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脉自旋标记影像技术研究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部血流的影响 | ![]() |
2.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3. 北京筋柔中医研究院,北京 10000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各种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老年性痴呆症正影响着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存质量,过重的工作压力也使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问题出现年龄前移。《灵枢·经筋篇》中讲述的经筋疗法以经筋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使用手法(如理筋手法、针刺疗法等)刺激筋膜、骨膜、软骨膜等来消除十二经筋通道上的障碍,对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血管性痴呆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作用[1-5],其作用机制是否与改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有关尚不明确,且缺少现代医学技术的相关研究依据,需进一步探索。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是一种把血液作为内源性示踪剂的MRI灌注加权成像方法,无需引入外源性对比剂。ASL可提供ROI的CBF参数,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定量分析[6-7]。笔者通过ASL观察健康人在经筋疗法多维松解头颈部筋结点后,CBF发生的改变,旨在寻找改善CBF的影像学依据,探讨经筋手疗法对脑部的神经影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8例在校大学生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男8例,女10例;年龄23~30岁,平均(25.83±2.04)岁。受试者均无精神病药物服用史和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史,无针刺史,生活规律,精神状态良好,颅脑MRI平扫未发现异常改变。
1.2 试验方案18例依次参与3种试验(头针、松筋、头针+ 松筋),每次间隔1 d。①头针:针刺百会与四神聪穴,四神聪原名神聪,属奇穴,共有四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留针30 min后起针。②松筋:采用“吴京铧经筋手疗法[8]”对头颈部筋结点进行松解,按十二经筋循行特点,以颈部为切入口,从经筋所联系的部位分析查灶,以快针及按、压、推、扣、拨、扭、捻、擦多维解锁方法松解颈部筋结,持续30 min。③头针+ 松筋:先颈部松筋30 min后静坐,再针刺百会和四神聪,留针30 min。3种试验后均行颅脑MRI检查。
试验前后均使用视力表测试视力,使用血氧饱和度检测仪(EDAN H100B Pulse Oximeter)测定血氧饱和度,并行记忆力测试(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多个包含不同颜色及数字的矩形图卡片,对卡片所含矩形图的颜色与数字进行提问,包括卡片上是否有数字、数字的背景色及某种颜色矩形图的出现次数,计算正确率,正确率提高的认为记忆力提高[9])。
1.3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3.0 T MRI扫描仪,标准头线圈,常规行三平面定位扫描后,行FSE T2WI扫描,扫描范围覆盖全脑,从颅顶至枕骨大孔,以前后联合的连线作为扫描基线;扫描参数:层厚5 mm,层距1 mm,TR 500 ms,TE 14 ms,视野240 mm× 240 mm,矩阵256×160,扫描层数20层。ASL扫描参数:采用3D-ASL技术,TR 4 521 ms,TE 9.8 ms,标记后延迟时间1 525 ms,视野240 mm×240 mm,层厚4 mm,扫描时间4 min 22 s。
1.4 图像处理将图像传送至离线工作站(GE AW 4.3),使用Functool软件对ASL扫描结果进行处理,获得CBF图像。选择双侧额上回、额中回、额叶白质、额下回、扣带回皮质、扣带回白质、顶叶白质、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壳核、苍白球、岛叶、前联合、视辐射、枕叶皮质、颞上回皮质、枕叶白质、颞上回白质、楔叶皮质、颞中回皮质、楔叶白质、颞中回白质、小脑半球、颞下回皮质、背侧丘脑、颞下回白质、海马及中脑共56个脑区,在其ASL图像上放置圆形ROI,并保持大小为13.4 mm2,记录相应的CBF值。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与试验前比较,18例试验后均感到不同程度的头脑清醒、颈部僵硬消失、视物明亮。3种试验后视力提高22人次(表 1);35人次试验后即刻血氧饱和度提高(表 2),其中18人次从试验前98% 提高至100%,17人次从试验前97%提高至99%;22人次记忆力提高(表 3)。
表 1 3种试验前后视力表检查对比 |
![]() |
表 2 3种试验前后血氧饱和度检查对比 |
![]() |
表 3 3种试验前后记忆力检查对比 |
![]() |
2.2 MRI扫描
18例试验前MRI平扫均未见异常,经筋疗法试验前后,ASL测量全脑56个部位(表 4),显示CBF值增高的脑区为脑内红色区域(图 1)。头针试验后右侧扣带回白质的CB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松筋试验后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扣带回皮质、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前联合、右侧颞中回白质、双侧枕叶皮质、右侧枕叶白质、右侧背侧丘脑及左侧中脑的CB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5)。头针+ 松筋试验后右侧额中回、双侧扣带回皮质、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上回皮质、右侧颞中回皮质、右侧颞下回皮质、右侧枕叶皮质及双侧楔叶皮质的CB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6)。
