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 | ![]()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亚洲国家的发病率高达5.3%~12.8%[1], 患者无器质性疾病, 但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 同时伴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2]证实, 针刺治疗FD有较好的效果。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NS, taVNS)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基于中医耳针疗法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 在癫痫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疗效[3], 但尚未用于FD的研究。本研究通过使用taVNS对FD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 并采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方法研究静息态下FD患者在taVNS治疗前后的脑功能活动改变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就诊的FD患者54例, 其中男13例, 女41例; 年龄18~63岁, 平均(39.7±1.6)岁。54例随机分为迷走刺激组26例与非迷走刺激组28例。54例实验前均对研究相关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批件号: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ZF2018-053-01)。
1.2 诊断标准符合FD诊断标准[4]:①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不适感; 上腹痛; 上腹部烧灼感。②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以上症状在排便后仍无法缓解, 呈持续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病程6个月, 且仅3个月症状持续(每个月症状持续3 d)。
1.3 纳入标准① 总体症状评分中度或以上; ②6个月内胃镜检查未见慢性胃炎伴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幽门螺旋杆菌(HP)阴性; ③男女不限, 18~65岁; ④体内无金属植入物、无幽闭恐惧症等MRI检查禁忌证; ⑤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能够配合完成总体症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Hamilton焦虑(HAMA)及Hamilton抑郁(HAMD)量表的评分。
1.4 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血管、消化、肝、肾、造血系统等的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 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③有重度抑郁或焦虑(HAMD评分>20分或HAMA评分≥14分)或其他严重精神心理疾病, 近期服用抗抑郁药者。④有酗酒史或药物滥用史; 有精神病或阿尔茨海默病史。⑤对皮肤准备过敏, 施治部位有损伤或炎症。⑥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⑦近期服用抗胆碱药、抗抑郁药、解痉药、促动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激素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① 刺激点:迷走刺激组参照耳部迷走神经解剖特点, 选取左耳甲腔内(富含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为刺激点。非迷走刺激组选取左耳外耳缘中部, 即上耳舟部(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作为刺激点。②仪器与参数:采用华佗牌SDZ-ⅡB型电子针疗仪, 恒定电压, 电流连续输出, 疏密波, 频率20 Hz, 波宽0.2 ms, 最佳刺激强度为患者能耐受而不产生尖锐性痛觉, 通常为4~15 mA。③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 早晚餐后每日2次, 每次持续15 min, 临床试验疗程2周。
1.6 临床评分治疗前后, 对患者进行总体症状、NDI、HAMA和HAMD评分。①总体症状评分:按照患者近1周的8个症状(上腹痛、上腹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进行评分, 根据严重程度及发作频度赋分, 各赋0~4分。0分, 无症状, 0 d/周; 1分, 轻度, 稍加注意或经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 1 d/周; 2分, 中度, 症状明显, 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2~3 d/周; 3分, 重度, 症状明显, 影响工作及生活, 4~5 d/周; 4分, 极重度, 症状很明显, 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 持续[5]。以总积分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②NDI评分标准:共14个项目, 每个项目按照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 各计0~5分, 分数越高症状严重。③HAMA评分标准:总分0~7分为无焦虑, 7~14分可能有焦虑, 14~21分肯定有焦虑, 21~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 29分以上为严重焦虑。④HAMD评分标准:总分0~8分为无抑郁症状, 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 35分为严重抑郁。
1.7 MRI扫描及图像后处理 1.7.1 MRI扫描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行Siemens verio 3.0 T MRI扫描。患者头部适当固定, 使用标准正交头颅线圈, 并用橡皮耳塞降低噪声。嘱其放松、闭目、平静呼吸, 尽量保持静止, 不进行思维活动。刺激前, 采用头颅MRI平扫常规序列(T1WI、T2WI)进行筛查, 排除相关病变后行静息态fMRI及脑结构像MRI扫描。扫描参数:静息态fMRI, TR 2 000 ms, TE 30 ms, 视野224 mm×224 mm, 翻转角90°, 矩阵64×64, 层厚3.5 mm, 层距1.0 mm, 共31层, 扫描时间8 min。T1WI结构图像, 矢状位扫描, TR 1 900 ms, TE 2.27 ms, 视野256×256 mm, 翻转角90°, 矩阵256×256, 层厚1.0 mm, 无间隔, 共176层, 扫描时间4 min 17 s。
1.7.2 图像后处理基于Matlab软件, 采用DPABI V3.1和SPM 12图像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功能数据进行预处理, 首先去除前10个时间点的数据, 然后对功能图像进行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和高斯平滑处理。采用Hamming带通滤波对提取的静息态fMRI TIC进行卷积处理, 按0.01~0.08 Hz频率提取其低频振荡信号部分。采用DPABI V3.1软件(http://resting-fmri.sourceforge.net/)获取ReHo值, 即计算出全脑每个体素与其周围相邻的26个体素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 得到该体素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CC值), 将全脑每个体素的KCC值除以全脑所有体素KCC值的均值而得到ReHo图。
