): 1356-1364. DOI:10.16781/j.CN31-2187/R.20220593 |
[6] |
颜佳颖, 吴梦吟, 顾凯, 等. 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长期趋势变化分析[J]. 肿瘤, 2023, 43(4): 316-324. DOI:10.3781/j.issn.1000-7431.2023.2303-0114 |
[7]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12): 1092-1187.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3.12.004 |
[8] |
莫淼, 袁晶, 周昌明, 等. 以大型单中心的医院登记为基础的3.5万例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报告[J].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2): 90-97.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0.02.002 |
[9] |
STENNING-PERSIVALE K, FRANCO M J S, CORDERO-MORALES A, et al. The mortality-incidence ratio as an indicator of five-year cancer survival in metropolitan Lima[J]. Ecancermedicalscience, 2018, 12: 799. DOI:10.3332/ecancer.2018.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