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CT强化值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 ![]() |
目前,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60~80岁为高发年龄。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达67%,但临床上大多数肺癌发现时已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1-2];准确的肺癌分期不仅有助于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还能评估预后。本研究通过对86例老年肺癌患者胸部CT增强扫描资料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肺癌不同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与CT强化值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为肺癌的86例老年患者,男55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8.35±11.09)岁。纳入标准:首诊患者;肺部原发病灶均未行放疗或化疗;治疗前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有明确的临床分期、完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病理类型分型资料。肺癌临床分期根据2015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第8版)肺癌TNM分期标准[3]。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Siemens双源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在一次屏气过程中由头侧向足侧进行扫描。先行平扫,再行增强扫描,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从右肘正中静脉以流率4.5 mL/s注射80 mL碘海醇(350 mgI/mL)。扫描参数:130 kV,150 mA,准直1 mm,螺距1.0,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 mm。由2名主治和(或)CT诊断医师测量肺癌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肿瘤实质部分的增强扫描CT值/肿瘤实质部分平扫CT值[4]。肿瘤实质部分的CT值测量方法:在最大肿瘤截面选取ROI(直径3~5 mm),避开肿瘤的供血血管区、坏死组织区及边缘部分,应为实质部分强化最明显的区域;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上分别测量,选择3期中病灶实质部分CT值最高者。CT平扫图像上的ROI设置在增强扫描图像上同一区域(图 1)。
![]() |
图 1 男,66岁,右肺中叶肿块,腺癌,临床分期Ⅱ期,癌胚抗原(CEA)5.9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0.94 μg/L、糖类抗原(CA15-3)5.45 U/L、细胞角质蛋白19片断(CYFRA21-1)4.96 μg/L,均高于正常值 图 1a CT平扫示病灶CT值26.36 HU 图 1b 增强扫描静脉期病灶的CT值达到峰值48.49 HU 图 1c CT平扫肺窗显示肿块周围有阻塞性炎症 |
1.3 血清肿瘤标志物测量
治疗当天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常规离心分离血清,采用SN-695B型智能γ放射免疫测量仪,测量癌胚抗原CEA(正常值≤5.0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值≤20 μg/L)、细胞角质蛋白19片断(CYFRA21-1)(正常值≤3.5 μg/L)、糖类抗原15-3(CA15-3)(正常值≤3.0 U/L)。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行多组均数之间比较,利用线性相关分析,评价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之间的关系,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86例中,腺癌41例,鳞癌35例,小细胞肺癌4例,腺鳞癌2例,未分化癌1例,类癌3例。临床分期:Ⅰ期8例(9.30%),Ⅱ期7例(8.14%),Ⅲ期30例(34.88%),Ⅳ期41例(47.67%)。
2.2 肺癌肿瘤标志物与临床分期的关系(表 1)表 1 肺癌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量结果(x±s) |
![]() |
86例CEA为(20.32±6.51)μg/L、NSE为(21.68±9.38)μg/L、CYFRA21-1为(8.64±3.74)μg/L,CA15-3为(10.90±3.09)U/L。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伴随肺癌临床分期增加,CEA、CYFRA21-1、CA15-3含量呈上升趋势(F=11.343,P < 0.01)。SNK-q检验显示,与Ⅰ、Ⅱ期比较,CEA、CYFRA21-1及CA15-3在Ⅲ、Ⅳ期中表达程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且Ⅳ期CEA、CA15-3和CYFRA21-1含量也明显高于Ⅲ期(均P < 0.01)。NSE在各期中均无明显改变(P>0.05)。Ⅰ与Ⅱ期各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肺癌CT强化值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Ⅰ~Ⅳ期肺癌病灶实质部分CT强化值分别为2.137±0.315、2.269±0.463、2.631±0.594和2.758±0.662;随肿瘤临床分期增加,强化值略有所上升(F=8.291,P < 0.05);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期、Ⅳ期明显高于Ⅰ期、Ⅱ期(均P < 0.05)。
2.4 肺癌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实质部分CT强化值的关系相关性分析显示,CEA、CYFRA21-1均与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高度相关(CEA r=0.73,P=0.000 13;CYFRA21-1 r=0.66,P=0.000 51);CA15-3与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中度相关(r=0.47,P=0.000 89);NSE与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无显著相关性(r=0.006,P=1.546)。
