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资源  2018, Vol. 21 Issue (4): 342-345  DOI: 10.13688/j.cnki.chr.2018.18167

引用本文  

王晓影, 张海斌. 浅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J]. 中国卫生资源, 2018, 21(4): 342-345. DOI: 10.13688/j.cnki.chr.2018.18167
WANG X Y, ZHANG H B. Simple analysis of medical service price management in public hospitals[J]. Chinese Health Resources, 2018, 21(4): 342-345. DOI: 10.13688/j.cnki.chr.2018.18167

作者简介

王晓影, 会计师, 大学本科, 主要从事医院经济管理研究, E-mail:wxy4156@163.com

通信作者

张海斌, E-mail:zhb7611@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3-19
浅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
王晓影 , 张海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财务处, 上海 200011
摘要: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主要包括: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和耗材收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服务收入将成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主要保障。文章借助态势(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法对当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论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态势分析    公立医院    医疗服务    价格管理    
Simple analysis of medical service price management in public hospitals
WANG Xiao-ying , ZHANG Hai-bin     
Financial Department, 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 The medical income of public hospitals in China mainly comprises medical service income, drug income, and consumable income. With the deepening of medical system reform, medical service income will become the main guarantee for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hospitals. In this article, 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price management in public hospitals, discu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price manage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Keywords: SWOT analysis    public hospital    medical service    price management    

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向社会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的标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是政府宏观调控医疗服务供需平衡的手段,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对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卫生事业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卫生价格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医疗服务的价值不完全由市场实现,国家的价格政策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形成,卫生事业的福利性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来体现[1]。由于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我国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以弥补医院的运营成本。随着“以药养医”局面的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入作为公立医院弥补成本的主要来源,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水平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用态势(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分析法分析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探究解决目前管理实践中问题的方法。

1 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此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取消药品加成对医疗机构收入有着重大的影响,这意味着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将由过去的“医疗服务、药品加成、政府补助”转变为“医疗服务、政府补助”。近年来,随着政策的落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也有过一些相应的调整。在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及调整过程中,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步显现,具体表现如下。

1.1 价格管理人员的医学专业知识有限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的临床科室都在大力建设自己的学科领域,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大量涌现,临床科室需要价格管理部门协助其寻找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依据。医院的价格管理岗位通常是由财务专业的人员担任。囿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匮乏,当价格管理涉及临床专业背景时,他们常常不能对临床新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作出及时判断。

1.2 价格管理人员与临床科室对医疗服务项目的理解存在差异

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主要按项目分类,政策制定者在参考医学专业人士的意见后,采用市场比价分析等方式制定出收费定价标准,对每项医疗服务标清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说明等事项。然而在实际医疗行为发生时,临床科室从专业角度理解医疗服务项目并收费,会存在与政策制定者初衷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在收费标准的“项目内涵”注明了该医疗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应当提供的服务内容,那么对于没有注明的服务内容,临床科室在实际提供相关服务时可否收费?如果收费则常常会涉嫌“分解项目收费”。

1.3 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不认可

由于医疗专业的复杂性,临床专家与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就诊时根据医务人员的指示被动接受检查、治疗等,并且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最终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极易造成患者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不认可。例如,医疗机构对同一种疾病类型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则其医疗服务总费用会有差异,缴费多的患者就会质疑医疗机构是否会为收取额外的医疗费用而过度医疗。此外,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出于治疗效果的考虑,临床上会建议使用更优质的医疗器械或检查仪器,这会在客观上增加医疗费用,引发患者怀疑医疗机构滥用治疗器械或检查仪器以收取昂贵的医疗服务费用。

1.4 价格管理部门与相关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 1.4.1 价格管理部门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

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医疗保险政策的贯彻执行。虽然医疗保险的结算政策是根据价格收费文件制定的,但是在平时工作中,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因着重于对医疗保险费用的使用情况作监督和结算工作,缺少与价格管理部门的沟通,所以对临床科室医疗服务项目收费行为的合理性的认定常与价格管理部门不一致。而涉及价格的医疗保险工作或涉及医疗保险的价格工作,有时又会造成两部门对临床科室重复开展管理工作,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2]

1.4.2 价格管理部门与医疗管理部门

医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与临床科室医疗行为相关的管理工作,对临床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医疗质量及安全动态的监管;价格管理部门则是对临床科室开展医疗服务行为的收费进行指导与监督,在需要认定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合理性时则依据“收费标准”。这容易造成在实际管理中,两部门对临床科室某些医疗服务项目的开展与收费的资质认定标准不统一。

2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SWOT分析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剖析。SWOT分析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调查列举,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针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2.1 优势

作为价格政策执行者,价格管理部门熟练掌握收费标准,为临床科室的业务开展寻求合法、合理、合规的收费依据。部门相关人员实地走访科室,检查项目的收费是否规范,和临床科室一起探讨收费标准,开渠截流,既帮助科室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工作,防止合理收入的流失,又根据不同科室医疗服务范围的实际情况,帮助开辟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并寻找合理的收费依据,配合实现科室创收、医院医疗服务完善和发展,切实做到不乱收、不多收、不漏收,既坚持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正确执行,又保证医院经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2 劣势

