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18, Vol. 21 Issue (5): 393-396  DOI: 10.13688/j.cnki.chr.2018.18302

引用本文  

吴晓峰, 郭小毛, 诸葛立荣. 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运营实践与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 2018, 21(5): 393-396. DOI: 10.13688/j.cnki.chr.2018.18302
WU X F, GUO X M, ZHUGE L R.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first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 in China[J]. 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18, 21(5): 393-396. DOI: 10.13688/j.cnki.chr.2018.18302

作者简介

吴晓峰, 高级经济师, 硕士, 主要从事医院综合管理研究, E-mail:xiaofeng.wu@sphic.org.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5-25
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运营实践与思考
吴晓峰 , 郭小毛 , 诸葛立荣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 上海 201315
摘要: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医疗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3年的运营,医学、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文章通过总结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如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机制,创新投资机制和运营模式,坚持"国际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等,提出医院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质量和安全、人才培养和设备的运营维护,为各地在建或即将开业运营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提供借鉴。
关键词质子重离子医院    建设与运营    管理理念    创新实践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first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 in China
WU Xiao-feng , GUO Xiao-mao , ZHUGE Li-rong     
Shanghai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 Shanghai 201315, China
Abstract: As the only medical institute with proton and heavy ion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in China,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endeavor and three years' operation, Shanghai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SPHIC) has achieved effective results in medical treat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By summarizing related experience of SPHIC, for example, establishing rigorous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nnovating investment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pattern, and insisting marke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ncerns of hospital management, such as quality improvement, medical safet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equipm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se are good references for other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s both under construction and about to open.
Keywords: proton and heavy ion cente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concept    innovative practice    

运用质子或重离子射线治疗肿瘤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具有杀癌效果好、毒副作用小、局部控制率高等特点[1]。2014年之前,国际上仅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质子或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2]。建设质子重离子医院,不仅能大幅提升我国肿瘤治疗水平、造福肿瘤患者,也能使我国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位于该领域的世界“制高点”。质子重离子技术的尖端性、复杂性、高难度性及所需的高投入,加之该技术在国内无先例可循,决定了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会面临众多的未知和困难。

经过10余年努力,上海市于2014年全面建成国内首家、全球少数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于2015年正式开业。它充分利用国内首套、全球第三套质子重离子“一体机”的先发优势,在医学、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8年5月,已收治近40种肿瘤的1 310例患者,年收治量环比增幅均超过40%。总体而言,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不良反应均在合理、较低的范围内[3]。医院部分质子重离子治疗肿瘤的规范已成为相应领域的国际标准,医院自主研发出多套质子重离子配套的辅助治疗设备。本文介绍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开业以来的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创新实践,为各地在建或即将开业运营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提供借鉴。

1 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管理实践 1.1 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把项目技术路线的科学决策关

一家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引进何种技术路线。质子技术相对成熟,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运营质子治疗中心52家,治疗患者10.6万例[4],单套系统设备的价格优势较为明显。从技术发展趋势看,重离子技术处于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最尖端,精度高、疗程短、疗效好,尤其对抗拒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难治性肿瘤疗效显著,其放射生物学效应也显著强于质子。截至2013年底,全球已运营的重离子治疗中心仅6家,治疗患者1.3万例[4],但重离子系统设备研发成本高、技术投入大。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广泛听取海内外医学、核物理学等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并结合大多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对单套质子设备和质子重离子技术相结合的系统设备进行逐项详细比对和严谨论证的基础上,本着所引进的系统设备必须符合科技尖端(当时最尖端设备可根据不同需求分别产生质子和重离子2种射线),全球领先(充分应用最先进的重离子技术,而非仅仅跟随发达国家重复质子应用),有助于我国的肿瘤治疗技术走在国际前列(在为数不多的重离子治疗机构中寻求治疗突破并实现技术引领)的考虑,经过近30次专家咨询会、专题研讨会和专家论证会,确定引进“质子+重离子”技术路线。按照坚持技术先导、立足前沿的原则,把符合国际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发展趋势作为技术路线和系统设备引进的主要考量标准,在系统设备国际招投标过程中,面对各方利益诉求,对该领域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制造商进行了严谨缜密的筛选,历经6个多月9轮谈判,最终与德国某公司签订了系统设备合同,引进德国生产的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一体机”。3年的运营实践证明,在项目技术路线和系统设备引进的抉择过程中,一套严谨科学、坚持原则的决策机制是所建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关键因素。

