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李敏, 吴日伟.
- LI Min, WU Ri-wei.
- 凝血因子药物市场分析
- The Analysi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Market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 37(5): 133-139
- China Biotechnology, 2017, 37(5): 133-139
- http://dx.doi.org/DOI:10.13523/j.cb.2017051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11-04
- 修回日期: 2017-01-21
2.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南昌 330096
2. Nanchang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anchang 330096, China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世界血友病联合会(WFH)公布数据,血友病发病率为0.005%~0.01%。全球血友病患者约有40万,其中中国患者有10万左右,但目前登记的人数只有1万左右,因缺乏凝血因子Ⅷ因子而导致的甲型血友病患者占总数的80%~85%。血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目前市场上的治疗方法均为替代疗法,凝血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主要药物[1-2]。
凝血因子是指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物质,多为蛋白质,它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统一命名,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ⅩⅢ等(表 1),因子ⅩⅢ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2]。激活后的凝血因子,在其名字的右下方以字母“a”标注。因子Ⅵ实际为活化的因子Ⅴ,已被取消命名。
编号 | 中文名称 | 合成部位 | 作用 |
Ⅰ | 纤维蛋白原 | 肝脏 | 转变为纤维蛋白 |
Ⅱ | 凝血酶原 | 肝脏 | 转变为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
Ⅲ | 组织因子 | 各组织细胞 |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
Ⅳ | 钙(Ca2+)因子 | 各组织细胞 | 参与凝血的大部分过程 |
Ⅴ | 促凝血球蛋白原 | 肝脏 | 在Ca2+与磷脂的作用下增强因子Ⅻ的作用 |
Ⅶ |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 肝脏 | 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在Ca2+的作用下与因子Ⅲ形成复合物以激活因子Ⅹ |
Ⅷ | 抗血友病蛋白A (AHG A) | 肝、血管内皮等 | 在Ca2+与磷脂的作用下增强因子Ⅸ的作用,激活因子Ⅹ |
Ⅸ | 抗血友病蛋白B (AHG B) | 肝脏 | 激活因子Ⅹ |
Ⅹ | 自体凝血酶原C | 肝脏 | 活化因子Ⅹ,激活凝血酶原 |
Ⅺ | 抗血友病球蛋白C | 肝脏、巨噬细胞 | 活化因子Ⅺ,在Ca2+的作用下可激活因子Ⅸ |
Ⅻ | 表面因子 | 肝脏、巨噬细胞 | 活化因子Ⅺ,可激活激肽的酶原、因子Ⅺ等 |
ⅩⅢ | 血纤维稳定因子 | 肝脏、巨噬细胞 | 使纤维蛋白单体之间形成肽键 |
Date sources: Medical Encyclopedia |
1 全球凝血因子药物市场 1.1 市场规模
2010~2015年全球主要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销售总额稳步增加,2015年达到78.54亿美元(图 1),2010~2015年复合增长率为4.3%,增长速度减缓。新产品的相继上市有望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 |
图 1 2010~2015年全球重组凝血因子市场规模 Figure 1 The market scale of global recombinant coagulation factors between 2010 and 2015 |
1992年Baxter公司上市首个重组凝血因子Ⅷ Recombinate,为全世界血友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因其有着与天然凝血因子相同的效果,却不存在血源性病毒污染等危险[3],重组凝血因子在市场上受到热烈欢迎。国外的重组凝血因子生产技术比较成熟[4],以重组凝血因子Ⅷ为例,目前已历经4代产品(表 2)。截至2016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二十多种重组凝血因子药物(表 3),2/3的产品是在2013年以后批准的,其中Baxalta上市的产品数量最多。
代表产品 | 主要技术 | 稳定剂 | 比活(IU/mg) | |
第一代 | Recombinate | 亲和层析,离子交换 | 人血白蛋白 | 1.6~1.9 |
第二代 | Helixate | 亲和层析,离子交换;SD病毒灭活 | 蔗糖 | 4 000 |
Kogenate | ||||
第三代 | Advate | 离子交换,亲和层析;SD病毒灭活,纳米过滤 | 海藻糖,蔗糖 | 4 000~10 000 |
Xyntha | ||||
