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 Vol. 35 Issue (6): Ⅲ-Ⅲ   PDF    
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江博明教授去世两岸及全球学界沉痛悼念
江博明先生

[本刊讯] 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博明先生因病于2016年12月1日在台北逝世。十余天内,包括中国科学院孙枢院士、沈其韩院士、肖序常院士、任纪舜院士、张国伟院士、许志琴院士、李曙光院士、郑永飞院士、丁仲礼院士、朱日祥院士及吴福元院士在内的两岸及国际地学界众多学人和高校并研究院所的160余则唁电,

留言于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网上追思堂,他们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其家属表达了悼念慰问之情。吴福元院士及香港大学孙敏教授还专程赴台吊唁,出席了12月13日下午在台北的追思告别会。

江博明先生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布朗大学及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其后即在美国国家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月球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因对月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研究成果而为国际地球化学界所瞩目。从1976年起,他受聘为法国雷恩大学教授直到2003年返台,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特聘教授。2004~2010年,受聘为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之后重回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担任特聘讲座教授至今。期间并任国际学术期刊"亚洲地球科学"主编达十年之久。

半个多世纪以来,江博明先生专注于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涉及众多研究领域,如上地幔演化、大陆地壳增生、岩浆起源、沉积岩地球化学、上地壳成分、太古代克拉通演化、大陆板块俯冲、超高压变质作用、黄土地球化学以及古气候变迁等。研究地区遍及世界各大洲,在亚洲大陆的成果尤其出类拔萃。如在横跨我国北部和俄罗斯的中亚造山带,从地球化学观点明确提出年轻大陆地壳形成的证据,引领确证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显生宙大陆增生最重要的地区,冲击了有关大陆地壳壳生长演化的传统论点,他的研究成果推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成果中相当部分是通过与国际及大陆同行学者合作进行的。从中国大陆最古老岩石及太古代地质演化到第四纪黄土地球化学,从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及幔源捕虏体到东部显生宙花岗岩(特别是A型花岗岩),从东亚造山带、华北克拉通、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到华南岩石圈,从中国大陆超大型矿床到近海地质都留下了江博明先生的足迹及汗水。可以说,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地球科学事业,贡献于推进两岸地球科学交流及合作以及培养大批中青年人才,并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江博明先生风范永存,值得我们永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