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
3.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长沙;
4. Department of Geology,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2. ;
3. ;
4.
截止2016年12月底,经IMA-CNMNC批准的独立矿物总数已有5208种,在这5200多种新矿物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国外学者的姓氏命名的,自1958年黄蕴慧先生在中国发现第一个新矿物-香花石以来,迄今国内已发现的新矿物有约130种,绝大部分都是以产地或成分来命名的,如香花石、黄河矿、水碳硼石、钡铁钛石、氟碳铈钡矿、湘江铀矿等。
1964年,由本文第一作者等主要发现的章氏硼镁石,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中国学者姓氏命名的新矿物。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以中国学者或华人学者姓氏命名的新矿物已有26种(表 1),其中以外籍华人学者姓氏命名的新矿物为4种(表 1之2、5、9和20)。这体现了中国矿物学研究在国际上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 |
表 1 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新矿物(26种) |
自1964年章氏硼镁石被命名后到上世纪末的36年中,国内又有不少新矿物被发现,但大多仍以产地或成分命名,可喜的是,在1986年又有第二个中国发现的新矿物以中国学者的姓氏命名。随后至1994年,以中国学者姓氏命名的新矿物又增加了6种,以华人学者姓氏命名的有3种。其特点是:① 以中国知名地质矿物学家的姓氏命名的有彭志忠石(?)、黄钙铝矾和袁复礼矿3种。② 有2种是以与地质矿物学无明显关系的中国古代学者张衡和李时珍的姓名命名的。③ 1986年报道在香花岭发现的孟宪民石,长期没有被IMA-CNMNC承认,直到2015年,由浙江大学的饶灿等进一步做详细研究和申报后,该新矿物和命名才正式获得批准。④ 以美籍华人赵景德姓氏命名的赵氏碳、以加籍华人学者姓氏命名的陈铜铅矿和美籍华人学者姓氏命名的方氏石,均是由国外学者分别在德国Ries陨石坑、苏格兰和美国的矿山中发现和命名的。
进入21世纪后,以中国学者姓氏命名的新矿物数量明显增多,达15种,以美籍华人命名的有1种。其特点是:① 在中国陨落的球粒陨石冲击熔脉中发现了6种高压相新矿物,其中以中国或华人学者姓氏命名的新高压矿物有:涂氏磷钙石、谢氏超晶石、玲根石和王氏铁钛矿等4种。② 在中国有关矿床或岩体中发现的新矿物有陈国达矿、丁道衡矿、张培善石、杨主明云母、栾锂云母、何作霖石和青松矿等7种。③ 以中国学者姓名命名的李璞硅锰矿是在南非一锰矿田中发现的,而张氏磷镁石和傅氏磷铁石则是在阿根廷的矿山和岩体中分别被发现的。④ 以美籍华人学者命名的杨和雄石是由美国学者在非洲纳米比亚的矿山中发现的。⑤ 罗氏铁矿是由美籍华人学者徐惠芳等在美国的一火山杂岩中发现的。
以上发现的科学意义在于:① 丰富了国际矿物学宝库的内容;② 增加了可用矿物资源;③ 为地质体的形成条件或温度压力历史提供了新的佐证;④ 让中国和华人学者的姓名永留世界矿物学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