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紧急状态下对社会公众健康状况造成重大威胁或严重损害的事件,会导致社会公众遭受短期或长期影响,需要在政府层面积极响应、开展应急管理和资源调配[1-3]。为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亟须在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结合各级政府社会治理需求,加强专业化应急处置预备队伍的培养和专业人员胜任力建设[4-7]。胜任力是指与职业相关的行为、动机和知识,可通过实践积累,具有人岗相匹配的特点[5]。目前国内外多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框架开展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卫生应急人员筛选和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8]。然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仍面临岗位胜任力要求模糊、培养机制不完善、后备力量薄弱和进阶培训路径不清晰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应急处置效果。为建设专业化应急处置队伍,亟待开发具有顶层设计思路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结合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用于指导形成应急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 研究方法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的组建紧扣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结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建设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承建了上海市首支3 000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护理预备队”是指护士在常规聘任的工作职责外执行应急任务,按规定参加应急培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随时准备响应和开展应急处置,是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储备力量,听从政府的任务派遣。
1.1.1 “护理预备队”的构成统筹多家附属医院资源,建立核心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遴选标准,采取模块化组队。包括急救、重症、内科急症、外科急症、妇儿心理(母婴和儿童急危重症以及应急心理支持)、应急护理管理和应急护理研究7个团队模块,涵盖创伤外科、呼吸内科、感染科、胸外科等各专科。
1.1.2 “护理预备队”的职责平时预编预设,参加进阶性培训课程和应急演练;应急响应时快速抽组,建制应急护理快速反应小组,开展应急值守和救援任务。
1.1.3 “护理预备队”的管理平时医学院附属医院负责各梯队培训和管理;应急响应时根据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类别、规模和阶段等需求,目的性抽组形成应急处置队伍。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研究小组以“应急救援/灾害救援/护理,胜任力”为主题,检索2020年6月前发布的公共卫生健康相关政府文件、最新研究文献和进展报告以及专业领域内相关标准解读。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救护模型、应急响应框架(第2版)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行动框架,初步确立预防、准备、应对和复原4个阶段和7个维度。依照国际护士协会灾害护理胜任力标准(第2版)[9],形成21个能力要素。同时,于2020年5月采取电话访谈,就应急护理人才应具备的特质和胜任力主题,访谈来自市应急局、军队及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和高校中涉及应急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的5位专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管理经验反思[10],探讨胜任力特征以及分阶段的培训重点。在4阶段-7维度-21要素框架下,根据专家访谈资料的内容分析提炼形成50条描述。研究小组讨论后拟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框架草案。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研究采用德尔菲法[11],指导、实施和报告胜任力框架的构建,具体流程见图 1。
![]() |
图 1 基于德尔菲法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自行设计2轮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问卷由5部分组成:①指导语及项目介绍;②专家基本资料调查表;③“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草案),包括4个阶段(一级指标)、7个维度(二级指标)、21个要素(三级指标)和50个要素特征(四级指标),以及内容相关性评价和重要性排序;④开放式问题的意见征集;⑤专家判断依据。第二轮咨询根据第一轮专家意见更新“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并进行内容相关性再评价和重要性再排序。
1.3.2 确定专家咨询小组以任职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方向、工作经历为依据,选取应急救援实践(医疗和护理)、应急救援管理和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共17名,组成专家咨询小组。
1.3.3 开展专家咨询确定专家咨询小组后,课题组电话再次确认,采用邮件和纸质问卷发放与收集方式进行咨询。第一轮咨询后,课题组2周内整理分析专家评价结果和修改意见,结合小组讨论和文献综述,对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修改,继续进行下一轮专家咨询,直至达成共识。
1.3.4 形成专家共识专家共识达成标准[12]为:①内容相关性评分≥ 3.0分,变异系数<0.25。②每条目意见数少于专家数的一半。
1.3.5 数据统计分析双人录入问卷数据,专家基本情况中的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专家的积极程度由问卷回收情况进行判断。专家的权威系数(Cr)由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和对问题熟悉程度(Cs)进行综合判定,Cr =(Ca+Cs)/ 2。Cr ≥ 0.70说明权威性好。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各条目重要性判断采用专家排序法,并计算权重值。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17位国内专家来自市级应急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队/地方高校和三级甲等医院,且都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专家平均年龄为(48.76±8.00)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5.71±6.93)年。多数专家拥有博士学位(52.9%)、正高级职称(64.7%),具体情况如表 1所示。
表 1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n=17) |
![]() |
两轮咨询各发放问卷17份,第一轮回收有效问卷17份(100.00%),17位专家权威系数Cr为0.70~0.90,均≥ 0.70,整理形成15条修改意见。第二轮回收有效问卷14份(82.35%),专家权威系数Cr为0.77,归纳成6条修改意见。专家积极程度和权威性较好。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2轮专家评价各条目与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相关性,并进行重要程度排序(表 2)。经第2轮专家评价,四级指标与内容相关性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183~0.397,重要程度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215~0.701(P<0.05)(表 3),表明专家对条目的意见一致性较高。
