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谷乔, 李敏, 徐芳, 刘洋
- GU Qiao, LI Min, XU Fang, LIU Yang
- 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
- Comprehensive nursing model improves the postoperative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1, 50(2): 184-186
- Journ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50(2): 184-18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20-06-30
- 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16:40
后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是目前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重要手段。由于术后早期需要维持低头、俯卧等体位,加之疼痛及眼垫遮挡等,患者常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及临床治疗效果[1-3]。综合心理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护理学研究的热点,可有效地促进疾病康复并改善预后[4-5]。为了探讨综合心理护理模式是否能有效改善PDR患者术后的眼部不适和心理状态,本研究以接受PPV手术治疗的PDR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了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该类患者的干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接受PPV手术治疗的PDR患者共78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纳入标准:患有PDR (诊断符合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指南),符合PPV手术适应证;年龄18~70岁;糖尿病病程10~15年。排除标准:精神疾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妊娠期妇女。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给予眼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局部清洗、手术指导、术后康复指导等。试验组患者在眼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考虑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1)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对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必要情况下请心理医生会诊,并予以相应的干预,向患者讲解PPV手术治疗的原理、步骤等,以减少因医患间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同时消除患者对于未知的恐惧,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6];(2)患者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将室温调整至舒适温度,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减轻患者进入陌生环境之后的恐惧感,手术进行过程中,适时与患者交流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3)术后除常规评估和处理术后疼痛外,告知患者手术顺利,眼部轻度不适属于正常现象,避免引发焦虑和恐惧情绪,嘱家属为其播放有声读物或轻音乐,以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保持放松的状态[7]。
1.3 资料收集于手术后1 d、3 d时,采用SAS、SDS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SDS评分 < 7为无抑郁,抑郁程度随分数升高而加重。SAS评分 < 8为无焦虑,焦虑程度随分数升高而加重。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术后3 d时的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病室环境、护理技术、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健康宣教等,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比较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 60分为不满意,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分别比较2组术后1 d、3 d时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一时间点不同组别正态分布连续变量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同一组别的正态分布连续变量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接受PPV手术的PDR患者78例。试验组平均年龄(51.3±10.7)岁,男19例,女2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2.5±11.1)岁,男18例,女21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试验组术后1 d和3 d时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试验组术后3 d时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对照组术后3 d时焦虑及抑郁评分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 分组 | 焦虑评分 | 抑郁评分 | |||||||||
| 术前 | 术后1 d | 术后3 d | t | P | 术前 | 术后1 d | 术后3 d | t | P | ||
| 试验组(n = 39) | 4.2±2.1 | 8.1±1.3 | 5.1±2.2 | 7.33 | < 0.001 | 4.1±1.9 | 7.1±1.3 | 5.2±1.8 | 5.34 | < 0.001 | |
| 对照组(n = 39) | 3.9±1.9 | 12.1±2.1 | 11.4±2.1 | 1.47 | 0.07 | 4.0±1.8 | 12.2±2.2 | 11.7±2.4 | 0.95 | 0.17 | |
| t | 0.66 | -10.11 | -12.93 | 0.24 | -2.46 | -13.53 | |||||
| P | 0.25 | < 0.001 | < 0.001 | 0.41 | < 0.001 | < 0.001 | |||||
试验组患者接受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后满意度较干预前显著提高,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见表 2。
| 分组 | 患者满意度 | P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 试验组(n = 39) | 93.12±3.41 | 99.54±4.14 | < 0.01 |
| 对照组(n = 39) | 92.11±4.31 | 93.19±5.32 | >0.05 |
| P | >0.05 | < 0.01 | |
3 讨论
综合心理护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护理概念,在综合评价患者躯体情况的同时,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综合心理护理措施,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促进其早日康复。综合心理护理模式的目的在于全方位考虑患者躯体和心理因素,解除其对疾病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信心,给予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以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8-9]。
PDR患者通常患糖尿病病程较长,心理状态较复杂,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疼痛等,往往影响术后康复[10-11]。综合心理护理模式能够在关注眼部病情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或释放不良的心理情绪,有利于PDR患者的手术开展及术后快速康复。目前国内外有关PDR患者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心理护理的试验组PDR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干预时间延长,综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这2项评分。表明综合心理护理模式能够缓解PDR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纳入的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较短,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观察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只评价了焦虑和抑郁指标,并未对患者的视力和躯体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此外,因条件有限,本研究未使用盲法,导致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可能发生浸染,未来应开展多指标结合盲法设计的研究,以进一步证实相关结论。
| [1] |
曾乃仁.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填充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 12(12): 1342-1344. DOI:10.3969/j.issn.1674-3806.2019.12.23 |
| [2] |
魏霞, 叶思勇, 张晓越.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1): 68-70.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8.01.020 |
| [3] |
黄瑞枝, 张瑞娟. 家属参与性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行为习惯、服药准时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4): 54-56. |
| [4] |
陈银雅, 林智靓. 规范化护理模式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体外依从性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 23(13): 163-165.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0.13.163 |
| [5] |
毛媛媛.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5): 167-168.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6.15.125 |
| [6] |
姚秀. 心理护理在眼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饮食保健, 2018, 5(8): 150-151. DOI:10.3969/j.issn.2095-8439.2018.08.186 |
| [7] |
蒋玲. 无痛护理管理在眼科手术后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7): 146, 148. DOI:10.3969/j.issn.2096-2479.2017.17.108 |
| [8] |
TORTONÈSE M. Nursing clinical approach to boredom[J]. Soins Psychiatr, 2019, 40(323): 21-24. DOI:10.1016/j.spsy.2019.05.008 |
| [9] |
MENDES DA MATA A. Psychology in nursing:an inherent part of practice and care[J]. Br J Nurs, 2014, 23(17): 951. DOI:10.12968/bjon.2014.23.17.951 |
| [10] |
朱学慧, 韩俊莹, 张学敏, 等. 俯卧椅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的康复作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0): 919-920. DOI:10.16821/j.cnki.hsjx.2016.10.022 |
| [11] |
林小红, 林卓艳, 陈琳. 系统护理干预对DR患者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5): 17-18.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05.007 |
2021, Vol.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