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 郑州 450052
2. Depart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Henan, China
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诊疗需求的急剧增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年来,在政府简政放权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MRI设备的临床配置量增长迅速。然而,在各区域、各医院争相配置MRI(尤其是高场强或超高场强MRI)设备的现有情况下,对现存MRI设备的配置效率进行科学评价,以有效指导MRI设备的合理配置与审批监管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对全国各区域的MRI设备配置效率进行客观评价,并基于5年的面板数据,探索各区域MRI设备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MRI设备的管理决策和科学配置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课题组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以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共计调查了吉林、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南、湖北、江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云南、浙江共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家医院。调查内容包含MRI科室人员配置情况、MRI设备基本情况以及MRI临床使用管理情况。样本数据为2013—2017年受访医院关于调查内容的面板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模型选择采用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经典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评价MRI设备的配置效率。运用DEA中以产出为导向的BCC模型,且假设规模效益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各非DEA有效单元的冗余值[1-3]。
1.2.2 评价指标遴选围绕MRI设备配置过程中的人、财、物等核心投入要素,以及服务量、经济收入等主要产出要素,进行区域层面MRI设备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的遴选。受限于实际分析的可操作性(如难以准确计量某一个区域在特定年份内MRI设备购置及维护保养费用的分摊金额等)及部分指标的可获得性,最终经文献回顾[3-6]和专家咨询确定:投入指标为MRI室总建筑面积、MRI设备台数和MRI科室人员总数,产出指标为MRI年检查收入和MRI年检查人次数。
1.2.3 统计学分析使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录入与整合。运用DEAP 2.1对样本医院MRI设备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3.0进行Tobit面板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各区域MRI设备配置效率的相关因素。从区域层面对MRI设备的配置效率进行分析时,主要按照地理区域位置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和西北七大区域。对同一区域内不同医院的各项指标予以加总求和,得到各指标在区域层面的数据。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各区域MRI设备配置效率本研究获得的样本数据为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课题组以DEA分别对2013—2017年各区域MRI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样本数据中,2017年共155家医院满足研究分析的要求,其信息为有效数据,将相关信息按照各医院所属区域进行整合,各区域MRI设备的配置情况见表 1。
表 1 2017年我国各区域的磁共振成像设备配置情况 |
![]() |
将表 1中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结果代入DEA的BCC模型中,计算出2017年各区域的MRI设备配置效率,见表 2。2017年全国七大区域MRI设备配置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数分别为0.909、0.948和0.951。其中,华中和西南地区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松弛变量均为0,这表明这2个区域的MRI设备配置相对有效,实现了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达到了投入产出的相对最优。东北、华东和西北地区MRI设备配置的技术效率虽然均为1,但其规模效率均小于1,且松弛变量均为0,可见这3个地区的MRI设备配置相对弱有效。其中,东北地区MRI设备配置的规模效益递增,华东和西北地区MRI设备配置的规模效益递减。因此,东北地区的MRI设备投入可适量增加,而华东和西北地区的MRI设备投入需要适当减少。华北和华南地区的MRI设备配置相对无效,其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小于1,但华北地区MRI设备配置的规模效益递增,华南地区的规模效益递减。这表明:华北地区投入的MRI设备未被充分利用,且MRI设备配置量未达到最佳状态,可以适当增加投入;而华南地区投入的MRI设备不仅未被充分利用,而且MRI设备的配置规模超过了理想状态。
表 2 2017年我国各区域磁共振成像设备配置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结果 |
![]() |
根据2017年全国七大区域MRI设备配置的效率值及投入产出指标的松弛量,计算得到2017年各区域样本医院MRI设备配置的投入产出指标的理想值(表 3)。由于2017年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MRI设备配置的技术效率均为1,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松弛量均为0,因此,这5个地区MRI设备配置的各项投入产出指标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一致。华北地区的MRI设备台数存在冗余情况,MRI设备实际配置台数比理想状态多出5.983台,而MRI年检查收入和MRI年检查人次数均存在产出不足的情况,分别比理想值少了4 722.115万元和95 234.996人次。华南地区的MRI室建筑总面积的实际值比理想值冗余2 586.143 m2,MRI科室人员总数的实际值比理想值冗余18.714人,MRI年检查收入和MRI年检查人次数的实际产出则分别比理想产出少了4 416.429万元和140 125.857人次。
表 3 2017年我国各区域磁共振成像设备配置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实际值与理想值 |
![]() |
以2013—2017年各区域样本医院MRI设备配置的综合效率为应变量,以区域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年末常驻人口数、人均GDP、执业医师数、医疗机构床位数、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数以及住院人数为自变量,采用面板Tobit回归分析研究区域层面MRI设备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见表 4。
