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3, Vol. 26 Issue (1): 25-27  DOI: 10.13688/j.cnki.chr.2023.221031

引用本文  

吴国柱, 潘启超, 吴立明, 等. 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1): 25-27. DOI: 10.13688/j.cnki.chr.2023.221031

基金项目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卫生健康政策研究课题(2022HP19)

作者简介

吴国柱, 副处长, 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研究, wuguozhu@wsjkw.sh.gov.cn;
潘启超, 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研究, panqichao@scdc.sh.cn

通信作者

张浩, zhanghao@wsjkw.sh.gov.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2-12-15
修订日期:2022-12-25
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吴国柱 1*, 潘启超 2*, 吴立明 1, 沈鑫 2, 宁镇 2, 岳清 2, 张浩 1     
1.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 200125;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摘要: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定发布了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推进联合国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上海市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结合本市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了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责任与任务,持续推进各项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分析近年来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现状,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艾滋病    防治    对策研究    
Keywor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and response research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2022年7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 on HIV/AIDS,UNAIDS)发布《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危急关头》[3],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约有3 840万例HIV感染者,每年新发HIV感染病例150万例,死于HIV相关疾病约65万例。我国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末,我国有105.3万例在管HIV感染者[4]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联合国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有关要求,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上海市依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市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了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治责任与任务,持续推进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强化《实施方案》的战略导向,进一步加强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现分析近年来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现状,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及建议。

1 艾滋病发病情况现状

1987年上海市报告第1例HIV感染者,截至2022年8月,已累计报告存活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28 892例,其中艾滋病患者9 759例、死亡2 593例。2021年,报告HIV感染者1 905例、艾滋病患者586例,年报告发病率7.66/10万、死亡病例232例。

多年来,上海市艾滋病维持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疫情上升态势继续趋缓。2021年,报告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占91.1%),性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占97.9%),其中男性同性传播占全部病例的57.4%,当年报告青年学生HIV感染者68例(占3.6%)。自2009年起,已连续13年无上海市户籍新生儿艾滋病感染病例报告。

2 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 2.1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领域

上海市公共卫生联席工作会议办公室精心组织,遴选城市地标开展“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静安公园、杨浦滨江、普陀滨河绿地等城市地标举办了“12.1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宗明副市长多次参加市级“12.1”主题宣传活动,并对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市禁毒办、市教委、市文明办、市戒毒管理局、市监狱管理局等委办局及各区政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活动,如防艾话剧《“艾”情白皮书》,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和典型案例《聪明药》 《减肥药》短视频、户外防艾公益广告投放、对强制戒毒和监狱管理系统的干警开展防艾知识培训、高校联盟防艾视频大赛等,极大地提高了艾滋病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亲和力,提升了宣传效果。

2.2 艾滋病综合干预领域

在艾滋病综合干预领域,进一步完善上海市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安全套免费发放,张贴和摆放宣传材料,提供检测服务、性病规范转介等工作内容。一是进一步夯实以社区为主体的综合干预工作模式,加强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二是积极寻找男性同性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干预工作突破口,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三是密切联系禁毒社工,加强社区吸毒人群干预;四是多渠道开展流动人群、老年人群干预。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市从事商业性交易女性艾滋病感染率维持在0.5%以下,MSM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从2018年的16.7%降至2021年的3.2%。2019—2022年9月,上海市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中无新发艾滋病感染者,流动人口和老年人群HIV感染人数、初筛待复检检出数等工作量指标均显著改善。

2.3 艾滋病扩大检测和治疗领域

一是不断完善艾滋病检测和监测网络,完善监测策略,提升检测能力。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本市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委托检测工作要求》,将医学检测机构纳入上海市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进一步明确艾滋病委托检测工作规范。结合上海市“一网统管”“一网通办”行政许可流程改革,进一步规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行政确认流程,以及对新设立或变更的实验室的专家现场验收等工作流程和要求。

二是加强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全面落实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指导、社区为基础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医学随访管理工作。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市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91.9%,在治总人数为13 013人,同比基本持平。接受抗病毒治疗且完成病毒载量检测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治疗成功率(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为99.3%。截至2022年6月,上海市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为91.6%,在治总人数为13 294人。

2.4 预防艾滋病社会综合治理领域

结合“四违一乱”专项整治、“创建国家文明城区”等建设任务,进一步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公安、司法、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动,对临时抓获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和HIV抗体检测。艾滋病检测率由2018年的94.28%上升到2022年的100%;对检测发现HIV感染者进行重点管理的比例由2018年的95.12%上升到2022年的100%。

2.5 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领域

以强化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为抓手,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率。2018—2022年,上海市建卡孕产妇艾滋病筛查率一直维持在99.00%以上,并坚持全流程管理。2021年,全市建卡孕产妇完成筛查153 310人次,筛查率99.99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保持为0。

2.6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领域

市、区两级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以政府为组织领导、高校为执行主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协作、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网络,规范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会商机制。上海市各高校积极探索开展自助检测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奉贤校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分别设置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自助检测材料提供点、安全套自动售卖装置,提供唾液检测等服务,向全校师生提供多途径艾滋病检测服务。

3 经验与体会 3.1 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是艾滋病防制工作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明确部门、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共同推进落实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和任务。充分发挥上海市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切实履行市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防治工作机制。2019年,市卫生健康委等14个委办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艾滋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病综合防控工作的通知》(沪卫疾控〔2020〕013号),就上海市贯彻落实全国《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形成了统一、高效的重大传染病防治网络和工作模式。

3.2 充分应用新媒介、探索艾滋病防治新模式是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MSM、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的防艾宣教、检测、高危评估、风险干预等工作。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介,实现检测机构预约、自检试剂申领、在线咨询、健康教育功能的全覆盖,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动员检测和干预工作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线下干预模式不可或缺的补充模式。

3.3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依托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建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上海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包括暗娼和MSM人群干预及动员检测、社区吸毒人员艾滋病干预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入组动员、HIV感染者关怀和患者治疗动员、青年学生及青年人群艾滋病宣传干预和检测动员等,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加强小组能力建设。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KORBER B, MULDOON M, THEILER J, et al. Timing the ancestor of the HIV-1 pandemic strains[J]. Science, 2000, 288: 1789-179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progress report on HIV, viral hepatiti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21[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3]
UNAIDS. In danger: UNAIDS global AIDS update 2022[R/OL]. [2022-07-27]. https://www.unaids.org/en/resources/documents/2022/in-danger-global-aids-update.
[4]
何纳. 中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1, 25(12): 1365-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