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 Vol. 50 Issue (5): 458-460

文章信息

赵巍, 曲鑫
特制封闭负压引流报警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Desig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al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larm device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0(5): 458-460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50(5): 458-46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06-11
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9:14
特制封闭负压引流报警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赵巍 , 曲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手足踝显微外科, 沈阳 110004
摘要:封闭负压引流(VSD)是一种经典而有效的引流装置,广泛应用于骨科创伤性感染和皮肤缺损等治疗中。然而,在临床治疗中经常发生集液瓶内液体倾倒不及时,VSD膜内液体积聚,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引起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引发医患矛盾。本研究根据VSD装置的特点,设计了特制VSD报警装置,应用于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该装置能够提示护理人员及时倾倒集液瓶中的引流液,效果良好。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    报警装置    手足踝术后护理    
Desig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special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larm device

特制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是一种利用物理疗法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的治疗方法[1-3]。传统的VSD装置是由集液瓶、带有止流阀的瓶盖, 以及连接负压源和连接吸引创面的管路组成。当集液瓶内液体达到一定高度时, 集液瓶盖上的止流阀将关闭负压, 防止集液瓶内液体过满而溢出。在临床治疗中单纯使用VSD技术会因创面分泌物黏稠, 脱落的坏死组织和血凝块过多而引起管路堵塞[4], 因此, 常复合生理盐水、碘伏、庆大霉素等进行多通路灌洗治疗, 起到保持引流通畅、抗炎、抗感染,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5-6]。如果集液瓶内液体倾倒不及时, 导致止流阀关闭, 轻者将引起一次性负压护创材料(VSD膜) 内液体积聚, 严重者引起VSD膜封闭不严或破损, 需要进行手术更换, 更有甚者还可能造成清创部位二次感染, 延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本研究根据VSD装置的特点, 设计了特制VSD报警装置(专利号: ZL201821277532.X), 应用于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1.1 特制VSD报警装置的设计及制作

特制VSD报警装置由集液瓶、液位感应器、一体式报警装置以及电动卡夹等组成, 见图 12。当有效负压在0.017~0.06 MPa时[7], 集液瓶内液体达到或者超过止流阀的位置将启动止流阀关闭负压。因此, 将液位感应器固定在集液瓶外, 位置略低于止流阀警戒线。在使用过程中, 集液瓶内液体到达“警戒线”时, 液位感应器发出信号, 此时报警装置上的红色指示灯闪烁并启动声光报警。与此同时, 固定在冲洗管路上的电动卡夹通过电磁换向阀, 自动夹闭冲洗管路, 从而保证了手术部位负压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护士收到报警提示后及时倾倒引流液, 医疗安全得以保证。倾倒引流液时, 护士应先关闭冲洗管路, 再关闭报警装置, 此时电动卡夹恢复原状, 关闭负压源, 分离插拔式接线头, 断开液位感应器与一体式报警装置的连接, 再按要求倾倒并消毒集液瓶。完毕后再次连接并启动报警装置, 绿色指示灯亮起, 表明负压引流报警装置进入液体检测状态。使用后, 取出固定液位感应器的纳米胶, 将集液瓶分离出来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为使用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然后清水清洗干净, 待干备用。

图 1 特制VSD报警装置设计图

图 2 特制VSD报警装置实物图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手足踝显微外科收治的术后需进行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2) 患者及家属无智力、视力、听力等功能障碍;(3) 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 病情危重无法配合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23例。本研究通过院内医疗新技术审核, 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1.3 试验方法

2组患者均于术后行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 试验组将特制VSD报警装置应用于VSD联合灌洗技术的治疗中, 对照组采用传统VSD联合灌洗技术进行治疗, 护士对2组患者进行常规巡视及护理。

1.4 评价指标及数据收集

1.4.1 VSD膜内液体渗出率

以VSD膜内的人工海绵塌陷, 出现管型, 薄膜下无积液, 敷料收缩变硬, 有液体引出, 视为引流有效;VSD膜鼓起, 看不到管型, VSD膜下液体积聚, 视为VSD膜内液体外渗[8]。研究者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在进行VSD复合灌洗治疗时, 因倾倒不及时导致负压中断, VSD膜内液体外渗的发生率, VSD膜内液体渗出率= VSD膜内渗液例数/VSD复合灌洗治疗患者数×100%。

1.4.2 患者满意度

治疗结束后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 调查表条目包括“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是否让您满意”“护士巡视是否让您满意”等, 共计发放246份, 回收246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3 护士满意度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护士对特制VSD报警装置的满意度, 自制调查问卷发放给参与研究的护士, 共计发放21份, 回收21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和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SD膜内液体渗出率