表 4 我国区域层面磁共振成像设备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Tobit回归分析结果 |
![]() |
如表 4所示,年末常驻人口数、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数造成的MRI设备配置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00 104 4、0.132 206 1。这说明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越多,MRI设备的配置效率越低;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越多,MRI设备的配置效率越高。
3 讨论 3.1 MRI设备配置效率较低,各区域配置不均衡依据DEA结果可知,2017年全国七大区域的MRI设备配置效率均数为0.909,虽然配置的有效程度较高,但依旧属于边缘无效的范畴[7]。同时,2017年各区域MRI设备配置相对有效的区域仅有2个(华中和西南),仅占总体区域数的28.6%,而其他区域的MRI设备配置均为弱有效或无效。由此可见,我国各区域MRI设备的配置效率总体较低,区域配置不均衡,MRI设备配置亟待进一步优化。
从投入产出指标的冗余量、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差异、对应的规模效益变化情况来看,2017年非DEA有效的区域共2个(华北和华南),且这2个区域均存在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情况。华北地区规模效益递增,华南地区规模效益递减。这说明造成区域MRI设备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过多的资源投入(表现为MRI室建筑面积、MRI设备台数和MRI科室人员总数的过剩),二是MRI设备利用不足造成的产出不足(表现为MRI年检查人次数与MRI年检查收入远低于预期)。
3.2 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和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对MRI设备的配置效率有影响Tobit回归分析表明: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和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数对区域MRI设备配置效率有影响;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与区域MRI设备配置效率负相关,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数与区域MRI设备配置利用效率正相关,即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的增加可能会降低区域MRI设备的技术效率,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数的增加可能会提升MRI设备的配置效率。因此,在进行区域MRI(尤其是1.5 T及以上)设备配置时,需要对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和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数予以充分考虑。区域年末常驻人口数与MRI设备配置效率负相关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倾向于为人口较多的区域配置更多的MRI设备,进而造成这些区域的MRI设备配置量过多,最终致使利用效率不升反降。同时,受样本量所限,本研究中影响因素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GDP、人均GDP、区域病床数、住院人数等其他相关因素也可能对区域MRI设备配置的技术效率产生影响,在MRI设备的配置规划中也需要予以关注。
4 建议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MRI设备配置的效率,以及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前瞻性,可考虑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MRI等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规划工作。除了依据设备配置指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学技术水平等情况科学制定规划外,还需充分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和疾病谱的地域性,给予特定地区适当的优惠或政策倾斜,合理平衡区域资源分布,从而逐渐引导患者在当地就医,减少就医高地的出现。
第二,转变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引导其摒弃盲目追求高、精、尖大型医用设备的不当观念,鼓励其按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采购MRI等高值大型医用设备。同时,应着重提升医院自身软实力,通过努力引进和培养高级卫生人才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吸引患者前来就医,而非单纯依靠高端设备,从而有效提升现存MRI设备的临床利用效率,发挥设备的使用潜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存量MRI设备的产出效益。
第三,随着MRI等大型医用设备的功能及相关信息的迭新,需不断加强对临床医生的信息更新与专业培训,让临床医务人员及时、充分地了解MRI等大型医用设备的具体功能与适应证,在切实提升患者疾病诊断准确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MRI等大型医用设备的临床使用率和病症适宜性。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余莉晨, 刘新靓, 毛宗福, 等. 基于Bootstrap-DEA的武汉市肾内科CRRT技术效率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7): 34-37. |
[2] |
张昕男, 杨毅, 陈昭荣, 等. 基于DEA的全国中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11): 30-33. |
[3] |
杨毅, 周星宇, 陈英耀, 等.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H省MRI科室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9, 39(6): 22-24, 30. |
[4] |
何露洋.我国MRI配置与利用研究[D].上海: 复旦大学, 2018.
|
[5] |
孙健, 文秋林.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进行效率评价[J]. 中国医学装备, 2016, 13(8): 108-111. DOI:10.3969/J.ISSN.1672-8270.2016.08.034 |
[6] |
蔡苗, 陶红兵, LIU E C, 等. 市场竞争对医院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和江苏省的实证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6): 22-24. |
[7] |
汤磊, 张薇, 袁蕙芸, 等.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京沪两地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运营效率比较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4(1): 9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