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
作为医院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床位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运营能力和卫生服务提供能力[1]。目前,各级医院以及医院内部各病区的床位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床位使用过度与使用不足现象并存[2]。在医院规模固定的情况下,提高床位利用率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3-4]。既往的床位配置评价多使用床位利用率和床位周转次数等指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 DRG)将临床过程相似、医疗资源消耗相近的病例划分到同一个DRG,在医院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现引入DRG,在床位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综合运用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单床权重以及理论开放床位数,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病区的床位配置效率进行评价,以期为优化医院床位配置提供循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出院人数、床位周转次数、平均病床工作日、床位使用率等指标来源于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019年医疗工作统计年报,病例组合指数(case mixed index, CMI)、总权重等DRG指标来源于东华DRG系统。该医院外科共16个专业24个病区。
1.2 研究方法 1.2.1 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图以床位周转次数为X轴、床位使用率为Y轴,绘制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图。三级甲等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应在85.00%~93.00%,以89.00%为标准,床位周转次数的标准设定为22.00次[6]。将病区划分为效率型、压床型、周转型和闲置型4个类型:效率型病区床位使用率高、周转快,患者来源充足,为医院发展较为成熟病区;压床型病区床位使用率高、周转慢,应加速床位周转;周转型病区床位使用率低、周转快,患者来源不足;闲置型病区床位使用率低、周转快,是亟待发展的病区[7]。
1.2.2 单床权重单床权重为总权重与床位均数之比。总权重为入组病例数与CMI的乘积。CMI是DRG评价体系中的核心指标,表示一个病组或病区住院病例的例均权重,反映该部分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难度[8-9]。总权重将收治患者数与疾病疑难程度相结合,是DRG评价体系中反映总产出的指标。单床权重越高,病区内每个床位的总产出越大。
1.2.3 理论开放床位数根据CMI、病床周转次数、平均病床工作日计算理论开放床位数,具体公式为
$ \begin{array}{l} 病床工作效率{\rm{ = }}病床周转次数 \times 平均病床工作日\\ 病床工作效率的95{\rm{\% }}置信区间{\rm{ = }}\bar x \pm {t_{0.05, \left( {n - 1} \right)}} \times {s_{\bar x}} \end{array} $ |
式中:x为各病区病床工作效率均数,n为病区数量,t0.05, (n-1)为t统计量参数,sx为各病区病床工作效率的标准误。
根据CMI调整后的病床工作效率的95%置信区间=[x±t0.05, (n-1)×sx]/CMI
平均开放床位数的上下限=(出院人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调整后病床工作效率的上下限)1/2
比较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的上下限: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在区间内,则床位设置正常;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低于下限,则床位偏少;病区实际开放床位数高于上限,则床位偏多[10-11]。
2 结果 2.1 床位利用类型床位波士顿矩阵图显示:16个病区为效率型病区,7个病区为周转型病区,1个病区为闲置型病区,无压床型病区。见图 1。
![]() |
图 1 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床位利用类型 |
该院24个外科病区的单床权重均数为44.03。16个效率型病区中,有6个病区(A2、B1、C1、F、I1、I2)单床权重低于均数。7个周转型病区中,有1个病区(G1)单床权重高于均数。见表 1。
表 1 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床位权重 |
![]() |
表 2为外科各病区的病床工作效率,其均数x为23 476.23,标准误sx为2 566.8,查t检验临界值表得,t0.05,23=2.069,外科病床工作效率的95%置信区间为18 165.51~28 786.95。由此得出经CMI调整后的置信区间,各病区平均开放床位数的上下限见表 3。理论床位数偏多的有15个病区,偏少的有5个病区,合适的有4个病区。
表 2 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病床工作效率 |
![]() |
表 3 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床位配置合理性 |
![]() |
效率型病区中,单床权重高于均数、床位配置合适或偏少的有6个病区,见表 4。
表 4 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床位配置效率 |
![]() |
周转型和闲置型病区中,单床权重低于均数、床位配置偏多的有7个病区,见表 4。
3 讨论与建议 3.1 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图理论上,应根据波士顿矩阵图结果减少闲置型病区和周转型病区的床位,将多余床位分配给效率型病区,使全院床位配置效率最大化。但专家讨论发现:部分效率型病区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较低,增设床位不符合三级甲等医院主要收治疑难危重患者的整体规划;部分周转型病区收治患者的疑难程度较高,因其床位使用率低而直接减少床位不符合医院发展方向。因此,仅用床位利用波士顿矩阵图评价床位配置情况,科学性和说服力不足。
