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1-10;修改日期:2022-01-15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0年重大项目“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的实施路径研究”(2020ZAA11)
作者简介:吴凡,二级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公共卫生分委员会召集人,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和医学教育研究,
wufan@shmu.edu.cn.
学位论文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类发展,2022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研究制定《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学位办学位办〔2022〕2号)[1],明确由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各专业学位类别的“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本文作者兼任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公共卫生分委员会召集人工作,2011年就牵头开展了“上海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论文标准研究”,2016年又负责修订“上海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2017年和2019年分别牵头负责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医学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1-20170203-01)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定位、功能、特征分析及培养特殊性研究”(A1-YX20190301-01)。目前负责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大研究项目“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的实施路径研究”(2020ZAA11)。
本文在回顾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历程、指导性培养方案和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参考上海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研制原则和初步方案。
1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和基本要求
1.1 指导性培养方案
为适应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检疫等机构对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的需求,2001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2001〕9号)。2002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2家单位开始试点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专业学位教育。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3〕12号)[2]。
在2003年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要求公共卫生硕士在导师及导师小组的指导帮助下,深入现场,对某些亟待解决的社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或卫生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解决方案,收集资料,在现场实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撰写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基本要求是:①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的实际;②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报告,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公共卫生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分析报告,或其他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研究论文;③论文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2003年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学位教育不断修订培养方案,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实践基地培育,突出论文应用导向,创新MPH培养模式,培养了数千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3-4],为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健康融入万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复旦大学“以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5-6],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18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 000余篇MPH专业学位论文集中在传染病与慢性病防控(35%)、环境健康(22%)和健康城市与社区健康(15%),以及公共卫生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质量、卫生人力与卫生资源、卫生技术与药物经济评估等卫生事业管理领域(28%)。
1.2 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2015年,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出版了《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7]。其中,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学制为2~3年,培养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基本要求评价要素由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实践训练、基本能力和学位论文组成(表 1)。
表 1
Table 1
表 1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
表 1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评价要素 |
基本要求 |
基本素质 |
学术道德 |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学术道德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坚持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和优良的学术氛围。能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地引用文献和他人成果,杜绝剽窃、篡改、造假、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等不端行为 |
专业素养 |
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责任心,有解决现场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兴趣;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良好的求知欲,勤奋学习,勇于钻研,具有扎实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该领域的职业技能,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
职业精神 |
坚持人群健康利益和患者利益至上的原则,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遵守职业道德,热心为大众服务,做大众的健康使者,尊重和关爱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良好人文素质、语言修养、伦理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创新立业,促进社会公平 |
基本知识 |
基础知识 |
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医学相关知识;系统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和行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还应掌握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分子生物学技术、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
专业知识 |
掌握环境因素,包括膳食营养以及行为和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熟悉环境因素对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的知识和技能;掌握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卫生政策、卫生信息相关的知识。掌握本学科发展前沿和热点知识、充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
实践训练 |
现场实践 |
加强理论教学与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鼓励学校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开展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等方法。要求学生有不少于6个月的公共卫生实践,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实践训练,掌握公共卫生实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公共卫生现场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了解当前我国公共卫生的重点和前沿。学生在接受现场训练的同时,结合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公共卫生调查。重点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现场实践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独立处置公共卫生问题能力以及公共卫生研究能力 |
基本能力 |
获取知识能力 |
