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石油勘探  2024, Vol. 29 Issue (5): 12-20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4.05.002
0

引用本文 

段言志, 郭焦锋, 许书平. 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十周年:成效与展望[J]. 中国石油勘探, 2024, 29(5): 12-2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4.05.002.
Duan Yanzhi, Guo Jiaofeng, Xu Shuping. 10th anniversary of oil and gas system and mechanism reform: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4, 29(5): 12-20. DOI: 10.3969/j.issn.1672-7703.2024.05.002.

第一作者简介

段言志(1982-),男,四川成都人,博士,200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经济师,现主要从事天然气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府青路一段19号,邮政编码:610051。E-mail:duanyanz@petrochina.com.cn

通信作者简介

郭焦锋(1963-),男,福建惠安人,硕士,1990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究员,现主要从事能源发展战略和油气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邮政编码:100010。E-mail:3129458982@qq.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4-05-12
修改日期:2024-08-20
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十周年:成效与展望
段言志1, 郭焦锋2, 许书平3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3.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摘要: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以及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的要求,这为中国油气领域深化改革、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全面把握新时代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总体要求、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与取得的主要成效,系统整理了2014年至今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法律、政策、标准等文件,定性定量概括总结了主要成效,认为10年来中国坚持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了油气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油气行业政府管理职能、引导和构建油气市场体系、推进改革油气价格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支撑了油气增储上产和行业加快发展。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油气行业将健全石油天然气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有为政府和有效监管体系、全面建成“X+1+X”油气市场格局、形成“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价格机制,全面保障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能源革命    石油天然气    体制机制改革    法律法规    政府管理与监管    油气价格    
10th anniversary of oil and gas system and mechanism reform: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Duan Yanzhi1 , Guo Jiaofeng2 , Xu Shuping3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ural Gas Economics,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olicies,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3.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bstract: In June 2014, at the sixth meeting of the Central Leading Group on Finance and Economic Affairs, President Xi Jinping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evolution, energy supply revolution, energy technology revolution, energy system revolution and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ctively promote energy system reform, accelerate the formulation of the overall plan for the reform of power system and oil and gas system, and initiate the work of amending and abolish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energy sector, which provided fundamental guidance for deepening reforms, comprehensiv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sector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nergy security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key works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reform of oil and gas system and mechanism, the key laws, policies, standards, and other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reform of oil and gas system and mechanism since 2014 a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overview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ersisted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oil and gas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the past decade, 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 systems in oil and gas sector,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function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guid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an oil and gas market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oil and gas pricing mechanism reform, strongly supporting the increase of oil and gas reserves and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acceler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journey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ized country of China,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system in oil and gas industry should be improved, a capable government and an effective regulatory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 "X+1+X" oil and gas market pattern should fully be constructed, and an oil and gas pricing mechanism of "controlling the middle and opening up both ends" should be formed,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industry.
Key words: energy revolution    oil and natural gas    system and mechanism reform    law and regulation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il and gas prices    
0 引言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强调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应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2017年,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发布了《能源体制机制革命行动计划》,部署了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创新能源科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四大类共14项主要任务,并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十大重点行动之一。

保障油气供应安全是我国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在10年前存在法律法规不配套、政府管理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健全、价格机制不完善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制约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是打通油气发展快车道的关键举措,是推进油气行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油气供应安全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受到有关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高度重视。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10年来,我国在石油天然气消费革命、供应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可以说,10年来我国油气行业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实施行业政策、加强政府管理等方式,在油气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和价格机制深化改革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有力支撑了油气增储上产和能源安全保障。

本文立足宏观视角,梳理并概括了十年来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领域重点工作,形成了对改革成效的4点主要认识,并展望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与重点方向,为进一步推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参考建议。

1 油气体制机制改革成效

2014—2023年,中国加快推动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并取得积极进展。油气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管理政策不断完善,发挥了对油气体制机制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以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级政府部门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基本建立起竞争有序、有法可依、监管有效的油气管理与监管体制机制。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形成主体多元化、资源结构和渠道多样化的油气市场体系,各类企业竞相参与油气勘探开发、市场交易和进出口,多元主体竞争程度不断提高。油气价格市场化持续推进,实现了原油价格由市场决定、成品油实行以国际油价为基础的政府指导价、80%以上的天然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和市场主导形成的格局。

