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3, Vol. 26 Issue (3): 317-321  DOI: 10.13688/j.cnki.chr.2023.230049

引用本文  

尤小芳, 包涵, 汪玲, 等.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内生价值、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J].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3): 317-321. DOI: 10.13688/j.cnki.chr.2023.230049

基金项目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2020ZDB103);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2022ZX150)

作者简介

尤小芳, 博士, 主要从事医学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xfyou@fudan.edu.cn

通信作者

包涵, baohan@fudan.edu.cn
;
汪玲, lingwang@fudan.edu.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3-02-09
修订日期:2023-02-22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内生价值、现实挑战与实施路径
尤小芳 1,2, 包涵 1, 汪玲 2, 于专宗 1, 宋义蒙 1     
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 上海 200032;
2. 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摘要: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课堂外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落实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场域。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医学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培养阶段存在着跨场域和住宿分散化的特征,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着党建育人队伍较为单一、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党建引领活动医科针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根据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构建以“育人资源下沉、集成平台搭建、特色空间打造、先锋模范树立、公益品牌推出”为特征的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使其成为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党建前沿阵地和学习实践园地,加强党建功能发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党建工作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细,依托公益医疗打造党建育人新格局,推动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党建工作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医学生    医学院校    
Keywords: Party construction    "one-station" student community of university    medical student    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2017年,《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明确要求,“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扩大党的覆盖面,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党的建设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课堂外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打通育人最后的关键一环[1],是落实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场域[2]。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突出要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学生党建前沿阵地,推动党建引领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阶段高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命题[3]。医学院校以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为宗旨[4],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培育,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5]。本研究来源于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二等奖课题成果,拟对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内生价值、现实挑战和实施路径进行探究。

1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内生价值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项目高度重视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经验举措和方法办法,努力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2]。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医学生生活、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场所[6],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医学生培养全阶段,突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结合,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育人内涵和时代价值。

1.1 党旗领航突破物理空间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医学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行,医学生的培养既具有公共理论课学习、专业理论课学习、实践和实习见习多阶段的特点,又具有物理空间上跨校内场所学习、医疗卫生机构实习实践和科研院所科研实践多个场域的特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医学生的住宿既有校内多校区的情况,也有医院、实习单位公寓、自行租赁场所等多种校外住宿的情况[7]。立足医学生培养多阶段、跨场域的特点,“一站式”学生社区发挥党旗领航,突破物理空间的壁垒,打破学段衔接,通过一体化服务,整合学生事务进行集成化管理,采取“线上申请、线下办理”的方式,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纵向延伸。

1.2 党建引领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园地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丰富多样的成长载体和多元的育人资源,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队伍建设、阵地载体、社区思政、党史和校(院)史教育、医德医风建设,创建实施“党建带动社区建设”的党建引领工程,突出思政工作红色基因,完善高校“大思政”格局建设,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使“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践园地。

1.3 党建功能打造医学生公益志愿的育人平台

目前,健康中国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就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医务工作者[8]。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突出人文精神的培育,厚植红色文化,打造具有医科特色的公益志愿服务育人平台;要立足医学生专业优势,引导医学生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提升医学生的党性认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医学生“学思践悟”,使其坚定职业理想信念,实现依托公益医疗打造党建育人新格局,促进党建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2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现实挑战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2019年试点启动(10所试点高校)、2021年推广试点(2次,分别新增21所和87所试点高校)和2022年大范围经验推广(新增613所试点高校),累计近1 000所高校开展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9]。纵观试点高校的医科属性特点,首批纳入的10所高校,仅3所为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批纳入的21所高校中有12所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前两批试点高校中均没有独立的医科大学或者中医药大学。2021年12月纳入的87所高校中才开始有独立的医科大学或者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医科大学等),由此可见,医学院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起步相对较晚。独立的医科大学或者中医药大学在学生招生、培养等多方面与其他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聚焦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对其“一站式”学生社区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前两批纳入的15所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特点,可以发现,各高校在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设置、党组织生活制度化、党员社区管理、党建特色育人平台和队伍深入一线联系制度方面均进行了有效的创新探索,并形成了一些特色工作品牌,如浙江大学构建的“践行‘一线规则’,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3, 10]。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对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试点改革工作的要求和医学院校的育人特色,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党建育人队伍较为单一,联动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要求践行一线规则,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社区,实现在学生群体中开展一线党建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医学院校在前期探索中通过设计各类“专题党课”“面对面”活动实现校领导进社区,落实住楼辅导员进驻,制定“一线规则”联系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11]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12]都提出,高校要把附属医院教学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然而在医学生党建工作中,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学生育人群体的联动机制也不完善,与中央文件提出的要求存在差距。此外,党建育人队伍以学工队伍为主,在医学生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和医务工作者(医生、护士)深入学生社区的并不多。医学生存在住宿涉及校内住宿区、医院(实习单位)和个人租赁场所,在不同的培养阶段需要在校区学习、医院(实习单位)实习见习和合作科研院所科研学习的情况,但跨场域的育人群体间并未建立联动的工作方案,无法定期沟通制度和协同育人机制。各场域学生党建育人队伍分属不同管理体系,容易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沟通匮乏、活动设计不协调或各自推诿的情况。基于此,应整合多个育人群体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党旗领航突破物理空间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亟待建立。

