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疾病预防控制分会, 上海 201821;
3. 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监督所, 上海 200031;
4.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常州 213003;
5.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学组, 上海 201800;
6.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7.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济南 250012;
8.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16;
9.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2;
10. 健康相关重大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0032
2.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Shanghai 201821, China;
3. Institute of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Shanghai 200031, China;
4. Chang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angzhou 213003, Jiangsu China;
5. Department of Grassroots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Group,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Branch of 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6.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7.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Shandong China;
8.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9. School of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Anhui China;
10.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ocial Risks Governance in Health, Shanghai 200032, China
妇女保健(以下简称“妇保”)服务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覆盖范围、质量和公平性是影响妇保服务效果(即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因素[1-3],健全的妇保服务可以控制某些疾病的发生,从而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外对于妇保服务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中某一方面,如针对公平性的研究[4-6],或服务质量的研究[7-8],较少综合服务种类、质量及公平性等多方面评估妇保服务状况的研究。
本研究拟围绕北京市和上海市妇保工作,分析两地服务健全程度的差异,探讨健全妇保服务的重要意义及其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探索定量综合评价妇保服务健全程度的可行性。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详见本期《京沪妇女保健服务的公平性简析:基于文献分析视角》《妇女保健服务的覆盖程度》《妇女保健服务的定量可考核程度》3篇系列文章。
1.2 研究思路在前期得到服务提供不公平性严重程度评分的基础上,转化得到服务提供公平程度的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适宜程度=(1-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不公平性的严重程度评分/5)×100%。针对特定妇保领域的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得出其服务覆盖程度、定量可考核程度及公平程度基础上,结合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计算可以综合评估某一问题的服务健全程度[9]。根据问题-类型-领域的关系[10],将各问题的健全程度平均加权可得到育龄期、孕产期等类型的服务健全程度,最后结合不同类型的权重,加权计算可得到妇保领域的服务健全程度。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分析京沪两地2000—2017年妇保服务健全程度的变化趋势与差异。使用Excel 2013进行摘录、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服务健全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
2 结果 2.1 京沪妇保服务健全程度趋势演变分析如表 1所示,2017年上海市和北京市妇保服务健全程度与2000年相比分别提升了19.1%、25.8%,服务健全程度均达到较好水平,上海市略优于北京市,提示两地的妇保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公众的需要。其中,北京市的健全程度在2000—2014年增长缓慢,15年间增加了6.6%,2015—2017年3年间则增加了5.2%;上海市的服务健全程度在2000—2004年增长幅度较快,增幅达13.7%。京沪两地的健全程度在2004年差距最大,上海市比北京市高了16.8个百分点,提示上海市对妇保服务的重视与完善程度要优于北京市。
表 1 2000—2017年京沪妇女保健服务健全程度及孕产妇死亡率 |
![]() |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孕产妇死亡率与服务健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573,P=0.013),而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与服务健全程度同样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0.711,P=0.001)。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北京市妇保服务健全程度对孕产妇死亡率变化的解释程度为27.0%,上海市妇保服务健全程度对孕产妇死亡率变化的解释程度达到42.3%(表 2),提示服务健全程度逐渐提高可带来健康结果指标的不断改善,即孕产妇死亡率的逐渐下降。
表 2 京沪妇女保健服务健全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回归分析 |
![]() |
公共卫生应提供覆盖所有公众的预防保健与必要的医疗服务,以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需求,并通过对服务内容作出与时俱进的明确规定,不断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11]。随着京沪两地各类妇保服务的广泛提供,定量考核指标的完善,服务公平性的不断提高,两地妇保服务基本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研究结果显示,京沪妇保服务的健全程度分别由56.9%、64.3%上升至71.6%、76.6%。朱丽萍等[12]、孙翠娟等[13]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相同的观点。
3.1.2 京沪妇保服务健全的决定作用逐步显现在妇保服务逐渐健全的过程中,京沪两地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两者呈较强负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5),提示妇保服务健全程度的完善能够促进健康结果的改善。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揭示的运作规律,服务属于过程子模,会与管理机制各方面的可落实程度,共同直接作用于结果子模,对健康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服务过程也会受到管理运行、组织架构、资源配置等结构子模的直接制约[14-15]。因而得益于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程度、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以及组织体系完善程度的不断提高,妇保服务的健全程度也逐步增高,能够有效解决妇女人群各阶段可能会遇到的主要健康问题,从而改善妇女的健康水平。《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公共卫生绩效体系构建》结题报告显示,京沪两地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分别由23.9%、30.5%上升至46.1%、57.9%,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分别由32.4%、41.1%上升至50.6%、64.6%,从而促进了妇保服务的不断健全。因此,课题组认为适宜的妇保体系应做到服务健全、满足需要、覆盖全人群和主要公众健康问题,确保城乡、不同族群、不同区域、不同收入人群获得服务的公平性。
