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20, Vol. 23 Issue (1): 68-71, 77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576

引用本文  

陆慧萍, 何倩影, 陈依, 等.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涵建设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 2020, 23(1): 68-71, 77.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576
LU H P, HE Q Y, Chen Y, et al. Exploration on the core elements of public health medicine 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gram in institute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China[J]. 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20, 23(1): 68-71, 77. DOI: 10.13688/j.cnki.chr.2020.19576

作者简介

陆慧萍, 主管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生命统计与教育培训研究, E-mail:apple0713@126.com

通信作者

袁东, E-mail:yuandong@scdc.sh.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12-0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涵建设思考
陆慧萍 1, 何倩影 2, 陈依 2, 孙蓉 2, 潘启超 2, 袁东 2     
1. 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620;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摘要: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包括公共卫生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进行试点,关于公共卫生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应包含什么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培训,都在摸索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文章就“规范化”为切入点,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涉及的师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主客体、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体系等内涵设计提出建议,旨在提供思路,以规范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建设。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师    规范化培训    内涵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师资选择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基地选择    教学管理体系    
Exploration on the core elements of public health medicine 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gram in institute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China
LU Huiping 1, HE Qianying 2, Chen Yi 2, SUN Rong 2, PAN Qichao 2, YUAN Dong 2     
1.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 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medicine capacity development, including public health medicine. Recently, the public health medicine 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gram in institute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China has been initiated. How to organize and implement public health medicine 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gram, the core elements, such as mechanism, contents, curriculum, delivery way, is the most essential areas to conduct creative job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jor connotation related to content, process, object, and management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better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andardized training program.
Keywords: public health physician    standardized train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stitute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eacher selection    education content    education process    base selec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近年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效应对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但区域传染病防控能力发展不平衡,慢性病发病快速上升,疾病负担严重,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相关疾病,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卫生等问题比较突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有效应对当前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都特别强调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不断完善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相适宜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医学人才培养,包括公共卫生医师的培养均要经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院校教育以课堂授课为主,以掌握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为目的。国内外医学人才培养的经验表明,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能够快速提升核心能力并成为合格的医师。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为快速提升我国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能力,满足合格临床医师标准提供了成功案例。美国和加拿大则规定临床医师需参加国家卫生机构组织的2~3年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成为公共卫生医师;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则委托医学行业协会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临床医师在公共卫生机构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1-2]

由于我国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职初期缺乏系统化的毕业后教育,调查普遍显示我国的公共卫生医师在毕业后的核心能力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设计并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

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内容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能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好地应对疾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也有利于探索科学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为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经验借鉴。

2018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方案(试行)》,指出规范化培训是公共卫生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要求学生毕业后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从事公共卫生相关业务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提高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和相应的临床基本技能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能力、临床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流等。

培训对象为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入职未满3年,具有全日制预防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或已从事公共卫生医师工作的人员。同时选拔职业道德高尚、公共卫生专业经验丰富、具有带教能力和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高年资(3年及以上)的中级职称医师作为指导医师。培训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培训基地原则上设在副省级及以上级别地区符合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员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中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实践3个阶段,完成2年的集中培训,对取得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按要求完成全部培训内容且结业考核合格的培训对象,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国家统一制式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2 教育培训的基本要素及其规范化建设内涵

我国的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完成高等院校教育后在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系统性教育培训。在国家下发试点工作方案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但在北京市、浙江省以及上海市黄浦区等地已开始探索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由于培训时长、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培训设计不同,不能达到同质化培训成果[4-6]。国家下发试点通知后,鼓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行政机构试点,为建立我国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学培训活动是复杂的、动态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包括培训对象、师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场所等要素;而规范化是指形成规范和实施规范的过程,包括研究制定、推行并不断优化的活动[1],对教育培训的各个要素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7],最终达到培训结果同质化的目的。规范化培训对“培训”和“规范化”两方面提出了要求。

