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得从2006年8月中旬的一天讲起。
那天,阳光明媚,一个名叫Fredrik的澳大利亚人在南太平洋汤加国的瓦瓦乌(Vava'u)岛西侧洋面上驾着一只游艇,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前方出现一片几千米长的、银色的沙滩,而地图上却没有任何岛屿。驶近一看,原来是海面上漂浮着一层白色的石头。这种石头在地质学上叫浮岩,是含很多空隙、具泡沫结构的火山喷发岩。因为大多数空隙是孤立、封闭的,石头的比重比水还轻,故能浮于水面。
Fredrik一度曾尝试驾着游艇穿越浮岩带,但是进去不远,他就意识到浮岩毕竟是石头,会打坏游艇螺旋桨。一旦游艇失去动力,他就回不了岛了。不久后,他看到前方远处有3个新生的小岛,以前是没有的,岛上烟雾缭绕,轰的一声巨响,黑色的熔浆柱从海面腾地升起,直达几百米高。接着,又是几声巨响,岩浆在剧烈爆炸中喷发,滚烫的岩浆瞬时将海水气化成白色的烟雾,极其恐怖。
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新的小岛,喷发到空中的熔浆,落到海水里迅速冷却,内部的气体出不来,留在内部成为气泡,形成浮岩,漂于海面,随波逐流,越集越多,形成几十千米长的浮岩带。
这些浮岩随着洋流会被漂到几千千米外的大陆边缘,沉积下来,之后与周围的岩石一起埋深、变质。这些白色的浮岩会变成长英质正片麻岩,与周围的岩石毫无成因关联。如果后来有一天,地质学家去采样,做锆石同位素年龄,分析岩浆侵位年龄和所处地区造山运动的关系,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吗?
Fredrik不是地质学家,但是他的意外发现震惊了地学界,因为其科学意义非同小可。从事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搞清楚自己测定的岩石是否是外来的,然后才能解释数据、建立模式。
汤加国(Tonga),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由17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的国。汤加东面是著名的汤加海沟,太平洋板块在此向西俯冲,俯冲板块上部下插到一定深度后就要发生脱水,产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岩浆烧穿海洋地壳,再从海底喷发出来,形成岛链,那是地球新的增长点。
![]() |
图 浮石的近照 |
![]() |
图 游艇开过的印子,说明“沙滩”的确是漂浮在水上的石头 |
![]() |
图 轰的一声巨响,黑色的熔浆柱从海面升起,直达几百米高 |
![]() |
图 火山作用形成新的岛屿,岩浆在剧烈爆炸中喷发,滚烫的岩浆将海水气化成白色的烟雾 |
![]() |
图 对照这两张照片,右面这张拍摄于2005年9月15日没有浮岩带。左面那张拍摄于2006年8月10日,有了浮岩带和新生岛屿。新生岛屿经海浪侵蚀后又可能低于海平面 |
所以,可以用如下的话来描述“大洋浮岩”: 地下深处,温压甚高。被迫熔融,喷射高空,跌落海水,迅速冷却,气孔泡沫,留于体中,体轻浮水,石头漂漂,随波逐流,浪迹天涯。不知何时,登陆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