1.8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 则以x±s表示; 若不服从正态分布, 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IQR)]表示。组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总体症状评分、NDI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NDI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组年龄、病程、HAMA及HAM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 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2组性别构成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MRI数据采用SPM 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两因素两水平的非独立分析(方差分析)对组间交互效应进行比较(体素水平P<0.05, FWE水平矫正)。基于此结果, 对2组组内治疗前后进行事后配对t检验(体素水平P<0.05, 未校正)。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比较(表 1)表 1 2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比较 |
![]() |
治疗前, 2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2.2 2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NDI、HAMA及HAMD评分比较(表 2)表 2 2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NDI、HAMA及HAMD评分比较 |
![]() |
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NDI、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DI、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2.3 2组间及组内不同脑区ReHo值差异结果(表 3)表 3 迷走刺激组与非迷走刺激组组间及组内ReHo值差异脑区结果 |
![]() |
2组治疗前后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中回及左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图 1); 其中迷走刺激组治疗后, 左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ReHo值均升高(均P<0.05)(图 2); 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后, 左侧枕上回ReHo值升高(P<0.05)(图 3)。
![]() |
图 1a~1e 迷走刺激组与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局部一致性(ReHo)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 |
![]() |
图 2a~2e 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ReHo值升高的脑区 |
![]() |
图 3a~3e 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对比治疗前ReHo值升高的脑区 |
3 讨论
FD发病机制较复杂, 其中被广泛接受的是"脑肠轴"功能异常。脑肠轴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肌间神经丛的双向神经调节轴。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内脏传入通路接受从肠道传入的信号, 并将各种信号整合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传递到胃肠道内的各种靶细胞, 调控胃肠道的一系列功能活动[6]。FD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的范畴。研究[2]表明, 针刺可通过调节脑肠轴调节脑肠肽的分泌, 但以往研究[7-10]多集中于针刺内关、足三里或胃俞募配穴来调节FD患者的胃肠功能。解剖学研究发现, 耳甲区是人体表迷走神经分布最丰富的区域。中医"耳针"疗法正是利用这一特点, 使用针刺或电刺激耳甲区直接刺激迷走神经传入纤维[11]。taVNS与中医"耳针"疗法的原理相似, 刺激通过神经纤维上行至孤束核后, 再经孤束核发出相应的指令下行传至靶器官, 以达到治疗目的。研究[3]证实, taVNS与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r stimulation, VNS)对大脑的激活模式极其相似, 在癫痫和抑郁症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 且具有安全、无创、经济等优势。
本研究以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验证taVNS对FD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taVNS可有效改善FD患者消化不良的症状, 同时还可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与彭随风等[11-12]的研究结果一致; 而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虽总体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进一步细化FD症状的NDI评分及反映精神症状的HAMA、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说明非迷走神经刺激可能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 这提示taVNS有望作为治疗中度甚至重度FD的辅助手段之一。
ReHo是静息态fMRI的其中一种算法, 通过计算邻近几个体素间的KCC值反映局部脑组织的同步性活动[13]。本研究显示, 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左侧颞中回、中央前回的ReHo值升高, 表明该区脑神经元活动的自发活动在时间上趋于同步。颞中回与语言、情感、记忆和社会认知等功能有关, 为心智理论网络的组成部分[14], 具有行为推断和精神转移的功能, 包括情绪意图、期望、思考和信念等。FD患者中, 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由此推测, taVNS对FD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脑肠轴并调节患者的情绪症状起作用的。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taVNS治疗后FD患者左侧中央前回ReHo值增加。中央前回属皮质调节网络的组成部分, 在认知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Liu等[15-16]发现, FD患者中央前回的灰质密度异常降低, 这可能是患者对上腹不适、饱胀感和腹胀等不适感觉高度敏感的原因, 推测taVNS可能是通过调节中央前回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改善临床症状。颞叶还可通过神经纤维与额叶沟通, 形成神经环路参与精神情绪的管理调控[17]。因此, taVNS治疗后FD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可能还与颞中回、中央前回局部神经元活动相互协调、整合有关, 这与管媛媛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中, 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后, 左侧枕上回ReHo值升高, 提示局部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增强。