师资作为教学主体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完善的师资准入标准是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师资作为教育培训过程的影响源,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其工作态度也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影响培训质量和培训工作成效[8]。通过统一的标准遴选师资,对师资进行培训和考评,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定期考核和动态监管机制是保证师资准入规范化的关键[9]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科学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内容规范化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需要将知识经验进行规范总结,以规范化的形式存在于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源中[10]。理论授课与非理论课程(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等内容,需要有机设计。研究显示,实验部分课程设计需要具备系统性,主线明确,以点带面,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以利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室教学任务[11]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计划实施、教师备课、上课、实习实训、测试等环节的全过程[5]。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应包括教师的讲课内容、授课形式,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及考核的规范化[12]。教学场所是教育培训开展的地点,是学生学习、实践、实习的场所。教学场所的规范化必须通过具有统一标准的制度进行审核和评定,其业务能力、专业设备和师资条件必须符合教育培训的需求。

教学管理体系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指挥中心,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前提和保障。科学地设置管理体系,明确各机构之间的管理机制和责权,将有效提高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及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合理的领导管理体系、健全的纲领文件、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的监控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的必要条件[13]

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

根据规范化培训的要素和内涵,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规范有效地开展师资遴选和师资培训,规范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规范地组织教学,规范地开展培训基地建设,以及规范地实施培训组织管理等是保证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只有规范实施,才能减少工作的不确定性,提高工作的效率,保证培训结果的同质化。

3.1 师资准入的规范化

师资的遴选和培训是确保整个培训质量的关键点之一。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方案,遴选职业道德高尚、公共卫生专业经验丰富、具有带教能力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带教师资,数量满足培训需求。各部分的主讲教师应为正在从事该领域的人员,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师资普遍没有专业的教学经验,须开展师资执教培训,以保证师资正确理解和讲授课件,使其具备教学人员的基本素质,具备将教学大纲和教案转化成课堂内容的能力,具备胜任课堂教学或指导学员实践操作的能力。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队伍满足国家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要求,而师资队伍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带教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也是师资考察的重点内容。截至目前,在培训基地、临床基地和各协同单位开展师资招募,完成了231名符合要求的师资遴选,平均年龄42岁,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67.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57.1%。组建了基础理论、临床实践、公共卫生实践3个方面35个专业教学组,设立了教学组长、教学秘书。通过成立教学组,要求组内师资共同备课,通过“老带小”的方式来促进组内师资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时,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基地组织了18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师资培训。同时,在上海市开展了二级师资培训,所有师资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以做到师资准入规范化的要求,也将定期对上岗的师资进行教学质量考察,并确认其是否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课和指导。

3.2 培训内容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内容须相对固定,国家方案要求学员培训期间完成3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包括了7门课程)、9个月的临床实践(涉及5个科目约15个科室的轮转)、12个月的公共卫生实践(涉及19个专业工作条线的实践)。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计方面遵循国家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在结合上海市公共卫生问题及需求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和完善相关培训内容,使培训具有地方特色。为了使培训内容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成立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审核和修正培训细则、教案等教学材料。培训基地要求各教学组细化教学大纲,编写具体教案以及制定相应的教学日历来规范教学中的培训主题、目标、要点、方法、学时分配和效果等。截至目前,各教学组已完成22个培训细则、546篇教案的编写。其中,基础理论模块完成101个教案编写,公共卫生实践模块完成445个教案编写。在临床或公共卫生实践培训中,规定了学员必须完成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重点疾病和操作实践的数量和质量。

3.3 教学过程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教学活动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授课或者带教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案所规范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大纲中的培训目标。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理论课授课老师或实践课程带教导师定期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如理论学习阶段通过理论课考试,实践阶段通过出科考试,培训结束后学员在完成培训大纲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参加教学基地统一组织的结业考试,最终结合考勤、过程考核、结业考核的结果颁发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实现规范化培训结果的同质化。

为保证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实施,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确定教学内容后,细化培训安排,编制了统一的教学日历,将教学内容固化成规范化的文字材料,以实现培训教学材料的标准化、统一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估、培训教师对学员知识掌握度评价的双向反馈机制掌握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培训基地编制了“学员手册”,内容包括课程表、培训大纲、学习实践情况记录、学员对教学质量和组织管理评分等。为加强教学管理,还制订了培训教学事故、差错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规范教学工作。同时,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培训按照教学计划实施,保证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培训效果。