1.2 创新投资机制和运营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和医院、研发中心“一体化”管理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开业前,全球仅有12.29万人接受过质子重离子治疗,且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的普及有限,除了质子重离子技术研发成本高、运营维护保养成本高、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其普及还受限于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接纳患者的容量(德国、日本质子重离子中心近几年年诊疗人数为500~700人[5]),故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计划成熟运行后年诊疗人数在800~1 000例,但是,即使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多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由于需要高额投资和形成回报的周期长,社会资本一般不愿意参与此类项目的投资,即便是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展这类项目,走的也都是“国家战略”路径。他们往往以“国家研究中心”的名义,通过政府支撑来推进质子重离子项目建设。为切实掌握并运用好这一尖端放射治疗技术,避免投资方急于谋求短期的投资回报,上海市通过以政府为支撑、发挥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探索建立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机制来推动项目建设。鉴于重离子技术相对年轻、临床病例相对较少,通过追赶完全有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市专门与质子重离子医院同步成立了“上海市质子重离子临床技术研发中心”,与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高度融合”,依托并充分利用肿瘤医院在肿瘤诊治领域的丰富资源开展临床运营,加强相关临床治疗、新技术研发,进一步深化对质子重离子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

1.3 坚持“国际化管理、市场化运行”,主动接轨国际标准,全方位提高诊疗服务与质量

在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保持国际领先的同时,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在成立半年后即启动“国际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的评审工作,全面梳理医院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与标准。2017年9月,经安全、质量、服务、管理和运营等维度的评审,医院顺利通过了JCI(第六版)国际认证,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通过JCI认证的质子重离子中心。医院始终按“国际化管理、市场化运行”模式,稳步推进临床诊疗安全、质量保证、患者服务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每位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的患者都必须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团队讨论通过,每一项治疗计划都必须经过放射治疗医师、放射物理师多轮把关,指定专人负责并持续做好定期随访,对参加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注册临床试验的35例患者,免除患者来院随访的检查费用。随访这些患者近4年,除1例患者2017年因突发脑血管疾病离世外,其他34例患者随访近4年的生存率达97.1%,全部临床试验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达91.4%。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门诊始终按国际模式施行全预约制就诊,每一位门诊患者的接诊时间不少于20 min。医院充分借助“互联网+”手段,开通质子重离子患者诊疗咨询服务平台,为海内外患者提供免费远程指导及就诊前咨询服务。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深化与商业保险机构的合作机制,已有22名外籍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患者、79名海内外商业医疗保险参保患者慕名来院接受治疗。

1.4 根据业务和学科发展实际,创新设置并适时调整内部管理架构

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任务,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对内部科室的架构先后进行了3次调整。在医院试运行及开业初期,为充分发挥引进的外籍首席物理师在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调试和验收、临床试验及开业后治疗质量与安全保证中的作用,医院打破惯例,独立设置了放射物理科,使该科专家团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释放。放射物理团队围绕优化治疗流程、提高束流使用效率、增加质子重离子治疗容量等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质量、增进效率。目前患者每次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平均时间已缩短至12.5 min,质子重离子区日治疗患者量最高达66人次,已接近国际同类机构治疗峰值的75人次/d,医院年收治患者数量也已接近运营5年以上的质子重离子治疗机构的水平[6]。经过一年半的临床实践,随着患者治疗数量的快速增长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发现在1个放射治疗科内设置多个主诊组的组织架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放射治疗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医院将原来1个放射治疗科调整为头颈部、胸部、腹盆部3个放射治疗科,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科专业能力与优势,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和机制。在临床工作平稳运行2年后,面对需进一步深化质子重离子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推进这一高端放射治疗技术在国内推广运用并服务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任务和机遇,为了做实质子重离子临床技术研发中心,发挥科研研发对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技术转化应用和系统设备研发的作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专门设立了研发部,并由引进的美籍首席物理师担纲主任,启动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研发项目。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改革原来的年薪制,实施新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全面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鼓励创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医院的年收治患者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临床诊治工作稳步实现“质”与“量”的双提升。通过3年的实践探索,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离子技术优势,围绕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这5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并对胰腺癌开展重点临床研究,开业3年来,累计收治1 263例患者,其中,第一、二、三年各收治患者283例、403例和577例。

1.5 鼓励临床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成效与系统设备的自主研发水平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积极做好、做实临床研究与研发创新,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临床诊疗的创新方面,医院临床团队根据临床病例积累的疗效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围绕运动靶区呼吸门控技术应用、不同肿瘤质子重离子治疗的剂量给予方法和最佳治疗模式等临床关键问题,联合国内外相关治疗及研究机构开展了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建立减少质子重离子治疗次数、提高重离子治疗比例的中国“本土化”诊疗方案。目前,前列腺癌的重离子放射治疗次数已从起初的23次减少至16次,并正积极开展剂量递增的第三期研究。复发性头颈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由原来的质子治疗28~33次调整优化为目前的重离子治疗18~24次。鉴于质子重离子治疗肺癌和乳腺癌在无创且可大大降低后期放射损伤方面的优势,临床团队重点推进了质子重离子治疗微小实性结节性肺癌和乳腺癌的技术攻关,已成功收治微小肺癌22例(其中最小病灶0.6 cm)和乳腺癌20例。