价格管理人员不熟悉医学专业知识,对医疗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不能快速地理解与吸收,缺乏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能及时通过审批,公立医院不能对其开展收费。根据国家关于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各地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管理办法,公立医院价格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申报和备案[3]。价格管理部门人员有限,又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导致其对临床科室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申请反馈滞后,影响申报进度;另一方面,价格管理部门和医疗管理部门及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常常缺乏充分的横向沟通,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估不能与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落实有效衔接和配合。价格管理部门的劣势造成了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报流程冗长,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起了消极作用,无法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影响了医院及科室合理的医疗收入。

2.3 机会

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职工工资、医疗技术的发展等都依赖于医疗服务收入。医疗服务成本随着市场成本的变化逐步增长,然而,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专门部门制定并监管,受制于国家政策和政府管理,这导致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的发展不同步,信息不对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除了体现在保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体现在立足于广大患者的利益,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就需要价格管理部门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家政策,在医疗服务成本不断增长和满足患者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中努力寻找平衡点。

公立医院的临床科室精通于开展医疗服务,其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为减轻患者病痛而服务。而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则依赖于价格管理部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为临床的医疗服务行为收费提供依据,通过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自身的专业价值,并且提高医务人员技术研究、创新开发的积极性。

另外,我国当前全面推进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也给价格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机会。推广按病种收(付)费模式是此次价格改革的重点之一,该模式的价格标准制定以成本为依据,各个病种的成本测算涉及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诊疗护理的各个环节[4]。价格管理部门通过分析相关病种成本,完善医院收费结构,提高临床科室对按病种收(付)费的依从性,从而保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进而凸显价格管理部门对于保障医疗合理收入的重要作用。

2.4 威胁

患者要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根据福利刚性原则,患者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一般很难接受,虽然有医疗保险可减轻个人经济负担,但是患者仍需自行承担部分医疗费用。

公立医疗机构的就诊环境、服务态度、医疗水平等都对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产生影响。在就诊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沟通、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影响着患者的心情。同时,医务人员的服务规范、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最后的治疗效果是否达到患者心理预期,也是影响患者就医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疗服务项目信息的透明度和明细账单的清晰度同样对患者的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功能需求以及外延需求,最终体现在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是否合理的认可度上。

在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模式下,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发展和经济状况,对医师建议开展的诊疗项目进行选择。在按病种收(付)费的模式下,总费用成为打包价,诊断方式基本按照临床路径来严格执行,患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被严重弱化。同时,打包价也会让患者担心医疗机构为控制成本而引起服务质量下降。患者信任度的缺失加剧了医患矛盾[5]

3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建议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公立医院需要尽量克服价格管理部门在医疗新技术价格制定及收费申报方面的劣势,同时想方设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减少价格管理中的威胁。通过分析,结合目前公立医院的现状,笔者对加强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建议如下。

3.1 加强对价格管理人员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是传统价格管理模式和现代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需求的冲突。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和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使医疗服务价格从制定到执行都需要有严谨的医学专业知识作支撑。而传统的价格管理人员对医疗专业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缺乏了解,很难适应现代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要求。所以,价格管理人员需掌握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可以引进医学专业人员担任价格管理工作,利用其专业的见解更规范地执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价格管理部门应制定院内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制度及流程,参与医疗主管部门对新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估,加强对新医疗技术的管理,利用外部机会尽力成为新兴医疗技术在临床迅速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3.2 推进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

价格管理部门要把各临床科室看作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内部客户,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为临床科室做好科学服务。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相结合,利用价格管理部门掌握价格政策的专长,对临床科室进行收费指导与监督,提高临床科室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准确性;贯彻落实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开展要求,参与临床科室新技术的准入申报,为临床科室新医疗技术的开展寻找合理的收费依据。采用数据采集分析方法评价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对各病种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加强对医疗总费用的控制,提高临床科室对按病种收(付)费的认知和执行力度。

3.3 增加就医透明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运用内部优势来应对外部威胁,做好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具体表现为:相关部门要定期抽查临床科室的医疗服务收费行为,根据病历记录和费用清单,检查内容匹配完整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合规和合理性;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制度、门急诊收费明细清单制、住院费用“一日清”制;提供个性化的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实际需求;完善价格投诉管理制度,塑造换位思考、“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解疑排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对临床科室收费行为的监管,避免推诿患者、诊断升级、分解住院的现象发生。

3.4 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动

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通,是阻碍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在临床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职能管理部门职责不同:医疗管理部门负责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社会经济价值等内容进行评估判断,协助临床科室申请市场准入;价格管理部门负责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制定、申报和监管;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负责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落实。除了每个部门各尽其职之外,需要利用完善的规章制度、信息化数据系统来整合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

患者对临床科室的信任度缺失,主要源于职能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提高患者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更需要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临床科室的统一监管,包括:规范临床路径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成本核算,做好医院总费用控制;加大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认识。

公立医疗机构需完善价格管理制度,拓展管理模式的新思路,通过改进内部劣势,更好地应对外部威胁。利用信息化数据系统,统一调配信息资源,共享资源渠道,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整合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职能部门,打破各部门的职能分割,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医疗价格管理质量,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系。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高丽敏, 刘国祥. 卫生经济学[M]. 案例版,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2]
陈虹.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 2017(6): 112-113. DOI:10.3969/j.issn.1672-576X.2017.06.049
[3]
常欢欢, 于丽华. 我国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现状的研究与思考[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10): 33-35.
[4]
尤华. 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完善单病种收费机制的探讨[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0): 102-105.
[5]
邹伏英, 熊瑶, 邹俐爱, 等. 按病种收(付)费相关规范研究探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4(8): 58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