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1, Vol. 24 Issue (5): 499-501  DOI: 10.13688/j.cnki.chr.2021.210304

引用本文  

黄海红, 潘常青, 茅奕琳, 等. 党建引领下的公立医院“工匠型”外科医师评聘探索与实践[J].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5): 499-501. DOI: 10.13688/j.cnki.chr.2021.210304

作者简介

黄海红, 副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学、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lilyahai@yeah.net

通信作者

潘常青, 13386259762@189.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1-03-08
修订日期:2021-04-09
党建引领下的公立医院“工匠型”外科医师评聘探索与实践
黄海红 , 潘常青 , 茅奕琳 , 侯旭敏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上海 200030
摘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医院党委发起以党支部为单位的访谈调研,深入剖析之前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胸外专业(胸外科和肿瘤外科)为试点,创建体现技术含量、责任风险、手术难易程度、诊疗规范、临床新技术等要素的“工匠型”外科医师评价体系,并付诸实践,促使以临床能力见长的“工匠型”医师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分级分类、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于最大限度激发、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拓展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空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立医院    专科医院    外科医师    人才评聘    职业发展    党建引领    
Keywords: public hospital    specialized hospital    surgeon    talent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career development    leading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搭建不同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卫生服务要求的提升对公立医院临床医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医师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1-2],既要重视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复合型[3]医师队伍,又要兼顾以临床能力见长的工匠型[4]医师人才,以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此,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各有侧重的医师评聘体系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导向作用。

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将党的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2020年,院党委进一步凸显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党的建设与学科人才发展有机融合,全面开展以党支部为单位的调研,了解医院以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建立了体现技术含量、责任风险、手术难易程度、诊疗规范、临床新技术等要素的“工匠型”外科医师评价体系,并付诸实践,评聘建立具有高超临床手术技能的“工匠型”外科医师队伍。

1 原有医师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医师能力评价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医务人员职称级别是评价医师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如何相对客观地对医师的能力进行评价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目前医师能力和职称评定办法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医师综合能力考核在实际实施中往往是重科研、轻临床[5],有高职称级别、低技能人员存在,科研工作及论文发表出现学术不端现象,导致评定出的职称级别有时不能代表医师的实际能力。如何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6]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类医务人员,目前尚无明确的解决办法。这一问题已经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科研和临床能力的权重在不同医师职称评定中如何权衡是专业技术人员与人才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1.2 医院以往职称评聘工作的不足

为深入了解医院职称评聘的现况和各方需求,院党委发起了以党支部为单位的调查研究,以15个在职党支部331名党员为依托,采用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剖析医院以往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1 对所有医师“一刀切”的职称评聘制度不尽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39.58%的受访者认为,以往对所有医师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同一标准,未对医师进行有效的分类,如分成复合型、工匠型、科研型等,也未对不同类型的医师建立各有侧重和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导向作用,激发不同类型医师的成长潜质。如此“一刀切”的职称评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以临床技能见长的医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2.2 之前的评聘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匠型”医师的职业发展

38.07%的受访者指出,虽然之前职称评聘制定的准入门槛包括医、教、研、国外进修等各方面的指标要求,实际上未达到准入门槛的医师大部分都被卡在科研指标上,包括论文和课题的数量和级别,导致所有的医师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课题、论文上。这样的评价体系对于外科医师来说,在提高手术技能的时间和精力方面势必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评聘制度使得科研能力强的医师更容易晋升。患者并不了解医院的职称晋升制度,多数只能根据医师的职称级别来判断医师的能力,使得部分临床能力特别强但科研相对薄弱的外科医师因职称通道受阻而过早遇到“职业天花板”,失去为更多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机会。

1.2.3 医疗岗位具体指标的制定还不尽科学合理和细化

13.60%的受访者谈到,现有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对医疗岗位指标的权重设置最大,但具体指标的制定还不尽科学合理和细化,尤其是对于外科医师的指标考核,尚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手术能力技术评价方案。

2 “工匠型”医师评聘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院党委高度重视,为最大限度地激发、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决定探索分级分类、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并以问题为导向,以胸外专业(胸外科和肿瘤外科)作为试点,在专家咨询和反复测算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工匠型”外科医师评聘体系并贯彻实施。

2.1 党建引领,政治保障

职称评聘既是医院的中心重点工作,又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医院党委坚持党的建设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着力促进党建与职称评聘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党支部找准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结合点。在职称评聘实施前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支部委员负责向本支部的党员和群众宣传医院职称评聘相关政策,正向引导,确保全院职工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保证评聘工作的顺利推进;在职称评聘进行中发挥党支部的督促落实作用,要求党员同志率先垂范,积极贯彻落实并带动周围群众一起严格执行;在职称评聘完成后发挥党支部的精准帮扶作用,支部委员妥善做好落聘人员的沟通安抚,帮助落聘人员正确认识自我,及时给予鼓励,重新树立目标。

