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陶栎竹, 孙旭, 杨淑德, 佟爽
- 美容缝合治疗非需住院性颌面外伤300例临床分析
-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cosmetic suture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300 cases of non-hospitalization maxillofacial trauma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2, 51(6): 548-550
-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22, 51(6): 548-55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2-16
- 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9:54
颌面部易受到外界冲击而受伤,影响生理功能及面部美观[1]。急诊处置以保证患者存活为首要任务,常常错失了最佳的美容修复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300例非需住院性颌面外伤患者,根据患者述求、自身条件以及要求缝合方式分别采取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及常规外科缝合技术对创伤进行修复,比较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有效性和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颌面部软组织非住院性损伤损伤患者300例,以患者根据其述求,自身条件以及要求缝合方式将其分为外科缝合组与美容缝合组2组,每组150例。美容缝合组男64例,女86例;年龄14~77(43.0±15.1)岁;外伤原因挫裂伤61例,锐器伤56例,撕脱伤33例;外伤部位额部40例,面颊部63例,唇部25例,复合伤22例。外科缝合组男80例,女70例;年龄14~75(43.8±16.9)岁;外伤原因挫裂伤65例,锐器伤48例,撕脱伤37例;外伤部位额部37例,面颊部20例,唇部30例,复合伤13例;2组在性别、年龄、外伤原因、外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纳入标准:(1)面部单纯皮肤软组织损伤;(2)受伤时间均为24 h以内;(3)年龄10~75岁。排除标准:(1)非单纯皮肤损伤,生命体征不平稳,需先行维持生命体征治疗者;(2)动物撕咬伤无法行一期闭合者;(3)本身存在严重系统性疾病影响愈合患者;(4)存在面部皮肤严重缺损或只存在面部擦皮伤无需缝合者。
1.2 治疗方法 1.2.1 伤口处理生理盐水、双氧水交替清洗伤口,碘伏消毒后常规铺巾,1%利多卡因进行创口及周围局部麻醉,清理伤口内的异物、血凝块和坏死组织[3]。按照从深到浅的原则逐层严密缝合深部组织。
1.2.2 美容缝合采用5-0号可吸收缝线缝合皮肤下层。皮肤层缝合如果创缘比较整齐,可用6-0丝线间断缝合;如果创缘不整齐,可先将创缘皮肤修剪整齐,尽量在保持皮肤完整的情况下去除多余的坏死皮肤,再进行美容缝合处理;如果面部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直接拉拢会导致面部畸形,根据创口部位与邻近器官的关系,采取不规则几何线改型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术进行整容治疗[4]。缝合皮肤时针间距以2~3 mm为宜,创缘两侧针距为1~1.5 mm,打结时力度适中,防止皮肤内卷或外翻;对于可能存在瘢痕体质者,术后第3天创口附近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与醋酸曲安奈德混悬液。术后可应用硅酮凝胶制品及弹力绷带/面罩加压抑制瘢痕增生,连续使用6个月。
1.2.3 普通外科缝合采用4×12号角针,0号丝线皮肤及皮肤下层全层间断缝合。
1.2.4 术后处置术后给予破伤风抗毒素肌肉注射,术后2组患者伤口均隔日换药,拆线时间根据创伤部位及患者个体情况而定,常规患者7 d拆线。酌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嘱患者术后对伤口适度按摩及压迫,避免太阳光照射,应用抑制瘢痕类药物。
1.3 观察指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包括24 h出血指数、肿胀天数、72 h切口感染率、术后4周创口愈合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瘢痕增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3分为满意,2分为一般,1分视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一般)/150×100[5]。分别由2名整形科医师独立对患者伤口进行评分,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7 d内创口愈合情况对比美容缝合组创口24 h出血指数、肿胀天数、以及切口感染率均优于外科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组别 | 24 h出血 指数(%) |
肿胀天数 (x±s,d) |
切口感染 率(%) |
美容缝合组 | 95.3 | 3.16±0.50 | 0.53 |
外科缝合组 | 65.3 | 3.89±0.51 | 1.13 |
t/χ2 | 42.73 | -12.55 | 3.53 |
P | < 0.001 | < 0.001 | 0.06 |
2.2 术后远期复诊创口愈合情况对比
术后1~6个月复诊2组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美容缝合组患者伤口处无凹陷,无错位畸形,伤口处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相近,瘢痕细微,无缝线痕迹及针眼,术后创口愈合情况、瘢痕增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图 1、2。
组别 | 创口愈合率 | 瘢痕指数 | 患者满意度 |
美容缝合组 | 71.3 | 73.3 | 82.0 |
外科缝合组 | 35.3 | 44.7 | 48.0 |
χ2 | 39.1 | 25.45 | 38.1 |
P | < 0.001 | < 0.001 | < 0.001 |
![]() |
男,42岁,右额部创伤2 h就诊. 图 1 右额部创口术前、美容缝合术后及术后3个月情况 |
![]() |
女,40岁,全面部创伤3 h就诊 图 2 全面部创伤术前、普通外科缝合术后及术后3个月情况 |