表 4 3种试验前后ASL检查CBF值有变化脑区对比 |
![]() |
![]() |
图 1 男,25岁 图 1a,1b 为试验前动脉自旋标记(ASL)图像 图 1c,1d 为试验后ASL图像。与试验前ASL图像相比,红色区域为脑血流量(CBF)值升高的脑区 |
表 5 松筋组试验前后对比脑区CBF的改变(mL·min-1·100 g-1,x±s) |
![]() |
表 6 头针+ 松筋组试验前后对比脑区CBF的改变(mL·min-1·100 g-1,x±s) |
![]() |
头针、松筋及头针+ 松筋3种试验前后ASL测量所得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385,P= 0.003);松筋试验前后ASL检查CBF值有变化脑区最多,其次为头针+ 松筋,头针最少。头针与松筋对CBF值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720,P= 0.003);头针与头针+ 松筋对CBF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973,P=0.015);松筋与头针+ 松筋对CBF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287,P=0.257)。
3 讨论中医学认为,经筋即人体筋肉系统之统称,同经脉名称相对应,含义相近,包含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及十二皮部[10-11]。其是以十二经筋为核心,总括人体全身皮肤、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的有机联体结构,并与经脉结成“筋与脉并为系”的有机联体。
现代研究表明,许多常见的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偏头痛等,都与经筋关系密切,呈现为广泛性的筋结病灶[12]。经筋疗法是一种畅通血脉经络,调整机体功能,提升血气生成能力,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祛病保健的一种物理性健康疗法。在十二经筋走行上,分布着诸多针灸穴位,而病理状态下产生的经筋“病灶”有形可查,经筋手疗法针灸或理筋既可清理经筋通道上的“病灶”,又能刺激分布其上的穴位,比辨经取穴治疗更能直达病所,起到“以点治面”的作用[13]。
CBF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与活性的生理性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局部脑组织即时的血流量,由于脑组织对血氧的敏感度较强,一旦发生缺血、缺氧,短时间内即可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14]。CBF下降或异常是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也是脑血管疾病主要的诊断依据。ASL是一种利用内源性血液中的水作为自由扩散示踪剂的非侵入性技术,通过局部血流量及其镜像区域的不一致,测量局部CBF参数,间接显示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吴京铧经筋手疗法按十二经筋循行特点,从经筋所联系的部位分析,认为凡属经筋均与头部相联系,而必经之路是颈部,由于颈部是人体体积最小、负荷最重、经筋经脉密集、最易损伤而造成椎管狭窄的部位,是人体和头部之通衢,大脑指挥身体之要塞,通衢一旦受阻,即可引发全身不适,经筋受损,必连通衢。吴京铧经筋手疗法的特点就是,以颈为切入口,采用多维解锁方法,从整体观入手,依循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且具有与生俱来的强大自愈能力这一原则,通过对全身进行松筋、理筋、拔筋、疗筋、养筋,重点松解与人脑相联、经由颈部的7条经筋(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及足少阴经筋),理顺人体的各个部分,由人体“自己组织调节、自己治病”,从而达到机体的最佳状态[8]。
20世纪70年代,焦顺发[15]运用头针或称头针体系,将其与传统腧穴针刺方法区别开来。中医学研究表明,运用头针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精神类疾病,具有可靠疗效[16]。四神聪穴解剖特点:①有额神经、耳廓神经、耳小神经和枕大神经交织分布于四神聪穴皮肤上;②有枕动脉、枕静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的额支和顶支,眶上动、静脉的血管吻合网分布[17]。目前,临床常用四神聪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等疾病。杜广中等[18-19]研究分析了头针治疗前后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针刺后脑血管扩张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减小、CBF增加,进而颈动脉血流加快,脑血管特异性阻抗也有一定改善。李艳慧等[20]研究发现,针刺可增大脑血流图的波幅,有效改善脑循环及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的情况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马天等[21]应用三维ASL检查发现,针刺可提高老年性痴呆症患者脑低灌注区的血流供应,改善临床症状,表明针刺“四关穴”能改善患者的认知状况,调节大脑功能,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本研究MRI平扫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但受试者有头晕、头痛、颈部酸痛等,采用吴京铧经筋疗法,查找筋结并进行多维松解,头针试验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并留置30 min,试验后受试者均有头脑清醒、眼睛明亮、颈部僵硬感消失等主观感觉,且试验后视力提高22人次(22/54,40.7%),视力、血氧饱和度均提高35人次(35/54,64.8%);与传统经筋疗法“醒神益智”作用相符。笔者结合ASL获取试验前后CBF影像学客观试验数据,对头针、松筋、头针+ 松筋3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探究经筋手疗法(松筋与头针)在改善脑部血流的神经影响机制。松筋试验后记忆提高率最高,对比试验前后ASL结果,发现试验后头针、松筋、头针+ 松筋均显示扣带回等脑区血流增加,松筋试验结果最显著,该试验ASL出现CBF改变的脑区也最多(15个脑区),表现为CBF值升高,表明松筋对脑部血流改善最有效,血流增加脑区中扣带回、额中回、海马等与记忆力认知功能等相关,血流量明显增加的枕叶与视觉功能相关。松筋(吴京铧经筋疗法)主要针对头颈部筋结的松解,在改善脑部血流量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记忆力的提高。试验前后对比血氧饱和度增加率最高的试验方式是头针+ 松筋,反映了头针+ 松筋同时作用时除了脑部血流的改善,还有利于全身血气的畅通。由此可见,ASL可为传统经筋疗法具有的“醒神益智”作用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1] |