1.1 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1.1.1 持续推进立法工作,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10年来,坚决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油气行业勘探开发、炼化加工、管道运输、油气零售、战略储备、合资合作、财政金融等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油气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石油储备条例》《海洋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油气行业相关立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颁布实施,开发油气资源应按规定缴纳资源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实施,将探矿权、采矿权放在用益物权范畴管理,表明油气探矿权、采矿权具有财产属性和物权属性,依法取得的油气探矿权、采矿权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二次审议,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进行修订。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工作。油气行业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油气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成品油加工流通销售储备等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1]

1.1.2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法律法规执行更加到位

10年来,加强油气全产业链行政执法力度,突出关键领域,完善执法流程,严格责任落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上游环节,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安全生产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执法活动,防范化解油气勘探开发重大安全风险,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在中游环节,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从管道建设、管道运营、管道保护、管道事故应急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突出强调石油天然气管道有关各方的职责与权利义务,提高了各级政府对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重视程度与属地管理水平,强化了设计、施工、验收等流程标准体系支撑,增强了标准执行的严肃性,确保油气管道安全建设和平稳运营,平安管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油气管道安全合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下游环节,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执法力度,依法审理涉及油气期货产品、公平开放等纠纷案件,严肃查处成品油和燃气领域存在的无证经营、垄断销售、虚假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2],建立健全了燃气经营许可证制度,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地方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各方在油气发展规划、经营与服务、应急保障、设施保护、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行为。

1.1.3 加强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安全高效清洁发展成效显著

10年来,持续推进油气开采地面工程、管道输送、液化天然气(LNG)加工储存装运、城镇LNG气化供气等国家标准制修订,以及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开发、油气储运、钻采设备、石油安全等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2018年发布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推动油气开发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首次制定发布天然气、页岩气领域国际标准,推动天然气计量方法与国际接轨,修订《天然气》国家标准,实施《天然气能量计量技术规范》,修订《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将一类气总硫含量限值由60mg/m3降低到20mg/m3,进入长输管道的天然气高位发热量由31.4MJ/m3修改为34.0MJ/m3。陆续组织修订普通柴油、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标准,不断推进强制性节能、先进领跑等标准体系建设。2016年1月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的公告》要求,自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根据油品升级进程,分区域、分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国五标准。2019年1月1日,国内汽油全面升级实行国六A标准、车用柴油全面升级实行国六标准,降低汽柴油的烯烃、芳烃、苯含量,大幅提升油品的清洁化程度。2021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21)要求,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在2025年降低至4.0L/100km,持续推动提升中国油品品质[3]

1.2 油气领域政府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1.2.1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和政企关系进一步改善

10年来,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百余项,占石油天然气行业有关主管部门原有审批事项的70%以上。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2017年以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审批登记管理的通知》《关于完善矿产资源开采审批登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和《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精简油气矿业权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明确管理要求,规范油气勘查开采审批登记管理;创新油气矿业权管理方式,实行油气探采合一制度,油气探矿权人发现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在报告有登记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后即可进行开采;减少油气探矿权审批登记办理频次,将探矿权每次延续有效期限由两年延长为五年。同时陆续发布《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石油天然气规划管理办法》《“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文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产业规划与国土空间、资源利用、能源体系等多类规划有效衔接。油气企业依据产业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各类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规模、区域布局与进度节奏。油气领域已基本形成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实现油气供需平衡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初步实现了企业与政府的同频共振。

1.2.2 持续完善市场准入,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10年来,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管理,放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管网、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储气调峰设施投资建设等市场准入,调节炼化加工等市场结构,为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油气行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2016年《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要求,未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明确,未纳入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的新建炼油及扩建一次炼油项目,一律禁止建设,同时新/扩建项目审批权由国家核准改为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家批准的相关规划核准。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指出,严格控制炼油能力和成品油生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有序推进沿海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炼化一体化水平。积极实施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四川、重庆、新疆、贵州、江苏、上海、河北等地方油气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及专项试点,进一步完善了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2019年《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规定,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2023年《关于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油气勘查区块退出制度,结合油气勘查开采管理实际,将扣减面积比例从25%降低至20%等。该轮改革效果显示,扣减面积比例实际降到15%左右。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放宽矿业权转让变更限制措施。通过完善油气市场准入管理,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在产业调控上的功能作用,增强了油气市场主体积极性,提高了油气生产效率,推动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1.2.3 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10年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石油天然气行业监管方式,综合运用信息公开、资质、信用、数字化监督等多种手段,不断规范油气市场秩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先后建立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估等制度,油气行业监督管理理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重视事前审批逐渐转变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从以政府监管为主到政府监管、公众监督共同发力[4-5]。2014年起制订一系列市场规制,出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大气污染防治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等文件;2015年以来,陆续制修订《原油市场管理办法》《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原油成品油流通管理办法》,加强原油、成品油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原油、成品油经营行为。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石油天然气领域信用体系,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6];对通过改变计价方式、强制服务等方式提高和变相提高油气价格,利用产业链优势强行转嫁储气调峰责任,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监管方式创新提高了政府市场监管能力,基本适应了油气行业快速发展形势,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1.3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形成“X+1+X”市场雏形 1.3.1 逐渐放开上游环节,多元化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初步形成