第四代 | Elocate | 融合蛋白 | — | — |
Data sources: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
商品名 | 类别 | 生产企业 | 适应证 | FDA批准时间 |
Recombinate | Factor Ⅷ | Baxalta | A型血友病 | 1992.12.10 |
Kogenate | Factor Ⅷ | Bayer | A型血友病、凝血因子Ⅷ缺乏症 | 1993.2.25 |
NovoSeven | Factor Ⅶa | Novo Nordisk | A型或B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Ⅵ缺乏症、获得性血友病、Glanzmann血小板机能不全 | 1993.3.25 |
BeneFIX | Factor Ⅸ | Pfizer惠氏 | B型血友病(重组凝血因子Ⅸ或Christmasb病) | 1997.11.2 |
Helixate | Factor Ⅷ | CSL Behring | A型血友病 | 2000 |
ReFacto/Xyntha | Factor Ⅷ | Swedish Orphan Biovitrum | A型血友病 | 2000.3.6 |
Advate | Factor Ⅷ | Baxalta | A型血友病 | 2003.7.25 |
Rixubis | Factor Ⅸ | Baxalta | B型血友病 | 2013.6.26 |
Novoeight | Factor Ⅷ | Novo Nordisk | A型血友病 | 2013.10 |
NovoThirteen/Trettern | Factor ⅩⅢ A亚基 | Novo Nordisk | 凝血因子ⅩⅢ A缺乏症 | 2013.12.3 |
Alprolix | Fc-Factor Ⅸ | Biogen Idec | B型血友病 | 2014.3.28 |
Elocate | Fc-Factor Ⅷ | Biogen Idec | A型血友病 | 2014.6.6 |
Obizur | 猪源Factor Ⅷ | Baxalta | A型血友病 | 2014.10.23 |
Ixinity | Factor Ⅸ | Inspiration Biopharmaceuticals | B型血友病 | 2015.4.29 |
Nuwiq | Factor Ⅷ | Octapharma | A型血友病 | 2015.9.15 |
Coagadex | Factor Ⅹ | Baxalta | 遗传性因子Ⅹ缺乏症 | 2015.10.20 |
Adynovate | PEG-Factor Ⅷ | Baxalta | A型血友病 | 2015.11.13 |
Vonvendi | vWF | Baxalta | 血管性血友病 | 2015.12.8 |
Idelvion | Factor Ⅸ | CSL Behring | B型血友病 | 2016.3.4 |
Kovaltry | 糖基化Factor Ⅷ | Bayer | A型血友病 | 2016.3.17 |
Data sources: Official website of FDA |
1.3 竞争格局
国外凝血因子市场高度集中,Baxalta、Novo Nordisk、Pfizer、Bayer、CSL几大巨头相对稳定。2015年,Baxalta公司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销售总额位居首位,达到28.40亿美元,市场占比达到36.16%(表 4),其主要产品有Recombinate、Advate、Rixubis等。其次是Novo Nordisk公司,其重组凝血Ⅶa因子Novoseven和重组Ⅷ因子NovoEight的销售总额为15.19亿美元,以19.34%的市场占比居于第二。Pfizer公司两个重组产品-Ⅸ因子BeneFix和Ⅷ因子Xyntha总销售额为12.84亿美元,排名第三。Bayer公司以15.98%的市场占比位居第四,其重组Ⅷ因子产品Kogenate的销售额为12.55亿美元。后来居上的Biogen公司凭借2014年获批的长效制剂因子Ⅷ、因子Ⅸ销售额快速攀升,2015年总销售额达到5.54亿美元,占据销售排行榜的第五名。CSL Behring公司的Helixate系列产品销售额为4.50亿美元,市场占比为5.12%,排名第六。
排序 | 企业 | 销售额(亿美元) | 2015年市场份额(%) |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1 | Baxalta | 20.95 | 22.12 | 22.34 | 23.00 | 25.12 | 28.40 | 36.16% |
2 | Novo Nordisk | 13.86 | 14.55 | 15.73 | 17.08 | 16.27 | 15.19 | 19.34% |
3 | Pfizer | 10.47 | 11.99 | 13.59 | 15.24 | 14.87 | 12.84 | 16.35% |
4 | Bayer | 13.70 | 13.92 | 15.84 | 15.20 | 14.74 | 12.55 | 15.98% |
5 | Biogen | 0 | 0 | 0 | 0 | 1.34 | 5.54 | 7.05% |
6 | CSL | 4.68 | 4.92 | 4.76 | 4.85 | 4.95 | 4.02 | 5.12% |
Data sources: The annual reports, earning reports and announcement of the companies |
1.4 研发情况