2.2 明确导向,凸显技能

以发挥临床技能引领示范为导向,注重一技之长或特色专长,掌握高超技能,善于攻坚克难,作出卓越贡献,尤其在手术技能上确实能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水平。

2.3 制定标准,建立体系

以该院胸外科和肿瘤外科为试点,通过专家咨询,并在反复模拟测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工匠型”外科医师评价体系。专家由医院领导班子和医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临床和医技科室主任)共25人组成。建立的外科医师评价体系由定量考核和专家测评两部分组成。其中,定量考核权重为70%,注重考核外科医师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聚焦手术能力(手术量、手术难度、病种难度等)、手术质量(外科手术死亡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再次入重症监护室率、医疗规范、纠纷赔偿等)和临床新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等)3个维度11项核心指标(表 1)。专家测评权重为30%,侧重外科医师在竞聘汇报中手术视频演示的特点、亮点、难点、创新点(20分),以及亚专业发展方向是否定位清晰(5分)、努力目标及工作举措是否具有可行性(5分)等方面的评价,专家对竞聘者进行打分和投票。最后根据总分及胜任票数占参加评审专家数比例是否在2/3及以上,决定是否聘任。

表 1 “工匠型”外科医师定量评分表
2.4 规范流程,确保公正

竞聘流程严格按照个人申报、资格审核、量化赋分、竞聘打分、排序择优、院内公示等规范程序有序推进。严谨规范的竞聘流程确保了竞聘结果公正、公平、公开。2020年5—6月历时1个多月的稳步推进,该院首次“工匠型”外科医师评聘工作完成。本次胸外专业共有39名医师进入前期定量考核,经严格筛选和角逐,有6人进入竞聘答辩,最终3名原聘任中级职称的医师脱颖而出,被聘任为“工匠型”副主任医师。

3 讨论 3.1 党建引领是顺利推进医师职称评聘的政治保障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医院党委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促进党建与职称评聘工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党支部找准职称评聘过程中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支部在职称评聘实施前、职称评聘过程中、职称评聘完成后的政治引领、督促落实和精准帮扶作用,切实为保证评聘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作用。

3.2 注重临床技能,促使医师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宗旨

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中“唯课题”“唯论文”受到较多质疑,近几年再次成为社会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职称级别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分类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尤其提到不将论文、课题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临床技能是检验临床医师职业能力的金标准。职称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师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医师评聘、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往往集中于全员竞聘[2]以及建立医师综合评审指标体系[5]等,而针对以临床见长、手术技能高超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外科医师队伍的评聘研究比较罕见。研究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医院党委发起以党支部为单位的访谈调研,并以问题为导向,创建了体现技术含量、责任风险、手术难易程度、诊疗规范、临床新技术等要素的“工匠型”外科医师评价体系,为“工匠型”医师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制度保障,能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分级分类、各有侧重的医师评聘体系

该院建立的“工匠型”外科医师的评聘体系只针对特定类型的医师,需要与复合型、科研型等其他类型医师的评价体系配套使用,建立较为完善、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分级分类医师评价体系[8],才能有效地促进复合型、工匠型、科研型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医院的建设发展需要依靠各级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医院党委将继续以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突出品德、能力、业绩等导向,促进各类人才人适其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奋力谱写医院“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新华章,为建党百年献礼。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徐勇, 林汉城, 王大平. 临床医生能力评价的国际应用现状[J]. 现代医院管理, 2016, 14(5): 2-6.
[2]
刘洪霞, 龚晴, 董莉薇, 等.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竞聘实践与评估[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504-508.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20.05.017
[3]
徐蕾, 刘坤, 吕力琅, 等.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医学物理师人才培养实践[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6): 598-599, 607.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20.06.016
[4]
宁慧英, 刘瑞军, 李丹娜.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 2018, 20(1): 1-2. DOI:10.3969/j.issn.1009-7600.2018.01.001
[5]
孔燕, 左延莉, 翟春, 等. 卫生系列临床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5): 494-498, 519.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20.05.015
[6]
胡鹏飞, 尹丽荣, 刘莉, 等. 建立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体系的探索[J]. 现代医院管理, 2016, 14(5): 7-10. DOI:10.3969/j.issn.1672-4232.2016.05.002
[7]
周庆, 高建林. 临床医生职称晋升论文考核的反对意见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8, 31(3): 19-21.
[8]
时洪凯, 万志强, 胡影萍. 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自主评审试点做法[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 27(1):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