2.2 党建空间载体较为贫乏,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设中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党建思政园地、党建工作坊、党建育人基地、党员先锋岗等特色平台,将社区党建引领落实落细。现阶段学生社区不仅是特殊的建筑类型,更具有教育建筑的属性。学生社区要成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系统空间,更要注重创造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然而现阶段各医学院校的物理空间呈现出“少”“散”“旧”的特点[13],校区-附属医院单位的学生空间缺乏整体设计,难以满足基层党组织生活研讨需要,难以实现红色文化厚植和党建仪式教育。在医院(实习单位)的住宿区域,各类功能性空间更是匮乏,甚至较难提供学生党建活动空间,难以实现在学生社区开展一线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园地有待进一步打造。

2.3 党建引领活动针对性不强,缺少医科特色品牌

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突出党建引领功能,旨在通过各类基层党组织活动、特色育人平台和队伍一线联系制度,推动解决社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11]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现阶段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党建引领活动通过“三会一课”、班团活动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校(院)史教育、学风教育等,但较少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立足医学专业特长的实践服务、与医学生培养特点相结合的学业帮扶和基于课余时间相对分散的创新社区活动也不多见。现阶段开展的活动多以各类高校普适的活动为主,存在“为了活动而举办活动”的情况,医学生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整体来说,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引领活动未能充分考虑医学教育学制学位多元的特征,未能充分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未能实现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较难通过发挥医学生的专业特色促进党建功能发挥。

3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施路径

医学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课堂外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落实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场域[2]。医学院校要充分考虑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医学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医学生培养阶段存在跨场域和住宿分散化的特征,构建以“育人资源下沉、集成平台搭建、特色空间打造、先锋模范树立、公益品牌推出”为特征的党建工作体系,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党建前沿阵地和学习实践园地,加强党建功能发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党建工作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落细,依托公益医疗打造党建育人新格局,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3.1 党建工作队伍,下沉育人资源

践行一线原则,校(院)领导亲赴社区一线,开展“新生第一课”“毕业生思政课”等活动。建设一支由校(院)领导、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离退休老党员、辅导员、后勤人员、社区管理督导员、优秀学生党员、杰出校友、学生家长等共同组成的育人工作队伍,全员围绕各自工作条线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形成育人合力。选派辅导员入驻园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面对面”开展思政教育、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学业辅导等工作,解决学生各项需求,把专业思政工作牢牢推进到社区一线,把党旗插在社区一线。选优配强学生社区导师,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例,遴选在编专业教师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组成本科生书院导师,按师生比1:15至1:20配备,通过讲座沙龙、读书小组、科创项目、学术实践、书院课程、对外交流等加强医学生第二课堂的辅导。

3.2 党建工作机制,搭建集成平台

通过“学生线上预约,部门线上审批”的“一网通办”线上服务大厅,推动无纸化办公,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线上申请、线上审核,线下办事,最多跑一趟”的社区工作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分散住宿的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各类事务的“一站式”线下服务大厅,实现各类证明、空间借用、场馆预约、事务咨询和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充分体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精神,实现线下“7×12 h”的不间断运营,更契合医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提供各类学生事务服务的过程中,联动育人群体,形成协同工作机制,建设学生信息大数据集成平台,深度挖掘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纪实数据,实现一键画像、过程记录、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科学评价等功能。通过下沉多元育人队伍,践行一线规则,依托集成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联动育人机制,打破物理空间屏障,建立党旗领航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3.3 党建工作载体,打造育人空间