10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油气上游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加快释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活力,提升油气资源保障能力。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延长石油4家国有石油公司外,逐步允许符合准入要求的其他市场主体参与油气勘查开采。2015年起,在新疆、贵州、山西等地开展试点,逐步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主体资格限制和勘查资质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各类主体开展油气勘查开采工作。2020年,在试点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在国内注册、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资公司,均有资格取得油气矿业权,符合安全、环保等资质要求和规定的,并具有相应的油气勘查开采技术能力的,可以从事油气勘查开采活动。统计结果显示,通过市场公开竞争方式出让油气探矿权,共引入60余家社会主体参与油气勘查开采,逐渐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

1.3.2 组建国家管网集团,“全国一张网”建设有序推进

10年来,围绕加快推进国内油气骨干管道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着力推进自然垄断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形成油气管网发展新格局。以《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引,2019年成立了由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承担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负责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和与其他主体的油气管道联通,以及相应的油气管网运行调度。随着国家管网集团的组建和其他各级各类长输管道运销分离,“全国一张网”物理联通输配体系持续完善,油气管网布局更为合理、覆盖范围进一步延伸,逐步实现管网等中游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的公平开放,有效统筹全国油气干线管网规划建设运营,促进管网互联互通和全国管网架构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的油气管网总体布局,初步实现“全国一张网”及油气资源在各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平稳调配。

1.3.3 油气下游环节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10年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陆续取消油气进口贸易、终端销售等领域政策性限制,充分调动各类资本参与油气市场建设积极性。2014年开始逐步开放石油天然气竞争性业务,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油气领域,有序放开成品油批发经营主体限制,允许有资质的市场主体自主销售合格成品油,鼓励企业参与天然气进口。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权及进口原油使用权,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原油加工企业取得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及使用进口原油,鼓励地方炼油企业淘汰落后炼油装置以置换进口原油使用配额。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对外资加油站建设、经营的数量与股比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在国内投资以加油业务为核心的综合加能站。2019年,更进一步明确向外商开放城镇燃气业务,外资企业可控股50万人口以上城镇燃气业务。同时,加快油气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油气市场基本交易制度,规范市场主体准入标准,鼓励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机制,国家级的现货、期货交易市场进一步壮大。截至2023年,油气终端市场和贸易已经对民资、外资消除了政策性限制,激发了市场需求和市场活力,构建起多元主体进入的市场格局[7-8]

1.4 持续推进油气市场化定价改革 1.4.1 建立油气资源权益金制度,不断完善油气资源有偿取得和有偿开采政策

10年来,积极推进油气资源区块公开竞争出让,改革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油气资源税制度和矿业权出让收益政策。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要求,改革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理顺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合理调节矿产资源收入,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2017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油气矿业权需要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可以出让金额的形式征收,在出让环节按照市场成交结果确定,一次性征收或分期征收;也可以出让收益率的形式征收,在开采环节按照开采出来的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规定,油气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原油、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税率均为6%。2023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完善油气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政策,以“价+率”方式征收矿业权出让收益,“价”是指在矿业权出让时确定的成交价,“率”是指在开采矿产资源时按照矿产品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收取,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成交价+逐年征收的采矿权出让收益(年度矿产品销售收入×矿业权出让收益率)。

1.4.2 石油定价机制逐步健全,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0年来,在原油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成品油主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持续完善石油定价机制。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将成品油计价和调价周期由原来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上下4%的调价幅度限制,并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油种。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进一步对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调整,设定成品油40美元/bbl的价格调控下限,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通过实施更加科学、透明的价格运行机制,保证了石油市场正常供应,促进了成品油市场有序竞争,避免了成品油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4.3 天然气价格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