在上市的凝血因子药物中,长效凝血因子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同时提高依从性,相比短效产品而言具有明显优势。2015年Biogen公司上市的长效重组凝血因子Alprolix和Eloctate的销售额分别达到2.34亿美元和3.20亿美元,实现了快速增长。2015年11月FDA批准了另一个长效重组凝血因子——Baxalta公司研发的PEG修饰重组Ⅷ因子Adynovate。目前长效凝血因子已成为各大制药公司的研发重点,Novo Nordisk公司研发的NN7088处于三期临床阶段,NN7999正在等待批准注册(表 5),用药频率都是4天一次;CSL Behring的CSL627处于三期临床阶段,CSL689处于一期临床阶段,用药频率都是2~3天一次,CSL654正在等待批准注册,用药频率是4天一次;Baxalta的BAX826处于一期临床阶段,用药频率为7天一次;Bayer的Bay94-9027处于二期临床阶段,用药频率为4天一次。预计这些长效凝血因子药物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打破目前重组凝血因子市场停滞不前的僵局。
序号 | 产品代码 | 成分 | 研发企业 | 研发阶段 |
1 | NN7088 | 糖基化PEG-Factor Ⅷ | Novo Nordisk | Phase Ⅲ |
2 | NN999 | 糖基化PEG-Factor Ⅸ | Novo Nordisk | 等待批准注册 |
3 | N9-GP | 糖基化PEG-Factor Ⅸ | Novo Nordisk | Phase Ⅲ |
4 | CSL627 | 单链Factor Ⅷ | CSL | Phase Ⅲ |
5 | CSL654 | Factor Ⅸ-FP | CSL | 等待批准注册 |
6 | CSL689 | Factor Ⅶ-FP | CSL | Phase Ⅱ |
7 | BAX826 | Factor Ⅷ PSA | Baxalta | Phase Ⅰ |
8 | BAX335 | Factor Ⅸ基因治疗 | Baxalta | Phase Ⅰ |
9 | BAX888 | Factor Ⅷ基因治疗 | Baxalta | Pre clinical |
10 | Bay94-9027 | PEG-Factor Ⅷ | Bayer | Phase Ⅱ |
11 | PF-06838435 | Factor Ⅸ | Pfizer | Phase Ⅲ |
12 | GC1101 | Factor Ⅷ | Green Cross | Phase Ⅲ |
13 | BAX817 | Factor Ⅶa | Baxalta | Phase Ⅲ |
14 | LR769 | Factor Ⅶa | rEVO生物制药 | Phase Ⅲ |
15 | MEDI 8111 | Factor Ⅱ | MedImmune | Phase Ⅰ |
16 | PF-05230907 | Factor Xa | Pfizer | Phase Ⅰ |
Data sources: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companies、Network information |
随着病毒载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根治血友病成为可能,百特和拜耳已经开始着手研发血友病的基因疗法,其中百特的BAX335已经进入临床阶段(表 5)。
2 国内凝血因子药物市场 2.1 批签发及价格波动情况2011~2015年人纤原蛋白原(折合0.5g)的批签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受国家政策影响2013年和2014年批发量有所下降,2015年恢复到499千标准瓶(图 2)。2011~2015年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折合200IU/瓶)批签发总量快速增长,由255千标准瓶增加到586千标准瓶,复合增长率达到24.3%。2011~2014年人凝血因子Ⅷ(折合200IU/瓶)批签发量直线上升,2014年最高,达到820千标准瓶,2015年批签发量有所下降,为573千标准瓶。
![]() |
图 2 2011~2015年国内凝血因子类药物批签发量 Figure 2 The issued amount of coagulation factors in domestic between 2011 and 2015 Data sources: Zhejiang Int'l Group |
201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取消血液制品政府定价,各类凝血因子产品价格均有不同幅度增长(表 6)。其中人纤原蛋白原增长幅度最高,在2016年3月公示的中标价格中,博雅生物的人纤原蛋白原(折合0.5g)中标价均已提至985元/瓶,提价幅度达到189%。虽然国内血制品企业产能相继提高,但因其供不应求状态持续存在[5],人纤原蛋白原价格将继续维持在高位,国内纤原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6]。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价格小幅提升,以贵州泰邦为例,其2014年中标价为164元/瓶(200IU),2016年3月中标价调整为176.7元/瓶(200IU),提价幅度约为8%。人凝血因子Ⅷ价格也有小幅提升,以华兰生物为例,其2014年中标价为371元/瓶(200IU),2016年3月中标价调整为396元/瓶(200IU),提价幅度约为7%。
品种名称 | 2014年中标价格(元) | 最新中标情况 | 提价幅度(%) | ||
中标价格(元) | 中标时间 | 中标企业 | |||
人纤维蛋白原(0.5g) | 340.6 | 985.0 | 2016.3 | 博雅生物 | 189%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200IU) | 164.0 | 176.7 | 2016.3 | 贵州泰邦 | 8% |
人凝血因子Ⅷ(200IU) | 371.0 | 396.0 | 2016.3 | 华兰生物 | 7% |
Data sources: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companies,Network information |
2.2 上市产品