枕上回为视觉信息处理的脑区, 与介导方向特异性、选择性注意力有关。注意调节是内脏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 注意疼痛可导致疼痛强度增加。王伟岸等[18]检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直肠扩张期的感觉阈值, 结果发现通过交谈或阅读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提高其感觉阈值, 这说明对胃肠道症状的选择性注意是FD患者的认知行为特征。拓扑研究[19]结果显示, FD患者左侧枕上回的节点中心度下降, 推测非迷走神经刺激可能是通过调节FD患者枕中回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 进而影响患者选择性注意力而产生安慰剂效应, 从而改善FD患者的总体症状。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样本量较小; ②纳入FD患者主要症状评分为中度或以上, 由于样本量所限, 未进一步对患者进行症状严重程度的分层研究; ③未进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在后续研究中, 将针对以上问题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验证taVNS对改善FD患者消化不良及精神症状的效果, 并采用ReHo分析发现, taVNS可有效改善FD患者消化不良及精神症状, ReHo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taVNS治疗FD的脑中枢机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
MAHADEVA S, FORD A C.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difference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6, 28(2): 167-174. DOI:10.1111/nmo.12657 |
[2] |
严开伟, 赵凌, 杨洁, 等.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 2015, 35(9): 973-976. |
[3] |
ELLRICH J.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J]. J Clin Neuro Physiol, 2019, 36(6): 437-442. DOI:10.1097/WNP.0000000000000576 |
[4] |
STANGHELLINI V, CHAN F K, HASLER W L, et al. Rome Ⅳ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6): 13801392. |
[5] |
TALLEY N J, VERLINDEN M, JONES M. Validity of a new 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a United States multicenter trial of the Nepean Dyspepsia Index[J].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94(9): 2390-2397. DOI:10.1111/j.1572-0241.1999.01363.x |
[6] |
毛兰芳, 汪龙德, 张宏伟, 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肽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 23(4): 570-576. |
[7] |
张声生, 赵鲁卿.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6): 2595-2598. |
[8] |
管媛媛, 蔡荣林, 武红利, 等. 胃俞募配穴针刺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 34(5): 1993-1997. |
[9] |
李丹, 邹逸凡, 刘灿, 等. 温和灸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的中枢即刻响应特征[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41(1): 50-55. |
[10] |
胡伟, 张蔚, 杨健, 等.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脑功能成像与胃泌素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5(5): 740-743. |
[11] |
彭随风, 杨家耀, 时昭红. 电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自主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36): 4105-4109. DOI:10.3969/j.issn.1009-3079.2008.36.016 |
[12] |
罗曼, 屈箫箫, 李少源, 等. 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及其情感障碍35例:病例系列研究[J]. 中国针灸, 2017, 37(3): 269-273. |
[13] |
ZHANG Z, LIU Y, JIANG T, et al. Altered spontaneous activ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revealed by Regional Homogeneity[J]. NeuroImage, 2012, 59(2): 14291440. |
[14] |
KOSTER-HALE J, SAXE R. Theory of mind:a neural prediction problem[J]. Neuron, 2013, 79(5): 836-848. DOI:10.1016/j.neuron.2013.08.020 |
[15] |
LIU M L, LIANG F R, ZENG F, et al. Cortical-limbic regions modulat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factor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a PET-CT study[J]. Ann Nucl Med, 2012, 26(1): 35-40. DOI:10.1007/s12149-011-0537-4 |
[16] |
ZENG F, QIN W, LIANG F, et al. Abnormal resting brain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s related to symptom severity[J]. Gastroenterology, 2011, 141(2): 499-506. DOI:10.1053/j.gastro.2011.05.003 |
[17] |
李健萍, 陈雪梅, 叶伟, 等. 基于ICA的右侧颞叶癫痫患者警觉相关脑网络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6, 35(6): 820-824. |
[18] |
王伟岸, 潘国宗, 钱家鸣. 精神因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影响[J]. 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5): 308-311. DOI:10.3760/j:issn:0376-2491.2002.05.007 |
[19] |
NAN J, ZHANG L, ZHU F, et al. Topological alterations of the intrinsic brain network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 J Neuro gastroenterol Motil, 2016, 22(1): 118-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