表 2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 |
表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 |
![]() |
根据专家共识判断标准、2轮专家意见和研究小组讨论结果,对“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框架的四级条目作如下调整,以更符合国情:①修订1项一级条目,“应对”改成“响应”;②增减8项二级条目,“预防”下二级指标“准备和计划”修改为“政策制定与计划”“风险减低、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准备”下二级指标调整为“身心素质”“职业素养”“基础知识储备”“常态化技能培训”,“响应”下二级指标“系统评估”修改为“风险评估”,“复原”下增加二级指标“组织机构的复原”;③修改9项三级条目,将“知识储备”二级指标下的“医院感染控制”调整到“响应”下“照护处置”,并根据二级条目调整情况修订相应的三级条目;④依据三级条目内容增减18项四级条目;⑤根据相关性得分,整合删减5项四级条目。最终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的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0项三级指标和63项四级指标(表 3)。
3 讨论 3.1 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指导卫生应急护理人力储备方案研究紧扣世界卫生组织灾害救护相关指南和国际护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灾害护理胜任力标准,借鉴国内外现行的应急处置预备体系和计划,整合领域内专家观点,最终形成以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为核心阶段的“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对比欧洲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行的应急管理核心胜任力指标,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更契合我国国情、地方政府治理需要以及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素质和容量。通过整合区域内护理资源,从层次、数量、结构上进行设计,聚焦队伍持续建设,从职能明确的梯队化建制,“平战结合”的差异化赋能,一专多能的进阶性复合3个方面做好平时布局和人才储备。现有“护理预备队”建设基础为医院常规运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存在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加剧和护士职业倦怠等既存问题[13]暴发的可能。因而,为促使“护理预备队”能高效运作,目前亟需完善相关政策和理顺管理流程,建立长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在满足已有应急护理人才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提供充足人力储备。
3.2 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胜任力指标体系明确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策略 3.2.1 培育预防能力是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既往研究提示,预防能力在我国现行护理救援人员队伍建设中常被忽视。护理人员制度意识薄弱,认为政策文件是政府和管理者行为,普遍缺少法律相关意识,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应急流程熟悉度不够,对平时应急物资储备意识不足[7, 14-15]。研究提出,“护理预备队”成员须熟悉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应急相关政策和计划,确保自身防护安全,强化对事件的风险评估、战略准备、物资储备和传播管理,具备降低风险、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同时,预防能力建设也是当前公共卫生护士缺位现状下[16],通过盘活现有临床护理人力资源来服务卫生治理能力建设,积极实践预防和治疗整体管理的操作路径,并为院校建立系统的应急卫生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3.2.2 强化准备能力是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护理应急人才的准备能力要从职业精神、个人准备、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进行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延伸细化了国外的快速反应计划中强调的适应能力培养。相比国内对护理应急队伍强化基础技能的培训,“护理预备队”准备能力体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是否具备个人应急应对、职业伦理、多学科团队合作和物资储备能力,符合灾害救护中对专业人员胜任力的要求[15, 17-19]。在平时应急培训中,提倡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基础上,强化基于胜任力培养的实战演练,全方位提升个体应急处置能力、心理素质以及跨专业协同合作能力[20],也是“平战结合”应急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关注护理应急人员自身心理健康,评估其是否胜任当前应急任务要求。
3.2.3 锻炼响应能力是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专家一致认为,护理应急人才的响应能力是核心内容,面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须做好风险评估、风险指标监测和应急处置,这与现行胜任力框架强调的内容保持一致[5-6, 15, 17, 21]。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护理科研队伍和护理管理队伍建设的需求。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应急处置经验,应急科研攻关体系建设和科研人员培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学防控和精准治理的核心驱动力[4, 22]。因而,“护理预备队”建设除锻炼护理应急人员积极响应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还须储备科研和管理力量。
3.2.4 提升复原能力是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鉴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需要医疗卫生系统全力支持,更需要调动社区资源和社会公众力量,面向灾后恢复和社会正常运作。因此,“护理预备队”还须具备复原能力,能够自我复原,也能协助患者、家庭和社区的复原[23]。不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规模和阶段,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在各环节都须具备协同社会多主体开展应急处置的能力,以达到将应急处置化被动为主动的效果,从而服务韧性城市建设,这也是后续强化卫生应急护理人才培养的探索方向。
4 结语研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应急处置体系要求,结合我国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政策,探究“护理预备队”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所需具备的行为、动机和知识,最终形成包含预防、准备、响应和复原4大阶段的胜任力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专业化应急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后续将深入细化培养方案实施路径,并推广至不同省区市实践论证,为丰富护理应急专业人才资源提供参考,推动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助力健全社会安全治理体系和国家安全体制。
·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s: emergencies[EB/OL]. [2021-07-22]. https://www.who.int/hac/about/definitions/en/.
