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于2016年开始探索建设互联网医院。早在2016年5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6〕21号)[1],旨在优化优质儿童医疗资源区域布局,促进区域间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并充分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丰富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健全完善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因此,为提升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2016年11月5日,上海市儿童医院与微医平台合作共建的“上海儿童互联网医院”正式启动。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2],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同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3个文件[3],以规范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发展。2019年7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4],明确了互联网医院的准入条件、执业规则和监督管理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连续发文强调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优势作用,助力疫情的科学精准防控。
互联网医院建设源于国家政策推动和疫情防控需要。疫情期间,上海市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加快审批发放互联网医院牌照,上海市医疗保障局试点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支付[5],全市首批推进6家市级公立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6],其中上海市儿童医院于2020年2月28日正式挂牌互联网医院,成为全市首家儿童互联网医院。目前,除了发热咨询、远程联合门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外,上海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还提供在线挂号、在线付费、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药品配送、随访复诊等线上医疗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更好地满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 儿童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行模式儿童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行模式从过去的与平台合作转变到现在的独立建设运营。医院最初与微医平台合作共建儿童互联网医院,主要实现了网上预检、精准预约、视频问诊、团队诊疗、联合门诊、远程会诊等儿童医疗服务。2018年7月,医院启动建设自有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经过1年时间的开发建设,自有平台于2019年6月上线,在保留原有特色服务的基础上,新开通了分时预约、电子就诊卡、线上缴费、报告查询、线上诊前化验、院内导航、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多项服务,进一步缓解了患者就医“三长一短”的痛点问题,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7]。2020年1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儿童医院加快了互联网医院建设进程,率先推出了线上发热咨询和专科咨询服务,随后继续开通了线上复诊开方、在线续方、药品配送等核心医疗服务功能。同时,加强长三角地区远程联合门诊服务,并与原互联网儿科医疗联合体平台融合,形成整合型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由医院独立建设运营的儿童互联网医院。
纵观儿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进程,主要体现出三大特点:第一,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为医院独立建设,这样有利于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对系统平台进行个性化的优化或改造,不断完善平台功能模块,提升医生和患者的用户体验;第二,线上、线下实现有机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直连医院各项业务系统,可以实时查询获取患者前期的在院就诊记录和药品处方等信息,同时可以线上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并进行预约,患者在预约时间前往医院进行线下检查检验,大大节约了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第三,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化,除计算机端服务外,医患双方还可以通过移动端(微信、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等)完成互联网诊疗服务整个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
3 儿童互联网医院特色医疗健康服务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解决儿童基本就医需求,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缓解患儿和家长的恐慌与不安,儿童互联网医院向社会开通了24 h线上发热咨询和专科咨询问诊服务。线上咨询问诊采用医生团队咨询模式,每个专科安排医生周一至周日当班轮值咨询。家长除描述病情症状外,还可上传患者照片,以及检查化验报告、病史等资料内容。医生根据家长描述和相关上传资料研判后,采用文字、语音等形式予以交流回复,指导轻症的患儿家长在家应对,对需去医院救治的患儿家长予以及时提醒。
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障患者定期复诊与正常用药需求,医院在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互联网医院牌照后,迅速开辟了“在线复诊”专区,率先在内分泌科、肾脏风湿科、呼吸科、皮肤科和儿童保健科等科室试运行,向3个月内曾前往儿童医院线下相同科室就诊过,患有慢性肾病、性早熟、甲状腺疾病、湿疹、荨麻疹等19种常见病和慢性病且病情稳定的儿童,提供线上复诊开方服务。
