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医药卫生供给侧改革。医药卫生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包括模式改革、体制改革、结构改革3个方面的系统工程[1]。《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广东省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标中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点,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点。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第一,缺乏新时代背景下及“十三五”期间对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例如:骆泽深[2]的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2001—2010年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逐步提高,规模报酬递减;唐齐鑫等[3]利用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2015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效率排名全国第六;孙健等[4]对2014年广东省各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个市卫生资源配置DEA有效,2个市规模报酬递减。第二,缺乏对广东省总体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长期纵向对比分析。所以,本研究不仅对广东省2017年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效率进行整体和分区域分析,而且对2002—2017年广东省总体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纵向比较,以期推进广东省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和医药卫生供给侧改革,同时为提高广东省内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卫生资源相关数据来源于《2017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03—2016年广东省卫生统计简明资料》,以及原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省及各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其他相关资料。
1.2 方法假定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报酬可变,运用DEA中的BCC模型[5],基于产出导向,使用DEAP软件测算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DEA是一种对具有相同性质投入和产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比较投入产出比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6]。DEA可用于处理多个输入和输出的问题,且不受不同尺度影响[7]。BCC模型可将综合效率细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8]。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是在给定投入数量下,实际产出与理论最大产出之比;规模效率是指DMU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之比;纯技术效率是指DMU受管理与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后的生产效率。
1.3 指标选择本研究根据DEA评价指标选择应具有核心性、代表性、确定性、独立性和敏感性的原则,在听取专家意见和结合《2017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口径的基础上,以广东省21个城市的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为研究对象,以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为投入指标,与之对应的诊断人次和入院人次为产出指标。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个城市。
2 结果 2.1 2017年广东省各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横向比较各地级市中,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均以广州市最多,且数量几乎均远超其他城市,粤东地区的潮州、汕尾投入和产出指标相对较低。卫生资源配置投入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其产出指标相对也较高。21个城市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的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2017年广东省21个城市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情况 |
![]() |
将表 1中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代入BCC模型,计算2017年广东省21个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值和松弛量。结果显示,21个城市卫生资源配置:5个市DEA有效,5个市DEA弱有效,11个市DEA无效;规模收益递减的有5个,规模收益递增的有11个。广东省9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卫生资源配置:3个市DEA有效,2个市DEA弱有效,4个市DEA无效。深圳、佛山、茂名、清远、中山市卫生资源配置DEA相对有效,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且松弛量为0,说明这5个市技术和规模均有效,卫生资源投入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达到了最佳产出值。广州、珠海、潮州、汕尾、云浮5个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为DEA弱有效,其技术效率=1,技术有效,规模效率 < 1,规模尚有改进的空间。其中广州市的规模报酬递减,说明扩大规模的边际收益在减少,应考虑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珠海、潮州、汕尾、云浮4个市规模报酬递增,其扩大规模的边际收益增加,可选择适当扩大规模。韶关、汕头、江门、湛江、肇庆、惠州、梅州、河源、阳江、东莞、揭阳11个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相对无效,其技术效率小于1,规模效率小于1,技术和规模均无效,投入冗余,产出松弛量不全为0,表明这些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见表 2。
表 2 2017年广东省卫生资源的效率值和松弛量 |
![]() |
对非DEA有效城市的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进行DMU投影分析,列出相对无效市要达到卫生资源最优配置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值,并得到投入和产出的理想值。这些DEA无效城市的投入基本都是冗余状态:其中韶关、河源和阳江市冗余相对较少,肇庆、惠州和梅州市冗余较多。DEA无效城市产出指标均存在诊疗人次或入院人次不足。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惠州市2017年相对于总体有效水平,机构冗余1 663个,床位冗余3 414张,卫生技术人员冗余4 980人,当投入指标不变时,达到DEA有效需要增加入院人数13.3万人次。见表 3。
表 3 DEA相对无效城市卫生资源投入产出的实际值与理想值 |
![]() |
2002—2017年,广东省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总诊疗人次和总入院人次分别从36 526个、180 791张、264 667人、36 527.5万人次和422.2万人次增加到49 926个、492 113张、709 894人、83 562.0万人次和1 634.5万人次。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逐年递增,与2002—2017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逐年递增趋势一致。见表 4。
表 4 2002—2017年广东省卫生资源投入产出 |
![]() |
利用BCC模型对广东省2002—2017年卫生资源整体配置进行效率分析,结果显示:2007、2009、2012、2013、2014、2017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DEA相对有效,规模报酬不变;2002、2003、2004、2005、2008、2010、2015、2016年DEA弱有效,规模报酬递增,说明在当前规模下这8年所投入的卫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2006、2011年DEA相对无效,规模报酬递增,未达到最佳利用状态。2002—2017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值和松弛量见表 5。
表 5 2002—2017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值和松弛量 |
![]() |