国内也有多种凝血因子产品上市(表 7),其中Novo Nordisk的重组Ⅶ因子NovoSeven和惠氏的重组Ⅸ因子BeneFIX上市较早,不属于国家医保范围。上市的重组Ⅷ因子中,Baxter的Recombinate/Advate和惠氏的ReFacto/Xyntha属于国家医保乙类。国产人凝血因子Ⅷ主要来自绿十字、华兰生物、成都荣生、上海莱士等企业,均属于国家医保甲类。其中上海莱士生产的人凝血因子Ⅷ规格最齐全,分别有100IU、200IU、250IU、300IU、400IU、500IU和1 000IU;其次为华兰生物,最常见的生产规格为200IU和300IU。国产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主要生产企业有上海新兴生物、上海所、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及山东泰邦,均属于国家医保乙类。
类别 | 商品名 | 生产企业 | 表达系统 | 国内上市时间 | 是否医保 |
Factor Ⅶ | NovoSeven | Novo Nordisk | BHK | 2010 | 否 |
Factor Ⅸ | BeneFIX | Pfizer惠氏 | CHO | 2012 | |
重组Factor Ⅷ | Kogenate | Bayer | BHK | 2010 | — |
Recombinate/Advate | Baxter | CHO | 2012 | ||
国家乙类 | ReFacto/Xyntha | Pfizer惠氏 | CHO | 2012 | |
人凝血因子Ⅷ | 绿十字 | 血液提取 | 2000 | ||
国家甲类 | 华兰生物 | 血液提取 | 2000 | ||
成都荣生 | 血液提取 | 2010 | |||
上海莱士 | 血液提取 | 2010 | |||
上海所 | 血液提取 | 2012 | |||
泰邦生物 | 血液提取 | 2012 | |||
同路生物 | 血液提取 | 2013 | |||
新兴医药 | 血液提取 | - |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 新兴医药 | 血液提取 | 2010 | ||
国家乙类 | 上海所 | 血液提取 | 2011 | ||
普舒莱士 | 上海莱士 | 血液提取 | 2010 | ||
康舒宁 | 华兰生物 | 血液提取 | 2010 | ||
泰邦生物 | 血液提取 | 2013 | |||
Data sources: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companies、Network information |
2.3 竞争格局
国内凝血因子主要生产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上海新兴医药、山东泰邦、博雅生物等。截至2016年6月1日,国内共有9家国产血液制品企业拥有人纤维蛋白原生产批文,其中主要厂家有江西博雅、上海莱士、哈尔滨派斯菲科、上海新兴生物、绿十字和华兰生物。2015年江西博雅和上海莱士两家人纤原蛋白原批签量发合计占比达到62%,其中江西博雅占36%;上海莱士占26%。2015年国内4家企业华兰生物、山东泰邦、新兴医药和贵州泰邦有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批签发记录,其中华兰生物占比最高,达到56.1%;山东泰邦于2015年进入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市场,当年批签发量占比已达到30.1%,打破了华兰生物一家独大的局面。2015年5家企业有人凝血因子Ⅷ批签发记录,厂家包括华兰生物、山东泰邦、绿十字、上海莱士和上海所,其中华兰生物占比最高,达到42.36%;上海所占比最低,仅为0.19%。
2.4 研发情况凝血因子结构比较复杂,重组表达技术难度较高,目前国内上市的国产产品都是血液提取物,其对原料血浆的依赖性较大,难以扩大生产规模[8]。已有部分企业正在研发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如北京诺思兰德、神州细胞和正大天晴的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已经被批准临床(表 8),相信国产重组人凝血因子Ⅷ上市指日可待。
受理号 | 通用名 | 申请企业 | 承办日期 | 状态 |
CXSL1200091 | 人凝血因子Ⅷ | 邦和药业 | 2013.12.25 | 批准临床 |
CXSL1200110 |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 远大蜀阳 | — | |
CXSL1400012 | 人凝血因子Ⅷ | 丹霞生物 | 2015.1.7 | |
CXSL1400047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诺思兰德 | 2014.7.3 | |
CXSL1400051 | 人凝血因子Ⅷ | 博雅生物 | 2015.4.22 | |
CXSL1400060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神州细胞 | 2015.10.29 | |
CXSL1400063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正大天晴 | 2015.10.29 | |
CXSL1400070 | 人凝血因子Ⅷ | 广东双林 | 2015.10.28 | |
CXSL1400075 | 人凝血因子Ⅷ | 武汉所 | 2015.10.28 | |
CXSL1500022 | 人凝血因子Ⅷ | 中原瑞德 | 2016.1.14 | |
CXSL1500057 | 人凝血因子Ⅷ | 泰邦生物 | 2016.6.20 | |
CXSL1500084 | 人凝血因子Ⅷ | 派斯菲科 | 2016.6.21 | |
CXSL1400061 | 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 义翘神州 | 2014.7.11 | 在评审 |