|
[2] |
HAFFAJEE R, PARMET W E, MELLO M M. What is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J]. N Engl J Med, 2014, 371(11): 986-988. DOI:10.1056/NEJMp1406167 |
[3] |
NELSON C, LURIE N, WASSERMAN J, et al. Conceptualizing and defining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J]. Am J Public Health, 2007, 97(Suppl 1): S9-S11. |
[4] |
吴凡, 汪玲.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及路径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2): 89-93.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20.02.001 |
[5] |
FELDMANN-JENSEN S, JENSEN S J, SMITH S M, et al. The next generation core competencies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J]. J Emerg Manag, 2019, 17(1): 17-25. DOI:10.5055/jem.2019.0393 |
[6] |
SAID N B, CHIANG V C L. The knowledge, skill competencies, and psychological preparedness of nurses for disast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 Emerg Nurs, 2020, 48: 100806. DOI:10.1016/j.ienj.2019.100806 |
[7] |
刘于, 汪晖, 陈军华, 等. 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人力及物力应急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 55(3): 343-346.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20.03.004 |
[8] |
谈在祥, 吴松婷, 韩晓平. 美国、日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的借鉴及启示: 兼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J]. 卫生经济研究, 2020, 37(3): 11-16. |
[9] |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Core competencies in disaster nursing version 2.0[EB/OL]. [2021-07-22]. https://www.icn.ch/sites/default/files/inline-files/ICN_Disaster-Comp-Report_WEB_final.pdf.
|
[10] |
王琳, 姜丽萍, 杨艳,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非疫区综合医院的护理应急管理策略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0(8): 1005-1008. DOI:10.3969/j.issn.1674-8115.2020.08.001 |
[11] |
NIEDERBERGER M, SPRANGER J. Delphi technique in health sciences: a map[J]. Front Public Health, 2020, 8: 457. DOI:10.3389/fpubh.2020.00457 |
[12] |
DIAMOND I R, GRANT R C, FELDMAN B M, et al. Defining consensus: a systematic review recommends methodologic criteria for reporting of Delphi studies[J]. J Clin Epidemiol, 2014, 67(4): 401-409. DOI:10.1016/j.jclinepi.2013.12.002 |
[1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tate of the World's Nursing Report 2020[EB/OL]. [2021-11-0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03279.
|
[14] |
范玉改, 姚建红, 刘智勇, 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对策与建议[J]. 中国护理管理, 2021, 21(5): 798-800.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21.05.033 |
[15] |
MAO X, YANG Q, LI X, et al. An illumination of the ICN's core competencies in disaster nursing version 2.0:advanced nursing response to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J]. J Nurs Manag, 2021, 29(3): 412-420. DOI:10.1111/jonm.13195 |
[16] |
羊笛, 施培武, 沈群红, 等. 全国公共卫生人员规模适宜程度评价[J].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4): 436-440, 447.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21.04.020 |
[17] |
THOBAITY A, PLUMMER V, WILLIAMS B.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domains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disaster nursing? a scoping review[J]. Int Emerg Nurs, 2017, 31: 64-71. DOI:10.1016/j.ienj.2016.10.003 |
[18] |
CHARNEY R L, LAVIN R P, BENDER A, et al. Ready to respond: a survey of interdisciplinary health-care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ors on disaster management competencies[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20, 14(6): 705-712. DOI:10.1017/dmp.2019.96 |
[19] |
LIOU S R, LIU H C, TSAI H M,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e, anticipatory disaster stress and motivation for disaster engagement[J]. Int J Disaster Risk Reduct, 2020, 47: 101545. |
[20] |
李虹彦, 王鹏举, 昝涛, 等. 应急演练在新冠肺炎应急管理中的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21, 21(4): 555-558.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21.04.016 |
[2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mergency response framework[EB/OL]. [2021-07-22]. https://www.who.int/hac/about/erf/en/.
|
[22] |
吴欣娟, 王钰, 柳鸿鹏.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对护理专业价值的思考[J]. 中国护理管理, 2021, 21(5): 641-645. |
[23] |
EUROPEAN CENTER FOR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capabilities[EB/OL]. [2021-07-22]. https://www.ems.gov/pdf/CDC_Emergency_Preparednes_Response_Capabilities_October_2018.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