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孙燕群, 徐智慧, 熊丽林, 王冲, 何隆华, 张守刚
- SUN Yan-qun, XU Zhi-hui, XIONG Li-lin, WANG Chong, HE Long-hua, ZHANG Shou-gang
- 利用GoPubMed对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 Application of GoPubMed in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vector-borne disease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164-16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2): 164-167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10-23
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南京 211166;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8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3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oPubMed是以PubMed为数据源,语义检索技术为支撑,对检索结果进行分类分析的数据挖掘工具,可有效精简检索结果,高效检索目标文献,对于文献统计及研究热点的追踪提供了很大帮助[1]。媒介生物性疾病(vector-borne disease)是指由媒介生物(vector)传播的疾病[2]。媒介生物又称病媒生物,通常包括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和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蜚蠊、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大多属于媒介生物性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登革热、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等[3]。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为了解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的文献增长规律和学科发展趋势,为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人员提供参考,采用GoPubMed对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数据来源于GoPubMed网站(http://www.gopubmed.com/),输入检索词“vector-borne disease”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5年2月28日。通过GoPubMed网站统计功能,PubMed收录的所有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文献。
2 结 果PubMed收录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共3 214篇,检索结果均纳入统计分析。
2.1 文献年度分析早在1963年,Davis 发表文章 “ecology and vector control”,第一次涉及到媒介生物性疾病;直到20世纪80年代,相关文献数量逐渐增长;21世纪以来,文献数量快速增长。2014年已收录文献401篇,仅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就收录88篇。据GoPubMed统计,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对兴趣指数(relative research interest,RRI)在2013年之前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其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相吻合,但2013年后,对媒介生物性疾病的相关研究兴趣呈下降趋势,见图 1。
![]() |
图 1 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 Figure 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
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以北美洲、欧洲分布较多,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见图 2。美国发表的相关文献为1 594篇,占总数的49.60%,位居首位;中国发表 29篇,排名在10名之外。按城市排名,美国城市柯林斯堡(Fort Collins)以641篇排第1位,中国城市排名最高的是北京,以12篇排第33位。
![]() |
图 2 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发表的地理分布 Figure 2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
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的来源期刊见表 1。其中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以176篇文献排名第1位,世界著名杂志Lancet(柳叶刀)也有17篇文献涉及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
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主题见表 2。其中“Animals”(动物)以2 085篇排名第1位,此外前20名研究主题中还包括登革热、疟疾等。
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的作者及合作关系见图 3。作者Roehrig J、Piesman J和Gubler D分别以55、50和44篇文献排名前3位。
![]() |
图 3 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的作者及合作关系 Figure 3 The authors and correlation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
GoPubMed不仅可以借助PubMed检索相关文献,而且可以实现检索结果可视化,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揭示该研究的趋势、重点和联系[1]。
分析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提示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了对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逐年增多。同时2013年之后RRI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学科领域诞生、发展、成熟、衰弱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其他生命学科,媒介生物性疾病受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4],同时与媒介生物以及疾病(disease)两个方面相关,因此在2014年RRI下降之后,GoPubMed对于媒介生物性疾病2015年RRI预测高于2014年,反映了对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前景看好。
从文献分布来看,文献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与媒介生物生长环境的适宜气候有关。以媒介生物蚊虫为例,蚊虫也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5],与文献分布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与媒介生物性疾病在国内使用较少有关。媒介生物性疾病是国际上使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尤其是在美国,以蚊虫[6]、蜱[7]等传播的疾病称为媒介生物性疾病,但在国内媒介生物性疾病所包括的疾病通常被划分为人畜共患病(zoonosis)或者自然疫源性疾病(natural focal disease)[2]。
从文献来源期刊来看,期刊主要集中在热带医学、人畜共患病、蚊虫控制等领域,说明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的专业性比较强,另外世界著名杂志柳叶刀也发表一定数量的研究文献,近5年的内容涉及基孔肯雅热[8]、媒介生物性疾病传播机制等[9],反映出对媒介生物性疾病较高的关注度。
从研究主题来看,前20位的媒介生物性疾病研究主题中与蚊虫以及虫媒病有关的有蚊科、昆虫媒介、登革热、疟疾,提示媒介生物性疾病全球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蚊虫以及虫媒病,这些信息也有利于我国科研工作者追踪国际科研热点和抢占科研制高点。
[1] | Doms A,Schroeder M. GoPubMed:exploring PubMed with the gene ontology[J]. Nucleic Acids Res,2005,33 Suppl 2:S783-786. |
[2] | 李镜辉,李贵昌,刘京利. 媒介与媒介生物性疾病[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7,34(1):7-12.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 |
[4] | 蒋洪,董惠芬,蒋明森. 可持续的病媒生物控制技术[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6):478-480,484. |
[5] | 郑学礼. 我国蚊媒研究概况[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2):183-187. |
[6] | Manore CA,Hickmann KS,Hyman JM,et al. A network-patch methodology for adapting agent-based models for directly transmitted disease to mosquito-borne disease[J]. J Biol Dyn, 2015,9(1):52-72. |
[7] | Ganguly 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ome vector borne diseases of human[J]. Int J Pharm Biomed Res,2015,2(1):23-25. |
[8] | Powers AM. Chikungunya virus control:is a vaccine on the horizon?[J]. Lancet,2014,384(9959):2008-2009. |
[9] | Kilpatrick AM,Randolph SE. Drivers,dynamics,and control of emerging vector-borne zoonotic diseases[J]. Lancet,2012,380(9857):1946-1955. |