CXSL1500130 | 人凝血因子Ⅷ | 华兰生物 | 2016.1.27 | |
CXSL1500129 | 人凝血因子Ⅷ | 华兰生物 | 2016.1.27 | |
CXSL1600010 | 人凝血因子Ⅷ | 远大蜀阳 | 2016.4.15 | |
Data sources: Official website of CDFA |
2.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年全球血制品市场中,免疫球蛋白占比最高,达到36%;凝血因子次之,占比为32%;白蛋白占比仅为10%左右。而在国内市场中主导产品则是白蛋白,占比高达62%;静丙次之,占比为22%;凝血因子市场占比还不到10%。从国外血液制品产品结构变化来看,国内凝血因子市场份额有望从10%提升到30%以上,市场空间巨大。虽然近年来国内凝血因子市场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存在产品供给缺口巨大、研发力度不足、进口重组产品价格昂贵等问题。以凝血因子Ⅷ为例,国内目前有1万左右血友病患者正在接收治疗,按照世界标准预防治疗方案(20IU/KG每周2次)来计算,国内凝血因子Ⅷ的年需求为3 000万瓶(200IU)左右,而2015年批签发量仅为57.3万瓶(200IU),缺口巨大。虽然国内已有企业正在研发重组产品,但距离上市仍有一定时间。而目前进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平均中标价格达到国产产品的1.78倍,昂贵的价格严重限制了其临床用量。
要解决国内市场困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 改革血液制品行业管理制度,提高献浆频次及单次采浆量,加快浆站建设审批程序,促进行业整合;② 提高血浆分离技术,如采用全程层析法进行血浆分离,增加血浆提取物种类,提高血浆综合利用效率;③ 加强重组产品研发,跟上国际重组凝血因子市场发展的脚步。
3 结语国外凝血因子市场以重组产品为主导,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组凝血因子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目前长效凝血因子是各大药企研发的热点,能够根治血友病的基因疗法也有企业正在研发。国内凝血因子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产品供给缺口巨大、研发力度不足、进口重组产品价格昂贵等原因,市场发展受到制约。唯有采取改革行业管理制度、提高血浆分离技术、加强重组产品研发等策略,才能解决目前的困境,促进国内凝血因子市场快速发展。
[1] |
.
Blood products:huge potential market space. China Merchants Securities, 2016, 19(7) : 48.
|
[2] |
李陆, 阎嘉, 刘佳, 等.
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类制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18) : 3578–3580.
Li L, Yan J, Liu J, et al.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coagulation factors and plasma protein products.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14, 14(18) : 3578–3580. |
[3] | Gao F. The viral safety and rational use of plasma derivative products.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2012, 9(9) : 37–41. |
[4] | Burnouf T. Recombinant plasma proteins. Vox Sang, 2011, 100(1) : 68–83. DOI:10.1111/vox.2010.100.issue-1 |
[5] |
王娅, 卢丽, 黄晓倩, 等.
国产血液制品生产供应现状及改善策略探讨. 中国输血杂志, 2016, 29(4) : 431–435.
Wang Y, Lu L, Huang X Q, et al. Analysis and strategic suggestion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plasma fractionation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2016, 29(4) : 431–435. |
[6] |
李敏.
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 36(9) : 119–125.
Li M.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blood biologicals industry. China Biotechnology, 2016, 36(9) : 119–125. |
[7] |
吕茂民, 王方, 赵雄, 等.
凝血因子与创伤止血. 军事医学, 2015, 39(3) : 211–215.
Lu M M, Wang F, Zhao X, et al. Coagulation factor and traumatic hemostasis.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 2015, 39(3) : 21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