儿童互联网医院满足了广大儿童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出发,探索开展多种互联网医疗健康特色服务,涵盖了线上诊疗、线上医疗保险支付、儿童配药舱建设,以及儿童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一是率先探索开通儿童线上预检、发热相关疾病咨询问诊、儿童慢性病管理(内分泌、哮喘和肾脏疾病)等医疗服务;二是率先在全市探索儿童医疗保险线上支付功能,实现了通过儿童监护人实名认证与儿童信息关联绑定;三是探索建设儿童配药舱,医院与国药集团合作,针对儿童用药特点建设了儿童配药舱,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药品配送到家;四是将儿童健康教育与线上医疗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健康大讲堂、家长学校与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向儿童及家长传递健康知识和理念。
4 儿童互联网医院主要成效儿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促进了包括患者就医、医疗服务供给、医疗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的变革,为未来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实践参考。多种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实践应用,突破了信息交换壁垒和时间地域限制,创新了服务流程、就医模式和技术业务,形成了一种全流程、线上线下、医患互动、区域联合、协调统一的儿童健康服务新模式。
4.1 患者就医方式的变革儿童互联网医院促使患者就医新模式的产生,从传统的“到医院就医”转向“在家中就医”。基于医院已开展的线上复诊、在线续方和药品配送到家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患者可居家完成整个诊疗服务流程,解决了内分泌、呼吸、肾脏等相关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的配药难题。目前,儿童互联网医院每天完成线上复诊约100人次,开具电子处方30余张。这一线上诊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就医效率和便捷性,也减少了患者赴医院就医的时间、交通、住宿、餐饮等成本,降低了疾病经济负担。由于我国东西部、沿海和内地、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所以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获取也存在不均衡性[8],而儿童互联网医院直接连接了患者和医生,患者可以更快、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医生,获得及时有效的诊疗咨询服务,避免因延误诊治而引起病情加重。例如,在疫情期间,湖北一肾病患者无法出门,常用药不够,经过儿童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和“云配药”服务,足不出户完成了复诊和“取药”,体现了互联网医院在患者就医方式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优势。
4.2 医疗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儿童互联网医院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从“诊间面对面服务”转向“家中在线服务”,打破了医疗服务提供的时空限制。在传统模式下,医生一般在医疗机构、工作时间内服务患者,因时间和地点受限,患者受益面也受限;而在新模式下,医生可随时使用移动设备与患者进行远程沟通,完成线上专科咨询或线上复诊等服务。疫情期间,来院就诊的患者人数大幅减少,而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提供方式充分利用了医生这一医疗资源,使其可以在碎片化或业余时间内解答患者病情疑问,同时对患儿和家长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指导其做好疾病预防和儿童保健工作。在短短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内,通过儿童互联网医院,共有20个专科194名医生提供了逾万人次的线上咨询服务,这标志着未来对轻症患者提供“云问诊”服务新模式的可行性。此外,医生在线上初步问诊后,可以筛选出本专科患疑难疾病确实需要来三级甲等医院诊治的患者,发挥精准分诊作用,增加患者黏性,树立医生个人品牌,也体现了新型医疗服务提供方式给医生群体带来的益处。
4.3 医疗服务业态的变革医疗服务提供方式的转变也推动了费用支付方式和药品供应方式的改革。首先,儿童互联网医院真正实现了“移动支付”,持电子就诊卡的自费患者线上就诊后,在互联网医院内查询到待缴费的项目,比如挂号费、检查检验费、药品治疗费等,即可进行在线缴费,还能查询历史在线缴费记录,节省了去窗口或自助机排队缴费的时间。儿童互联网医院在2020年3月10日正式开通了医疗保险患者在线结算功能,不仅大量节约了医疗保险患者的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而且扩大了互联网医院在线服务的受众范围。其次,儿童互联网医院实现了送药上门。在传统模式下,患者门诊就医后,需要在院内门诊药房排队取药;而在新模式下,通过医生线上复诊开方、药师审方后,患者可自由选择来院取药或快递到家。此外,儿童互联网医院正在筹划与社会药房联通,使电子处方流转至第三方快递配送或社会药房,进一步节约患者取药时间,缓解医院药房压力,并且逐步转变药师职责,促使其从门诊窗口配药转变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药品供应新模式还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实现医药分家,为下一步医药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4.4 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儿童互联网医院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扁平化,使医联体更有效地联动运行。疫情期间,依托长三角儿童医疗联盟平台、儿科医疗联合体及儿童医院合作共建单位网络,儿童互联网医院密切联系当地医院,固定安排出诊专家,开展远程联合门诊,在当地医院专科医生的陪诊下,为门诊预约专科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这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诊疗模式。