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剂注射方式对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 ![]() |
近年来,我国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数量有所增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是大部分患者的主要死因,因此,及时对门静脉评估和诊断门静脉高压,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1-2]。门静脉是肝脏血液的主要来源(约占70%)[3],CT门静脉成像可显示门静脉解剖变异及其与周边血管的关系,为介入治疗及临床医师制订手术路线提供依据。常规CT门静脉成像仍存在难以准确抓取靶血管对比剂充填高峰期[4]、三维重建易受周围血管干扰的问题,造成门静脉图像质量下降。故本研究对不同流率不同注射方式对比剂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行门静脉血管成像的患者116例,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53例。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40~84岁,中位年龄(62.3±9.9)岁;体质量41~80 kg,平均(57.0±8.7)kg。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18~84岁,中位年龄(55.8 ±15.9)岁;体质量39~85 kg,平均(57.9±10.1)kg。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病史涉及肝炎、肝硬化、肝癌、门静脉高压等;②无对比剂使用禁忌证;③无肝脏或脾脏手术史。
1.2 仪器与方法做好腹部准备,扫描前饮水800~ 1 000 mL,全腹部检查者同时灌肠(量约300 mL);已婚女性尽量放阴道栓。使用Siemens 2nd双源flash CT仪行平扫及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00 kV,自动毫安调节,准直128×0.6 mm,螺距0.6,层厚5 mm,重建层厚0.75 mm,矩阵512×512。对比剂选用碘佛醇(370 mgI/mL),2组剂量均为90 mL。研究组先以4.0 mL/s的流率注射60 mL对比剂,后以2 mL/s的流率注射30 mL,再用30 mL生理盐水以3 mL/s的流率冲管。对照组先以3 mL/s的流率注射90 mL对比剂,再用30 mL生理盐水以3 mL/s的流率冲管。动脉期行智能技术触发扫描,阈值80 HU;门脉期在动脉期扫描结束后20~25 s扫描。
1.3 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将门静脉期图像发送至CT后处理工作站Syngo.via VB10B行CPR、VR、MPR和MIP。2组CT图像传输至华海PACS,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技师采取双盲法独立完成图像评估及测量工作。为确保测量CT值的准确性,选择圆形ROI,面积3.0 mm2,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观察指标对比2组门脉期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主干、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进行CT图像质量评分:5分,图像质量良好、结构清晰,能显示门静脉5级分支,未明显显示肝静脉;4分,图像质量良好、结构清晰,能显示门静脉4级分支,未明显显示肝静脉主干;3分,图像轻度模糊但不影响诊断,能显示门静脉3级分支,少许肝静脉主干显示;2分,图像轻度模糊但不影响诊断,能显示门静脉3级分支及肝静脉主干;1分,结构中度模糊,诊断受影响,仅能显示门静脉1或2级分支。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对2组图像质量评分及CT值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位技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K>0.75为一致性好,0.4≤K≤0.75为一致性一般,K < 0.4为一致性差。
2 结果 2.1 CT图像质量评分(表 1)2位技师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好(K=0.839)。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3.817,P < 0.05)(图 1,2)。
![]() |
图 1 男,52岁,研究组,门静脉主干增粗图 1a~1c分别为MIP、VR、CPR图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主干、门静脉右支主干、脾静脉及肝实质的CT值分别为238、234、225、241、109 HU;图像质量评分:5分 |
![]() |
图 2 男65岁,对照组,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未见明显异常图 2a~2c分别为MIP、VR、CPR图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主干、门静脉右支主干、脾静脉及肝实质的CT值分别为221、209、217、230、123 HU;图像质量评分:3分 |
表 1 2组CT图像质量评分 |
![]() |
2.2 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主干、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肝实质的CT值(表 2)
表 2 2组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主干、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肝实质CT值比较(HU,x±s) |
![]() |
研究组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主干、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肝实质的CT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3 讨论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门静脉周边有下腔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CT门静脉成像能够从原始图及CPR、VR、MPR和MIP等图像快速、全面、清晰了解患者门静脉血管情况,且比其他检查更安全、无创。
常规门静脉CT成像主要受CT扫描参数、对比剂注射流率及浓度等[5-8]影响,其决定性因素为门静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增加门静脉CT值,减少门静脉-肝实质CT值是提高门静脉CT血管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常规门静脉CT成像采用持续单一注射方式,造成肝动脉期平台期延长,肝门静脉平台期缩短,导致门静脉期难于抓取[9-11]。而VR及MIP图像易受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肝内静脉干扰,尤其是肝内静脉的显影对门静脉三维重组图像干扰最大。
本研究采用分段式不同流率注射对比剂的方式,先以4.0 mL/s的流率注射60 mL,再以2 mL/s的流率注射30 mL,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图像评分普遍高于对照组。可在不增加对比剂用量的同时,提高门静脉内对比剂浓度,以及减少其他血管对门静脉三维重组图像的干扰,使临床医师多角度观察门静脉及其分支不受其他血管干扰。
总之,在CT门静脉成像检查中,以分段注射结合不同流率注射对比剂的方式能够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
[1] |
林婷婷, 董江宁, 韦树华, 等. 能谱CT肺动脉造影团注测试法单能量图像在降低碘摄入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4(1): 4-7. |
[2] |
马春玲, 陈晓侠, 雷雨欣, 等. 能谱单能量结合低剂量对比剂与常规CT增强扫描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J]. 放射学实践, 2016, 31(2): 179-182. |
[3] |
Peregrin JH, Janousek R, Kautznerová D, et al. A comparison of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with poly(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 and a histoacryl/lipiodol mixture in patients scheduled for exten-ded right hepatectomy[J]. Physiolog Res, 2015, 64: 841. |
[4] |
王延春, 祝则峰, 吴燕萍, 等. 对比剂分次团注在CT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5): 438-440. |
[5] |
刘国芬, 李志钊. 不同团注方法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效果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 17(2): 166-167. |
[6] |
王金月, 姜祥波, 宗新顺, 等. 低管电流条件下分次团注双期CT尿路成像的可行性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 16(6): 468-471. |
[7] |
顾建华, 孙大林, 卢定友, 等. 分次团注结合双能量扫描在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9): 110-113. |
[8] |
李强, 陈锋, 谭翊峰, 等. 64排螺旋CT分次团注法泌尿道造影的可行性研究[C]//2015浙江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学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5.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JKX201506005088.htm
|
[9] |
赵丽琴, 贺文, 李剑颖, 等. 能谱CT对门静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1, 20(3): 383-390. |
[10] |
朴成浩, 谭力力, 尹华石, 等. 对比剂注射方式对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30): 5948-5951. |
[11] |
侯阳, 郭启勇, 岳勇, 等. 对比剂注射速率对64层CT冠状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 23(12): 1805-1808. DOI:10.3321/j.issn:1003-3289.2007.1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