完善社区党员之家、谈心室、会客室、图书角等党建空间建设,增加社区健身房、舞蹈房、体育馆、游泳馆等功能空间建设,为医学生党支部开展形式丰富的党建活动以及医学生培养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提供空间保障。打造红色育人基地,通过门厅、门廊建设,加强“四史”教育和校(院)史宣传,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传播红色正能量。设立医学职业体验馆、情景式医患沟通馆,强化医学生医德医风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打造“一楼一特,一楼一品”特色品牌,科学规划社区空间,建设党史、校(院)史、抗疫、科研、实践、校园景色、朋辈榜样等特色寝室楼,设立“国防精神”“血防精神”“抗疫精神”等特色党建主题会客室,营造以红色基因为底色、校园文化为特色、家园文化为核心的社区文化氛围。运营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当代青年活跃的新媒体平台,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扩大宣传效应,促进线上育人空间建设。加强线下党建空间建设,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拓展线上媒体平台,搭建各类党建活动载体,推进实践园地建设,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3.4 党员作用发挥,树立先锋模范

优化班级党支部和班团组织架构,创新支部运行机制,做到哪里有学生党员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实现党建引领功能。打造“校(院)党委-院系党支部-党小组-学生寝室-党员”党建组织全链条。鼓励院系党支部进驻学生社区、实施片区承包制,鼓励支部与社区学生结对进行社区管理与服务。开展党员寝室挂牌行动,打造党员模范寝室,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百分百“党员亮身份”活动,通过“亮旗帜”“戴党徽”彰显党员的光辉形象。在学生社区中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实行“党员群众结对制”,引导党员在学生社区中主动关心同学的学习生活,筑牢党员的群众基础,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发挥社区学生组织作用,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例,在党委学生工作部指导下成立克卿书院自管会和西苑园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遴选党团学生骨干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章立制实现日常化高效运营。学生组织带领学生在社区内开展各类特色活动,组织各部门领导与学生就社区问题面对面交流,实现社区治理“共商共建共享”,增强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中实现全面发展。

3.5 党建功能发挥,推出公益品牌

充分发挥医学生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公益志愿服务品牌,引导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提升党性认识和服务价值,使其坚定职业理想信念。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例,立足校内需求,对接校园管理,通过党员实践服务岗提高站位,增强服务意识。走出校园服务,对接基层健康需求,通过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开展的健康义诊,发挥医学生专业特长;通过医疗帮扶、人才赋能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向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拓展线上平台,开设“疾病日科普”“医问医答”“健康生活促进”等专题,制定订单式、菜单式培训栏目,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丰富社区活动,构建品牌活动体系:①注重思政教育,建立“党建引领、医者仁心”的德育体系(“社区面对面”“医路奋斗者”微视频大赛);②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建立“理论固本,求真务实”的智育体系(枫雅讲坛、学术论坛、实践服务);③促进健康习惯养成,建立“崇尚运动,阳光校园”的体育体系(校园乐跑、体育赛事、趣味运动);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热爱生活,追求博雅”的美育体系(家园文化、西苑微课堂、艺术鉴赏);⑤提升劳动素养,建立“实践锻炼,快乐劳动”的劳育体系(文明寝室评比、管理督导员体验、楼内大扫除、后勤服务基地体验)。通过完善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具有医学特色的党建公益服务品牌,搭建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成长的育人平台,实现党建引领功能的充分发挥。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尤小芳, 郑致远, 汪玲, 等. 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生活园区相关因素分析: 以上海市某高校为例[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1): 18-19, 22.
[2]
王懿.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问题与实践理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2): 107-111.
[3]
史龙鳞. 场域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 基于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案例分析[J]. 高校辅导员, 2021(3): 57-61.
[4]
林明惠.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3(2): 69-72.
[5]
陈昕煜, 吕兆丰. 医教协同加快建立实施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制度[J]. 医学教育管理, 2016, 2(1): 321-325.
[6]
陆宝萍.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的探索[J]. 高校后勤研究, 2022(6): 20-22.
[7]
熊丙奇. 从专硕住宿问题反思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N]. 中国科学报, 2018-09-11(7).
[8]
刁传秀, 程乐森.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医学生健康人文教育[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 35(3): 338-341.
[9]
王军华.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内生价值、现实挑战与突破进路[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10): 108-111.
[10]
史龙鳞, 陈佳俊. 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区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 基于浙江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观察[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3): 149-154.
[1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7]63号[A]. 2017.
[12]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20]34号[A]. 2020.
[13]
黄洁, 马思嘉, 金大森.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公寓公共空间改造研究: 以复旦大学住宿制书院为例[J]. 高校后勤研究, 2022(5):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