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获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前沿知识。结合公共卫生现场的实际问题,能快速查阅资料和文献,获取所需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发现问题和解决现场问题提供方案和措施。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本领域的研究进展,拓宽学术视野;通过研究生读书报告及学术论文交流会,能够较准确、科学、严谨地表达学术思想,交流研究成果 |
公共卫生实践能力 |
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尽快地胜任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需要,包括熟悉公共卫生领域运行规律,具有一定的获取、处理和交流有关信息的能力、以及执行卫生政策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病控制能力、现场干预能力、公共卫生政策分析与制定能力;具有一定的卫生项目评价能力、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在复杂的现场环境中能够较为准确地观察和报告公共卫生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具有良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应具有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学习和总结本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力 |
基本能力 |
科学研究能力 |
在导师指导下,掌握开展与公共卫生实践密切相关的现场调查与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信息检索与文献阅读能力,能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疾病、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提出假设,正确设计技术路线及研究过程,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开展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并做好调查和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进行科学分析和推理,作出专业判断,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 |
发现、解决问题和组织协调能力 |
在公共卫生实践中,能够利用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相关知识和研究手段,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或策略;具备社会力量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能够与人群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 |
学位论文 |
选题 |
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工作的实际需要,能够体现综合运用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论文结果应对公共卫生实际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学位论文形式规范 |
学位论文写作要求格式规范,包括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专题调查报告要求前言、调查内容、结果、分析、归纳总结及建议。在论文(或专题调查报告)后附列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还应包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
学位论文水平 |
选题紧密结合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实践,研究立论科学、数据收集客观、分析方法合理,论文图表规范、讨论充分、结论明确、引文准确合理。研究结论应注重实用性以及对公共卫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应用价值或一定的新见解 |
|
2 上海MPH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
2012年3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上海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17年5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上海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沪学位办〔2017〕7号)[8],其中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由本文作者牵头研制。
2.1 MPH专业学位论文概述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具有公共卫生的学科特色,应密切结合公共卫生工作实际和现场实际,强调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分析与解决公共卫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公共卫生硕士的培养目标,专业学位论文可分为应用研究类和卫生管理研究类。内容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质量较高的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报告、科学合理的卫生政策分析报告或者典型案例分析。
2.2 MPH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论文作者必须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科研诚信原则。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表 2)。
表 2
Table 2
表 2 上海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
表 2 上海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评价要素 |
评价内容 |
应用研究类 |
卫生管理研究类 |
内容与方法 |
选题 |
应紧密结合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促进、医疗服务等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先进性。在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应查阅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内容提出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技术路线 |
须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深入细致地掌握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确定研究的技术路线。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公共卫生领域实际问题,命题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卫生管理应用前景 |
研究内容 |
应来源于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公共卫生应用背景,如为了解某公共卫生问题所开展的定量和(或)定性调查,为探索某疾病的危险因素所开展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为评估某干预措施效果而开展的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在充分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动态的基础上,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现场调查和干预研究等 |
针对卫生管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遇到的卫生政策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开展社会调查,掌握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科研方法,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及难度 |
研究方法 |
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对所确定的研究假设开展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可采用历史资料的挖掘和利用、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干预研究等定量和(或)定性的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翔实准确、研究资料真实可靠,分析过程严谨 |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量和(或)定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研究,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 |
研究成果 |
应体现新观点或新见解,在公共卫生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应用价值 |
应给出明确的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 |
撰写要求 |
前言 |
阐述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工作的缘起、背景、主旨,以及开展本研究的重要性或必要性,对应用研究命题的国内外现状有较为清晰的描述和分析 |
阐述所研究的卫生管理与政策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对卫生政策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针对研究命题,主要介绍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包括研究范围及步骤、资料和数据来源、获取手段及分析方法等 |
综合运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卫生管理与政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
研究结果 |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给出明确的结果,必要时对可信度、有效性进行分析 |
针对卫生管理与政策的根源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具体建议。对策及建议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
讨论 |
将本研究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 |
将本研究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 |