3.2 单床权重16个效率型病区中,有6个病区单床权重低于均数。这6个病区虽然床位使用率高、周转快,但是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较低,建议进一步加快床位周转,以收治疑难危重病例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三级甲等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定位。7个周转型病区中,有1个病区单床权重高于均数。该病区虽然床位使用率较低,但是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高,不应直接减少床位,建议增强学科建设,提升专业技术。
3.3 理论床位数标化CMI后得出理论床位数偏多的病区有15个、偏少的有5个、合适的有4个。理论床位数偏少的病区为该院的专业优势病区,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学科发展,适当增加床位;理论床位数偏多的病区床位利用效率较低,学科亟须发展,可结合医院的学科发展情况适当删减床位,或引进专家团队、学科带头人,促进这些病区的学科发展。
3.4 用DRG指标评价床位配置情况更为科学、有效该研究的对象为当地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综合医院,医院的大部分病区床位常年紧张,少部分病区床位利用不足。分析CMI和总权重后得出具备专业优势的6个病区和床位利用效率较低的7个病区。结合国家政策、病区收入和学科发展等情况,建议:床位利用效率较低、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高的病区应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先进技术,促使该弱势学科发展;床位利用效率较低、收治患者的疾病疑难程度较低的病区应适当删减床位,按照楼层相近的原则将多余床位配置给具备专业优势的病区,进一步优化医院床位配置,发挥最大服务效能。
国外已有将DRG指标应用到医疗资源效率分析的案例,Claudio[12]比较了调整CMI和未调整CMI的投入产出模型,发现2个模型的效率得分存在差异,CMI能够提高平均决策单元的效率值。因此,引入DRG指标评价医疗资源配置能够结合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对消耗不同卫生资源、采用不同治疗手段的疾病进行分类,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各医疗机构在实际运用DRG指标的过程中,可结合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和专科发展方向,对具体指标进行调整,从而更为精准、科学地评价床位及其他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耿珊珊, 陶红兵, 谢舒, 等. 我国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2, 32(5): 16-17. DOI:10.3969/j.issn.1001-5329.2012.05.007 |
[2] |
赵临, 汪雅璇, 张馨予, 等. 我国医院床位资源利用现状与供需分析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8): 13-15. |
[3] |
刘盈, 王晶桐, 赵越. 以单床工作效率为核心的医院床位效能评价模型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4): 35-37. |
[4] |
房良, 吴凌放, 薄涛, 等. 2016-2020年青岛市床位资源配置标准与测算方法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 35(11): 49-51. |
[5] |
胡靖琛, 孙璇, 李煜, 等. 基于DRGs的湖北省某医院护理绩效评价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9, 35(5): 376-380.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9.05.006 |
[6] |
朱长聪, 李杨, 邬贻萍, 等. 综合医院临床科室的床位利用指数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5, 32(5): 884, 886. |
[7] |
赵景义, 郝志强, 刘王斌. 床位利用指数分布图在评价床位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统计, 2013, 20(1): 40-42. DOI:10.3969/j.issn.1006-5253.2013.01.015 |
[8] |
高博, 刘丽华, 李林, 等. 应用病例组合指数评价医院科室床位规模绩效的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 33(1): 35-37.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7.01.011 |
[9] |
何思长, 杨长皓, 应嘉川, 等. 基于DRG的分级诊疗实现路径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20, 37(4): 30-32. |
[10] |
韩芳, 钟帆, 曹杰. 基于病例组合指数进行医院床位配置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 33(7): 512-514.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7.07.010 |
[11] |
佟朝霞, 齐玥, 张健, 等. 基于病例组合指数和权重调整医院床位配置及效能研究[J]. 中国医院, 2018, 22(10): 30-33. |
[12] |
CLAUDIO P. Severity of illness in the case-mix spec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for Italian public hospitals[J]. J Hosp Adm, 2014, 3(1): 2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