10年来,以“先易后难,先非居民后居民、先试点后推广、先增量后存量、边理顺边放开、放管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气价改革。2014年,对居民生活用气出台了阶梯价格制度,分为一、二、三档,实行超额累进加价,三档的价格之比为1∶1.2∶1.5。2015年,根据可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将非居民用增量气价格下调0.44元/m3、存量气价格上调0.04元/m3,实现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并轨;门站价格也由最高上限价格管理改为“基准价+浮动幅度”管理。2016年,发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实现了从“一线一价”到“一企一价”转变;发布《关于推进化肥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开化肥用气价格,实现直供用户用气门站价格全部放开。2017年发布《关于加强配气价格监管的指导意见》,重点围绕配气价格核定、制定、校核等环节,以及成本监审、信息公开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发布《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将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革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实现与非居民门站价格接轨。2020年发布的《中央定价目录》明确,具备竞争条件的省份天然气的门站价格由市场形成,为进一步全面放开门站价格指明方向。2022年,采用按区域定价的思路推进管输价格改革,实行“分区定价、一区一价”,形成了与当前油气管网体制相适应的管输价格机制。

2 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展望

展望未来,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遵循,将继续制修订油气行业法律法规,适度超前研制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健全法律体系;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强化油气领域统筹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油气管理与监管体制机制;平稳推进全国石油天然气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建设,油气多元市场格局全面建成;全面放开油气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管网自然垄断环节,不断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进一步强化成本监审和价格监管。

2.1 健全油气行业法律法规体系 2.1.1 继续推进油气行业全产业链法律制修订

尽快制修订油气勘探开发、管道运输、炼化加工、油气零售等相关法律,为新时代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9]。推动2024年内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审议工作,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修订,进一步理顺油气勘探开发、油气管道保护管理、油气销售市场体制,明晰管道规划与建设、管道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定[10],统一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完善应急预案、信息协同、应急监管、执法监督等制度,明晰法律责任,以有效保护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

2.1.2 加快形成油气领域配套法规体系

加快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特许经营、油气储备、安全环保等领域配套法规制修订,进一步健全完善法规体系,满足新形势新要求下油气行业发展需要。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等法规的修订,以适应目前多种主体已进入油气勘查开采市场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在各地的实施细则,形成内容健全、规范一致、监管清晰的燃气法规体系。抓紧做好《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制修订工作,建立国家石油储备规划、建设、运维和保障等机制[11]

2.1.3 建立健全石油天然气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技术标准和规范引领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国内油气领域标准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CCUS、二氧化碳驱油(气)技术规范等标准体系研究,重点支持石油天然气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标准立项[12],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加强天然气能量计量、非常规油气、油气田开发+新能源、海上油气开采、油气钻采设备等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注重标准升级,以应用场景优势推进中国油气标准国际化。

2.2 建立有为政府和有效监管体系 2.2.1 持续推进政府行政管理领域改革

充分发挥规划对油气行业发展的指导与保障作用,科学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规划衔接力度,做好油气上游、中游与下游统筹谋划,综合运用规划、政策等手段,推动油气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实现油气全产业链协调发展[13-14]。2024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前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五五”乃至面向2035年的谋划之年。要坚持系统观念,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油气发展目标和路径,构建安全稳定、协调发展的油气综合保障体系。

2.2.2 深化油气领域“放管服”改革

立足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加高效合理的行业管理规则,加强油气市场宏观调控,创建高效油气管理体制。继续完善行政审批,规范管理,优化审批程序,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着力解决油气勘探开发、储气能力建设、油气交易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难点堵点,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5]。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多措并举拓展区块来源渠道,丰富油气区块项目库,加大油气区块投放力度;公布油气区块出让规划,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根据区块投标(竞标)意愿优化出让计划;进一步完善油气区块竞争出让机制;健全完善符合油气勘探开发规律的区块退出机制。

2.2.3 加快建立健全油气监管体制机制

全方位构建油气大监管格局,聚焦油气行业安全保供、绿色转型、市场垄断、信用建设等重点领域,着力推动监管方式改革,强化监管成果运用,不断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勘查开采行为监管,与油气矿业权国家一级管理相适应,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加强对资源利用效率、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监管,维护公众利益和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油气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油气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将政府管理更多转向制定战略、规划、政策和市场规则[16],创造公平公正环境,减少对市场和企业的直接干预;监管机构主要履行核准、监测、监督、评估、处罚等职责,监管重点更多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环节[17]