广东省整体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地区间差异较大。纵向来看,广东省2002—2017年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与骆泽深[2]的研究2001—2010年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效益递减的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骆泽深选取诊疗人次和床位使用率为产出指标,与本研究产出指标不一致,导致结果有差异。横向来看,广东省21个城市中,深圳、佛山、茂名、清远、中山市卫生资源配置为DEA有效,达到了现有投入下的最大产出。而肇庆市医疗卫生配置的综合效率仅为0.714,综合效率在0.7~0.8的还有汕头、汕尾、河源、阳江和潮州市,说明这些城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仅佛山、中山、深圳市达到了DEA有效,粤东、粤西、粤北均有未达到DEA有效的城市,粤东地区无城市DEA有效。说明广东省应该综合考虑各市的具体情况,对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区考虑增加投入以适应医疗卫生需求,对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地区考虑控制规模,适当减少投入,改进管理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以提高配置效率。
3.2 推进分级诊疗,提高基层卫生资源利用率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投入过多,没有相匹配的产出,是造成2017年广东省部分城市及2006、2011年DEA无效的主要原因。结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1年—2017年医疗机构出院人次》和《2011年—2017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分析冗余原因,发现居民就医主要集中于医院等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将分级治疗列为五大重点任务之首。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北京、广州两地社区患者对分级诊疗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患者对分级诊疗了解程度偏低,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满意度有待提高[9]。政府应当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监督医联体落实分级诊疗,准确定位不同级别机构在分级诊疗中的责任,打破僵局,激励全科医师培养工作,科学、合理投入基层卫生建设,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最终极大地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3.3 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7年广东省21个城市中8个市诊疗人数不足,3个市入院人数不足,在投入冗余的情况下产出不足,一定程度上说明医院需要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广东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应当积极探索相应管理措施,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在新时期背景下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10]。要发展“互联网+医疗”模式,利用大数据的撷取、管理、处置、归纳优势,推动医院医疗质量统计分析,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医院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11]。
3.4 实施供给侧改革,整合现有资源,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卫生资源互融互通2002—2017年广东省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增长,但产出不足导致DEA无效的情况隔年出现,说明虽然政府部门重视卫生建设投入,但广东省未形成长期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政府应考虑卫生资源配置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供给侧改革,提高医药卫生供给质量,更多地将财政投入转向产业内涵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和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加快人才体系建设,促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开拓多元化办医渠道。医疗卫生机构应在管理上下大力气,如高质耗材以用代领,减少库存,实现网上申报使用计划,有效整合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品质,向高服务、高水准的医疗目标前进[12]。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和惠州市是广东省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粤港澳三地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医疗制度,医院也各具特色[13]。广东省应当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优化自身卫生资源配置,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学习香港国际化的医疗制度及与国际接轨的药物、医疗器械等准入制度,以及澳门完善的社区医疗网络。例如: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卫生资源交流会议,组织人员到港澳卫生机构考察学习,推动粤港澳医疗融合等。粤港澳三地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大湾区的大健康、大融合。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赵云. 基本医药卫生服务提供模式比较及其政策演变[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 35(11): 801-803. |
[2] |
骆泽深.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 30(5): 727-729. |
[3] |
唐齐鑫, 鞠启明, 鲁锋, 等.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效率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8, 45(6): 1043-1047. |
[4] |
孙健, 文秋林, 朱红玉. 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利用效率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16, 30(9): 30-34. DOI:10.3969/j.issn.1003-2800.2016.09.009 |
[5] |
BANKER R D, CHARNES A, 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 Sci, 1984, 30(9): 1078-1092. DOI:10.1287/mnsc.30.9.1078 |
[6] |
刘景章, 王晶晶. 广东省公共卫生支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产经评论, 2015, 6(5): 148-160. |
[7] |
SEIFORD L M, THRALL R M. Recent developments in DEA: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frontier analysis[J]. J Econometrics, 1990, 46(1-2): 7-38. DOI:10.1016/0304-4076(90)90045-U |
[8] |
COOKA W D, SEIFORD L M.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thirty years on[J]. Eur J Oper Res, 2009, 192(1): 1-17. |
[9] |
严宝湖, 季文君, 吴欣. 社区患者对分级诊疗满意度的文献综述:以北京、广州两地为例[J]. 价值工程, 2016, 35(31): 255-257. |
[10] |
周丽芳, 孔令乾, 韦波, 等. 西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为例[J]. 卫生经济研究, 2016(6): 22-25. |
[11] |
黎春萌. 大数据时代医疗质量管理与制度建设的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21(23): 83-84.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8.23.035 |
[12] |
逯爱珍. 试论公立医院供给侧改革[J]. 经济师, 2018(7): 231-232. DOI:10.3969/j.issn.1004-4914.2018.07.128 |
[13] |
谢宝剑. "一国两制"背景下的粤港澳社会融合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2(5): 194-200. DOI:10.3969/j.issn.1000-9639.2012.05.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