3 讨论目前,肺癌为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可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5]。老年肺癌一般起病隐匿,症状常不明显,确诊时多为晚期或局部发生远处转移(Ⅲb/Ⅳ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恰当地评估临床分期,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对86例老年肺癌患者行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影像检查,探讨其在肺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3.1 肿瘤标志物对肺癌临床分期的价值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分泌、产生的有生物活性的一种物质,一般可在肿瘤组织或体液中检测出来。理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表达量或血液定量与肿瘤组织发展或大小呈正相关的特点。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指标有CEA、NSE、CYFRA21-1、CA15-3。本研究发现,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增加,CEA、CYFRA21-1、CA15-3含量也呈上升趋势;且Ⅲ、Ⅳ期患者的CEA、CYFRA21-1和CA15-3指标高于Ⅰ、Ⅱ期。但各期中NSE无明显变化,可能与本研究中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有关。研究[6-8]表明,CEA、CA15-3在腺癌中含量较高,小细胞肺癌中NSE表达较高,鳞癌中CYFRA21-1含量较高;本研究中腺癌及鳞癌比例较高,因此随肿瘤级别升高,CEA、CYFRA21-1和CA15-3含量升高;而小细胞肺癌较少,故各期中其含量相差不大。中晚期肺癌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其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升高,因此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重要预测指标。
3.2 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值对肿瘤临床分期的价值CT强化程度取决于病灶的血液供应特点;病变组织血供丰富,血管通透性较高时,其CT强化程度就高;改变病灶的血液供应情况,可改变CT强化程度[9]。肺癌是富血供肿瘤,随着病变进展,临床分期也增加,肿瘤内部组织更易出现坏死,坏死组织刺激周围组织,造成新生血管大量形成,新生肿瘤血管不成熟,通透性高,在CT增强扫描图像上显示为肿瘤的实质部分强化较明显。肿瘤组织坏死是造成肿瘤血液供应产生变化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肿瘤实性部分CT强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张治国[10]认为,肺癌肿瘤实性区CT强化程度随肿瘤T分期增加而逐渐升高;李伟等[11]报道鼻咽癌肿瘤实性区CT强化程度随T分期增加而逐渐升高。本研究显示,肺癌肿瘤的实质部分CT强化值随肿瘤临床分期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以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3 肺癌肿瘤标志物与肿瘤实质部分CT强化值预测肿瘤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CEA、CYFRA21-1与肿瘤实质部分的CT强化值高度相关;CA15-3与肿瘤实质部分CT强化值中度相关;NSE与肿瘤实质部分CT强化值无相关性,这与本研究中的病理类型有关。肿瘤实质部分CT强化值在腺癌中最高,鳞癌次之,小细胞癌最低。腺癌高表达的CEA和CA15-3、鳞癌高表达的CYFRA21-1与肿瘤实质部分CT强化值呈相关性。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的强化值较低,其高表达的NSE与肿瘤的实质部分强化值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胸部CT增强扫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够提高肺癌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降低死亡率。
[1] |
Byrne MM, Koru-Sengul T, Zhao W, et al. Healthcare use after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J]. Cancer, 2010, 116: 4793-4799. DOI:10.1002/cncr.v116:20 |
[2] |
Becker N. Epidemiology of lung cancer[J]. Der Radiology, 2010, 50: 654-661. |
[3] |
Goldstraw P, Chansky K, Crewley J, et al. The IASLC lung cancer staging project: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NM stage groupings in the forthcoming (Eighth) edition of the TNM class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J]. J Thorac Oncol, 2016, 11: 39-51. DOI:10.1016/j.jtho.2015.09.009 |
[4] |
侯荣林, 荣阳, 荣根满, 等. 肺癌转移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35): 63-64. DOI:10.3969/j.issn.1673-7210.2010.35.033 |
[5] |
Shi M, Wang S, Yao Y, et al.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pi-genetic silencing of MARVELD1 gene in lung cancer[J]. Sci Rep, 2014, 4: 7545. |
[6] |
郭满盈, 陈扬, 罗媛烨, 等. 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在老年人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9(86): 677-678. |
[7] |
段玉龙, 解洪泉, 丁朝鹏, 等.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老年人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 27(6): 449-450. |
[8] |
Hensing TA, Salgia R. Molecular biomarkers for future screening of lung cancer[J]. J Surg Oncol, 2013, 108: 327-333. DOI:10.1002/jso.v108.5 |
[9] |
李伟, 汤日杰, 彭俊琴. 肺癌实性区强化程度的影响因素[J]. 广东医学, 2013, 34(2): 286-288.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3.02.047 |
[10] |
张治国. 影响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14, 9(22): 48-49. |
[11] |
李伟, 段光峰, 汤日杰. 鼻咽癌CT强化程度与T分期的关系[J]. 广东医学, 2012, 33(6): 773-775. DOI:10.3969/j.issn.1001-9448.2012.06.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