在质子重离子治疗辅助设备研发方面,医院放射物理团队结合临床诊疗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旋转治疗床、等中心旋转治疗椅及质子重离子治疗限束设备等治疗辅助设备。旋转治疗床、等中心旋转治疗椅的临床使用,增加了临床医师对患者质子重离子射线入射角度的选择,满足多角度质子重离子的照射需求,拓展治疗系统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治疗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质子重离子治疗限束设备的应用使质子重离子射线更为精准、锐利,更加适用于眼部肿瘤的质子重离子治疗。在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设备的信息系统更新研发方面,医院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套更适合质子重离子的治疗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临床使用。该套系统替代了医院原先使用的国外版本,极大地提高了与医院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的匹配度。在确保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运行稳定方面,医院联合有关高校开发了国内首套针对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了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效率。目前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开机率保持在96.6%,辅助系统设备开机率保持在99.9%。

1.6 践行人才“引育并重”理念,同步推进引进海外人才和培育本土人才,持续增强人才厚度

结合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和放射物理等重点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面向国际启动了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先后从海外引进高层次放射治疗医师、放射物理师、剂量师、技师等15人,通过为其提供经费和团队保障,确保海外高层次专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海外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不断充实也为本土化人才培育夯实了基础。在本土化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医师的培养和职业发展方面,医院不以学历、职称为单一标准,以专业能力、工作实绩等为“标尺”,在医院内设立主诊、主治和住院医师三级放射治疗医师晋升制度,并实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子重离子区住院总医师轮岗等制度,加速提升年轻医师的质子重离子诊疗水平及能力。在“本土化”物理师的培养方面,医院联合复旦大学开创并做好连续四届放射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培养,迄今已有10多名优秀毕业生加入医院,同时,医院专门针对在院年轻物理师制定了专题性培养计划,打造中国首个质子重离子放射物理师培养体系。此外,医院还积极探索物理师职称制度,构建包含首席物理师在内的5级物理师职位(职称)架构及晋升机制,为我国第一代本土化的首席物理师培育提供保障。3年来,一批骨干人才在各自领域显露头角,1人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次入选“上海市千人计划”,2人次荣获市政府“白玉兰纪念奖”,1人次荣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1人次入选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次荣获“张江创新创业人才”奖,1人次荣获“张江优秀人才”奖,1人次荣获“2016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1人次荣获国际电工协会“1906 Award”,1人次入选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人次入选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

2 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正式开业3年以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在临床诊治、临床研究与创新、人才梯队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证明医院的这些创新实践有利于对质子重离子技术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加快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带动质子重离子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并为目前国内热度持续高涨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的投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符合国情、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医院的建设和运营过程表明,质子重离子医院的建设及平稳运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医院正式开业运营的这3年,也是国内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备受各方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的3年,其间,也不可避免存在着建设盲目跟风、投资急于求成的现象。为了推动质子重离子医院和质子重离子技术在国内得到更高质量的发展,医院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2.1 关注质量和安全

质量和安全永远是质子重离子医院能否立足并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只有在确保临床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临床病例和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结合临床应用研究,不断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并提高束流使用效率,才能有效提升质子重离子的疗效和安全性,扩大质子重离子治疗容量,提升临床收治效率。反之,忽视质量和安全而去盲目追求收治数量和经济上的效益,将难以弥补对患者个体、医院和质子重离子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后果。

2.2 重视人才培养

随着潜在的外部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一家质子重离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相应核心专业人才梯队的厚度,以及由其带来的质子重离子(尤其是重离子)临床应用创新和系统设备自主研发成果。如何进一步聚焦重点病种和发挥重离子技术优势,并加强质子重离子放射物理、放射治疗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后备骨干人才卓有成效的系统培养至关重要。

2.3 注重设备的运营维护

质子重离子治疗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质子重离子医院的“生命线”。始终保持系统设备高开机率、稳定运行是所有质子重离子医院都必须直面的问题。除了组建专业的维修保护团队,持续提升设备维护水平,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流程,确保备件及时供应之外,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设备运行维护的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是系统设备生产和使用双方需共同探索的问题。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蒋国梁. 对国内质子重离子放疗热的评述[J]. 肿瘤防治研究, 2017, 44(3): 159-161.
[2]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 国内外质子重离子项目进展情况研究[J]. 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 2015(12): 1-5.
[3]
佚名. "治癌利器"十年磨一剑, 三年实现技术"弯道超车"[N].解放日报, 2018-05-08(3).
[4]
东方网.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将开业中国进入立体定向爆破肿瘤时代[EB/OL].[2015-05-08]. http://sh.eastday.com/m/20150507/u1ai8700961p2.html.
[5]
PARTICLE THERAPY CO-OPERATIVE GROUP. Patient statistics[EB/OL].[2018-05-15]. https://www.ptcog.ch/index.php/patient-statistics.
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运营实践与思考
吴晓峰 , 郭小毛 , 诸葛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