3.1.3 北京市妇保服务健全的决定作用不如上海市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妇保服务健全程度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程度低于上海市(解释程度分别为27.0%、42.3%),且孕产妇死亡率也高于上海,这可能是由于北京组织架构的健全、管理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不到位引起的,因而妇保服务健全程度等多方面对健康结果改变所起的综合作用程度不高。课题组的并行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50.6%)、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46.1%)等均低于上海(分别为64.6%和57.9%)。因此,可以认为北京市由于妇保服务尚未完全健全、管理机制的可行程度不高等因素对健康结果的综合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1.4 京沪两地还需重点完善服务的公平性,并加强服务的落实到位虽然京沪两地妇保服务的健全程度较高,但距离适宜标准仍有30%左右的差距。主要由于妇保服务在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仍存在不公平的现象[16],研究结果中也显示,北京市和上海市两地服务公平性适宜程度均未达到50.0%,仍有较大进步空间。未来应采取多种措施重点解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等服务公平性不足的问题,实现妇女保健服务对全人群的覆盖。此外,京沪两地仍需加强服务的有效落实。课题组的并行研究亦显示,京沪两地职责明确程度(分别为23.7%和28.0%)、管理与监控机制的可行程度(分别为17.8%和19.7%)、资源配置的适宜程度(分别为38.0%和49.3%)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落实到位。
3.2 综合量化评估服务健全程度是可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京沪两地妇保服务健全程度上存在差异,体现了综合定量评价健全程度的可比性。同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服务的逐渐健全可带来健康结果的不断改善,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后续可进一步运用上述思路综合量化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等其他领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健全程度。但孕产妇死亡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服务健全程度这一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能够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未来还需综合资源配置、管理运行、服务等多因素进行探索分析。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1] |
TAREKEGN S M, LIEBERMAN L S, GIEDRAITIS V. Determinants of maternal health service utilization in Ethiopia:analysis of the 2011 Ethiopian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J].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14, 14: 1-13. DOI:10.1186/1471-2393-14-1 |
[2] |
田园, 蒋泓, 钱序. 改善孕产保健服务公平、可及和质量的政府规制过程:基于上海经验的回顾与评述[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12): 24-29.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2.12.006 |
[3] |
RUTAREMWA G, WANDERA S O, JHAMBA T, et al. Determinants of maternal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in Uganda[J]. BMC Health Serv Res, 2015, 15: 271. DOI:10.1186/s12913-015-0943-8 |
[4] |
李雅梅.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D].天津: 南开大学, 200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J015515
|
[5] |
SAY L, RAINE R.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equalities in the use of maternal health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xamining the scale of the problem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7, 85(10): 812-819. DOI:10.2471/BLT.06.035659 |
[6] |
施燕, 安娜, 顾骞, 等. 上海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6): 285-286. DOI:10.3969/j.issn.1007-953X.2010.06.018 |
[7] |
罗荣, 金曦, 杨琦, 等. 主客观结合法在妇幼保健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评价指标筛选中的运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08, 25(6): 596-598. DOI:10.3969/j.issn.1002-3674.2008.06.012 |
[8] |
LANE D S, KELMAN H R. Assessment of maternal health care quality: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 issues[J]. Med Care, 1975, 13(10): 791-807. DOI:10.1097/00005650-197510000-00001 |
[9] |
陶莹, 李程跃, 于明珠, 等. 公共卫生体系要素的确认与研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18, 21(3): 207-213. |
[10] |
郝模, 李程跃, 于明珠, 等. 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思考与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 2017, 29(12): 905-910. DOI:10.3969/j.issn.1004-9231.2017.12.001 |
[11] |
王宇, 杨功焕. 中国公共卫生:理论卷[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3.
|
[12] |
朱丽萍, 董海燕, 秦敏, 等. 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管理及成效[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12): 1607-1608. |
[13] |
孙翠娟, 钮文异, 刘静, 等. 2013-2015年北京市某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6, 10(5): 213-217. |
[14] |
郝模. 卫生政策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0-33.
|
[15] |
ELLENCWEIG A Y. Analysing health systems:a modular approach[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
[16] |
焦娜.徐汇区基本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研究[D].上海: 复旦大学, 201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46-101542669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