结论 |
系统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果,并总结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简要描述结果的应用价值,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
系统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果,并总结研究中的新思路或新见解,简要描述结果的应用价值,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
|
2.3 MPH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市MPH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表 3)是对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进一步量化权重,便于开展专业学位论文双盲评议和论文抽检工作。
表 3
Table 3
表 3 上海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
表 3 上海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
评价要素 |
权重/% |
选题 |
选题来源于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背景。综述方法系统得当,归纳总结精炼明确,能反映研究课题的最新发展 |
20 |
应用性 |
论文分析方法合理,结果可信,成果对公共卫生实践、卫生政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
25 |
先进性 |
研究视角或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先进性,观点、结论或对策有一定的新意 |
10 |
基本知识 |
论文研究方法和结论体现了作者是否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工作量和研究难度 |
25 |
规范性 |
论文撰写规范,分析严谨合理,逻辑性强,表格图式运用准确,资料引证、注释规范 |
20 |
综合评价 |
|
|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9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 60分)4种。 |
|
3 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是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在研制过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创新评价方式,发挥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在提高培养质量的导向性作用,要与《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对学位论文的要求相衔接,体现学位获得者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要广泛听取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相关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
依据国务院学位办《XX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参考提纲)[1],结合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指导性培养方案,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类论文,或是质量较高的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和卫生政策的案例分析报告。表 4列出了公共卫生硕士专题研究类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3类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定位、选题要求、内容要求、规范性要求和创新与贡献要求。
表 4
Table 4
表 4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
表 4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项目 |
专题研究类论文/ 应用研究型论文 |
调研报告 |
案例分析报告 |
基本定位 |
体现作者掌握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要求作者立足专业领域,针对实际问题,系统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得出能够指导实践的成果或方案 |
体现作者掌握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要求作者运用科学规范的调查方法,对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具体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旨在为公共卫生专业实践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或政策咨询 |
体现作者掌握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案例分析报告通常应用于对公共卫生领域实践情况的研究。针对公共卫生实践领域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如个人、群体、地点、事件、组织、现象、政策等,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探寻共性的客观规律 |
选题要求 |
应来源于公共卫生专业实践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
应直接来源于公共卫生专业实践领域或行业发展,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问题聚焦且有一定深度、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
应直接来源于公共卫生专业实践领域的真实客观事件,建议采用具有专业性、典型性、特殊性、理论启发性等特点且具有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一手真实案例信息 |
内容要求 |
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科学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系统科学分析,提出解决办法,鼓励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提炼创新 |
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方法对所调研事件的背景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通过调查,采取规范的方法和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系统、规范地呈现调查结果;通过科学分析,得出调研结论;针对结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在此基础上对专业相关知识进行提炼和创新;最后还应视情况整理调研内容并附于正文之后 |
应对案例事件的全貌信息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和处理,将案例信息进行结构化展现,体现可读性;应运用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方法对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充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视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方法;鼓励对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概念、理论或模型等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对案例分析补充说明的内容建议附于正文之后 |
规范性要求 |
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应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需注明属于团队工作并明确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论文字数应不少于2万字。论文工作量饱满,正文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问题成因、拟解决问题的初步解释框架或一系列研究假设、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论证、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参考文献等 |
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应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需注明属于团队工作并明确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论文字数应不少于2万字。论文工作量饱满,正文一般包括:提出调研问题、调研方案设计、调研实施内容、资料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调研结果描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或举措、参考文献等,具体调研资料经整理后可作为附录资料 |
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应独立完成,若涉及团队工作,需注明属于团队工作并明确个人独立完成的内容。应使用规范的语言,论文字数应不少于2万字。论文工作量饱满,正文一般包括:案例选择和描述、案例资料搜集和调研、案例分析、拟解决问题的初步解释框架或一系列研究假设、研究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析讨论与对策建议、参考文献等 |
创新与贡献要求 |
结论应促进公共卫生专业领域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鼓励作者对研究结果和贡献、局限性进行反思和提炼,对公共卫生专业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在公共卫生专业领域有一定理论价值 |
调研过程科学合理,调研结果和解决方案实用,应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实践问题提供决策参考或政策建议。鼓励作者对调研结果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和提炼,调研报告对相关专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结论和建议应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鼓励作者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解决办法和建议进行反思和提炼,对相关专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
·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