2.3 全面建成“X+1+X”油气市场格局 2.3.1 持续优化油气市场结构

坚持先立后破,进一步深化油气资源、数字资源、土地资源、地下空间资源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继续加快完善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探开发体系,开放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勘探开发,加快形成油气上游竞争性市场[18]。以提高管网运行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管容交易市场,推进管容交易二级市场建设,完善竞价交易、平衡管理等市场化管容分配机制。继续推进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强化石油天然气市场建设,不断健全自身市场体系,建立完善市场规则、标准,激发市场微观主体创新活力,推进国际油气贸易合作,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石油天然气行业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3.2 发挥基础设施对石油天然气市场培育与完善的引导作用

坚持“全国一张网”统筹规划和适度先行,持续完善中游环节运行机制,加强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油气市场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打破行政性、区域性垄断,立足全国加快石油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开放。深入实施国家管网托运商制度[19],持续完善准入资质、调度运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规则设计,因地制宜探索省级管网托运商制度;统筹管容分配、管网平衡和管输价格,加强标准化容量产品设计,不断创新管容交易产品,满足不同时间跨度、不同区域枢纽、不同用气方式的容量交易需求,实现管输储气服务高质量供给。

2.3.3 有效发挥油气交易中心在市场交易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进一步丰富油气交易品种、扩大规模,充分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造油气交易中心核心竞争力,更加主动推进核心功能建设,持续完善交易制度,积极构建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交易体系[20]。充分发挥国内油气交易中心、区域级现货油气交易中心及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价格发现中的核心作用,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努力建设成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持续关注石油产业和石油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动态,及时回应市场需求,不断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型产品与服务;确立基于石油大宗商品现货、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共同促进石油市场的高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2.4 形成“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价格机制 2.4.1 健全石油市场化价格体系

进一步完善石油定价机制,逐步实现石油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在理顺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批发及零售各环节的关系,并在逐步完善石油流通体制和政府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后,再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即取消政府指导价,政府不再发布汽油、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在放开成品油价格后,政府将不再对国内油价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重点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

2.4.2 持续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

重点理顺上中下游各环节关系,着力推动气源和终端环节价格全面放开,促进天然气商品自由流动和市场化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近中期内加快完善天然气门站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实行储气设施天然气购销价格和储气服务价格市场定价,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21]。继续推进天然气按体积计量计价全面转变为按能量计量计价,建立起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适时推出LNG等天然气期货,形成真实反映供需关系的天然气定价体系,建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亚太地区天然气基准价格形成机制,提升中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地位,形成强大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保障开放条件下的国家能源安全。

2.4.3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间环节价格形成机制

持续加强管输成本监审,继续推动管输价格改革,探索推进实施两部制价格,构建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油气管输价格新机制。近中期继续深化管输“一区一价”改革,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展形势、管网改革进程需要,动态调整定价参数,形成促进资源自由流动和上下游市场竞争的石油天然气管输价格;远期充分发挥容量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逐步形成以管容价格为核心的管输价格体系[22],更好适应国内油气市场发展。

3 结论

(1)过去10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行业到社会,各级部门各类机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了油气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油气行业政府管理职能、引导和构建油气市场体系、推进改革油气价格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支撑了油气增储上产和行业加快发展。

