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1, Vol. 24 Issue (3): 298-302  DOI: 10.13688/j.cnki.chr.2021.201049

引用本文  

李星星, 李虹霞, 王艳梅, 等. 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配置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21, 24(3): 298-302. DOI: 10.13688/j.cnki.chr.2021.201049

作者简介

李星星, 硕士生, 主要从事卫生人力研究, 1272309350@qq.com

通信作者

王艳梅, 877927981@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0-12-08
修订日期:2021-04-28
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配置分析
李星星 1, 李虹霞 1,2, 王艳梅 3, 王伟 1, 臧召燕 1, 严非 1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 上海 200032;
2. 上海市东方医院人力资源部, 上海 200120;
3. 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护理部, 上海 200135
摘要目的 了解2014、2016、2018年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及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以机构问卷调查法调查上海市某区所有区属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数量、结构等信息,从现有统计资料收集区域社会环境信息。结果 上海市某区所有区属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数量从2014年的7 158人增至2018年的7 926人,年龄主要为25~34岁,有护师、主管护师职称者占比逐年平稳增加,护理人员学历以大学本科和大专为主,用工形式为合同制者占比从2014年的37.5%上升到2018年的43.0%。对标2020年全国注册护士规划目标,某区区属医疗机构注册护士缺口约为1 600人。按2018年上海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86人计算,某区区属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缺口约为3 600人。结论 上海市某区护理人员数量增加,但总量依旧不足。护理队伍结构改善,但仍需优化人员职称结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关注专科护士发展,以满足护理人员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区属医疗机构    公立医疗机构    护理人员    现状    配置    数量    结构    上海    
Keywords: district medical institution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    nursing staff    present situation    allocation    number    structure    Shanghai    

2019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将2020年定为国际护士和助产士年,并指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世界将需要900万名以上的护士和助产士[1]。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负担加重,居民对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亟待了解护理人员现状,结合居民健康与服务需求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现调查2014、2016和2018年上海市某区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及变化趋势,结合区域内居民的护理服务需求,分析护理人员的供需差距,为合理配置区域内的护理人员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某区所有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包含17家二、三级医院,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未评级机构(区妇幼所)]的所有在岗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指经各种护理学校训练毕业,通过护理学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并有效注册,在医疗院所(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疗养院、学校、工厂等)从事照护工作的人员[2]。注册护士指具有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护士[3]。专科护士指在某专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经过该专科领域系统化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医疗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资格证书,能熟练运用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4]

1.2 研究方法

通过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问卷,收集所有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数量、结构、分布及变化趋势等信息。通过现有统计资料和信息登记系统等途径,了解区域宏观环境和卫生系统信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卫生发展相关政策和规划,结合社会、经济、人口健康发展的需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护理队伍的现状和问题,衡量护理人力资源的供需发展趋势,预测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结构。

每千常住人口护理人员(注册护士、专科护士)数=当年末护理人员(注册护士、专科护士)总数/当年常住人口数。

1.3 统计学分析

问卷资料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2遍并进行核对。用SPSS 20.0描述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和分布。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数量

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总数从2014年的7 158人增至2018年的7 926人,注册护士占96.0%以上,专科护士总数增长较快,占注册护士的比例由2014年的11.1%上升到2018年的14.5%。每千常住人口护理人员数、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平稳增长。见表 1

表 1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理人员数量 

某区二级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总数最多,三级医院2014-2018年护理人员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4.0%),二级医院2014-2018年的护理人员总数先增后减。二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总数最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2018年专科护士的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26.2%)。见表 2

表 2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不同类型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数量
2.2 护理人员结构

女性护理人员约占98.5%;护理人员以25~34岁的年轻人为主,约占43.7%;用工形式为合同制者占比从2014年的37.5%上升到2018年的43.0%,编制内与合同制用工占比差距逐步缩小;除护士以外的其他职称人员总量逐年增加;学历结构优化,有大学本科、硕(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比增加,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占比下降。见表 3

表 3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结构
2.2.1 不同类型机构护理人员的用工形式

不同类型机构护理人员的用工形式有所区别。2018年,三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合同制用工护理人员的占比略高于编制内用工人员,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内用工护理人员的占比均远高于合同制用工人员,二级专科医院编制内用工人员的占比约为合同制用工的2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内用工人员的占比约为合同制用工的4倍。2014-2018年,三级医院合同制用工护理人员的占比先减后增,二级综合医院合同制用工人员的占比增长了8.9个百分点。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形式用工护理人员的占比相对稳定。见表 4

表 4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不同类型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用工形式
2.2.2 不同类型机构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

不同类型机构护理人员的职称分布略有差别。2018年,三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有护师职称者占比最高,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主管护师职称者占比最高。各机构中有(副)主任护师者占比都很低,均不超过2.0%。2014-2018年,三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有护士职称者占比的降幅均小于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主管护师职称者占比的涨幅也均小于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表 5

表 5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不同类型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职称情况
2.2.3 不同类型机构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

2018年,各类型机构护理人员中,有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最高,合计占比超过90.0%,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比很小,不足1.0%。2014-2018年,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的涨幅均大于三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有大专学历者占比的降幅也均大于三级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见表 6

表 6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不同类型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学历情况
2.3 护理人员配置差距

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包含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市属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等,其中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注册护士约占全区注册护士的一半。调查显示,96.0%以上的护理人员是注册护士,剩余主要是新入职尚未获得注册护士证的护理人员。考虑到全国及上海市的护理人员配置标准以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计算,故通过分析注册护士的配置情况反映上海市某区的护理人员配置差距。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14人,上海市某区常住人口约为555万人,全区所需注册护士数为17 427人,实际注册护士数为14 264人,全区注册护士缺口约为3 200人。结合“十四五”期间该区市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规划,该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约占全区护理人员数的一半,即区属公立医疗机构需补充约1 600名护士。2018年上海市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为3.86人,则该区需注册护士21 423人,实际注册护士数为14 264人,则全区护士缺口约为7 200人,同样估算得该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需补充约3 600名护士。

