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医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北京 10002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关于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1]。2020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提出,我国中医药发展将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京津冀等中医药发展高地[2]。2014年至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已实施多年[3-4],现基于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数据,了解三地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及效率,分析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为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全国卫生统计年报中的中医医院个案表,选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中医医院数据。其中:反映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的指标包括每万常住人口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反映中医药卫生服务情况的指标包括总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数、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数、病床使用率。
1.2 研究方法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三地中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基于文献[5-8]回顾及专家咨询,最终选取投入指标包括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实有床位数,产出指标包括总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数、病床使用率。
1.3 统计学分析用Excel 2018录入和整理数据,对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用MaxDEA 6.13进行数据包络分析,评价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
2 结果 2.1 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2.1.1 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分别为201、58、284家,河北省的中医医院总量在三地中最高。2018年,京津冀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分别为0.093、0.037、0.038家,北京市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远高于其余两地,2015—2018年京津冀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19%、4.10%、7.13%,河北省的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增长较快,且2017、2018年的增幅均大于其余两地。见表 1。
表 1 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
![]() |
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36 381、12 157、47 109人,河北省的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在三地中最高。2018年,京津冀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16.89、7.79、6.23人,北京市、天津市的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高于河北省。2015—2018年,京津冀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5%、0.30%、7.82%,北京市、河北省的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增长较快。2018年,河北省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增幅大于其余两地。2016—2018年,天津市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年均增长率较低。见表 1。
2.1.3 实有床位数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实有床位数分别为2.49、0.96、5.14万张,河北省的实有床位总量在三地中最高。2018年,京津冀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分别为11.54、6.18、6.80张,北京市的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高于其余两地。2015—2018年,京津冀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12%、2.91%、9.92%,河北省的每万人口实有床位数增长最快,2017、2018年河北省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的增幅大于其余两地。见表 1。
2.2 中医药卫生服务情况 2.2.1 总诊疗人次数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总诊疗人次数分别为3 837.10、1 360.20、2 453.97万人次,北京市的总诊疗人次数在三地中最高。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5%、-2.46%、9.06%,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来,河北省的总诊疗人次数大幅提升。见表 2。
表 2 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服务发展情况 |
![]() |
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入院人次数分别为46.59、22.46、153.09万人,河北省的入院人次数在三地中最高。2015—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入院人次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8%、6.53%、10.70%,北京市的入院人次数基数较小,年均增长率最高。2017、2018年,河北省入院人次数的增幅大于其余两地。见表 2。
2.2.3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服务量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分别为11.37、12.35、8.03人次,天津市的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在三地中最高。2015—2018年,京津冀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数均有下降,主要原因是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较快。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数分别为1.95、2.27、4.71床日,河北省的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数在三地中最高,医师的工作负担较重。2015—2018年,京津冀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4%、-0.15%、1.08%,仅河北省的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数实现增长。见表 3。
表 3 2015—2018年京津冀医师日均担负服务量情况 |
![]() |
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见表 4。2018年,京津冀中医医院的综合效率分别为0.67、0.68、0.81,三地资源配置效率均较低,河北省略高于其余两地。北京市的纯技术效率为1.00,规模效率小于1.00,说明中医药卫生资源投入的年均增长率高于资源产出的年均增长率,应适当减少资源投入,保持产出不变。天津市、河北省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小于1.00,且规模报酬递减,说明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投入规模较大,且资源未产生最大效益。北京市资源配置弱有效,天津市、河北省的资源配置均无效。见表 5。
表 4 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
![]() |
表 5 2018年京津冀中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
![]() |
从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来看,北京市的中医药卫生资源最丰富[9],北京市的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分别是河北省的2.5、2.7、1.7倍。自实施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以来,2015—2018年,河北省的中医药卫生资源大幅增长,特别是2018年,其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数、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常住万人口实有床位数的增幅均大于北京市、天津市。受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影响,近几年河北省民营中医医院的数量大幅增长,尤其是中医(综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2018年,河北省中医医院每万常住万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2%、9.9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7.14%、7.09%),尤其是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长较快。河北省的总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数快速增长,总诊疗人次数的年均增幅长率高于北京市、天津市。
3.2 应将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向河北省疏解从中医药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来看,北京市的规模效率在京津冀三地中最低,北京市的中医药卫生资源投入过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市的所属中医医院可在河北省成立分院,将北京的中医药卫生资源疏解到河北省,缓解北京市因中医药卫生资源投入过多而产生的压力[10],以及北京市的中医医院所承受的诊疗压力[11],同时带动河北省医疗卫生服务发展,通过异地办院、合作办院等形式逐渐实现京津冀中医药一体化发展。
3.3 河北省应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是河北省能否跟上发展[12]。近几年河北省中医药卫生资源总量增长[13],但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河北省中医医院的每万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远低于北京市、天津市,但河北省的常住人口数却是北京市的3倍多。河北省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数的比例较低,卫生人力的拥有量与北京市、天津市存在较大差距[14-15]。河北省应积极对接北京市、天津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探索实行京津冀中医药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快速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同时,河北省可实施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质中医药人才向河北省流动。只有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使河北省拥有优质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量河北患者赴京就医的问题[16-17],有序承接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18]。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6-10-11)[2020-08-09].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11/content_5117490.htm.
|
[2] |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 勇担历史使命狠抓贯彻落实2020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召开[EB/OL]. (2020-01-04)[2020-08-09]. http://www.ciatcm.org/site/content/1960.html.
|
[3] |
姜建明, 刘麟韵, 王萌萌. 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13): 16-19. |
[4] |
姜威, 李宗友, 胡艳敏, 等. 京津冀中医类医院医疗资源及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 42(3): 1-5. |
[5] |
张昕男, 杨毅, 陈昭荣, 等. 基于DEA的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11): 30-33. |
[6] |
黄舒婷, 庞震苗, 邹晓琦, 等.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广东省中医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7, 34(1): 118-120. |
[7] |
李颖菲, 李越, 郭丽芳, 等. 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河南省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与评价[J]. 中国卫生统计, 2019, 36(5): 710-712. |
[8] |
杨雨晨, 徐阅, 项楠, 等.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我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效率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19, 22(6): 435-439. |
[9] |
辛怡, 何宁, 刘金华.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2(6): 443-445. |
[10] |
常健. 北京医疗服务资源疏解对策研究[C]//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国未来研究会现代化研究分会. 第十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2018: 13.
|
[11] |
满晓玮, 张倩, 蒋艳, 等. 北京市外来就医与购药对卫生总费用核算平衡的影响[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1): 70-75. |
[12] |
胡彬. 分论坛之一: 中医药与京津冀一体化[N]. 中国中医药报, 2014-09-03(3).
|
[13] |
杨胜利, 段世江. 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 36(9): 1089-1093. |
[14] |
邳克江, 员美娜, 闫丽娜, 等. 京津冀卫生人力资源比较及河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改善对策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9, 40(11): 1355-1361. |
[15] |
宋之杰, 张丽平, 郭燕平, 等. 医疗资源地理配置视角下的京津冀区域分级诊疗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18, 37(3): 50-53. |
[16] |
赵秀恒, 李菁. 基于DEA方法的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J]. 河北企业, 2018(3): 42-44. |
[17] |
任学婧, 丰丹. 京津冀医疗人才合作机制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21): 185-186. |
[18] |
徐阅, 满晓玮, 何威澎, 等. 基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北京市中医药资源配置研究[J]. 中医药导报, 2020, 26(4): 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