何常春, 尹林玉. 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09, 15(4): 66-67. DOI:10.3969/j.issn.1672-951X.2009.04.039 |
[2] |
梅荣军, 王永亮. 推拿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痉挛25例[J]. 中医药信息, 2011, 28(2): 82-83. |
[3] |
孟凡萍, 胡志俊, 钱雪华, 等. 从经筋气血理论指导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7): 1425-1427. |
[4] |
盛国滨, 王静, 董敏, 等. 电针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1): 39-40. DOI:10.3969/j.issn.1005-0779.2012.01.020 |
[5] |
韦英才, 梁树勇.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10): 68-69.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08.10.033 |
[6] |
HERNANDEZ-GARCIA L, LAHIRI A, SCHOLLENBERGER J. Recent progress in ASL[J]. Neuroimage, 2019, 187: 3-16. DOI:10.1016/j.neuroimage.2017.12.095 |
[7] |
KONG L M, ZENG J Y, ZHENG W B, et al. Effects of acute alcohol consumption on the human brain : 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 and arterial spin-labeling study[J].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9, 40(4): 641-647. |
[8] |
张泽华. 307医院中医戒毒科采用经筋疗法治愈困扰多年顽症[D]. 健康报, 2009-08-13.
|
[9] |
NASH R A,NASH A,MORRIS A,et al. Does rapport-building
boost the eyewitness eyeclosure effect in closed questioning?[J].
2016,21(2):305-318
|
[10] |
王玮佳, 修忠标. 基于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意义[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 14(4): 119-121. |
[11] |
魏子耿, 李丽肖, 刘永强, 等. 《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组织解剖结构浅析[J]. 河北中医, 2016, 38(2): 272-274, 301.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2.035 |
[12] |
杨丽美. 《内经》经筋理论的应用[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 28(3): 262-263. DOI:10.3969/j.issn.1674-6309.2006.03.041 |
[13] |
郭爱松. 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理论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
[14] |
呼日勒, 张春雨, 牛广明. 急性脑血管病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4, 5(3): 173-174. DOI:10.3969/j.issn.1009-6817.2004.03.019 |
[15] |
焦顺发. 焦顺发头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37-40.
|
[16] |
陈致尧, 闵嘉慧, 黄文婷, 等. 近5年头针临床应用现状及其规律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 15(1): 157-160. |
[17] |
张婷婷. 针刺四神聪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
[18] |
杜广中, 张登部, 卜彦青. 头体针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J]. 中国针灸, 1999, 19(5): 9-10. |
[19] |
孙怀玲, 李翔敏. 头穴透刺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J]. 中国针灸, 2001, 21(5): 275-278. DOI:10.3321/j.issn:0255-2930.2001.05.005 |
[20] |
李艳慧, 靳瑞. 三种不同针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研究[J]. 中国针灸, 1993, 13(4): 35-38. DOI:10.3321/j.issn:0255-2930.1993.04.002 |
[21] |
马天, 樊响, 倪虹, 等. 阿尔茨海默病针刺四关穴动脉自旋脑灌注初步研究[J].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 2018, 1(1): 1-5. DOI:10.3969/j.issn.2096-5516.2018.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