3 讨论与建议 3.1 护理人员数量平稳增加,但配置仍然不足

2014-2018年,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数量平稳增加,年均增长速度为2.6%。其中,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数量增长较快,2016年以来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在现场调查过程中,二级医院护理人员普遍反映待遇较低、工作压力较大、自我认同感较低等。这可能与二级医院的定位和发展局限有关,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发展机会更多、待遇更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较少、工作压力较小[5-6]

研究显示,尽管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但对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家最低卫生人力应达到每千人口护士数4.45人的要求,该区护理人员的缺口较大[7],人员配置仍然不足。

结合《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应继续增加护理人员配置。在明确二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一方面应增加护理人员,另一方面应通过更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更高的薪酬待遇,优化护理人员执业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同时,近年来,上海市某区人口趋于老龄化和国际化,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结合该区未来服务人群的特点、社会发展规划及卫生发展规划,前瞻性地规划好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结构[8-9]

3.2 专科护士数量增长较快,可适当拓展专科护理服务

调查显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中,专科护士的数量增长较快,2014-201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护士的数量增长更快,2014-201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6.2%,这可能与上海市近几年重视发展专科护理有关。早在2012年上海市就明确提出要加强专科护士培养,研究拓展新的专科护士培训项目[10]。2017年,上海市又提出,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培养临床急需的专科护理骨干8 000名,培养具有社区特色、“一专多能”的护士1 000名[11]。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目前上海市某区除综合医院开展专科护理门诊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始尝试培养专科护士、开展专科护理门诊服务,这些措施对专科护士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专科护士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成熟。发展专科护士对促进护理人员个人职业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均有很大作用[12-13]。建议结合医疗机构的服务特点,适当培养专科护士,并参考其他地区的做法,试点给予专科护士处方权,探索专科护士处方权的准入资质及处方内容,以拓宽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14-15]

3.3 护理人员职称学历有所提升,但有高级职称者占比仍较低

调查显示,近年来该区不同类型机构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均有提高,合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研究显示,有主任护师和副主任护师职称者的合计占比不足2.0%,有高级职称者的占比较低,这与梁冠楠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培养体系、工作内容存在差异,若要求护理人员与医师按类似的标准晋升职称,将导致护理人员难以晋升高级职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17-18]。已有研究[19-21]表明,护理人员职称评聘分离不仅可以促进其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稳定护理队伍。建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重视护理人员的职称晋升机制,实行评聘分离,即由社会评定、由单位聘任,放开对护理人员申报高级职称评定的限制,以激发护理人员潜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4 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仅调查了上海市某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将护理人员的发展建议推广到其他地区。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WHO.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EB/OL]. [2020-09-24]. https://www.who.int/campaigns/annual-theme/year-of-the-nurse-and-the-midwife-2020.
[2]
路兰, 邢彩珍, 孙铮. 护理管理学[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9.
[4]
陈凤姣, 李继平. 我国专科护士的相关问题分析[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24): 68-71.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7.24.068
[5]
张鶤, 王小冬, 谢桦, 等. 上海市二级公立医院发展的SWOT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20, 40(2): 86-88.
[6]
方鹏骞, 韩秋霞, 谢俏丽, 等. 分级诊疗背景下的我国城市二级医院发展策略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 32(7): 500-502.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6.07.008
[7]
世界卫生组织. 卫生人力资源全球战略: 卫生人力2030[R]. 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 2016.
[8]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浦府发[2017] 55号[A]. 2017.
[9]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江科学城规划实施行动方案》的通知: 浦府发[2018] 14号[A]. 2018.
[10]
上海市卫生局. 2012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要点[EB/OL]. [2021-04-28]. http://wsjkw.sh.gov.cn/zhghjh/20180815/0012-57166.html.
[11]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上海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EB/OL]. [2021-04-28]. http://wsjkw.sh.gov.cn/zxghjh/20180815/0012-57324.html.
[12]
李伟, 曹立云, 丁炎明. 美国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实践[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4): 494-496.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8.04.032
[13]
王晋芳, 韩柳, 郭海玲, 等. 国内外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启示[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11): 93-97.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7.11.093
[14]
汪苗, 杨燕, 管慧, 等. 护士处方权准入资质和处方内容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8, 53(6): 707-712.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8.06.013
[15]
马冬花, 丁萍. 安徽省护士处方权职权范围实践性研究[J]. 护理研究, 2018, 32(1): 6-7, 12.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8.01.002
[16]
梁冠楠, 梁金凤, 封国生. 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及动态发展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9, 35(3): 252-256.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9.03.020
[17]
贾媛, 李超红, 陶蓉. 上海市公立三甲医院护理人员配置现状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12): 44-45.
[18]
李军, 陈静, 吴欣娟, 等. 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4, 34(1): 25-27.
[19]
张莉. 上海市公立医院职称评聘分开改革研究: 以上海市Y医院为例[D]. 昆明: 云南财经大学, 2016.
[20]
蒋家琛. 职称评聘分开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4): 244-245. DOI:10.3760/j.issn:1000-6672.2001.04.025
[21]
于兰贞, 高玉芳, 侯桂英, 等. 护理人力资源评聘分开与分层次管理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11): 971-973. DOI:10.3969/j.issn.1002-6975.2005.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