疫情期间,儿童互联网医院已与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区市的10余家医院开展了合作,引导患者在当地就医,既解决了外地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确保诊疗服务的连续性,又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避免了患儿及家长来沪就医往返途中的交叉感染。另外,儿童互联网医院还实现了儿童精准就医和健康指导,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提高了优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5 儿童互联网医院的下一步发展 5.1 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互联网医院服务内容除了为部分轻症患者提供线上诊疗咨询服务,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提供在线复诊服务外,今后,儿童互联网医院将持续丰富和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为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线下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服务融合的优势,通过诊前分时挂号预约、线上医学辅助检查预约等功能,患者可有序来院看病、做检查;通过诊中签到叫号、线上诊前化验、院内导航和线上缴费等功能,减少患者聚集和排队,缩短院内逗留时间。此外,儿童互联网医院也将提供诊后常见病和慢性病随访、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服务,使患者通过简单的途径获得连贯的医疗服务。
5.2 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儿童互联网医院将探索医疗服务与现代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辅助医生完成远程会诊、远程诊断、随访复诊等线上诊疗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随着传感器技术、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儿童互联网医院将会产生更多的应用场景,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同时,儿童互联网医院将进一步提高线上常见病咨询和慢性病复诊的服务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心理治疗、远程监测、康复指导、专病管理等线上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5.3 建设区域性的互联网医院公共服务平台以儿童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为基础,探索从单体医院向本市以儿童医院为技术核心的儿科医疗联合体、长三角儿童医疗联盟进行拓展,建设提供一个区域联合的互联网医院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共同开展远程联合门诊、远程会诊、健康教育等线上医疗健康服务,促进本市儿科医疗联合体及长三角儿童医疗联盟成员单位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的统一化、诊疗服务规范的标准化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均质化。
5.4 对接商业医疗保险与异地居民医疗保险儿童互联网医院目前已经实现了本市居民医疗保险线上实时付费结算。未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接儿童商业医疗保险,做到实时报销结算,并适时推进长三角地区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异地结算,不断扩展患者线上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式,推动互联网医院面向更广大的患者群体,降低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和使用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线上医疗保险结算方式能够辐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
5.5 建立全流程连续协同的医疗服务供应链在互联网医院建设的背景下,线上医疗服务量将逐步攀升,虽然医患沟通能够打破空间限制,但如患者体格检查、检验检测等必要流程仍需要患者在院完成,有限的线下医疗资源将受到限制。因此,接下来,儿童互联网医院在不断丰富完善现有诊疗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还将积极寻找异地医疗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社会药店等线下实体机构进行合作,进一步拓展医疗服务供应链,使其与儿童互联网医院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服务便捷性与服务效率,为患者提供分层、协同、联合、全程、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等.关于印发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6] 21号[Z].2016.
|
[2] |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8] 26号[Z].2018.
|
[3]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8] 25号[Z].2018.
|
[4] |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卫规[2019] 004号[Z].2019.
|
[5] |
魏其濛.上海试行"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EB/OL].(2020-02-23)[2020-02-23].http://news.cyol.com/app/2020-02/23/content_18391060.htm.
|
[6] |
唐闻佳, 李晨琰."在家看病"真的实现了!上海首批6家公立医院挂牌互联网医院[EB/OL].(2020-03-02)[2020-03-02].http://www.whb.cn/zhuzhan/yiliao/20200302/329651.html.
|
[7] |
于广军, 钮骏, 王淑, 等. 基于微信平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 2015, 18(5): 13-15. |
[8] |
闫凤茹.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6): 296-298.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10.06.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