3 讨论
目前在基层医院,当患者颌面部遭受创伤时,往往是以救治生命为原则,仅处理好创口,忽视了美容效果,常导致术后创口瘢痕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普通外科缝合时应用粗针大线,缝合时形成“肉枣”,术后针眼明显,由于针距过大所造成的表皮缝隙易感染,并且在术后由于皮肤下层缝合不严密导致表皮张力过大,术后瘢痕明显或面部器官移位变形[6]。因面部血液供应丰富,抗感染和愈合能力较强,若24 h内清创修复,一般均可达到一期愈合;即使超过48 h,也并非一期清创缝合的禁忌证[7-8]。
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美容缝合组患者伤口部位恢复良好,伤口处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较为相近甚至形成线性瘢痕,患者满意度高。分析主要原因,美容缝合时皮肤下层按美容缝合的要求缝合紧密,皮肤层缝合紧密平整,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减轻术后瘢痕,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术后效果。术中应尽可能保留组织、关闭创面、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和呼吸通畅[9]。同时,应遵循医学美学修复原则,充分考虑到患者面部外形与功能,尽可能达到功能与形态恢复[10]。术中处理时,按照解剖层次严密缝合关闭死腔,避免术后局部凹陷或隆起,严防皮下与深部组织粘连或肌肉断裂而形成凹陷性瘢痕。选择精细器械并采用美容缝合法,应用小针细线缝合皮肤下层及皮肤表面,尽可能减少皮肤表面的张力[11]。缝线应根据伤口的张力进行选择[12]。
综上所述,美容缝合技术通过精细的缝合线和整形外科操作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针眼痕迹残留,准确的对位缝合使伤口更加平整,降低了面部瘢痕及器官畸形的发生率。整形外科美容缝合技术在修复颌面部急诊外伤中的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整形外科医师在急诊处置时注重整形美容学科思维和技术,兼顾形态与功能、整体与局部,修复创伤,恢复容貌,减少患者因生理创伤所致的心理创伤,取得了较完美的效果。
[1] |
许韩美.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医疗美容, 2015, 5(5): 33-34.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15.05.016 |
[2] |
张圃. 医学美容理念及技术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的应用新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 2017, 26(9): 119-121. 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1962 |
[3] |
姚成堃, 李宝华. 颜面部外伤急诊美容整形修复的原则[J]. 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6): 1074. |
[4] |
肖建华, 刘海潮, 常红, 等. 颜面部软组织外伤的急诊美容修复[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7): 993-995. DOI:10.15909/j.cnki.cn61-1347/r.2010.07.028 |
[5] |
高艺. 浅谈人文关怀在整形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9): 58. DOI:10.3969/j.issn.2096-2479.2018.09.050 |
[6] |
赵志力, 谷廷敏, 隋志甫, 等. 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面部皮肤缺损[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6): 914-916. DOI:10.3969/j.issn.1008-6455.2011.06.012 |
[7] |
何密, 汪丽萍. 小儿面部多处人咬伤急诊手术一例心理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 2013, 22(11): 1234. DOI:10.15909/j.cnki.cn61-1347/r.2013.11.007 |
[8] |
KIM KH, GERONEMUS RG. Laser lipolysis using a novel 1, 064 nm Nd: YAG laser[J]. Dermatol Surg, 2006, 32(2): 241-248. |
[9] |
朱亚琴, 赵隽隽, 江龙, 等.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急诊处理[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6, 9(7): 393-397. DOI:10.7504/kq.2016.07.003 |
[10] |
郭彩春, 小刀. 注射微整形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美容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美容, 2016, 6(6): 24-26.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16.06.013 |
[11] |
汪雨宣, 朱浩, 杨涛, 等. 整形美容技术在急诊治疗颌面外伤中的应用[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 3(6): 360-362. 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5.06.12 |
[12] |
MURALIDHARAN N, JEYA SHAKILA R, SUKUMAR D, et al. Skin, bone and muscle collagen extraction from the trash fish, leather jacket(Odonus niger)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J]. J Food Sci Technol, 2013, 50(6): 1106-1113. DOI:10.1007/s13197-011-0440-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