护士对2组患者进行常规巡视及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VSD复合灌洗的治疗过程中, 有35例由于集液瓶内液体倾倒不及时, 发生止流阀自动关闭负压, 其中13例(10.57%)引起VSD膜内液体积聚;试验组由于使用了特制VSD报警装置, 在液面触动止流阀之前能够提醒护士及时处理集液瓶内液体, 因此止流阀关闭负压的发生率为0, 同时当集液瓶内液面超过特制VSD报警装置的预警液面, 电动卡夹自动关闭冲洗管路, 因此半透膜内无液体渗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5, P < 0.001)。

2.2 患者满意度

向2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统计患者对VSD复合灌洗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88例(71.54%) 认为非常满意, 32例(26.02%) 认为比较满意, 3例(2.44%) 认为不满意;试验组患者108例(87.8%) 认为非常满意, 15例(12.2%) 认为比较满意, 无不满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 P < 0.01)。

2.3 护士满意度

向参与研究的护士发放特制VSD报警装置满意度调查问卷, 结果显示, 21名(100%) 护士表示该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对该设计非常满意。

3 讨论

VSD复合灌洗技术是手足踝部清创术后的常规治疗方法, 同时在骨折外伤[9-10]、器官移植[11]、大面积皮肤缺损[12]、重症感染[13]等临床治疗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中, 能否有效看护和及时处理集液瓶内液体是引起患者及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影响治疗效果、引发医患矛盾的因素之一, 因此, 积极寻找能够及时提醒护理人员清理集液瓶的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根据VSD装置的特点, 设计了特制VSD报警装置, 在集液瓶内液体到达“警戒线”之前通过声、光报警, 提醒护士及时处理集液瓶, 同时固定在冲洗管路上的电动卡夹通过电磁换向阀, 自动夹闭冲洗管路, 在护士到达病房处理前, 保证手术部位负压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科进行手足踝部清创术后需进行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的患者246例, 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使用特制VSD报警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VSD装置, 分析特制VSD报警装置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 应用特制VSD报警装置后, 试验组无VSD膜内液体外渗发生, VSD复合灌洗技术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地提升。

综上所述, 将特制VSD报警装置应用于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中, 能有效避免因集液瓶倾倒不及时引起VSD膜内液体外渗, 提高治疗效果, 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焦虑度,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同时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可在临床VSD复合灌洗技术治疗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LECLERCQ A, LABEILLE B, PERROT JL, et al. Skin graft secured by VAC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in chronic leg ulcers: a controlled randomized study[J]. Ann De Dermatol et De Vénéréologie, 2016, 143(1): 3-8. DOI:10.1016/j.annder.2015.06.022
[2]
ELLIS G. How to apply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J]. Nurs Stand, 2016, 30(27): 36-39. DOI:10.7748/ns.30.27.36.s44
[3]
LI Y, LI PY, SUN SJ, et al. Chinese Trauma Surgeon Association for management guidelines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pplication in abdominal surgeries-update and systematic review[J]. Chin J Traumatol, 2019, 22(1): 1-11. DOI:10.1016/j.cjtee.2018.10.005
[4]
林凤娟. 分析VSD术后管道堵塞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 9(1): 190-191.
[5]
方祝英, 汪仁焕, 畅英才, 等. 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在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4): 656-657. 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3.04.057
[6]
徐燕青, 刘海萍, 徐丽萍, 等. 庆大霉素结合灌洗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感染创面的护理要点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 10(19): 72-74. 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19.19.30
[7]
王立军, 高洋, 杨庆艳, 等. VSD应用于感染创面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8): 4604-4605. DOI:10.11816/cn.ni.2014-143142
[8]
彭宗银, 白兰燕, 龙国利, 等. VSD不同负压引流对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18): 31-33. DOI:10.3870/hlxzz.2014.18.031
[9]
WANG ZH, LIU T, CHENG YH, et al. Tibial nail combined with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for gustilo grade ⅢB open tibial fractures: a patient series[J]. J Foot Ankle Surg, 2020, 59(2): 409-412. DOI:10.1053/j.jfas.2019.08.016
[10]
李洪秋, 阿良, 赵忠海, 等. 无头加压螺钉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距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6): 553-555. DOI:10.3969/j.issn.0258-4646.2014.06.018
[11]
CHEN X, LIU L, NIE W, et al.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herapy for refractory infectious wound on 16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 Transplant Proc, 2018, 50(8): 2479-2484. DOI:10.1016/j.transproceed.2018.04.014
[12]
LI ZQ, WU WJ, LIU SJ, et al.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in dermatoplasty of large area of cutaneous defects[J]. Int J Surg, 2017, 42: 143-146. DOI:10.1016/j.ijsu.2017.04.059
[13]
叶向红, 江方正, 彭南海, 等.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严重腹腔感染及骶尾部Ⅳ期压疮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6): 756-758.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6.0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