(2)未来10年,油气体制机制改革需破除当前改革仍不到位、不畅通、不适应的体制机制掣肘,重点加快健全油气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有为政府和有效监管体系,全面建成“X+1+X”油气市场格局,形成“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价格机制,打造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油气管理体制机制,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权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2020)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0.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Report on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nergy revolution (2020)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20.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二批)[EB/OL]. [2024-05-11]. https://www.samr.gov.cn/xw/zj/art/2024/art_aba1941092134a3dae815926262f51da.html.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 Typical cases of the"Iron Fist"action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cases in the field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 2024 (Second Batch)[EB/OL]. [2024-05-11]. https://www.samr.gov.cn/xw/zj/art/2024/art_aba1941092134a3dae815926262f51da.html.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中国能源革命进展报告能源消费革命(2023)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23.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Progress report on China's energy revolution energy consumption revolution (2023) [M]. Beijing: Metallurgical Industry Press, 2023.
[4]
许书平. 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实施情况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2, 35(10): 24-29.
Xu Shuping.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mineral resources management[J].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of China, 2022, 35(10): 24-29.
[5]
丁锋, 王峤泓, 毛俊莉, 等. 新时代油气矿业权管理改革进展与思考[J]. 中国石油勘探, 2023, 28(6): 1-7.
Ding Feng, Wang Qiaohong, Mao Junli, et al. Progress and thoughts on the reform of oil and gas mining rights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J]. 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2023, 28(6): 1-7. DOI:10.3969/j.issn.1672-7703.2023.06.001
[6]
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8)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8.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Oil and Gas Department,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il and Gas Resources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18)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18.
[7]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3)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3.
National High end Think Tank Research Center of CNPC. China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23.
[8]
高芸, 王蓓, 胡迤丹, 等. 2023年中国天然气发展述评及2024年展望[J]. 天然气工业, 2024, 44(2): 166-177.
Gao Yun, Wang Bei, Hu Yidan, et 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ural gas: review 2023 and outlook 2024[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24, 44(2): 166-177.
[9]
郭焦锋, 王婕, 李继峰, 等. 能源改革的下一程: 以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J]. 能源, 2018(合刊1): 90-94.
Guo Jiaofeng, Wang Jie, Li Jifeng, et al. The next step of energy reform: promoting high quality energy development through energy system revolution[J]. Energy, 2018(Z1): 90-94.
[10]
赵晋云, 刘冰, 张妮. 管道保护法与标准规范的安全问题剖析[C]//中国标准化协会. 第十八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廊坊: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公司管道科技研究中心, 2021.
Zhao Jinyun, Liu Bing, Zhang Ni. Analysis of safety issues in pipeline protection law and standard specifications[C]// China Standardization Association. Collected Papers of the 18th China Standardization Forum. Langfang: Pipelin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Northern Pipeline Company of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2021.
[11]
戴厚良, 苏义脑, 刘吉臻, 等.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思考[J]. 石油科技论坛, 2022, 41(1): 1-8.
Dai Houliang, Su Yinao, Liu Jizhen, et al. Thinking of China's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carbon neutrality goal[J].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 2022, 41(1): 1-8.
[12]
赵宪庚. 双碳目标下统一碳市场建设标准化若干问题思考[J]. 中国标准化, 2023(8): 8-9.
Zhao Xiangeng. Reflection on sever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unified carbon market construction under the dual carbon target[J]. China Standardization, 2023(8): 8-9.
[13]
郭焦锋. 未来十年, 再谱新章[J]. 中国石油石化, 2021(1): 44-45.
Guo Jiaofeng. In the next decade, a new chapter will be written[J]. China Petrochem, 2021(1): 44-45.
[14]
孙龙德, 张鹏程, 江航, 等. 油气安全与能源转型的新趋势[J]. 世界石油工业, 2024, 31(1): 6-15.
Sun Longde, Zhang Pengcheng, Jiang Hang, et al. New trends in oil and gas security and energy transition[J]. World Petroleum Industry, 2024, 31(1): 6-15.
[15]
江小涓.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22(12): 7-9, 11.
Jiang Xiaojuan. Based on the new journey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the primary task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nstantly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22(12): 7-9, 11.
[16]
史丹, 冯永晟. 深化能源领域关键环节与市场化改革研究[J]. 中国能源, 2021, 43(4): 38-45.
Shi Dan, Feng Yongsheng. Deepen research on key links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s in the energy sector[J]. Energy of China, 2021, 43(4): 38-45.
[17]
杜祥琬, 秦志伟. 创新观念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N]. 中国科学报, 2020-11-04(3).
Du Xiangwan, Qin Zhiwei. Innovative concepts promote high-quality energy development[N]. China Science Daily, 2020-11-04(3).
[18]
张玉清. 中国油气体制改革方向和要解决的问题[J].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7(12): 21-23.
Zhang Yuqing. Direction of China's oil and gas system reform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J].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 2017(12): 21-23.
[19]
杨雷. 国外天然气托运商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国际石油经济, 2020, 28(3): 15-19, 28.
Yang Lei. Foreign natural gas shipper system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J].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 2020, 28(3): 15-19, 28.
[20]
刘世锦.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J]. 财经界, 2021(6): 1-2.
Liu Shijin.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 standard market system[J]. Money China, 2021(6): 1-2.
[21]
何春蕾, 段言志, 张颙, 等.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回顾与展望[J]. 天然气工业, 2023, 43(12): 121-129.
He Chunlei, Duan Yanzhi, Zhang Yong, et al.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hina's natural gas pricing reform: progress, review and prospect[J]. Natural Gas Industry, 2023, 43(12): 121-129.
[22]
段言志, 何春蕾, 敬兴胜, 等. 天然气管输经济与政策: 以四川盆地为例 [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24.
Duan Yanzhi, He Chunlei, Jing Xingsheng, et al. Natural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economy and policy: taking the Sichuan Basin as an example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