3.4 培训基地的规范化

基地设置是开展规范化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要求,副省级及以上地区符合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作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培训基地应选择区域内符合培训需求的医院作为临床培训基地,并可根据实际选择其他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具备公共卫生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作为协同单位,共同承担培训任务。

基地是业务工作的练兵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需具备国家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培训科目的相关业务科室,门类齐全并且有较高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示教观摩、现场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因此,从规范化培训的空间维度来说,满足培训要求的基地必须具备相应规范化的教学场所,除配备一般教学的场所和软硬件设施,也需要具备实践技能操作的设备。因此,开展规范化培训的基地应配备培训需要的示范教室、公共卫生实践教学设备设施、计算机等工作学习条件,具备专业书籍和期刊、科技文献信息检索系统与监测信息系统,满足学员在实践学习阶段的需求,通过“干中学、学中干”的过程,实践出真知。除了硬件设施,基地也需具备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培训管理部门和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并具备能够协助安排解决学员的食宿等后勤软实力。

上海市根据国家要求,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为核心培训基地,出台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对基地的科目设置、能力和保障、师资申报基本条件作出了规定。通过专家实地评审的方式对基地进行了审核认定,也明确了对基地的组织机构管理、培训条件保障、师资建设和学员管理方面的要求。在试点期间,上海市将2所高校、3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和1家传染病专科医院、5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为协同基地,以满足教学需求。定期对基地实行考核,对不合格基地实行退出机制。

3.5 管理体系的规范化

纲领性文件是培训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依据,针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将培训管理体制、程序、方法用制度和条例的方式确定下来,可以使这些制度和条例相互配套、互相协调,并全面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为了规范上海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包括总则、组织管理、培训基地、培训和考核、保障措施和附则。《办法》要求将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框架,该《办法》出台将保障上海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规范实施、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着力加强教学质量控制,通过专家组开展教学材料质量控制、听课、考核督导。基地管理人员根据学生出勤率、教师到岗情况,以及建立培训效果指标体系来监督一线教学情况,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综上,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医学毕业生快速提高专业能力,巩固在高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在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可借鉴各方的经验,在师资选择、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基地设置、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设计。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刘琮玮, 王慧, 孙美平, 等. 国内外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进展与现状[J]. 首都公共卫生, 2012, 6(3): 129-133. DOI:10.3969/j.issn.1673-7830.2012.03.009
[2]
COLE K, SIM F, HOGAN H.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J]. Public Health Rev, 2011, 33(1): 87-104.
[3]
袁东, 何倩影, 王英, 等. 公共卫生医师毕业后教育与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能力提升[J]. 上海预防医学, 2018, 30(10): 824-827.
[4]
王慧, 孙美平, 侯宏, 等. 北京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设计与启动试行[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7): 991-994.
[5]
杨敬, 李勤.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J]. 继续医学育, 2012, 26(7): 1-6.
[6]
周建军, 王烨菁, 郭亮, 等. 上海市黄浦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 2017, 20(4): 341-344.
[7]
王邦田, 魏萍, 何飞英.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践与"规范化"建设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7): 36-37.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08.07.018
[8]
陈小润, 周蓉, 黄葭燕, 等. 带教老师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的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16, 19(1): 4-8.
[9]
姚倩. 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现况与展望[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10): 253-253. 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9.10.244
[10]
胡慧兰. 论教学中规范化与个性化的有效融合[J]. 黑河学刊, 2018(3): 127-128. DOI:10.3969/j.issn.1009-3036.2018.03.057
[11]
黄芳. 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验室培训问题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3): 4-5. 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6.03.003
[12]
谭强. 浅谈系部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4): 148.
[13]
李欣.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J]. 长春大学学报, 2002, 12(5): 99-100. DOI:10.3969/j.issn.1009-3907-B.2002.0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